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100000010

第10章 媒介教育范式(3)

3.对两种“范式”的理论分析

其实,“免疫范式”和“大众艺术范式”的产生均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说与媒介对于大众文化的承载与推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文化”日益成为媒介工业取之不尽的“资源”,成为“产品”被消费,大众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精神领域消费的主要选择之一。西方社会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用于视觉消费的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如影视、摄影、广告、旅行、选美等等。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曾指出:“文化已经不再是生产与事物的‘坚实世界’的一个装饰性的附属物,不再是物质世界和蛋糕上的酥皮。这个词(文化)现在已经与世界一样是‘物质性’的。通过设计、技术以及风格化,‘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通过市场营销、设计以及风格,‘图像’提供了对于躯体的再现模式与虚构叙述模式,绝大多数的现代消费都建立在这个躯体上。现代文化在其实践与生产方式方面都具有坚实的物质性。商品和技术的物质世界具有深广的文化属性。”总之,进入后工业时代,“生活”被“文化”化,“文化”亦被“生活”化了。

在这个时期,富于批判精神的法兰克福学派坚持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两分标准,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真正艺术”的理想模式,而把批判、颠覆和解放的特征归属于高雅文化的“特权”,认为所有的大众文化都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化和同一性的特征,必然产生欺骗被动的大众消费者的后果。如果说人类的文化本该是提升自身精神的力量,赋予社会的物质文明以生命和灵感,并具有伦理学的价值尺度的话,那么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则是十足的异化力量,大众文化不但不给人以真正的精神享受,而且还以其虚假解放的特性和反民主的本质误导消费者,使人沉湎于“单面性”的麻木的感官享受之中。由此与真实的文化需要(即出自人本性的自主的需要)相对,大众文化是虚假的文化,是通过娱乐来麻痹和欺骗大众,达到巩固现存制度的目的,是独裁统治的帮凶。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激烈的和深刻的,这种批判性是此一时期媒介教育保护主义范式形成的主要社会意识根源。

事实上,无论人们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如何批判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其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大众文化中不但承载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作为艺术还有其欣赏价值,与之“对抗”,不如与之“对话”。正如莱恩·马斯特曼所指出的,“从某种意义说,大众艺术范式中人与媒介不再对立,而是相融”。“大众艺术范式”成为“免疫范式”进一步演变过渡的一种形态,历史的发展使得媒介教育在孕育新的范式来适应变化了的“人—媒”关系。

第三节80年代后的转型与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体而言,媒介教育范式在英国及其他国家均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在媒介教育理念中,人与媒介由“对立”向“对话”的平等关系转向,尤其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介教育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是正式课程或必修课程在学校中得到了确立。进入90年代后,随着媒介产业的高度集中,媒介文化的加速全球化发展,媒介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动向。

一、英国:“范式”的转型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媒介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后,媒介教育的地位更是有所上升。有关媒介的研究与教育在教育系统的多个层面得以展开。在中等教育中,它被称为“媒介教育”(Media Education),而在高等教育中则被称为“媒介研究”(Media Studies)。这时候,全国英语教师协会中还成立自己的媒介教育工作组,尽管组织不能提供很多的服务,然而,充满热情的教师们利用协会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观点。以大卫·白金汉为核心的一批学者致力于发展媒介教育的理论,而以凯莉·巴塞尔格特为核心人物的英国电影协会则把重心放在研制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标准和方式上,推动媒介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80年代以后,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社会公众中,人们对媒介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媒介教育又一次超越了先前的“范式”。白金汉认为,“媒介灌输意识和信仰,大众文化缺乏价值的免疫范式或保护主义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在历经了保护主义之后,教师们视媒介为大众艺术,也认为文化展现应是多元的,于是,开始了从美学的观点来实施媒介教育,其目的不在免疫而在提升辨别媒介内容的能力;同时,有一种倾向是将媒介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场更广泛的民主化运动的一部分,在这一运动中,学生的“校外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获得合法的地位。媒介教育可以被视作60~70年代进步教育政策的一个标志和例证,特别是在诸如英语教学等相关领域。而从70年代末兴起的结构主义范畴的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也开始影响到教师们,并促进了媒介教育开始转向另一个重要的阶段——“再现范式”阶段,“人—媒”关系则由“对立”向“对话”过渡。

为何会有再次的转型呢?莱恩·马斯特曼指出,结构主义体系中的符号学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理论是这一转型的助力。符号理论认为,媒介的呈现系统是应当被批判地解读的,而不是像一扇窗那样展现一个被接受的客观真实。符号学提出了媒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原理,亦即媒介的意义系统是“不透明”的,所谓不透明的呈现也就是“再现”。符号理论“再现”概念的提出仿佛给人们打开了一扇门,通过“再现”这扇“门”,人们发现了以前所不曾认识和不曾了解到的媒介内容甚至媒介机构本身。

