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400000045

第45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2)

第二,剧作家在剧本中所设置的矛盾冲突,都与一定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戏剧的具体情境。每一部剧都要在一个典型的戏剧情境中展开,并由冲突所制约和展现。因此,导演在分析剧本时,要注意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

第三,必须抓住那些用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行动是矛盾冲突的表现形式。对立的双方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无不是为了各自的行动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戏剧需要行动,人物需要动作,矛盾冲突因而更富于行动性。人物由一个动作激起另一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为了克服对方设立的障碍而取得继续前进、奔向最后目标的行动。

这里顺便讲一下“动作”、“行动”的区别和它们各自的内涵。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一般习惯来讲,动作是指看得见的、具体的身体四肢的活动。而行动呢?它是指有目的的、由动作和语言去完成的活动过程,如等待、躲避、训斥、请求、拒绝、鼓动、制止、说服等。行动一般不会一刹那就完成,总是有个过程。一个行动过程可以是由一个动作完成(如坐在椅子上等待,躲在隐蔽处一动不动地窥视),但一般来说总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并且常常要伴随语言。有不少行动(如训斥、请求等)还主要用语言去完成。在外文中,“action”这个词兼有动作、行为、行动等多种用法,而在中文里,这些词是在不同场合下分别使用的。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抓住人物动作的发展和变化,梳理出一条人物行动的贯穿线,而这条人物行动的贯穿线也是维系着矛盾冲突的发展线。事实上,凡是平淡、无实质性的矛盾斗争的情节不可能有更多的行动性,也缺乏吸引力。凡有矛盾斗争的情节,便会产生人物复杂的行动。只有富于丰富行动性的冲突,才能使听众感兴趣。所以,从人物行动的具体表现上来探求冲突贯穿线,是具体方法。

(四)分析各类人物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除上面谈到的主题、事件、贯穿行动线与反贯穿行动线之外,还要分析人物。好的剧本,所有人物都缺一不可,抽离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影响剧本的完整性。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任务,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主题思想而存在。而导演的任务就是要创作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导演在分析人物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分析人物的社会关系,看看他和周围其他人物的关系怎么样,他的生活状况、经济地位,他的爱好和志向,这一切都可以在台词中找到。导演不仅要从角色自己的台词中,更应该从他周围人物的台词中去寻找。例如广播剧《裂缝》中,剧作家塑造了一位有坚定信念、献身四化的知识分子形象——郭一滨。他在剧中是主要人物,这个人物是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典型。他正直、有事业心,是个实干家;他善于思考,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与郭一滨相对立的人物是石虚,这个人物是“左”倾路线下造就出来的一个特殊典型。他的个性是运动一来就浑身有劲,本身是个知识分子却对知识分子存有顽固的偏见。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因此,他对思想解放,对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抵触。在郭一滨与石虚之间是省委信访组的李平,她是贯穿全剧始末的人物,以她的亲身经历,把全剧的情节连接起来了。李平与石虚不同,她从二十年来的曲折动荡中认识到,有必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裂缝。李平的形象反映了在生活的教育下,人们挣脱“左”倾路线的羁绊,用清醒的头脑对待现实,对待事业,对待人生。这三个人物的社会关系是:李平是郭一滨二十年前的未婚恋人,她的父亲是郭一滨的局长,而负责基建局日常工作的办公室主任石虚又是当年在大学时期李平和郭一滨的党支部书记。剧中还有研究所老所长张仲庵和老果农魏宝田,郭一滨曾否定过张仲庵的数据理论,老果农魏宝田曾在郭一滨下放基层改造时帮助过他并保留了他的科研成果。从广播剧《裂缝》剧本中分析人物的社会关系、性格等都是从主要人物的台词,从他周围人物的台词,以及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介绍、议论及他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台词入手进行分析找到的。

