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900000004

第4章 台海问题的由来(1)

第一节 台湾的历史沿革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一眼可见,在我国广阔无垠的东南海面上,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像飘浮在波涛滚滚大海上的一叶芭蕉,它就是台湾。台湾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台湾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至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200年间增长25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16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3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3县和“基隆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3府1州,领11县5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以及创设新学堂,大大推进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5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七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会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及至上世纪20和30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

1937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第二节 台海危机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美日等外国势力的介入,尤其是美国的介入,是两岸解决台海问题的最大阻碍。

一、台湾问题与中国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大业,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台湾问题与美国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迄今,台湾问题成为中美之间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

三、台湾问题与日本介入。美国的干涉造成台海问题久拖不决,而日本的介入加剧了解决台海问题的难度。二战后,日本在外交政策方面紧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更是亦步亦趋。二战后的日本,为了早日结束被占领状态,采取向美国一边倒的立场。新中国成立后积极谋求与日本尽早结束战争状态,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然而日本政府另有打算,它积极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并于1952年4月28日与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缔结《日华和平条约》。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日本迅速改善对华关系,并于当年的9月29日与新中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日由此实现邦交正常化。但是在表述上,日本的态度含糊其辞,在台湾问题上则只是讲“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立场”,却从来不提“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9月29日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甚嚣尘上,极有市场。日本早已将中国看成“潜在威胁”和“东亚地区的不安定因素”。日本尽管也急欲染指台湾海峡的事务,但考虑到中国的态度和它过去曾殖民台湾的历史,只能含蓄隐晦地表达其意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积极配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因为“分裂”和“遏制”中国是日美两国心照不宣的默契。1996年日美发表“安全合作共同宣言”,并据此开始修改1978年制订的“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9月,日美正式确定防卫合作新指针。

日本历来把台湾看作其海外生命线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在日本右翼看来,大陆打压“台独”,也会影响日本的国家安全。日本对台湾进行过50年殖民统治,日本国内浓烈的“台湾情结”挥之不去。事实上,最早打出“台独”旗号的不是美国人,不是台湾人,而是当年占领台湾的日本少壮派军人。日本殖民者曾荒谬地宣称,台湾自古是日本的领土。日一些议员甚至至今还认为台湾是“不在日本版图内的日本国土”,企图使台湾有朝一日再次从中国“独立”出来,并入日本。

今天,日本国内仍旧有不少人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和“日本对台湾有恩论”,与台湾的分裂势力一唱一和。2006年2月4日,当时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福冈市举行演讲时,竟公然美化日对台殖民教育。他说:“正因为(当时)上乘教育水平和识字率的大幅度提高,才得以成就台湾现在极高的教育水平,让台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内战造成两岸的对峙,而国际势力的粗暴干涉,给台海问题又蒙上厚厚的阴影。

第三节 大陆台海问题的策略演进

1949年后,由于国民党残余势力自祖国大陆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因国共内战的延续出现了人为分离的局面。早日结束这种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从1949年至1978年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探求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防止蒋介石集团盘踞台湾并成为美国的附庸。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再电告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请他们注意认真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努力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

以武力解放台湾,尽快、彻底地消灭国民党的残存力量,把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台斗争的方针。但是,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之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使海峡两岸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所谓台湾问题也就出现了。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局使朝鲜南北分裂,越南南北分治也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力图使其侵占台湾合法化、长期化,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出现了准军事对抗。显然台湾处在美国的军事庇护下,使解放台湾成为一场复杂的、严重的国际斗争,这就决定了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由主要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军事较量转变为同时还必须与美国进行政治和外交斗争。

为适应新形势对台斗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始踏上了探索新的解决台湾问题之路。

同类推荐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魔王陛下的饲养手记

    魔王陛下的饲养手记

    每过千年,世界之树就会打开一条通道,出现新一代的魔王,而老魔王则要负责教导新任魔王,传授他们知识,以及如何管理魔族。可是到了第一百代魔王时,情况有些奇怪,因为第一百代魔王,是一位少女,而前九十九任魔王都是男性!少女魔王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get了神助攻技能的公爵大人让第九十九任魔王发现自己有些不淡定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就是一篇两个魔王陛下一个公爵大人的日常生活史!!
  • 月下莲花

    月下莲花

    月老:“徒儿哪,小心你手中的红线,别把自己搭进去了。痴爱似海,苦海无边哪。”“呀,糟了!”“怎么?还是把自己搭进去了?”小月老点头,又摇头:“没有。”“那就好”“师父,我把你的红线搭进去了。”……
  • 宋起云永

    宋起云永

    赵维穿越成南宋小朝廷的太子。看他克服种种困难组内廷,建新军,斗奸臣演义一部心机斗法;看他微服私访,查线索,断奇案,秒杀一干才子;看他南征北伐,驱鞑虏,匡中原,写一本热血军争史。
  • 帝王遗孤

    帝王遗孤

    一直向前奔跑寻觅,却不知她,他,他们就在身后。在他们得目光下奔跑,寻觅,成长。写着玩玩,欢迎各路大神点评。
  • 恋仙之三世两生

    恋仙之三世两生

    第一世,他为神,她们为妖,祸害了众生;第二世,他们同世为人,陷入无尽的纠葛之中,不得善果;第三世,一切仿佛已经平静,却时常泛起涟漪。每当风吹树动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一个人活的再久终究是一个人,两个人相拥哪怕只是一刻,他们就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从风中来,最终也将随风而去,但我并不后悔,只因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微风浮动,雨落水清,细柳低垂,白杨飘雪,香樟无泪。求的半生为你,厮杀半生为你。消散了,暗淡了,不负痴心,不忘你。
  • 世界上下五千年6

    世界上下五千年6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天机神行

    天机神行

    天道无边藏玄机,神将乾坤颠倒行;中土大家族的三公子,落魄于边荒之地,混迹于小宗派内做杂役,一步步修炼成为至尊的故事。一本好书犹如一杯茗茶,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甘醇。
  • 王爷有喜之独宠妻宝

    王爷有喜之独宠妻宝

    传说,宁王秦堰清隽高洁,以琴为妻,以舞为子。传说,宁王秦堰光风霁月,胸有莲心,虚怀若谷。还是传说,宁王秦堰洁身自好,红颜如白骨,美人如衣服。楼华语笑得阴恻恻:谁再敢传说,我废了他!清隽高洁,大半夜的是谁跑到她床上死皮赖脸?光风霁月,是谁耍人不带眨眼,杀人不带变色?洁身自好,她怎么就点儿背,活该被大尾巴狼吃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五代风云之仙界传说

    五代风云之仙界传说

    人有灾祸,佛之罪过.传说,仙界众神,为了体察民情,轮流轮回凡间,普度众生.这种轮回,时长地上三十三年,天上三十三天!而这天,正是西方如来轮回凡间之际,众妖魔之首无天曾被西方如来收服,被看管在莲花座下.为了摆脱仙界的统治,恢复自由,魑魅魍魉中的老大无天,正值禁锢失效之际,破禁而出,统治了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