我们发现,符号学对媒介研究的理论根基给予了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其文化价值判断的颠覆方面。从符号理论的角度,媒介研究不应该是进行美学判断,而应对媒介进行揭露和解构。至此,媒介教育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以前的“范式”基本上是在承认媒介本身及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符号学的引入则使人们的视野从媒介本身脱离开,脱离开那些传统上认为理所当然的内容、价值判断、美学判断等角度。总而言之,符号理论使人们了解到所有媒介文本都是媒介化了的,媒介所标榜的“客观、真实”的基础在符号理论面前一下子坍塌了,媒介的“神话”也一一被拆穿。

从上述角度出发,媒介教师们认识到,媒介把意识形态巧妙地隐藏在所传递的看似自然、真实的图像中。媒介的这种意识力量成为讨论媒介生产、流通和消费图像以及媒介再现时的中心话题。何种群体拥有这种阐释的力量,何种群体又是被这种力量所阐释,教师们发现了媒介对政治再现的重要性,这成为他们在开展媒介研究时的中心议题。人们对待媒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为媒介是社会知识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公民有权了解媒介是如何再现现实的、传播使用什么技巧、意识形态又是怎样被渗入其中的。显然,媒介对大众生活的广泛“侵入”使得“人—媒”共生关系日渐显现,大众的自主意识在觉醒,了解更多媒介知识成为更加广泛的需求。

伴随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对媒介依赖已十分明显在英国,此一时期,平面媒体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冲击下,日渐萎缩。电子媒体则由公共广播一统天下向与商业广播并存过渡,媒体管制在逐步放松,逐渐形成公营和民营两大系统,广播与电视迅速在家庭普及。1993年一项调查显示:所有家庭至少拥有1台电视机,67%的家庭拥有至少2台,27%的家庭至少3台。电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在前3种最重要新闻来源中,98%的人选择了电视,83%的人选择了报纸,64%的人选择了电台。显然,90年代出现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又会改写上述数据。此时,一直占有支配地位的莱恩·马斯特曼的“范式”中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思想受到了一些学者如大卫·白金汉的质疑。而到了90年代末,凯莉·巴塞尔格特与莱恩·马斯特曼更是进行了公开的对垒,双方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这意味着媒介教育“范式”在英国历经多个阶段后,开始走向新的阶段。正如大卫·白金汉所描述的,媒介教育不仅仅是“保护”(Protection),而是“准备”(Preparation)了。在英国,媒介教育已从“保护主义”阶段走向了“准备”阶段。换言之,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中。大卫·白金汉还认为,就不同国家而言,那种简单地认为社会存在单一的“范式”的思想并不合理,多元化的“范式”应成为媒介教育未来的样态。

二、加拿大:“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自60年代开始,在经过十余年快速发展的“第一次运动”之后,由于经费的削减和“回归基础”思想的影响,加拿大媒介教育在70年代初冷了下来。在其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80年代没有较大的进展。然而,在看似“平静”中,孕育着新一轮高潮的来临。1978年,利益于巴里·邓肯的积极努力,加拿大媒介教育协会在安大略省诞生了。其后,安大略省的媒介教育在加拿大一枝独秀。又经过近十年的时间,到了1987年,该省教育部发布新的指导文件,强调在英语课程中要开设媒介教育,并指出作为正规课程的重要性。1989年,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资源指南:媒介教育》正式出版发行。已有许多国家把该书翻译成本国文字作为教材使用。

1978年,“沉寂”了数年的媒介教育开始复苏,而此时的媒介教育已逐步跨越了早期“保护主义”的窠臼,开始向新的“范式”嬗变。巴里·邓肯认为,80年代伊始,加拿大媒介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尤其是媒介教育协会的成员们,受英国学者莱恩·马斯特曼的影响很深,基本是采取一种意识形态分析方式进行媒介研究。后来,则从强调媒介的欺骗性和意识形态控制分析转向了着重于受众接受分析,这是安大略省媒介教育的范式转变,表明加拿大媒介教育开始走向更为高级的阶段。

80年代,这种转变的轨迹历经了“文化遗产范式”、“新素养/个人反应范式”、“文化批判范式”我们认为,这里原文使用的“model”本意为“范式”,与本书对“范式”的定义相吻合。三个阶段。巴里·邓肯指出,1978年,他和同事们采取的是第一种范式,主要是进行文学分析;到了80年代中期,他们意识到应该放弃第一种范式而转向第二种范式,即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地分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媒介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将第二种范式推向了第三种范式。