第二,分析人物对剧本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表现。如在全剧中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直接行动?在戏剧冲突中他是站在哪一边?导演要从形象中挖掘思想,从思想中理解形象。导演必须很好地考虑每一个人物在剧中的地位,即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剧中人物在剧本结构中的位置不同,任务有轻有重。有的人物是推动剧情发展、行动性较强的重要人物;有的人物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生活某一侧面,丰富主题内容,强化矛盾冲突的,他们在剧中承担的任务相对较轻。导演对“主体结构人物”要多下工夫,但对“一般情节人物”也不能忽视。比如,广播剧《你是共产党员吗?》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刘大山,任北方铁路局局长;另一个是他的战友白帆,任北方铁路局蓝天分局的局长。剧中的中心事件是围绕着古塔车站出现撞车事故而展开的。这两个人物在对待古塔车站出现的事故上,行动不一致,产生了分歧。白帆对待这起事故的表现是包庇古塔车站的站长,隐瞒真相,假报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丧失原则,造成很坏的影响;刘大山则是坚持原则,严肃纪律,有错必纠,揪住不放。他对隐瞒事故的蓝天分局局长白帆记大过一次,撤掉蓝天分局所管辖的古塔车站站长的职务,并通报全局,挽回影响。刘大山认为:“一个分局局长带头欺上瞒下,下面工人怎么看我们?党的威信降低了!这么弄,还能不低!群众不相信我们,这是对共产党员的最大的处罚。”剧中的次要人物——铁路扳道工人吕久才,是他写信给刘大山揭发蓝天分局局长白帆隐瞒事故的真相,并且敢于署上自己的名字,正是他的行动促使情节向前发展。对于这样的人物,导演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对一些在剧中虽不出场,但却对剧中事件、矛盾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决定剧情发展的特殊人物,由于他们都直接与主题内容有关,与情节进展有关,应给予足够重视。比如广播剧《序幕刚刚拉开》中,新上任不久的柳春鹤局长要整治的是朝阳林场主任、人称“二山神”的栗魁生。这个“二山神”是林场中的一霸,他利用职权拉帮结派,盖私房、收贿赂,是无恶不作的地头蛇,他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党纪国法,在群众中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但在剧中这个人物始终没有出现,剧作家是通过虚写交代出来的,而且“二山神”对柳春鹤的卑劣行为也在幕后进行了虚写。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对未出场的人物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切不可以认为剧本表面没有这个人物而忽视他的存在。

总之,导演在剖析剧本时,不仅要抓住剧中人物的动作和音容笑貌,应更关注他们处在特定的矛盾冲突中,所产生的心情、念头、欲望、想象等各种心理状态。导演要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像作家一样,钻进作品中去,参与人物的生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真实感。

(五)挖掘语言内涵

广播剧的语言有两类:一类是解说词;一类是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在戏剧界被称为台词。我们也尊重这个古老的称谓,把广播剧中的人物语言称之为台词。在分析剧本时,导演既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台词上,对解说词也不可忽视。解说词与台词构成全剧的整体,如剧本中根本无解说词,那要另当别论了。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研究台词,因为在分析各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挖掘台词的内涵显得特别重要。角色的思想、意向和冲突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都能在语言中表露出来。研究台词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就是角色的直接语言。例如广播剧《裂缝》中张仲庵的台词:“请听,我是政协委员、建筑协会副主席、科普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的常委……唔,省里还有几个头衔。此外,是三个杂志的编委,大大小小,虚虚实实,据不完全统计,身兼24个职务。请注意,我已虚度八十有二啰!趁现在脑子还清楚,不坐下来做点事,给后人留点东西,活着有什么实际意义!?研究所所长是个实职,可我已是力不从心了,走路都要人扶着,能去工地吗?不接触实际怎么能领导工作?所以我决定让贤。”又如在李平同郭一滨“相会”一场戏中,根据两个人物的对话所使用的语汇不同,显露出二者由于职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一个搞技术的知识分子同一个搞政治工作的知识分子之间的不同性格。而这种性格语言是与他们本身的思想、感情及日常用语完全统一的。像“该浇铸在一起”,“裂缝是绝对的,无缝才是相对的,不信,你用万倍显微镜看看那平整光洁的玻璃,上面也布满了裂缝。世界是充满了裂缝的,我们的责任应该是为消除裂缝和隐患而奋斗不息……”这些语言是表现一个搞土木工程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化语言,富有哲理性。而李平的“当心哟,别钻进白专道路的死胡同”,则表现出20世纪60年代搞政治工作的人物的性格化语言。

