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场景的组装方法是美术师和置景技师根据电影和电视剧总体造型构思和场景设计的意图并考虑到合理利用场地、缩短工期、节约经费等因素,提出灵活多变、一棚多景、一景多用的方案。影视场景除了一般的组装方法之外,还有如下若干种:
(2)改景
“改景”即改建场景的方法,是指通过对已搭的布景或对实景的改建或加工,达到变更环境气氛、改变环境和建筑风格特征,使布景一景多用的设计和搭建方法。这是一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改景有多种形式,如第一种形式可以基本保留原场景的平面结构、布局,在原框架的基础上改用另外一种式样的门、窗、栏杆、廊柱等,或改变墙面的装饰风格、颜色和表面效果,达到改变环境特征和气氛的目的。第二种形式可以在原场景的基础上,从结构、尺寸以及装饰上做局部变换,增加、扩大或缩小场景的范围,或搭建必要的前景等达到利用和改景的目的。如为拍摄电影《骆驼祥子》在北影场地搭建了“西四一条街”场地场景,在此基础上,许多影片通过改头换面,延长街道、改变商店招牌、增加铺面等改建,从一条街扩展成几条至十几条街,拍摄了数百部影片。如《垂帘听政》中杀肃顺的菜市口刑场,《霸王别姬》中戏班子的四合院、戏园子外景等都是在原场景的基础上改建的,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环境特征。
第三种形式还可以利用原场景的构件结构如墙壁、门、窗、柱等作为基础,重新组装成若干规模不同的场景,这种改建必须是建筑风格、样式基本相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景、改建场景是普遍实用的,“首先可以广泛地利用改建的方法来处理某部影片中在建筑风格上相近似的布景,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费用显示出为数更多的各种表演场面。因此,许多美术师和建筑师主张在草图设计中就应用改建的方法,这样可以使下一步的工作简化,也可以把属于不同影片的场景加以改建”。
前苏联影片《海军上将乌沙阔夫》中“麦肯齐宫”场景“一改三”的设计和搭建是个很成功的例子。该影片中的“波将金的办公室”、“波将金家的客厅”和“波将金在亚瑟的客厅”三堂场景,全是在原“麦肯齐宫”场景的基础上改建的。“波将金办公室”场景利用了“麦肯齐宫”中大舞厅的部分墙壁。在改建时,墙壁上的门、窗、孔也是利用两个从基础布景中借用来的靠墙的柱子来改变形状的。外加的侧面墙壁,是采用“麦肯齐宫”中宫门走廊的侧壁,只是把门改成了窗洞,而后面的墙壁则是利用了基础布景中的一扇门重新安装搭成的。在处理“波将金在亚瑟的客厅”时,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改建法。……曾利用“麦肯齐宫”中小礼堂的半圆形室,作为布景的后部,改建时,在半圆形室的当中增加了一扇门,此门在风格上跟“麦肯齐宫”中的门迥然不同。
配置在半圆形室前面的半圆形柱廊,像墙壁和侧面的门一样,也是利用“麦肯齐宫”中的配件装配的。由于在拍摄基础场景时,这些部件只出现在后景和侧景中,所以给观众的印象似乎是一堂新的布景。
从以上例子完全可以看出改建是能被广泛利用的,是影视场景组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此方法可以减低30%~40%的成本费用。
另外,在实景加工的场景中,采用改变墙壁色彩和装饰风格、更换道具并改变布置的方式、搭建前景等办法,同样可以达到改景的目的。
例如电影《重庆谈判》中国民党军委会会议厅是利用一旧式的大办公厅改建而成的,景的结构呈丁字形,由大小两个空间组成,在拍“军委会议厅”和“美军驻华代办处”时是在大厅,巨幅军事地图占了一面墙,两面侧墙上悬挂着国民党党旗和总理遗训等,呈现出一派高级会议厅的气氛。拍美军代办处时,把地图撤掉改建为西式壁炉,挂上美军标志性图案、美国国旗以及摆上军用电台、收音机,飞机、军舰模型等。在拍大厅的戏时以小厅为后景,在小厅里布置了“蒋介石会客厅”、“谈判厅”、“中式餐厅”等,采取更换道具、改换窗帘、利用大厅做后景或大小厅做同一场景运用,并搭建了百宝格改变墙壁和门窗的色彩,充分利用原场景的基本结构一景改六景,使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地点的变化。
(3)套景
套景即套搭景,是指美术师把两堂以上占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场景搭在一个摄影棚内,合理、巧妙地利用空间的场景组装方法,就似俄罗斯的民间玩具“马特路什卡”套娃娃,在一个大木娃娃里套装了从中到小的6个娃娃。这是一种巧思、巧干的场景组装方法。
影片《南征北战》中解放军指挥部是设计在一座庙宇的大殿内,在摄影棚内搭景,在该堂布景里又搭了另外一堂小型场景——郭大娘家以及门、窗外的山区农村衬景,两堂景可以共同利用,先拍郭大娘家的戏,拍完后,景拆掉就可以立即进行“指挥部”场景的拍摄。这样有效地利用所占用摄影棚的面积,可以节约开支,缩短拍摄周期。