邓肯认为,1987年以后,全球化、文化研究,美国批判教育学理论以及大卫·白金汉媒介教育理论的引入又使得第三种范式转向更新的“文化研究范式”。由此看来,在安大略省,白金汉的影响超过了马斯特曼,这是因为,马斯特曼所提出的范式中(如“再现范式”)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分析,而忽视了受众从媒介中所能够获得的审美以及情感方面的享受,导致媒介教育的片面性以及“人—媒”关系一定程度的割裂。我们认为,大卫·白金汉的观点更加符合“人—媒”关系的实际,也较容易为媒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接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在安大略省的带动下,加拿大各省纷纷成立了当地的媒介教育组织,并在前述“范式”的引导下,推动了媒介教育进入学校课程的新高潮,使得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普及媒介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也是加拿大媒介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加拿大与美国有着长达55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的国界。美国高度发达的媒介文化产业对加拿大形成巨大的冲击。历史上,加拿大人一直在为加拿大文化识别(Canadian Culture Identity)而努力,很自然地,媒介教育中涉及到这一主题。加拿大学者内尔·安德森指出,媒介教育在促进加拿大文化识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认为,90年代,媒介教育者对此问题的关心少了,人们对文化的阐释很不同。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安大略省移民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文化的“马赛克”,对文化的理解多元化了,人们难以形成对加拿大国家文化的识别和认同意识。因此,关注加拿大文化识别,成为媒介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逐渐形成新的媒介教育范式。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抵制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而努力,但加拿大的范式内涵在媒介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

同类推荐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热门推荐
  • 逆天少主

    逆天少主

    前世父亲为了锻炼她,她的生活无处不有着杀伐,背叛,一次意外身亡重生异世,这一世她拥有了以前没有的亲情,爱情,但......桃花也太多了一点吧!她要如何选择?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总裁暖心妻

    霸道总裁暖心妻

    被设计走错房,跟陌生人发生关系,还一击即中怀了孩子。丈夫娶自己只是为了报复,背地里却一直跟别的女人搞在一起。在苏小白觉得走投无路,生无可恋的时候,她遇上了欧阳非。欧阳非说:“苏小白,你还有我!”欧阳非又说:“苏小白,你生下孩子,我不不介意!”欧阳非最后还说:“苏小白,我爱你,嫁给我吧。”苏小白卸下防备,准备接受他的时候。却发现欧阳非就是那晚房间里的人,是她孩子的亲生爸爸!欧阳非将苏小白囚在怀里:“小白,生生世世,你都别想逃离我的身边……
  • 我的追星生活

    我的追星生活

    本书讲述一个从高中时代起就开始喜欢一个叫子敏明星的情感故事。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情深。当你穿上婚纱成为别人的新娘,我们闭口不提曾经的疯狂!却依旧忘不了你是我最初的梦想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有你是我的情有独钟!你是场梦吗?那永远也不要让我醒来好不好,因为我想看着你笑。
  •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校草和三公主的爱情故事

    三公主应被父母强迫到圣樱贵族学院读书,一进门便遇到了三校草,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他们对她们的不信任让他们分手了,是因为什么呢......最后他们能在一起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左道传说

    左道传说

    鸿钧是我的后辈,女娲是我的闺蜜,我叫陆压,我生于天地未开之前,我崛起于龙朔三十三重天之上,奈何世人不懂我,异世重生,万族争霸,九天十地,我依然要登顶至尊,去看看天地的尽头,去寻找世间的净土,别说我是旁门左道,你且看我逍遥至尊。
  • TFBOYS之星雨渊源

    TFBOYS之星雨渊源

    明星王俊凯和一位普通女孩的爱情萌芽正生长着。而一个男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他们都深爱着她,女孩的选择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使她如此痛苦。
  • 婚然天成:独占小娇妻

    婚然天成:独占小娇妻

    作为一个律师,慕之婳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接到状告自己老公强~奸的案子。她是利益场上的牺牲品,被父亲当做交换公司利益的礼物送到了贺霆鋆的床上。一纸婚约,两个毫无关联的人被拴在了一起。他是商界巨子,翻云覆雨,只手遮天。她只是一个被亲人忽视的私生女,童年黑暗,性情孤冷。结婚两年,除却欢~爱,而人再无交集,如若不是那一场阴差缘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花心的男人,冷情的女人。待花心变成了专一,冷情变成了情深,这一场荒唐的婚姻就变成了情深缘浅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