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000000015

第15章 新闻报道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2)

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媒介具有为公众安排话题的功能,因此受众会根据媒介对某一问题或人物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问题或人物的理解与判断。尽管这一理论存在一些学术盲点,但却为我们引导舆论提供了思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要长期的努力,摆脱贫困,提高民众生活、教育水平,改善环境等议题,一直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作为云南省的主流平面媒体,《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这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其次,在所统计的相关报道中,只有17.1%的报道是人物报道,只涉及了48个具体的少数民族人物,其余都为事件性的、概述式的报道。而这48个具体人物中,一些是人物的通讯报道,另一些则也只是提到而已,在我们的统计说明中规定只要明确提到人物,即便没有进行详细描写也统计在内。

而在性格特征的统计中,我们也发现,所有的报道中有高达84%的文章根本没有对人物进行任何的性格描写,有78.7%的报道没有明确指出所报道的少数民族人物的年龄范围,77.4%的报道没有明确指出所报道少数民族人物的受教育程度。即便是在人物报道中(占全部报道量的17.1%),仍然有13.7%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身份、职业,更谈不上什么性格特征了。

这一情况导致了在新闻报道中,云南少数民族的具体形象非常模糊、笼统,性格特征不鲜明。

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认知,是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态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了解而实现的,通过对他人的细节的观察,人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理解对方的行为。这是认知心理学对社会认知途径的基本判断。而社会印象则是在综合各种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从而形成对对方的刻板印象。

对少数民族人物的形象刻画因报道的粗糙、随意和模糊等特性,在读者心目中形成对这一群体模糊的、不清晰的认知印象,久而久之将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的重视与认同。

最后,报道面窄,以农村报道为主,不够全面,时代感也不强。

在我们统计的所有相关报道中,人物有明确的身份和职业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28.8%)、干部(20.5%)和文化文艺工作者(12.3%)。明显表明报道面、报道题材非常有限,仍然以农业为主,以干部的活动为主,以贯彻少数民族风情的文艺活动为主。这与我们在报道主题统计中所反映出来的以经济、教育和文艺为主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新闻报道除了承担社会守望、社会协调和社会化的功能以外,还在无意中建构着媒介环境与世界,形成、影响着社会成员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在对少数民族报道这一问题上,如果仅仅局限于这样的传统领域、报道者的眼光总是投放到这样的地方的话,只能使社会公众对少数民族保持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落后的、原始的、贫穷的、能歌善舞的、奇异风俗的……

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以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有的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有的处于奴隶制社会,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权益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和保障,在形成平等、团结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由于长期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涌现了许多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职业的少数民族精英,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民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但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报纸报道需要热闹的、奇异的和美丽的人物和故事,这就使得报纸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艺活动等报道的分量,记者们热衷于采访演员,报道奇异的民俗、新鲜的旅游景点等内容。同时,对于传统行业如农业生产的报道过多,而对具有现代意味的领域则涉足甚少,一些相对冷静的、严肃的和现代的领域如科技、医疗、文化保护、金融等报道,则相对弱化。

关于人类自我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说:“个体经验到他的自我本身,并非直接地经验,而是间接地经验,是从同一社会群体其他个体成员的特定观点,或从他所属的整个社会群体的一般观点来看待他的自我的。”由媒介营造的这个拟态现实将对公众理解现实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上述的媒介环境中,似乎存在这样的暗示:云南少数民族都是生活在农村的、能歌善舞的、天天过节的、落后的、没有文化的、愚昧的、贫穷的一群人,加上媒介日复一日的报道,使公众逐渐形成对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而这些刻板印象又将作为“他人评价”进入少数民族自身的自我形成过程中,作为“镜中我”,对其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制约其努力奋发、进取向上和自豪自信的品质获得。