这种套搭在一起的景,其建筑的风格和样式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这样可以作为后景相互利用,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建筑。
从以上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套搭景主要在以科学地、按计划而巧妙地利用空间为主要目的,因此,要求合理地安排场景的平面布局,准确掌握拍摄时间和顺序并考虑到场面调度和采用多种摄影表现手段的可能性以及照明、录音等条件,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4)借景
借景是在影视场景的设计和组装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一个场地或摄影棚内搭建两堂或两堂以上相互之间可以借用的场景,或在实景中搭建一部分场景,使实景与布景在拍摄中相互衬托、借用,起到扩大空间范围,一景多用的作用。
借景必须保持环境的真实性,符合美术师对影片造型的总体构思,使建筑风格、式样、年代属于同一类型,合情合理,又能使场景富于层次变化。
从影视设计构思的意义上讲,借景、景的相互衬托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我国的园林艺术就很讲究借景。“夫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弯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以上是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治》一书中对借景的论述。
我们来到苏州的园林或到北京的颐和园都可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的妙处,人们常利用女儿墙的漏窗、透空的花墙、圆洞门、曲折的小桥,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借来隔墙的竹枝、芭蕉,充满诗情画意。
影视美术师要巧妙地运用借景的手法,使景有层次变化,有纵深、高低起伏,曲折多姿。拍摄室内景可以借到室外的庭院、自然景色和时代气氛、社会景象,拍室外景也可以借室内或庭院的气氛和纵深层次。“借”也是一种衬托手法,借室外景衬托室内景,借亮衬暗、借暗衬明等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场景空间关系和场景组装的手法。
电影《枯木逢春》中的“血防站”布景、《邻居》中“筒子楼道”场景、《伤逝》中“吉兆胡同院落”等都充分运用了借景的手法,都是很出色的大型、组合式场景设计。
《枯木逢春》中血防站这一堂景借鉴了园林建筑布局中借景的手法,结合血防站特点和拍摄需要,把血防站场景的南北面设计成病房和办公室,东面是矮墙和花窗洞,西面是重点拍摄区,有外走廊、内走廊,通过八角门可以到小天井,穿过小竹林可到花坛……使房与房之间、内外走廊之间、院子与小天井之间相互之间可以衬托,相互“借”用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使景有层次、有节奏变化。在拍摄男女主人公苦妹子与方冬哥相隔十年相见的那场戏,使人物关系那种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效果得到满意的体现。
另外,处理场景结构和关系上还可以采用拼、接、挡等方法,起到既变化又统一、一变应万变的作用。
(5)接景
接景是指在影视场景的设计、组装、搭建中把不同地点、不同类型和不同形态的景拼接、组装在一起的方法。
从影视场景设计总的要求和设计手法来说就是一种“接”的艺术,是组接的艺术,即我们常讲的“电影场景是一种蒙太奇场景”,特点就是“真真假假”、“东拼西凑”、“移花接木”。“接”是一种组接、衔接、拼接,即根据美术师总体造型构思,确定了单元场景的设计方案,在场景的组合、构成上可以采取实景与布景,实景与场地布景,不同地点的外景加工与棚内布景,实景、布景与特技合成景的组合等。
这种种的组合方法全是通过镜头拍摄,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的。美术设计和置景技师、各种能工巧匠的通力创造要使场景形象做到天衣无缝,接得不露破绽。
例如1970年北影拍的电影《万里征途》是反映长途客运汽车司机生活的影片,片中有一重要场景即车场的调度室。车场是在安徽某县城选的外景,但其调度室的位置和内部结构不符合戏的要求。最后决定根据美术师的设计在车场内合适的地点搭建一真材实料的调度室,为了拍摄需要,屋顶、后窗暂不做,待拍摄结束,再装修后作为正式的调度室挂牌使用。但由于内景的镜头多、调度复杂,又回到厂里在摄影棚内搭建调度室的内景。这一场景是实景、场地外景与棚内布景的组合,棚内布景要与场地外景衔接好,又要与外景的实景衔接得不露破绽。
第三节影视场景的置景工艺程序
