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等到天黑》中的一个重要道具是个十分可爱的玩具娃娃,但它是毒品贩传送毒品的工具。影片女主人公是个盲人,她的丈夫摄影师从外地出差返家途中受一女士之托保存一个玩具娃娃并把它带回家。带毒品的女士被杀,毒品犯为了寻找藏有毒品的玩具娃娃,对女主人苏则软硬兼施让她交出娃娃,但苏则对此事一无所知,原来娃娃被楼上的小孩拿去玩。手无寸铁的盲女人苏则与三个武装的毒品犯经过明争暗斗,终于战胜了凶恶的匪徒,体现了电影智慧战胜邪恶的主题。玩具娃娃始终处在斗争漩涡的中心,寻找娃娃成为演员贯串动作的最高任务,它也是情节起伏变化的引导线。这件道具的形象设计别具匠心,其外貌极其美丽可爱,而内藏毒品,片中有一个匪徒用刀割开娃娃从中取出毒品的镜头,加强了这一道具的含义,产生一种对包藏祸心的邪恶势力的隐喻和象征。
轰动一时的小说《廊桥遗梦》,由它改编拍成的电影,其内容是许多人很熟悉的。片中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留给弗朗西斯卡(女主人公)的一包遗物,时时刻刻地牵动她的心,这包东西中有刻着她名字的项链小圆牌、手镯和一张写着“当白蛾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你事毕可以过来,什么时候都可以”字迹的小纸条以及临终前写给她的信。
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是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在那20多年前的4天中邂逅、幽会度过的“最美好时光”的见证。这些物件使她魂牵梦萦、见物思情,是她每年生日时拿出来看和读的生日仪式,并引出了西雅图律师事务所的来信,又引发了最后弗朗西斯卡给儿女写的遗信。
如果说前面的例子玩具娃娃是一条线,起到穿针引线、串联情节发展的作用,那么后面这部影片则是用道具一环扣一环结成的人物关系的情网,成为结构的支柱,编织着人间真性,以情动人。
第三节道具的设计、制作、选择和管理
一、道具的设计和制作
电影、电视剧的道具从总体来讲,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就必然涉及在场景之内和与人物直接有关的道具的安排,从陈设道具的性质来讲,它与场景设计通通都属于环境造型的大范畴之内。
具体来讲,在一部影片中或在电视剧中由于题材、反映的年代、作品的容量的不同和创作人员在拍摄、制作方式和风格样式的追求和要求不同,在道具的设计、制作的规模和数量上是大相径庭的。
例如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所需要道具的种类和设计制作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其他题材的影视片,可能超过几十倍,甚至数百倍。
现代题材的影片或电视剧的道具往往不需要专门制作道具,有特殊要求的需要专门设计并定做外,一般则根据美术师的设计和要求,去选、借、买即可以解决。也就是说,不论是现代农村的,还是城市内容的戏,在实景里拍摄,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买到或在道具仓库里也容易借到。而历史题材尤其是反映远古生活的影视片就大不相同。
例如电影《重庆谈判》(上、下集),影片反映的是1945年的历史,基本属于当代题材,大部分的大小道具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但在电影制片厂的道具仓库里可以选到很多合适的。
历史题材影视片如反映明清题材的,相比之下就比起汉代(《三国演义》)、秦代的(《荆轲刺秦王》等)要容易些,可以到生活中去选,有的物件可以直接用,或加工后用,实在无合适的可以设计制作,其样式、风格有物可依,有据可寻。而远古历史年代的道具情况则完全不同,绝大部分的陈设和大小道具都要设计制作,况且有关资料是很难找到的,这是最大的难点。
道具的设计和制作首要的是掌握资料,包括形象资料、文字资料。资料是设计的根基,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想象,有所借鉴,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历史真实、有据可查,又是从影视拍摄的特殊规律出发并符合创作要求的道具。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美术师何宝通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搞这种历史题材的造型设计,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必须建立在了解、掌握历史资料的前提下。”
“……汉代室内陈设:席、帷幔、屏风、几、案、熏、灯具。其他室内用具,如酒具:尊、耳杯、觞、壶、卣、觯、觚、角、斝;烹煮器:釜、甑、鬲;容器:簋、簠、盂、敦等,都要经过严格考证并设计出来。汉代室内陈设用具,多为木制漆器、陶器、铜器。造型单纯、古朴,花饰多为几何图案、人形、兽形、云纹形等。色彩以黑、红、褐色为主,具有一种古朴美、原始美,为《三国演义》总体造型提供了依据”。
“该电视剧为了取得造型风格的统一,在总美术的指导下先设计了一大批道具,如战车、辎车、轺车,各类战旗,各种兵器,室内陈设道具,大大小小第一批设计制作了3万件左右,保证了外景和局部内景的拍摄”。
制作道具首先要有图样,即道具的设计图。不论是大小道具或陈设、戏用道具都要画出设计图,按设计图进行制作。
道具的设计一般需要画出:(1)效果图或称示意图,重要的有特殊要求的道具则可以画出色彩的示意图。(2)平面图,即道具的水平投影图。(3)制作图,立面图或侧面图,即物体的立面和侧面的投影图。重要的、结构复杂的道具,要画出细部图和剖视图。
道具的制作图强调的是“准”和“细”,准确是道具设计第一要求,尺寸要准确、比例要对。因为,每一件道具呈现出的质量感、时代感、造型的形式感等就是通过尺寸、比例构成的形式感体现出来的。制作图要细致也是道具制图要求的一个特点,例如要制作一个大型花瓶,其各部分的高宽比例、弯曲线的分段及形成是很细致的话,在图样上差之毫厘,造型的效果上就会面目全非。
这两件道具的设计图是影片《金种玉午》(美术师:屠居华)中许多道具设计中的一小部分,从设计图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对道具样式、尺寸、制作及效果的准确而细致的要求。
又如电影《垂帘听政》中“梓宫回銮”的场面戏,不仅要有纸人、纸马、开路鬼、开道锣、卤簿仪仗、幡旗等道具,而且要把中心道具棺罩设计好。该片采用了128人抬的大棺罩,大杠长19.5米,棺罩长7米、宽5米、高6米,5吨重。巨大棺罩的结构、装饰以及128人按万字形的杠位等必须具体而细致地设计,才能实现构思的意图。
