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在现今信息传递很发达的情况下,制造谣言的方式相对简便,再由于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制造各式各样的谣言不足为奇,但对那些主题明显、受众广泛的谣言必须认真关注,努力查找其中的根由,采取根本的对策,决不能视为儿戏,也不能简单地追究责任人、简单地辟谣。
遇到这样重大的社会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置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对其职能的履行是否到位。2007年6月24日,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去了原有的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信息的规定。显然,这不仅体现出我国在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上有了新的进步,有助于营造一种能保障各种信息都充分披露、博弈的信息平台和环境,同时也能有效克服某些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便于公众更好地对其谎报瞒报情况开展监督。从公共信息管理的价值立场来看,这种修改事实上凸显了一个重要原则:公开透明高于真假。也就是说信息公开透明化本身,应当得到优先对待。
三、汶川大地震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13日下午16∶00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等介绍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罗平飞:在地震灾情发生之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地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
张宏卫:据了解,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湖北、云南、青海省地震局,还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也都派出现场应急工作队赶赴灾区,开展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向所属各单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迅速收集灾情,做好应急处置。国家地震减灾救援队已于今晨2时23分抵达都江堰,分赴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实施救援行动。救援行动还是很困难,但经过努力,目前国家救援队已救出21名受困者,在四川有22名受困者被救出,在重庆有15名受困者被救出。目前,除了正在灾区实施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之外,又增派一些省级救援队。另外一个消息是,截至13日8时左右,震区发生5级以上余震16次,最大为6级。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请问张宏卫先生,我们接到四川地震局职工七人的投诉,他们的亲人说在几天前就察觉到地震的迹象,但局里说为了保证奥运前的安定局面,禁止透露这个信息。请问张宏卫先生,这么大级别的地震,是否事先可以得到预警?您对此投诉有什么反应?谢谢。
张宏卫:首先,这种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案例点评: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撼动大半个中国的强烈地震突袭四川,震惊中外,数万人遭受灭顶之灾。这个更甚于32年前唐山的大地震并没有造成社会大面积恐慌。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迅速提供权威信息,世人看到,中国政府学会了与谣言赛跑。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迅速召开震后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安排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这次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示了应对危机观念和实践上的巨大变革!毋庸讳言,过去我们对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新闻发布,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很多突发事件的报道,要么语焉不详,闪烁其词,没有公众想获知的信息;要么言不及要,避重就轻,不披露大众关注的核心内容;要么发布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甚至干脆不公开发布。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公布地震的详细信息对于抗震救灾、满足大众知情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及时充分的新闻信息发布使得国外一些人重新审视中国,短时间内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政府新闻发布方面的一些误解。地震发生后,重灾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中断,官方新闻信息的发布便成了全国各地人民了解灾区灾情和救灾进展的最直接途径。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起,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分别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领域的专家,发布灾情震情以及救灾动态信息,并公开回答中外记者的现场提问,而且对每场新闻发布会都进行现场直播,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无可奉告”。这样的发布方式既满足了媒体和受众的知情权,又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如此高规格、高频率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许多境外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金融时报》评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形象嬗变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以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导权。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相对透明和及时的灾情信息发布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稳定了人心,各地社会秩序基本正常。
地震发生之后,及时充分的新闻信息发布使世人真正了解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同样是大地震,32年前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的唐山大地震,灾难中的死伤人数整整过了三年才公诸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自然灾害公布的数据中,往往都包含有财产损失方面的数据,而在这次地震灾害每天公布的数据中,几乎没有财产损失方面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包括成功营救的人数、不幸死伤的人数、各地救助捐款的数目,以及道路、通讯、电力等方面恢复的数据。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成为这场灾难中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金融时报》在一篇社论中称,中国政府在这次救灾中充分展现了对人权的基本尊重。
通过及时充分的新闻信息发布,社会救助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凝聚,提升了救灾的整体水平。中国政府官方新闻信息发布不仅是信息的传播,也是决策的依据,更是集结力量的纽带。信息发布之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灾后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也为灾后重建在思想上、物质上、舆论上、组织上做好了重要准备。信息发布之后,国际友人纷纷表示慰问、同情,并及时地提供人力、物力帮助。这次地震新闻信息发布不仅感动和感染了全中国人民,而且也使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深深地为中国所打动,为中国祈祷、为中国鼓劲、为中国增援的声音在全球范围响起。面临灾难,中国人民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的崇高品格,中国政府展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第二节企业新闻发布会案例
一、微软新闻发布会
2002年6月27日下午,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先生就此次访华在北京国际鲍尔默微笑回答记者的提问俱乐部饭店二层大宴会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计算机世界》记者: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您在上任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25年内重塑微软。中国在您这个伟大的计划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全球来说,您认为微软在中国的投资占到什么样的比例?