影视置景亦称影视装置,是电影或电视剧生产技术的重要方面,它是搭建、加工、制作各类场景和道具的工艺技术,简单讲就是置景工艺。
电影制片厂置景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置景部门的技术人员,包括置景工程师、技师、置景组长、木工、漆工、瓦工、石膏工、塑料工、纸扎工、模型工、帷幔工、雕刻工、涂绘效果技师以及玻璃钢、塑料等的成型技术工种等。这其中包括一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等特殊工种完成的特殊技艺。
影视的发展、影视“精品”的出现有赖于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影、电视技术的提高,我们判断一部电影作品或者指某部电影是“精品”,首先它要符合三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要求,创作人员要具有精品意识外,其他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就是电影要有高超的、精湛的技术制作并取得精妙绝伦的视觉效果。
随着电影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更新发展,电影、电视置景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集中表现在采用新材料、新产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例如,塑料通过成型机喷注各种部件、采用电热丝加工泡沫塑料切割出可替代镂雕的工艺品、玻璃钢成型以及新型石膏材料广泛应用于布景和道具的制作等。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和各种新的特技合成技术的新发展,电影布景工艺技术进入现代科技新阶段。
一、影视置景工艺的特点
影视置景工艺的特点与影视美术创作的特殊性是完全一致的,是从电影特性派生而形成的,只不过是在场景工艺方面带上技术特点。
1.造型形态的逼真性与技术的模拟性
美术师从总体造型的要求出发,对时代感、地方特色、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沉浮、情节的变化以及时间、地点、季节的更换等反映在场景、道具的制作上要求有逼真的视觉效果。如电影《伤逝》中娟生回到昔日的“斗室”,斗室中蛛网、尘土、败壁、破窗,墙根、屋角的潮湿青苔和漏痕的阴凉、昏暗的效果;前苏联影片《雁南飞》中被轰炸后维拉尼卡家的楼梯坍蹋的效果;又如影片《孤星血泪》中哈维沙姆小姐餐厅的景象,土积尘封,朽败不堪,蛛网密布,几只耗子在大餐桌上啃着结婚蛋糕……给人以一股“逼人的闷气”和封死的逼真效果。以上种种上佳视觉效果,能激发观众情绪和产生联想的气氛是靠置景技师精湛的模拟技术和工艺制作来实现的。
那脱落墙皮的败壁、密布的蛛网是瓦工、塑料工采用特殊材料的精心制作;那风吹雨淋的返潮、青苔、屋漏的痕迹反映出环境的岁月感和生活气息,是由漆工高超的涂绘技术和做效果的绝活完成的;而那被耗子啃的、放了多年的蛋糕则是纸工运用模拟技艺,采用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精心完成的杰作。
2.不完整性
从影视美术设计的特殊性来讲要有机地、能动地与影视剧创作的其他手段配合、互为因果,拧成一股绳,形成整体,这是影视艺术的创作特性之一,而作为影视美术的工艺技术制作所完成的布景、道具成品,其特点是不完整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和形态。
首先,影视场景的平面和立体的结构以及布局的形成是千变万化的,其根据是剧情,是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需要,是美术师据此设计的场景的结构形式。因此,影视布景的形态可以是局部的、分切的,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也可以是若干空间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就如同镜头的蒙太奇组接,可以是分切的,也可以运动拍摄的。假若需要一个镜头做360°的摇摄,那么场景的组装必然也是一个多面体,如电影《复活》中法庭的这种全方位布景结构。
例如,《三国演义》剧组在涿州拍摄基地搭的铜雀台、蜀街、城门、城墙等,全是为了该部电视剧搭建的,从局部或从某一角度看是“完整的”,但从景与景的关系来看是各有所用的,是为符合镜头、场景、情节、分场景、运动等不同需要而搭建的。而且这类场景也可以被其他影视剧摄制组为了拍摄零分碎割地利用。
电影或电视剧中场景这种任意分切和任意组合的“魔方”似的变化,就使得场景制作工艺和搭景技术复杂化了,要求具有高超的不同类型场景的局部结构的拼接技术和布景局部之间的色彩、形象、表面效果的衔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