登陆注册
9668100000027

第27章 略论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3)

1860年,王韬在给徐有壬的信中,比较中西文化,认为“甲兵不如彼,财赋不如彼,机械不如彼”。冯桂芬则不仅指出在军事方面“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而且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人无弃财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因此,改弦更张,革故鼎新,势在必行。“言国政人心,俱当丕然一变;若赭寇扰乱,犹小患也。”如何变?王韬评论郑观应所著《易言》时一言以蔽之:“于当今积弊所在,抉其症结,实为痛彻无遗。而一切所以拯其弊者,悉行之以西法。若舍西法一途,天下无足与图治者。”总之,“变”是必须的。与其“彼使我变”,不如“我自欲变”。

王韬论道:“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吾所谓变者,变其外不变其内,变其所当变者,非变其不可变者。所谓变者,在我而已,非我不变而彼强我以必变也。彼使我变,利为彼得;我自欲变,权为我操。”危机的显现同时就是机遇的挑战。王韬论道:“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以弱中国,正以强中国,以磨砺我中国英雄智奇之士。”郑观应则提出著名的“商战论”:“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为了培育国人的竞争意识,王韬在格致书院操办有奖征文竞赛时,题目有“目前中国图谋富强时应视何者为重?”“在不公正的市场惯例下,中国茶叶如何在世界与印度茶叶竞争?”等等。

学习西方,是“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一致选择。冯桂芬向当道建议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亲自拟定章程。其课程既有传统的经史子学,更有外语、算学和自然科学。王韬强调:“而今则创三千年来未有之局,一切西法西学,皆为吾人目之所未睹,耳之所未闻。夫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器也,杞忧生所欲变者器也,而非道也。”他在编译西方宗教、科技书籍的同时,还撰写了《西学原始考》、《西学图说》和《泰西著述考》。

在基本文化立场和变革思路方面,“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一般均采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所谓文化保守主义,又称文化守成主义,其本义在不浪漫,不激进,但同时也绝不墨守成规。“真正的保守,就是切实而落于实践的创新”。

在墨海书馆谋职的士人,在是否参与翻译西方宗教类书籍的问题上,心情是矛盾的、甚至是痛苦的。就此问题,王韬与管嗣复之间曾有如下的讨论。管说:“吾人既入孔门,既不能希圣希贤,造于绝学,又不能攘斥异端,辅翼名教,而岂可亲执笔墨,作不根之论著,悖理之书,随其流,扬其波哉?”王韬既是说服管嗣复,也是说服自己:“教授西馆,已非自守之道,譬如賃舂负贩。只为衣食计,但求心之所安,勿问其所操何业,译书者彼主其意,我徒涂饰词句耳,其悖与否,固与我无涉也。”与王、管相比,郑观应的看法显然通达、乐观得多:“所谓彼教之来,即引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庶几圣人之道施及蛮貊,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文教之敷于是乎远矣。”他“试观英、德、法、美诸邦崛起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在他眼中,西方文化“由外而归中,正所谓由博返约,五方俱入中土,斯即同轨、同文、同伦之见端也。由是本末具,虚实备,理与数合,物与理融,屈计数百年后,其分歧之教必寝衰,而折入孔孟之正趋”。颇有意味的是郑观应“中西合璧”式遗嘱:子孙读书毕业后及21岁后不愿入专门学堂读书者,“应令自谋生路,父母不再资助,循西例也。”在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发生史上,冯桂芬是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可惜这一事实长期以来为研究者所忽视。前文所引蒋廷黻的“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里所谓“咸丰以后”率先“觉悟”的“少数人”中,就包括冯桂芬。他在1861年撰写的《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精髓首次明确示人。

《校邠庐抗议》全书初为四十篇,后加入旧作两篇,共四十二篇,分为卷上、卷下两个部分。全书论及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财政、水利、漕运、宗法、户籍、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警告和建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经世济民、匡救时弊的襟怀与眼光的简单再版。但是,在《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等少数篇章中,冯桂芬对于如何处理中外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应对变局,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冯桂芬将“制洋器”提到“自强之道,实在乎是”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我中华幅员十倍甚至百倍于俄、美、法、英,但“屈于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也。……非天赋人以不如也,人自不如耳。”对于这方面的差距,“忌嫉之无益,文饰之不能,勉强之无庸。”在制器问题上,中国过去是“愿为者不能为,能为者不屑为”,这才让外国人占了上风。他建议国家从政策上诱导、吸引聪明智巧之士,以外人为师,切实钻研,像科举制一样,给这方面的杰出人才以优厚待遇。他相信,“中华之聪明智巧,必在诸夷之上,往时特不之用耳。上好下甚,风行响应,当有殊尤异敏,出新意于西洋之外者。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他强调,制器之术必须自己掌握,不可用“购船雇人”之类的简便办法取巧。“能造、能修、能用,则我之利器也;不能造、不能修、不能用,则仍人之利器也。”

与政治、外交上口口声声鄙称“夷务”形成鲜明对比,冯桂芬明确倡言采纳“西学”。对于“西学”,他分辩道:“耶稣教者,率猥鄙不足道,此外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至理,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他十分鄙视当时一般“习于夷者”的“通事”(翻译),认为他们质鲁、识浅、心术又鄙,“安望其留心学问乎?”他建议设立专门的翻译公所,选年轻俊才入学,不仅学习外国语言,而且学习算术、历法、河工、经史,“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皆是。”冯桂芬郑重论道:

夫学问者,经济所从出也。太史公论治曰:“法后王为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诸国同时并域,独能自至富强,岂非相类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较著者?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这是《校邠庐抗议》全书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段话,也是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发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话。

