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84

第84章 北京的风很大

影片档案

出品:壕沟电影小组

年代:1999年

片长:50分钟

导演:睢安奇

导演简介

睢安奇,1975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2岁开始写诗,17岁开始拍摄影视广告和短片作品。1998年在校期间发起“壕沟电影工作小组”。1999年独立完成电影《北京的风很大》。主要作品还有:《网》(1998)、《邮包》(1999)、《被子》(2003)、《我的旅行》(2004,该剧本曾获得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UBERT BALS FUND奖)。

内容简介

1999年的北京,独立制作者睢安奇手持话筒在大街上、在广场上、在居民楼里、在学校、在饭店、在美发厅……突然截住过往的人们,非常突兀地提问:“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下意识地回答,有的人拒绝回答,有的人反问他们是干什么的,有的干脆骂他们神经病,甚至还扯到了安全感的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几乎贯穿影片始终。直到影片接近尾声,当导演睢安奇和摄像刘勇宏在街上遇见一对失声痛哭的夫妇,并得知他们的儿子患了白血病,之前那种侵入式的提问才戛然而止。

《北京的风很大》是睢安奇一次意欲突破传统束缚的实验创作。本片2000年入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上,著名电影史家、论坛主席乌利希·格雷格尔评价:《北京的风很大》是一部非常实验而又极具文献价值的纪录片;法国《世界报》说这是对传统纪录片制作方式进行了一次绝妙的颠覆。

影片分析

一、“北京的风大吗?”

也许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不禁要问:导演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北京的风很大”到底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呢?

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全屏字幕:《现代汉语词典》对“什么是风”的各种解释;第二个画面仍是全屏字幕:《新汉英词典》对“什么是风”的各种解释;导演似乎非常想让人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风”是怎样的,因为,在睢安奇的记忆中,“北京的风很大,从童年第一次到北京,记忆中就存在这个声音。风是什么?那种不确定的、像人生一样飘忽不定的东西。你或许什么也拍不到,或许你拍到的每个镜头都是风传达的讯息。这让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绝对的自由。我依靠的是自己的判断,这让我兴奋,我找到了一个支点,让我得以考验我的判断和我对现实的理解。”(睢安奇语)

正是这种深埋于记忆中的、飘忽不定的“风”,给了睢安奇灵感和冲动,帮助他完成了一次非常规的、实验性的创作。“你觉得北京的风大吗?”成为这部影片中最强烈的声音符号,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反复出现,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听觉。全片虽然没有一句解说词,却在不间断提问(同期声采访)的贯穿和引导下,再现了1999年的北京:巍然屹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马路上市民打着“大哥大”、民工抡着大捶拆迁房屋,街上有些混乱:推婴儿车的老人、捡破烂的流浪者、准备接新娘的婚车、羞涩的外地民工、横过马路的残疾人、纪律严明的武警战士、匆忙的上班族,以及穿着前卫的时尚青年……摄像机随意地抓拍,呈现出一幅幅日常生活的场景,看似“飘忽不定”,实际每天都在发生,睢安奇以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为人们呈现了这部《北京的风很大》。无论是身在现场,还是作为观众,人们在不间断提问的强迫下,不自觉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甚至是影像和声音背后隐含的寓意。

二、“真实电影”的美学风格

真实(理)电影的实践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继承和发扬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1961年,巴黎上映了由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联合导演的《夏日纪事》。影片拍摄过程中,不仅把摄像机搬到了大街上,而且实行了同步录音。巴黎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们被突然出现的麦克风拦住:“你认为自己幸福吗?”随后,镜头接二连三地对准了一对住在公寓里的小资产阶级夫妇,一名工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曾经进过集中营的犹太妇女,一个小职员,一位艺术家,一家杂志的封面女郎……他们有人对这样的问题置之不理,有人驻足沉思,也有人百感交集,甚至流下了眼泪。这种不同以往的叙事方式既是“真实(理)电影的一次经验”,也使观众惊叹。而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拍摄此片的目的却是想对“住在巴黎的不可思议的人种”进行“人类学研究”。