其实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在云南省的各行各业都有大量少数民族在为社会作着各种各样的贡献(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中有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高新领域人才、教育工作者等等,但我们的报道往往忽略了宣传这些人才的少数民族身份,在受众心目中造成了上述的刻板印象。为了使少数民族报道更加贴近真实,更加充实、生动和具有时代感,也为了更好地宣传少数民族的进步、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我们的记者们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力度,将有关人物的少数民族族别在文章中点明,这样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又宣传了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改变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这样的做法还能有效地扩展针对少数民族报道的题材覆盖面,使报道领域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教育和文艺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科技、金融等领域,并使报道更具有时代感。

《云南日报》与《春城晚报》在少数民族报道中的对比

首先是报道数量上的对比——一增一减。《云南日报》在少数民族题材的报道中,数量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甚至在2004年还大幅增长了14个百分点。而《春城晚报》则在2004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春城晚报》的定位越来越突出其城市特色。

其次是报道类型上,《云南日报》注重消息的写作,而《春城晚报》则注重新闻图片的使用。在统计中,《云南日报》上相关报道有56.9%的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消息(《春城晚报》这一比例是36.5%),而《春城晚报》则有25.4%的是新闻图片(《云南日报》的这一比例是17.1%)。《云南日报》的图片使用一直是其弱项,这与其党报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特性有关,而《春城晚报》则越来越注重图片、漫画的使用,使其版面生动、形象。

第三,行为主体方面,《云南日报》的主要报道对象是政府行为、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三者平分秋色,分别占37.4%、35.8%和25.2%,而《春城晚报》主要报道的是集体行为,这一比例高达63.9%。这也彰显出两家报纸不同的定位。

第四,内容类型方面,两家报纸关注的内容在基本类似的基础上有所区别,《春城晚报》更加突出其可看性、娱乐性的都市生活报纸特征。

第五,在写作立场中,《春城晚报》更加客观、中立一些,其中立立场占了24.2%,正面立场为69.4%;《云南日报》则有93.3%的报道采取的是正面立场。

第六,在报道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人物,《云南日报》更倾向于政府各级干部帮助解决,有43.7%的解决途径为政府帮助解决,42.9%的依靠政府各级干部解决。《春城晚报》在肯定主要依靠政府和干部帮助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了依靠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报道分量,在依靠政府帮助解决困难方面比《云南日报》减少了10.4个百分点,而在依靠政府各级干部解决困难方面比《云南日报》减少了4.9个百分点。

第七,在形象报道的清晰、生动方面,《春城晚报》比《云南日报》要好得多。

第八,就两家报纸刊登的新闻图片来看,也有一些区别。

从上表来看,两家报纸刊登的新闻图片都以人物的群像为主,但从人物的动作表情来看,除了两家报纸的图片都着力拍摄少数民族人物的风俗舞蹈动作以外,《云南日报》的图片更倾向于展现人物的劳动,而《春城晚报》的图片则更注重展现人物快乐的面部表情。

从以上各个项目的对比分析来看,《云南日报》作为云南省委机关报,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物的报道,报道分量上有所增加,其新闻报道、图片拍摄的取向严肃、大气、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题材报道,如经济、教育等。但不足之处在于该报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这也是这类党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少数民族人物的具体报道中犯了笼而统之、高高在上的毛病,虽然报道量大,但传达的具体形象却很模糊,传播效果差强人意。

《春城晚报》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创建的第一份晚报,在保持其可信度、公信力的同时,确实体现了贴近民众的特色。关于少数民族的报道,其新闻报道和图片拍摄的价值取向为:注重可读性、娱乐性,注重少数民族地区与都市的联系,也重视重要题材的报道,如经济类。但不足之处在于对少数民族的报道不是非常重视,且报道量有下滑的趋势,这在抓创收、抓效益的媒介经营语境中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媒介的公共性使得关注边缘、关注弱势应该成为媒介的当然的社会责任。另外,对娱乐、文艺题材的偏重也要注意有度为之,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应该成为报纸承担的另一项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媒介作为营造社会共同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共同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某一群体的报道规模、强度、具体描绘等,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关乎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关注和印象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影响到这一群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认同状况。因此,考察媒介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报道情况,对于他们的观念更新、族群认同、发展机会的获得等,具有学术层面与实际层面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单晓红: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王俊凯:爱与恨的选择