在这一段话里,“夷务”之类的意气虚骄之论不见了,代之以“诸国富强之术”这样平实的肯定之辞。但是,这里的肯定有明确的前提,即将肯定的对象限制在“辅以”即次要的、第二位的、补充的地位上。与“辅以”相对,居于“原本”即主要的、第一位的、根本的地位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部分——伦常名教。作为一种理论主张,思想的成分如此简明,价值判断如此清晰,逻辑层次如此干净利落,不仅在近代,而且在古往今来整个中国思想史上,都是少见的。它实际上揭示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理论宗旨的核心和要害。其后一个半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种种发展形态,无不继承了它的血脉,打上了它的印记。

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面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同样意思的话语,反复出现在“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著述之中。如王韬为郑观应《易言》写的跋语:“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亦人道也。”“夫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器也。杞忧生欲变者器也,而非道也。”又如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这就表明,这一思想不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认识成就和思想趋向。

仔细分析,“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其实还潜藏着这样的隐忧,即: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及其制度化的、世俗化的种种成就,已经不能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所有难题了,必须“鉴诸国”,取众长,才能“更善之善”,渡过难关,走向未来。在冯桂芬强烈的“卫道”意绪中,人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了。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柯文可谓“旁观者清”:“西方科学在十七八世纪只在观念上对儒家构成潜在的威胁,而没有构成实际的威胁。”“鸦片战争以后,欧洲的工业主义和商业事业开始成为传统的中国社会的催化剂。”“中国思想的有用性受到了挑战,而且一旦它的有用性问题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真理性的疑问也就不可避免了。中国思想的所有派别现在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须认真对待的西方对手。”柯文认为,王韬“在传统的永恒之道框架中描绘了一个较前绝然不同的未来世界。”他“最大限度地接近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太可能的混合型人物——一位儒家民族主义者。”这其实也是“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

[作者简介:何晓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同类推荐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书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全方位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热门推荐
  • 浅语仟寻

    浅语仟寻

    她失忆了并且失去了踪迹,他一直在寻找她,他与她相遇是否能够相认?另一个他爱上了她,他能否一直爱她?能否一直陪她?
  • 文明大爆炸

    文明大爆炸

    亡灵世界的骨龙、末世变异的蜘蛛、触之必成傀儡的天傀花,还有各种奇葩的宠物?!!什么?这还不算完?!各种辅助功能,各种神奇空间!啥?被坑还有各种福利?无聊幽默的故事,铁血风格的过程,无限奇幻的旅程,带着第三系统,一步一个坑。――新人新书,多多支持。
  • 韩娱之全能大明星

    韩娱之全能大明星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十年前,形单影只,雪落白发;十年后,江山如画,美人如花。
  • 我和我的竹马哥哥

    我和我的竹马哥哥

    竹马保护他的小青梅,青梅依赖她的竹马,他们一天天的长大,爱情也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异界不死族

    异界不死族

    为荣耀而战的兽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人类,为守护森林的精灵以及一个宅男....看猪脚怎么从弱弱的“假亡灵”宅男变成冷酷无情的“真亡灵”王者。期间发生了怎样的蜕变和苦难?群雄割据的艾坦大陆将迎来黎明还是...毁灭。本书只是猪脚蜕变的记录而已......加一句....本人绝不太监,更新速度问题我会在作品相关告诉大家的.....算是任务吧?!
  • 名家御史

    名家御史

    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们技能满分,他们拥有让人艳羡的爱情。一天,她对他说:“相公、你觉得什么是夫妻?”他回答说:“夫妻就是,无论吵得有多么不可开交,可依然能够抱在一起静静地入眠。”
  • 绝世天才腹黑爷

    绝世天才腹黑爷

    异世穿越。没关系咱带着军事库和大商场来的,额间的莲花就是咱的神器里面不但装着大商场还有军事库还有超级练药鼎和超级神兽外配银针一副有了这些东西行走天涯还不容易原本安静的小生活却被自己无意中招惹的腹黑男给捣乱了还把自己都给搭进去了“你要再敢招惹桃花我就把你就地正法”“怎样搞野外突击啊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几碗避孕汤药的事”“你还是不是女人啊怎么可以说出这种话来”“哎哎说的好像我就不怀疑你到底举不举”还用手指模仿了一遍不举的时候的样子把某男气的呀
  • 天地八灵

    天地八灵

    不死名族,一个诞生于黑暗中的种族,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过去以及未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种族,曾一度将天地各界逼入绝境。第二次天地大战时,更是横扫各界,几乎毁灭整个天地。在最危机的关头,各界层联手十大帝神,倾尽所有力量方才将其封印。然而,几万年过去,封印松动,不死名族复活,杀伐再起。人类作为天地间最为弱小的种族,首当其冲成为牺牲者。千水之丘一战,几十万人类联军几乎全部被残忍杀害。走投无路的人类,只得去寻求传说中的四大神族帮忙。承载着人类希望的徵羽等人,从此展开了一段瑰奇惊险的生死之旅。各种神人魑魅接连登场,一场精彩纷呈不可逆转的惊天大战疯狂来袭。。。。。。
  • 像赫本一样优雅

    像赫本一样优雅

    上帝亲吻她的脸,赋予了她美丽与善良。她的优雅与端庄通过银幕,落入世人的眼,融化人们的心。她是奥黛丽?赫本。她用一生优雅的传奇,告诉世人,天使曾来过人间。她高贵典雅,清新脱俗,是淑女的典范。她以一部《罗马假日》将天使的魅力尽展。纵然生活、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里交织着诸多的幸运与苦难,她总是静默地咀嚼辛酸,珍惜幸福、绽放优雅。她总是带着亲切友善的语言,带着善于探寻别人优点的眼睛,带着一颗善良之心通往人们灵魂的窗口,播撒爱的甘泉。多年以后,天使终于回到了上帝身边。而银幕封印了她璀璨的年华,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