40年后,在北京,睢安奇以同样的方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提问。《北京的风很大》中,除了“北京的风大吗”这个中心问题之外,雎安奇也间或走进饭店,问正在吃饭的顾客:“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吃吗?”或是掏出香烟递给陌生的路人:“我可以请你抽烟吗?”或是见到警察:“警察叔叔,我捡到一分钱”。然而,当睢安奇在街上追问一对对男女“你们幸福吗”之时,不禁令人想起让·鲁什的《夏日纪事》。实际上,“你们幸福吗”是对人类关注自身生存的终极提问,也是《北京的风很大》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夏日纪事》和《北京的风很大》在整体结构上十分相似。作为编导,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带有尝试性的行为是他们几次出现在影片中,从影片开始直到结束,而且他们还把被采访者,以及其他参与者邀请到试映室观看这些现场纪录,共同探讨相关话题。影片的结尾是让·鲁什和埃德加·莫兰一边走,一边仍然就拍片实践进行交谈,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片尾字幕出现。《北京的风很大》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导演睢安奇和摄像刘勇宏自拍的合影,这也是他们在影片中唯一的一次露面。

埃德加·莫兰曾说:“我们打算摒弃虚构而接近生活。”

睢安奇也曾说:他对中国当时纪录片形式上的单调、空洞、乏味感到厌倦,很想“拍点有意思的东西,好玩一点,有趣一点的,和普通的纪录片不太一样的片子。同时,也希望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和视角。”《北京的风很大》的确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经历了初期繁荣、又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掀起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并对后来的独立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三、粗糙的画面与声音

在这部长达50分钟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画面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虚焦点、粗颗粒、开机关机的光学闪动,以及中间大段大段的黑场:只有声音(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问答),没有图像。街道上,不绝于耳的各种嘈杂声,更有突然切入的电锯的尖叫声,让人听了发抖,还有那简易的话筒被“北京的大风”吹得呼呼的响声。

如此粗糙的画面和声音,是因为当时极其简陋的拍摄条件所致。为了将这次实验创作进行到底,睢安奇和刘勇宏用学生证低价租来一架老式阿莱摄影机,和13本每本只有2分多钟的过期胶片,用电视天线改造成有伸缩性能的挑杆话筒,再加上两辆自行车和一辆三轮车,就这样在北京城里转了三天。“在街上看到某个人我会直接死拍下去!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是一个故事。”(睢安奇语)影片的后期是雎安奇在家里用两台录像机编了两个月,所有素材都用进了影片,一点都没有剪去,片比是1比1。

尽管简陋的设备使影片难免粗糙,却并没有影响睢安奇表达的欲望。细读画面就会发现:对有限的素材,他还是做了精心的剪辑,如,前一个镜头是民工在街道上伐树,接下来的是墙上的宣传标语“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还有,前一个镜头是民工们拚命地挤着上公交车,接下来的是墙上宣传画中“戴安全帽”的字样,似乎在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再如,前一个镜头是收垃圾的车辆,和“居民们,现在开始倒垃圾了”的同期声,接下来的是墙上的宣传标语“让文明城市整洁起来”……这些随机拍摄的画面,组接之后产生的意义不言而喻。

睢安奇知道自己想拍什么,想表达什么,但是,能够拍到什么却是不可预知的,因为总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就像影片结尾那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的出现,为整部影片较直接的、暴力的、侵入式的表现,增添了一点儿关爱,一点儿温情。也许正是在这种粗糙,甚至近乎粗鲁的“实验”中,《北京的风很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王更新)

参考书目

《影视纪录片创作》,林旭东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独立纪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朱日坤、万小刚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感受经典——中外纪录片文本赏析》,侯洪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同类推荐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二)

