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1982年
类型:剧情音乐
片长:95分钟
编剧:Roger Waters
导演:艾伦·帕克(Alan Parker)
主演:Bob Geldof、Christine Hargreaves
导演简介
艾伦·帕克1944年2月14日生于英国伦敦。在进入电影圈之前,曾为广告商Collet Dickinson Pearce(CDP)工作,并且开始导演电视广告。与David Putnam合伙后,离开CDP成为专职商业广告导演,后来开始导演电影长片。1978年出品的《午夜列车》是艾伦的成名作,讲述了发生在一座土耳其监狱里的震撼人心的故事。电影得到了批评界普遍好评,并为艾伦·帕克赢得了数个奥斯卡奖提名,包括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1988年,帕克凭借电影《烈血暴潮》再次获得最佳导演奖提名。在经历了《射月》的失败后,帕克执导了自己最具创意的作品《迷墙》。随后的影片《鸟人》和《密西西比在燃烧》都是票房和评论一片叫好。进入90年代后,帕克依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创作欲望,《承诺》、《窈窕淑女》、《安吉拉的灰烬》等作品都保持了一定的水准,而《埃维塔》则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票房大热门。帕克的电影,除《迷墙》外在手法上都比较传统,但感情色彩十分浓郁,体现了帕克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反战、种族歧视、文化冲突、人性等等是他电影主要涉猎的题材,从他的电影可以判断出,帕克是个极具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导演,他在影片中一直燃烧着自己的情感。帕克电影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音乐的重视,《午夜列车》、《迷墙》、《承诺》、《我要高飞》和《埃维塔》等影片的音乐,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002年,帕克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并于2005年获得桑德兰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剧情简介
本片是“迷幻摇滚”的掌门乐手“平克·弗洛伊德”1982年自编自演的音乐巨片,根据乐队风靡一时的摇滚专辑《墙》改编。《迷墙》是部音乐片,在长达93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对白,故事情节全靠音乐和歌曲来表达,视觉形象化地表达了歌曲和主题。故事内容以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展开,但它并不是一部叙事电影,毫无任何贯穿全面的情节线索可言,而是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表达一种情绪,在一个个镜头中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意图传输的精神意识,具有相当浓厚的迷幻色彩,给人以充满震撼的视觉冲击。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Pink Floyd的男孩,故事从他诞生开始,幼年时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因此Pink Floyd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由于缺乏父爱始终过着意志消沉的生活,他喜欢冒险,对学校呆板机械的教育方式极为不满,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摇滚乐手,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拥有众多的歌迷,然而却失去了心爱的人。他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暴动,最后他的脑子里充满着极右的纳粹思想。最终他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
影片分析
一、MTV风格
作为拍广告出身的艾伦·帕克,对于如何形成炫目的影响与如何以音乐表达情感驾轻就熟。艾伦·帕克也因此片被称为“MTV之父”。《迷墙》引起的轰动与影片惊为天人的MTV形式密不可分。而平克·弗洛伊德本身的音乐魅力也成为影片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
影片并非叙事电影,而是通过镜头的组接与乐队音乐完美的声画结合铺展出一个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渺小地位,影片充满着大胆前卫的表现方式,犹如一部长MTV,蕴含著作者对个人及历史的思考——童年的记忆、战争、教育方式、青年人内心的空虚……都蕴积在影像与音乐之中。这部集摇滚音乐、现代美术和各种形态的音响之大成的影片,是一部对后现代影像充满自觉意识的影片。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经过导演精心剪辑,以跳接、转折、穿插、倒叙以及动画等表现手段,加上歌曲,和谐统一地展现出来。而声画对位也是MTV风格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曲,除了在节奏情绪与画面内容相得益彰之外,还起到补充画面内容的作用。Pink从刚一出生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这暗示了Pink一生的命运;Pink的童年是被蒙上阴影的,他在公园孤独地寻找父爱,影片转到了他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的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1》;他在学校不得不面对刻板严格的填鸭式的教育制度《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以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2》。
《迷墙》在电影视听语言上无懈可击,充满美感和力量,堪称经典,因其不仅开创了MTV艺术形式先河,将动画叙事、传统故事片叙事、音乐叙事有机融合,更加将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非常规叙事
该片不是一个常规叙事的电影,所以观众不能从叙事过程中获得戏剧张力。这部电影吸引人和让人迷恋的原因正是其感情的爆发力以及不流于平庸的诡异宣泄。在这种多维感情冲突与交战过程中,展现的灰色地带正是作者需要描述的,而这种描述也被描述本身消解掉,留下的是没有痕迹的悲哀。《迷墙》的名称大概就是从这延伸出来的《。迷墙》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在反对将人类置于“单身牢房”的种种行为,纳粹的集中营、冷战的铁幕、乌托邦的人间天堂、冷漠的感情、可供遥控选择的电视节目,都是墙的化身。它们把人与人隔离,把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取消。同样,任何将艺术形态归于一种模式,唯一模式的观点,也是《迷墙》要反对的东西。所以,它将过去、现在、现实、狂想、幻觉、纪录片、故事片和动画、广告一起呈现给观众,却并不让人感觉无所适从。从解放人性的角度来讲,《迷墙》也是一部政治电影。由于战争,主人公失去了父亲,孤独的他渴望得到爱,但是整个社会秩序给他建立起一座冷漠的墙,而且让他意识到“自己仅不过是这堵墙的一块砖”,虽然有勇气冲破这堵墙,方式当然是通过暴力的。但眼前面临的是自身的墙,放纵、欲望、暴力、反叛、权利是自己冲破第一堵墙之后的形式或武器,却又陷入了自己的欲望之墙,无法摆脱。在充满暴力和欲望的影像纪录中,导演还是不断地回归他的温情,包括开始时对父亲的回忆、童年的向往、反复出现的自然和谐的景象,夕阳、大自然、小孩和田鼠。我想这同样是经受无数创伤之后反叛的背面。
实际上,本片借助影像的冲击力在探讨一个哲学的命题,当然结果是没有答案的,最后的那些孩子们在搬运一块块砖,代表作者的关怀与伤感。要冲破一堵堵墙是本片另一个动机,但是作者迷失在墙城中,所以作者透出无限的悲哀,死亡是最后的选择。
三、图解含义
该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影像中的动画设计,鹰、两朵娇艳充满欲望的花以及铁锤等,影片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表达作者的意图,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反思。
比如喻示战争与混乱的鹰,是出现在宁静天空中象征和平的鸽子的变形,动画表现出鸽子被血腥地撕裂,而原本清澈安宁的天空变成一片污浊,俯角表现一片在污浊之下统一划归的城市建筑,灰色、死气沉沉。影片中真实的画面是记忆的重塑,而动画的出现则是心灵的创伤,凝结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导演认为,这是一部“反战”的影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来看,影片都极具挑战性,它代表了经历“二战”后的一代人的创伤,是某种暧昧的缅怀。同时,也揭示了美国兴起摇滚乐的社会因素。
(刘桐)
参考书目
《经典影片读解教程(上下)》,田卉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潘桦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郑树森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