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是常规文化产业园区进行资源聚集的做法,园区吸引企业入住的同时,间或考虑其行业属性和产业变量,而对于其链条模式形成的完善与否,产业的合理性和生态和谐性等,并未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增大总量,增加变量”的加法运算上,一方面,使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园区风起云涌,另一方面,过多无序的加法运算,也会带来盲目跟风和片面追求政绩而无法真正健康地引导产业发展的弊病。程三国和他精心经营的“出版创意产业园”在出版功能的聚集上,采用了加法战略。而他的创意密码,在于园区梦想的乘法演绎。谈及这个话题,程三国显得格外兴奋。毕竟,在出版业,这是一个几乎史无前例的尝试。
出版创意产业投资孵化器是乘法运算的关键所在。“孵化平台”是实现“乘法”的关键,程三国认为,“出版社是最适合孵化的业态形式,对于普通人来说,从理念、创意变成一本书,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种种困难,而出版创意产业园的孵化平台可以‘一卡通’式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出版创意产业园来说,投资的促进机制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投资孵化有“内容”、有“创意”的优秀出版创意人,提供管理、商务、印制、发行一体的平台服务,释放创意人才的无限潜能,从而使这个行业变得新鲜而富有意义。
创意:聚集“阅读”的无数种可能
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有一段精辟而又直观的论述:“聚集在宫廷的那群富人,需要特别高级品质的货物,这就吸引了熟练的工人远道而来,而且培养了当地工人。”作为痴迷阅读和出版的一群人,北京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的创始人始终梦想能有这样一块生息的场所——它能让国内外的优秀编辑、策划人、出版人、版权经理人、创意人、设计人,以及对阅读和文化充满热情的人在此交响成章,迸发出无数的可能……
“北京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案例,集中了设计感,故事感,幽默感,能够提供多向度的启示和意义。”程三国说,“以前也没有想到,一个旧楼改造能有这么多内容。改造之前北京出版社旧楼面积约10000平米,改造之后大概11000平米。1到3层主要是B2C业务,4到12层是B2B业务,13到14层是会所。出版创意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元素都将活跃在这里。
数十家国内外最富有创意能力和创意资源的出版机构、文化机构、选题策划工作室、设计工作室,以及出版产业链上的优秀的服务供应商汇集在此形成产业聚会效应,激发无限创意。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和谐的出版创意聚集区。
出版创意学院、出版创意人会所、国际文学大师村、东亚出版人会议中国训练营、印前技术服务中心、出版猎头与人力资源服务所等将会创建于此地;这里不仅有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书业信息研究咨询服务,还有专业的书业营销机构提供图书营销推广服务,而各种主题书业高峰论坛、展览、行业主题沙龙还将把业内人士吸引至此,产生创作之源。于是,在一幢楼里,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运转良好的文化产业系统,正在生机勃勃地成长。
用贝塔朗菲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系统观念的运作。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观望:创意产业的破冰之道
程三国有一句话,叫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程三国曾经很执著地总结过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的出版模式。对于传统出版,程三国的观望理论,让很多人耳目一新。而这个破冰之道,依然适用于今天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
“吃着碗里什么东西呢?印刷载体,这一块是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增长乏力,但它仍旧是非常大的市场。看着锅里的,就是寻找传统出版载体与新生媒介的对接。想着地里的,是一种对于新兴业态的尝试。对于新的业态的掌握,新兴渠道的掌控,新的阅读方式的领悟,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许,对于程三国和他的出版创意与阅读促进中心来说,这样一种新的出版创意产业园的筹划和聚集模式,正是一种新的尝试。出版产业园的处女地,充满了无限的愿景,但能否为行业树立典范,仍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怎样利用我们的优势,把碗里的吃好,然后时刻盯着锅里的,来者不拒。想着地里的事,就是打开我们的视野,对那些匪夷所思的出版,我们依然关注,我觉得这样的话,也许我们将来不至于一败涂地。”程三国的语速很快,他运转很快的思维里面充满了对于明天可预见性的把握。程三国说,出版业的根基是读者,培养读者,就培育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就是“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的秘密。通过出版创意,开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国民阅读促进来培养出版业的终端消费。
程三国早就意识到前瞻性思想对于一个行业的重要,“一个好的公司,三个业务策略是平衡的,一个叫核心业务,一个叫成长业务,一个叫种子业务。核心业务是今天的,成长业务是明天的,种子业务是后天的”。程三国认为,中国许多集团的核心业务很好,成长业务却撑不起来,种子业务更没有人去想,这样的实体今天舒服,明天紧张,后天可能会比较渺茫。
人类的消费史,是一部日益膨胀,不断融合,渐次分化的历史。新的文化方式会与一代人的成长共生,最终融入社会结构。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最初是产业观念的竞争,当然与技术、渠道、资本、商业模式等因素有关,但更取决于这些因素的重新组合、运用。而制胜的法宝,则是一种前瞻性的视野和对于未来的把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这句话是朴实的,却道出了发展到今天的许多行业破冰的关键。
平台:出版创意园区的如椽之笔
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与传统出版社的区别,体现在“平台”功能的实现上。程三国认为“平台”的功能不亚于一支如椽之笔,而作为“园区”,程三国除了在概念上先行一步外,更将一座建筑,设计成一座“城市”。这栋外观独特的“新六感”建筑,遵循了“微观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
一个好的建设规划不仅可以确定园区的空间结构,也可以通过空间元素的塑造树立园区的空间特色。但很多园区都反映他们所做的规划没有特色,对园区的高质量开发建设起不到指引和指导作用。
从视觉和功能布局上,出版创意产业园显露出一种大气和包容。建筑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公众,以丰富的视觉和空间体验吸引公众,从而增进公众对于出版业的了解,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在建筑内针对不同功能,设置不同形式和尺度的公共交流空间。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以不同形式的、与交通流线组织相结合的公共空间来连接,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建筑作为信息交流场所的同时,通过立面设计、材料应用及空间组织使自身成为可被阅读的对象,为城市提供丰富生动的信息界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凸现了媒介性的特征。
在这栋建筑内,是一个真正的出版的“微观城市”。人们能找到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设施和场所:这里有井然的办公区域,有雅然的闲适场所,有豁然的展示空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专业出版创意人云集其中,工作学习、经商置业、激发创意;普通大众来此体验阅读,参与文化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与热情。这座基于出版行业的,融工作、学习、商业、休闲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微观城市”,将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追寻文化、感受创意的聚集地。相对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图景来说,传统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出版业面对的挑战也更为严峻。相对于真正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说,第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还显得十分稚嫩,然而,程三国和许多怀揣梦想、富有创意的中国图书出版人一直在做,在创造,在突破。
文化产业园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种探索性组织模式,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与产业的升级以及城市化战略具有一体性,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化进程。其次,在各国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特别的意义,生态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但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新的问题。再次,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尚未成熟,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要列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的重要议程。另外,如何克服园区企业“过度竞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竞争与合作可以导致高生产率,但是,知识溢出与竞争规模存在一个最优关系。规模过大、产品雷同、没有创新活力的低水平竞争将危及园区的生命力。
在园区发展的大潮中,诞生了许多新领军者,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能力整合了这些资源。但更多的创意,更多的创意者,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而使无数财富机会胎死腹中。在中国,最急需的也正是这样一股力量——整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