道具制作可以选用各种材料,没有统一规定,室内大型的木器家具,当然可以用木料制作,其他种种大型或小型的物件如瓶、台、架、灯以及餐具、酒具等可以用真材实料,也可以采用代用的材料,如塑料、石膏、纸浆、玻璃钢等,材料的选用与制作技术有很大关系。
道具的表面效果、质感、逼真感是制作的关键,是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一种技艺,例如要制作一件铜质的香炉,用玻璃钢、石膏或塑料等材料都可以,但最后一道工序要作出或绘出铜的质感和陈旧感,就要请身怀绝技的高手作出特殊的效果。
道具的做旧、做效果,是电影制片厂许多技师的绝活,应很好地总结这些能工巧匠的技术,继承发扬下去。
二、道具的选用
在电影或电视剧的实际拍摄中,选用现成的道具,或经过加工改造来运用是一种主要的手段。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其使用的道具大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是选用的现成的道具,而少量的、选不到合适的则必须制作。
选择现成的道具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堆砌”,也要与照搬生活划清界限,选择与设计制作从其造型设计的创作原则上来讲是一致的,遵循一样的原则,即典型环境的原则。选择、设计制作,都是以剧本为依据,根据美术师的总体构思和每堂单元场景中道具陈设的需要,根据符合人物的典型性格的需要去选择大小道具的。
在电影制片厂或电视有关的制作单位都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道具仓库,可以选择道具的条件和可能性是很大、很多的,如清代的道具,由于近年来拍摄这类题材的影视片很多,积累下来的各种各类的道具就相当多,有的是配套的大小道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电影《重庆谈判》中使用的道具数量相当大而且种类也很繁杂,如当年毛泽东乘坐的飞机,美式十轮大卡车,中小吉普车,各式小轿车、黄包车以及符合那个时代和重庆地区特色的大小道具,符合人物各种阶层、地位的室内道具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从本厂道具库中或从外厂借,或采用从当地的许多单位淘汰不用的,30~40年代的家具经过修理、改做和包装为我所用的,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有些特定的、有史实价值的又是戏中要表现的道具,如宋庆龄的钢琴、书柜,周恩来在红岩村用过的书桌等,是经过考察后确定下来的。
在影片拍摄现场,由于大部分场景是实景加工的,又集中在重庆地区,所以搜集来的道具集中形成了一个临时道具仓库,又是加工车间、制作车间。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制作、改制、选择、做旧、加工等是一起上马,综合利用的。
现代题材,尤其是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等更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实景、实物,这已是“家常便饭”,但是,选择实物、利用实物,或利用实景撤换全部道具,或做必要的加工、设计制作等都是一种艺术创作。这样做并非等于“照搬”,关键在于是否根据剧本的要求,是否出自符合创造典型环境的目的。
当然,在实践中在运用道具上的凑合、敷衍了事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胡选乱用的做法,的确是大有人在,这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三、道具的管理
在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中,道具的管理是归属道具员的任务,这项工作包括筹备阶段的选、找、借、买、改以及开拍后的管理等,道具员从事的是非常辛苦的创造性劳动。
大体上来讲,道具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是协助美术师完成道具的设计、制作、选择、找、借、买、改等任务。
道具的头绪多、种类杂,有的道具往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例如听起来简单的借道具,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并非轻而易举。在电影《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乘坐往返于重庆与延安之间的飞机,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那种型号的飞机并且早已退役,为了这一件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专门有一个道具员往返于各级领导机关搞审批借用手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也没有批下来。最后是专门设计、制作了能遥控起降的飞机模型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二,是道具的改造、加工和做旧。
这包括家具的改颜色、改质感、改样式的加工以及大量的做旧、做效果。
有经验的道具技师在家具、器物等方面的研究和道具的制作都有一套办法。
其三,是开拍后,大量的道具集中起来的管理。大型的电影,多部、集的电视连续剧的道具数量是非常大的,剧情的容量非常多,拍摄速度一般都很快。电视剧往往按场次来拍,不分镜头,即兴增减的情况十分常见。另外,场地、场景转换的时间很短也给道具部门带来很多难题。
为了适应以上情况,而不至于造成工作中的手忙脚乱,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按照分镜头剧本或分场景剧本绘制一幅对照表,包括场次、场景、镜头、人物、拍摄地点、时间等对道具的要求并形成纵横对照的表格。
这种表对于做准备工作的和跟现场的人都是必要的(许多组的服装、道具部门都有这种做法)。
把某场戏、某场景、何日、何地、何时、什么人物、用什么道具等情况搞清楚,一目了然,就可以使头绪繁多的问题条理化、计划化,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