研究台词,重要的是掌握台词的意思。演员是通过台词进行交流的,用台词把听众带入剧情。因此必须分析每句台词的真正意思和用意是什么,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在同谁说话,是什么原因引起要说这句话,说这句话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导演只有把台词研究透,戏剧的主题思想也就显而易见了。

广播剧导演研究台词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为选择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广播剧的体现要靠声音而不靠形象。导演在研究台词时就可以确定演员的声音造型,这个声音造型能否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在分析台词过程中能做出初步的设计。

分析解说词。解说词在剧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第一人称的,有第三人称的,还有综合人称的。剧作家写的解说词,由于人称的不同在语言的构成中也有区别。导演要针对不同的解说词制订出处理方案,为将来排戏做准备。

(六)分析剧本结构

广播剧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剧种,在结构形式上有线性的、时空交错的、心理的、板块的等类型。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熟悉剧作家是如何结构这个剧本的,剧本属于哪种类型。当明确了剧本结构类型之后,导演要把剧本里反映的事情和冲突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导演为什么要分析剧本结构呢?我们知道,广播剧的成功要以鲜明的、动人的形象反映出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剧作者往往是通过情节结构来安排和处理剧情的变化。那么,作为导演就必须熟悉剧作家是如何结构剧本的,也就是说,要把剧本里反映的事情和冲突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

事实上,剧本中的故事总要经过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这样几个步骤。导演分析剧本的结构,就是要摸清剧本是如何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生活的规定情境,人物性格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剧作家是怎样把戏剧冲突结成“扣”,又选择了哪些重点推动剧情的发展达到高潮,戏剧冲突的“扣”又是如何被解开的……这样分析可以看出全剧的骨架。之后,导演就要正确巧妙地处理剧中主要冲突线的发展,要让戏剧冲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高潮也有潜流,有爆发点也有埋伏线。这些主要是通过节奏变化来体现的,节奏在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形式美的一条法则,通过节奏的高低起伏、强弱张弛,可以激发感情,吸引听众。导演对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分清主次和各段戏的从属关系。次要的场面不可作为主要场面来处理;主要场面也不可草率地“跳”过去,否则就会使戏剧的节奏不顺畅。导演通过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掌握全剧节奏的过程。因此说,导演分析剧本结构,掌握好全剧的节奏是非常必要的。

(七)分析“最高任务”

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剧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为了了解剧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用戏剧的术语来说,就是了解剧作家所写作品的“最高任务”。作家写作,把自己对现实的看法传达给听众,是有他一定的目的性的;而导演要排演一部剧,也有他的目的性。所以,导演在选择剧本时,首先要考虑作品是以什么样的思想影响听众的思想意识;其次应该考虑剧本所提出的思想任务是否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总之,在排演一部剧之前,导演应首先明确它的思想目的。播出一部剧就是要把主题思想体现为积极的行动的号召,这种号召就是人们常说的最高任务。导演如果看不到剧本的最高任务,就等于割断了所要表现的剧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家的作品是根据最高任务而产生的,导演的创作也应该奔赴这个目标。导演不仅要揭示剧本的思想,而且应当根据现实生活深化剧本的思想。“导演要尊重剧作家,尊重剧作的体裁、风格。导演首先要吃透原作的精髓、内涵和本质,在紧紧把握原作的精髓、内涵和本质的前提下,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打开你那艺术幻觉与想象的大门,让你的心灵在时代上空翱翔。”[1](张奇虹语)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热门推荐
  • 我是大教皇

