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600000015

第15章 新闻发布会问答博弈(1)

知识导航:

·记者提问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准确原则、简洁原则;

·新闻发言人应对原则:坦率原则、主动原则、准确原则、简洁原则;

·记者提问的主要方法:正问法、考问法、追问法;

·记者提问的常用技巧:抓住要点、切中关键,尖刻犀利、涉及敏感,讲究策略、注重交流,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新闻发言人应答策略:针锋相对、毫不含糊,委婉应答、刚柔并济,用语模糊、回避有术,幽默风趣、意在言外。

第一节记者提问的基本原则

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说:“大约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地在访问——也就是以向人提问题为基础的。”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也2006年3月,美国布什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说:“访问不难,发问实难。”提问有助于记者获取新闻事实并开掘新闻价值,而善于提出精当、巧妙、深刻的问题则是采访成功的关键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采访具有特殊性:众多记者在同一场合、有限时间内现场采访同一对象,提问机会有限,提问时间较短。因此,如何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何展现新闻发布会现场提问的艺术性,成为新闻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具体原则

记者提问要从微观着手,少说空话套话。举办新闻发布会,其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开个工作会议,也不是向记者通报工作情况,而是借助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国内外公众。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与我国大陆媒体相较,境外媒体在长期的新闻竞争中更明白受众本位的道理,因此,境外媒体的记者特别是西方记者在提问中很少有空话、套话和虚话,提出的问题多以新闻价值为衡量标准,从微观角度出发,使重大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实情在细节方面具体化,从而加深了公众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比如,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的中外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问温总理:“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您最大的愿望,可是有专家说,除非加强农民土地使用权或者还给农民土地产权,‘三农’问题可能很难得到解决。您认为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是可能的吗?”该提问涉及“三农”问题,是个涉及面很广的宏观问题,但记者只抓取了其中的一个点,即土地产权的问题。

记者可以把重大新闻事实与答问人的个人经历、特点等情况联系起来,使之具备细节的落脚点。例如,在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的中外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就台湾“公投”提问:“您上次访问美国期间,布什总统明确表示反对台湾举行‘公投’,这与美国政府以往政策稍有不同。请问您在访美期间向布什总统说了些什么,让美国改变了政策?您拿什么吓唬了美国?为什么您认为美国或其他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明确阐述立场对中国很重要?”对于台湾“公投”这一涉及我国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记者们通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对美国反对台湾‘公投’有什么评价或看法”,这种抽象的问题带来的回答通常是政府官员对我国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政策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而美国记者的提问则把重大新闻与温家宝的个人经历、情感因素等联系起来,从而促使问题的回答更加具体、生动而富有个性。

记者提问的具体性可以表现在“最”字问题上。对于记者来说,提出“最”字问题,可以使提问对象更容易回答到位,避免回答问题时不必要的思维发散,从而使记者获得更有用的新闻信息。比如,1998年朱镕基当选国务院总理后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今后五年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非常关键。您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同样是采访朱镕基,中央电视台某记者也提问:“朱总理,您上任、就任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这两个采访朱镕基的问题都提得不错,问得明白具体,使问答对方均处于良好的发挥状态。再举一例:凤凰卫视记者曾向温家宝提问:“熟悉您的人都说您是一个重视事实,也非常注重数据的人。麻烦您告诉我们,在目前中国国情当中,有哪些数据您认为是可喜的?有哪些数据是最忧心、牵挂和关注的?另外,五年后的中国您期望是什么样的中国?”这一问题也有醒目的“最”字,又把提问对象的个人情感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明显优于那些让提问对象泛泛而谈的问题。

不要总问“您有什么感想”。有些记者总提出“请你谈谈,你有什么感想?”“你此刻的心情如何?”这样的问题,范围太大且言之无物,缺乏具体的提问内容,使提问对象不知从何说起,甚至产生反感,达不到记者采访提问所期望的目标。曾有记者在绿化种树时问邓小平的“感想”,遭到这样的拒绝:“我是来劳动的,不是谈感想的。”又一次,北京隆福大厦发生火灾,某记者采访去现场指挥救火的市领导时,以“感想”提问,遭到了这样的指责:“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问这个?”米切尔·阿伦在其论述电视新闻的文集《生存空间战》一书中,提出了“您有何感想”在采访中被滥用的情况和其中的弊端。对此,敬一丹说:“自从干了电视记者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您有什么感想?’”