    设计造型基础这一课程在各门专业设计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的专业学习。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专业的交流、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这也给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也是触动基础教学进步的机遇和动力。本文就是编者对国内几所院校设计造型基础的一个比较及编者多年来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乱世馋神

    乱世馋神

    盘古开天辟地,将大陆一分为四。东之青龙域,南之朱雀域,西之白虎域,北之玄武域。一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世家少年,抱着满腔对化学的热情,来到这个以实力为尊的玄幻世界。无意中获得绝世之宝,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夺走异宝,废了修为。若时光可以倒流,他绝不瞎了这眼。若时光可以倒流,他一定低调做人,扮猪吃虎。
  • 天道已死我为天

    天道已死我为天

    我欲为天,快乐齐天,化身传奇,流传世间!天道!乃世间最原始最强大的存在,世人皆欲逆天而行,成就无上霸业,而我却偏偏不小心成为了天道的继承人……来自于现代文明的二货青年被送到异界,走上了名为成为天道的命运之路,但二货就是二货,就算成为了天道也还是二货……神器丹药自己造,御姐萌妹我来追;纵横异界惊天下,我是天道我怕谁!如果你厌倦了开篇便是废物的男主角;厌倦了狂拽、霸道、邪气流的男主角;厌倦了各种宝物随便捡,美女倒贴赶不走的异界幸运儿……那这部逗比青年异界纵横的故事一定适合你!
  • 我的幻想主神

    我的幻想主神

    “要玩游戏吗?少年!”“可以实现一切幻想,将其具化为现实之物,而代价仅仅是些许灵魂!”“这里虽然只是游戏,但也照样会死人的!”“生存与死亡,只在一线之隔,这里即是天堂,也是地狱!”“而最后的胜者,将超凡脱俗,升华为神!”“这里是——我的幻想世界!”
  • 校园花心异能者

    校园花心异能者

    (处女作,不好别喷啊)从废材到天才,运大获得一本异能书变成异能者,从此不在给人踩在脚下
  • 海妖倾城

    海妖倾城

    逃脱族群的傲娇远古种族公主,遇上第一集团腹黑少爷。一次见义勇为,竟摇身变成未婚妻?青梅竹马挡道阻止,他竟离家出走只求和她远走高飞?当真正面对远古海妖规制,深爱着的人还会这么坚定吗?只要她才能说出:“你不喜欢我就让开,还有人排队呢”的豪言壮语!当玄幻风遇上总裁文,又是一种什么感觉?男主竟也不是人类!
  • 剑宇心尘

    剑宇心尘

    世人追逐飘渺的名利,我只为寻找失去的心;世人贪求未得的一切,我只盼守护得到的东西。一人,与剑为伴;一生,为心而战。
  • BTS因为是你

    BTS因为是你

    墨伊菡,一个为了梦想同闺蜜前往韩国的中国女孩。机场初遇偶像,她与他展开了一段说坎坷不坎坷的恋情。因为种种,两条平行线慢慢相交,又缓缓平行,再次相交,两人却形同陌路。因为是你,所以我爱。因为是她,所以我弃。因为是你,所以我留。因为是他,所以我舍。
  •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剧本、译文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百分比的青春

    百分比的青春

    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运。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不懂爱的年纪遇见你,在懂爱的时候已找不到你。”刘文佑看着同学录上的留言和她的大头贴,“马活驰骋,人活梦想,祝你梦想成真,愿我们的友谊如金石般坚不可摧!”大头贴上的她在笑,久违了的人,久违了的微笑。对于这份朦胧的爱,刘文佑不知道为什么没走到最后,或许就是因为太朦胧了吧!记忆随着眼眶回到了高一。
  • 或许仅此而已

    或许仅此而已

    不要以为这是个小说,虽然它是个小说。。。。。。本作品为中篇小说集,全部原创。或许,你将从中找到你的影子,或许你也将收获自己的感动。或许,剧情与你想象的一样,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许,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