    我是大教皇

    我问你,你愿意成为我的肉,啊呸,专属教皇吗?
  • 无限刀流

    无限刀流

    不问岁月,不计付出,少年学刀,追求顶峰,征战华夏世界,谱写一段刀之传说
  • 涅槃重生:嫡女惊才

    涅槃重生:嫡女惊才

    在现代活的不如意的复依雅,在一次偶然的时机下穿越到了历史上无记载的东焰国,并成功的换上了相府嫡女的皮囊,且还遇上了富可敌国的百里,本在现在默默无闻的她,在东焰国却掀起了一番不小的轰动,在自己一步一步计划未来生活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身体的秘密,在遇到良师、益友的同时,也不忘散发自己的魅力,成功捕获众多财力、实力不小的人青睐,正所谓人生是不完美的,既然有人喜欢,必定有人嫉妒、恨之入骨,就看重生的欧阳夏怎么再活一次。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透一个花期去爱你

    透一个花期去爱你

    她爱着他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他不知道他一直不知道传闻有一种木槿七年开花木槿是一种温暖的植物而这种植物,只生活在她的笔下。
  • 重建国人王朝

    重建国人王朝

    姚明之后,NBA乃至世界篮坛再无国人王朝,是国人篮球堕落了吗???王寒,传承父母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天赋,CUBA全明星王者小前锋!一个机缘巧合,遇见儿时偶像姚明!一场不期而遇的选秀,CUBA菜鸟再一次开启NBA的国人王朝!且和“我”再一次一统NBA!让黄种人再次惊艳篮坛!黄色旋风再次席卷!看惯了主人公一开始便处于无敌状态的各位大佬,还请担待。本书主人公身体素质虽较好但远非无敌。还请与“我”一起刻苦磨炼!重建国人王朝!
  • 匆匆的青春匆匆的你我

    匆匆的青春匆匆的你我

    青春就如一只迷途的鹿,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路是满布的荆棘与彷徨。高中生活充满了未知,时光匆匆,那些年的青春,那些年的时光,那些年的你我,是否早已匆匆离去。手中的那支笔,掌中的那部手机,校园里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条充满欢声笑语的走廊,共同谱写了我们那匆匆离去的时光,共同谱写了让你我一生不能忘怀的懵懂青春。谁没有邂逅,谁没有激情,又有谁没有争吵。青春谁没有孤独,青春谁没有迷茫.....若干年后又有谁不会感叹青春易逝,又有谁不怀念那匆匆的时光,匆匆的你我。那我们又何尝不走进匆匆的青春,感受青春的苦涩与寂寞......
  • 天价女奴:灵族凰妃

    天价女奴:灵族凰妃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全文完结!!!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包涵玄幻、盗墓、复仇、前世今生!】她,是组织里的优秀特工,沉稳干练,独来独往,顺利完成暗杀任务,却意外坠海而亡,魂穿异界,沦为他手中绝**奴。他,贵为一国储君,霸道执着,喋血冷酷,却偏要将她强留身侧!当现代特工对上喋血太子,谁困住了谁?“你是我的,休想逃走!否则,我会为你打造金笼,将你锁在身边,永生永世!”凤眸微眯,她嘴角微扬,暗忖,我岂是一只鸟笼就锁得住的!!!天地为熔炉,万物为薪碳,成王败寇已有天定,而她,就是各方势力觊觎利剑。且看小小**,如何反排命格,如何复立乾坤……———————————————————————————————————————————————————【此坑慢热,但,保证好看!】【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包涵玄幻、盗墓、复仇、前世今生!】【喜欢人鱼复仇请跳坑,喜欢凤凰**请跳坑!喜欢特工穿越请跳坑!此坑保底十更!】【腾讯独家连载转载必究】【正版连接】www.*****.com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 我有一只泰迪熊

    我有一只泰迪熊

    宋明的曾孙穿越时空,给他带来了一个泰迪熊机器人,从此,咸鱼翻身,吊丝逆袭。多年之后,回想起往事,宋明深刻领悟到,拼爹、看脸、比人脉,这些都太Low了,有一个来自未来的曾孙才是真的牛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