总之,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能抽象而应该具体,这样才能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提问对象通常是政府官员,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和媒介素养,因此,记者对于问题的阐述一定要做到明确具体,宏观全盘考虑,微观入手设问,努力化抽象问题为具体问题。而在具体操作中,记者可采取先放后收的策略,即先给出一个较大的提问范畴,然后迅速转入具体问题。较大的提问范畴可以使新闻发言人自由发挥,使记者获取意料之外的新闻信息,而具体问题的微观设计是为了避免提问对象泛泛而谈,防止其出现离题、跑题、漏题和故意回避问题的情况。比如说,仅仅问我国“某项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就过于抽象,很容易被新闻发言人用“进展良好”一句话挡回,不如在此基础上提出“这项改革何时开始?分几个阶段实施?目前进展到哪一阶段?遇到哪些困难”等具体问题,新闻发言人也会根据这些问题相应地给出具体的答案。

二、准确原则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伊塞尔在《文本的呼唤结构》一书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将各种著作区分为一般性著作和文学著作。一般性著作使用的语言属于“解释性语言”,目的是为了说明事实或阐明道理;而文学著作的语言为了创造可感的艺术形象,必须使用生动的“描写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追求的是明晰,描写性语言追求“意义的不确定性”。新闻语言属于典型的解释性语言,“它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由此可见,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语言是一种意义明确的解释性语言。在这一前提下,记者提问必须清晰准确、意义明确,在提问语言上不能模糊、夸张以及产生歧义。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提出“准确性高于一切”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提问。

新闻发布会采访提问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用词准确。新闻发布会是一种现场的互动交流,其语言的传播必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成为众多媒体会后报道的新闻素材,所以,记者在考虑提问语言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用词。尤其在这种公开性、开放性很强的场合下,记者提问时如果用词不当,很容易激怒提问对象或招致媒体受众的反感。同时,记者应避免用词的模糊与歧义,否则会令提问对象难以理解而无从作答。

(2)问题设计准确。在提问设计时,应该尽量限定提问对象回答的范围,这样有利于记者获得精确信息。比如,有记者问:“贵国一向倡导和平外交,那么为什么在台湾问题上保留采取非和平手段实现统一的方式?”

(3)事实陈述准确。记者在新闻发布会提问时通常陈述新闻事实作为题干,一旦捕风捉影就会产生无效提问。例如,在2004年10月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英国一位熟悉中东事务的记者报道称,本·拉登有可能正在中巴边境中国一侧。你对此有何评论?如果本·拉登果真在中国,中方将如何处理?”章启月回答说:“我没有看到你所提到的报道,更不知道这样的报道有什么根据。我认为他写出这样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我可以明确地说,本·拉登不在中国。”

三、简洁原则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灵魂。新闻发布会时间有限、提问机会有限,因此,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提问更要求遵循简洁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某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有记者问已经离场的邓小平:“听说你要辞去副总理职务,是真的吗?”邓小平随口说:“我已经打报告了,正在等待中央批准。”一个简洁的提问带来了一条轰动全球的独家新闻。与此相反,美国亚美新闻社驻白宫记者朱莉·穆思采访邓颖超时,拖泥带水地谈自己就谈了45分钟,邓颖超便请她回去参看登在英文版《中国建设》上爱泼斯坦对自己的访问记。简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闻发布会采访提问在语言运用上应进行“反陌生化”处理,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晦涩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明白。“陌生化”即“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尖锐”,“陌生化起到了把文学(即纯文学系统)与其他语言使用形式区分开来的作用”。然而,“新闻在语言方面追求的却是反陌生处理:新闻要面向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各异的广大受众,在语言上要兼顾大众的总体水平,不能追求用词的华丽与新奇,更不能有意地追求陌生化,而是要尽量选择受众容易理解的普通词汇、常用词汇。同时记者还要善于把一些可能会让受众产生困惑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受众易懂的词加以解释,力求通俗化。”

(2)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提问讲究用语简短、措词精炼。记者提问要尽量简短,少用或不用长句提问题。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如果记者使用长句提问,容易使提问对象不得要领甚至答非所问。在此基础上,记者提问应尽可能少地使用形容词、副词等限制词。一般而言,形容词、副词只起修饰作用,名词、动词才具备实质性内容。过多的形容词会影响和制约新闻语言的简洁美。斯坦利·沃克在《本市新闻编辑主任》中指出:“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力量,就以为一个形容词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