    王俊凯:爱与恨的选择

    我爱的人,他是我父母去世的凶手......我该怎么选择?是选择继续爱下去?还是......
  • 青色流年

    青色流年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只顾着追寻自己的梦想。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只顾着喜欢自己的喜欢。我不知道我对薄荷是什么样的感情,我只知道,当她离开得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她的离开!【ps:请大家多关注千千新书得时候也别忘了关注千千另一本书战力全开哦!】
  • 天仙折

    天仙折

    死亡穿越到异世,因少时父母被杀,走上报仇雪恨之路。爱恨情仇,在武技术法的成长中慢慢展开,少时的谜团也在不同的经历中缓缓拨开......不一样的大陆,千年的岁月,荡气回肠的情节......
  • 盛蕾学院:禁锢的爱

    盛蕾学院:禁锢的爱

    在这个特殊的学院,生活着两种学生——一种是有着贵族血统的非人类,一种是普通的住校生,而我,就是这普通住校生的一员,其实也不是我愿意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唉,无奈我最要好也最讨厌我的朋友就转学到了这里,也正是因为在这里,有着一个待我如亲生女儿的理事长爸爸以及要守护我一生的仅次于理事长职位的贵族血统,面对这些高于人类能力的家伙,我开始朝他们奋斗着,同时,也承受着形形色色的喜怒哀乐……
  • 三年随笔

    三年随笔

    一个关于高中生活的心灵鸡汤,动力,竞争,恋爱,开头,梦想......一切的感悟,陪着你成长。不管我们的高中有多么苦逼,有了梦,还算的了什么?
  • 李文节集

    李文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报告王爷,嫡女有毒

    报告王爷,嫡女有毒

    林舒乐是现代一名碌碌无为的小职工,爱看小说,也爱写小说,可是突然穿越进了自己小说里的恶毒女配身上怎么破?当然是抱女主大腿了!可女主不鸟自己怎么破?抱男主大腿!逗一逗男主,撩一撩男主,过着米虫一样的生活,可是……喂喂,男主大人你要干什么?!别过来啊!这是一个女孩穿越被男主吃光摸净的故事。
  • 灵子不灵

    灵子不灵

    灵子不灵。灵子是一个笨拙的女子。灵子有着敏感的肉体。灵子就职于羊保身集团,确切的说就职于土圆圆旗下。灵子今夜在上海的陆家嘴喝了很多的酒,以至于无法辨认清楚自己手书的文字,但是,今夜,灵子想把最真实的初次献给还不曾相识的你。
  • 翻天记

    翻天记

    出生在洛阳最著名私坊的唐甜甜有个世外高人的师父,虽然武功没学会多少,却机缘巧合的承受了两大顶尖高手的真气,总能在危急关头爆发出极大的能量,所向披靡,逢凶化吉。被唐甜甜的娘亲抚养长大的小厮阿仁是唐甜甜的青梅竹马,一直默默爱恋守护着的唐甜甜。然而,这样的两人背后皆隐藏着更大的秘密……——这是一个从小开外挂耍流氓的小姑娘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逐步拾取了大量宝藏和“女侠”、“高手”、“武林盟主”、“当朝公主”等等称号以及七个帅哥的故事!
  • 玉女仙尊

    玉女仙尊

    轻松愉快的异世修身之旅开始了……地球中一个古镇的天空之上黑云滚滚,电闪雷鸣……亚热带风暴气旋带起的强风,肆无忌惮地从街道上不停横扫而过,硬生生拔起了一棵又一棵巨大的古树。电视里面主持人反复播放着最新的灾情,据说如此强烈的风暴,有记录以来,在此古镇已经有百年不遇了。古镇上一所公寓里的一间灯光明亮的房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