史蒂夫·鲍尔默:今天的中国就市场规模来说,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市场,比它大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作为任何一项计划,作为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必须认识到下列事实:即最大的一个市场,我想是不久将是比日本还大的中国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有一天它比美国的市场还要大。对于这样的市场,中国必须放在各公司的计划当中。我们所做的研发工作,其目的是广泛性、全球性的,无论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是全球的。我们有60亿的研发投资,我相信,其中有50亿将是用于世界每一个国家的。除此以外,我们确实还要做一些独一无二的工作,针对具体的市场来做。但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微软公司在那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我想,你已经完全可以了解我们是多么重视中国的市场。除此以外,从我们与中国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所签署的协议来看,已经充分说明,我们将投资3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已放在中国。
……
《电脑报》记者:刚才您在您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微软在中国10年以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有很多教训。而且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媒体还是大众,对微软的认识也还存在误解和偏见。据我所知,您来过中国10次了,应该非常了解中国。请您直接回答一下,微软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史蒂夫·鲍尔默:我觉得最大的教训是,中国的机会是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承诺,必须在执行中有耐心,必须有长远的观点。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好,必须有素质很高的员工。比如今天出席我们这个仪式的都是微软高素质的部门负责人,我们必须参与中国5~30年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中国的人才,据我们了解,我们只有把他们一流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转化为商品,微软的中国市场才会蓬勃发展。我们有很好的人才,但是必须有耐心,而且要有很好的执行方案。我要再重复一点,我们要对当地市场非常重视,作出承诺。
案例点评:结合本案例简单地谈一谈企业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与媒体打交道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提起新闻发言人,很多人会想到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他们面对记者时冷静稳重、口若悬河般侃侃而谈的场景。其实,企业也需要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在西方发达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已十分普遍。以美国为例,美国各级政府大约有四万名新闻发言人。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作为跨国企业的微软尤其重视新闻发布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美国新闻发布会制度的更加完善,对企业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内在的和外在的要求更加“苛刻”:
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气质涵养好、仪表形象佳、交际能力强、敏捷善言有口才、知识渊博有思想、沉着冷静善应对等几个方面。发言人出镜率最高,他代表着企业及其公司领导的形象和声音,也是企业的标志。所以发言人在企业形象的传递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言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公众面前具有吸引力,产生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从而被公众接纳、欢迎、甚至崇拜,最终使公众爱屋及乌,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正因为如此,就需要发言人有善于在外界树立并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技能。不仅要精通新闻业务,而且还要具备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出色的口才、文明的礼仪及优秀的应变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毫无疑问,企业之所以言语谨慎,是因为有媒体的存在,所以企业发言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可以说,好的媒介关系就是好的舆论关系。从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来看,召开新闻发言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造就有利于企业的舆论环境,是企业公关活动的关键,也是发言人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与新闻媒介建立广泛而良好的关系,能够争取到新闻界对企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并且能够实现与广大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密切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良好关系。
企业新闻发言人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对记者要以诚相待、口气要和缓、灵活委婉,切忌口气生硬、随意打断或打发记者提问。同时还要把握好场上气氛,引导记者踊跃提问,并随时对偏离主题的提问进行引导,而如果发布会现场气氛良好时还可适当延长时间。当然,新闻发言人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敏感问题,这时最好不要用“无可奉告”等外交辞令,更不能狡辩、抢白记者,而要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让记者谅解,在必要时,也可请企业相关人员作补充发言。对于企业不愿透露的信息,诚恳作出解释,不必吞吞吐吐;对记者有偏见、有倾向性、挑衅性的提问,应有气度包容,有理有节地予以反驳,不应激动发怒,为此可以事先统一对外口径,预先提出诸多问题演练,并有应急备选方案。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要悉心研究、熟知企业情况。发言人不仅要把握企业经营理念的内涵,对企业的历史渊源、发展前景、产品情况等背景资料也必须烂熟于心,同时还要理解企业标志、吉祥物等企业个性要素的含义。
企业新闻发言人还要广泛涉猎本行业的现状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来龙去脉要力争全面驾驭,成竹在胸。这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可充分运用这些事先准备的资料,沉着应付,游刃有余。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代表着企业,传递着企业的思想和声音,并通过大众媒体向广大公众渗透。新闻发言人必须立足于企业的观点,传达预先设计好的信息,而不应夹杂个人看法。须知,发言人发的是企业的“言”,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社会公众,“牵一发而动全身”,岂可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因此,在面临这种复杂形势时,企业发言人要有驾驭现场的本领,更要学会“随机应变”。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出现暂时危机在所难免,在危机到来时,新闻发言人应首当其冲,以最快的速度向媒体和公众作出合理解释,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此,发言人要善于公关,提高公关谈判、协调能力,锻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技巧;要广结良缘,和众多客户、投资者、竞争者、各种需要打交道的社会团体和传播媒介等建立友好关系,使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起“可亲”的形象。特别是当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发言人更要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气氛,争取公众理解,赢得解决矛盾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