(3)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的背景陈述不宜过多,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多,以免被新闻发言人漏掉。新闻发布会时间有限,不允许记者在提问时长篇大论、大段陈述。加之,如果记者提问的题干太长、新闻背景太多、问题设计太多,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公用时间,也会给新闻发言人记住和理解问题带来困难。看来,建筑师米斯凡罗的名言“少些等于多些”,同样适用于新闻发布会的采访提问。

有学者认为:“像一枚硬币一样,语言的另一面就在于它的可简约性与可被再造性,这就使得它能够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了工具的意义。”在这里,可简约性是可被创造性的前提,或者说,简洁是提问语言艺术性的保证。正如杰克·卡朋在《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中指出:“新闻写作仅有信息是不够的,记者在交稿之前,应该向自己提三个问题:‘第一,我是不是已经把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第二,我是不是已经尽可能简洁地把意思表达出来?第三,我是不是已经尽可能用简单的文字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同类推荐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异界开天系统

    异界开天系统

    看主角唐宇的异界开天之路备注作者是学生不定时更新
  • 我不是福尔摩斯

    我不是福尔摩斯

    一个脾气不好的警察,一个淡定到死的心理分析专家,这两个碰面会发生什么呢?郑以健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心情,想碰触却不敢,只想着远远看着就好了。”陈晓倩说:“紧张。”陈晓倩在遇到郑以健之前,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种感情叫爱情,郑以健在遇到陈晓倩之前,从来不会以为自己会喜欢上比自己小8岁的人。可是喜欢就是喜欢了,如果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预测,那就太无趣了,不是吗?原来有种感情叫做日久生情。这是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组成的世界,也是一个心理分析专家和一个警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你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敬请期待吧。原谅作者简介无能吧。
  • 末日决断

    末日决断

    阿拉德千年纪元,第二使徒哭泣之眼赫尔德,窃取损落使徒的能量精华,交予第九使徒制造者卢克制造了一件究极武器“毁灭之眼。”目的就是毁灭阿拉德大陆,让其变成纯粹的能量,用来修复魔界,由她带领的魔族组成末日军团,意图毁灭整个阿拉德大陆,战争更造成赫顿玛尔在阿拉德大陆彻底消失。而对此事早有预知的剑圣索德罗斯带领弟子列特,前去阻止,结果毁灭的余波淹没了众人。两年后一个叫做卡尔的男子从梦里惊醒,脑海里面总是从复着一个梦,自己到底是谁,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以前的事一点也想不起来,我到底是......谁!故事从审判日之后再次开始新的征程......
  • TFBOYS之邻居同学是明星

    TFBOYS之邻居同学是明星

    班里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插班生,不仅会唱歌跳舞弹吉他,而且成绩优秀,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少年好像不太合群呐!莫非是因为不懂中文?直到揭开他身份的那天,所有人惊愕不已!原来他就是……请支持小说《非君莫属:倒追竹马1001次》
  • 许你一世的承诺

    许你一世的承诺

    十二个人的爱情,一开始是虐文,十二个人只有一个人可以和女主在一起,悲剧结局,
  • 婚睡莫语

    婚睡莫语

    本书推荐:什么?嫁给他?怎么回事!被亲生父母“卖”给豪门总裁,听妹妹说是个变态而且“那个”不行的丑老头,她近乎抓狂!那以后不就相当于是个有了金钱没了爱情的“富婆”?结婚证办理那天,竟没见着那老头人!我去,这是个怎样令人讨厌的人连结婚证都要秘书帮他办理!独守新房五天,第六天,一个绝色倾城的帅锅出现在她的房间里——天!第一想到的就是,赶紧抱住他,别让他给溜了!然后……咳咳,他说,额……他说……我是你老公!……
  • 舌鉴辨正

    舌鉴辨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凡入仙

    超凡入仙

    少年意外获得神秘九层宝塔,拥有神奇能力。一层时间延迟,练功修炼快人一步。二层时间加速,不死强敌耗死他。三层神秘境地,自我打造,逍遥快活。四层……五层…………九层……一层比一层实力诱人。想要知道,只能进入本文看了。超凡入仙,书名的含义就是超越凡人,越过仙逆……当然,需要大家的多多关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快穿之速穿守则

    快穿之速穿守则

    这是女主穿越到影视里,小说里的故事。觉得好看的看官一定要加入收藏哦~内容可能会与简介有些出入,所以请各位看官尽量忽视哈!(如有雷同,纯属意外。)不定时不定期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