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
文章摘要:什么是文化旅游产业?当今学界对这个问题认识不一。在现实中,有的地区将文化旅游当成旅游的一部分进行发展,实际上文化旅游产业是标准的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与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创意为前提。任何文化旅游都必须以经营者的某种创意活动为先导。本文将从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进行深剖,并借甘肃这个全国文物大省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可行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甘肃省创意文化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它们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载体。本文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深剖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之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什么是文化旅游产业?
关于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界定,学术界目前缺乏一致的认识。最宽泛的表述是,认为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消费与文化享受相结合的高层次活动。从旅游活动的属性看,无论旅游者的动机有何不同,旅游都属于人们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经济是旅游的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旅游总体上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更有甚者,认为“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旅游”,并且认为“文化旅游业的提法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方面的外延和它本身所具有的产业性质,也体现了旅游业对于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而主流见解,则是从旅游活动的需求主体即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其旅游活动内容的差别来区分旅游与文化旅游,从而把文化旅游看作旅游的一个分支。这种见解从旅游活动的内容上区分出自然观光型旅游和人文鉴赏型的文化旅游,把那些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即旅游者带着了解历史、建筑、艺术、宗教、风俗民情等特殊目的的游览活动叫做文化旅游。一种代表性观点是“从旅游动机、旅游活动内容角度出发,将旅游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观光型旅游:指观赏、游览,是一种最基本的旅游方式,国外称其为‘单纯的观景旅游’。(2)度假型旅游:主要指以休息、疗养及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旅游活动。(3)特种旅游:包括文化型旅游、娱乐型旅游、探险旅游与寻根探祖旅游等其他旅游方式。其中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则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
笔者认为,上述见解要么不区分旅游与文化旅游,要么仅仅把文化旅游视为旅游的分支,都没有给予文化旅游以恰当的定位。造成这种偏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非经济视角。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太过于注重从旅游活动的需求主体即游客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而忽视了旅游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旅游产品的供给主体即旅游经营者的作用。我们知道,讨论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区别,其关注点是如何构筑某个产生经济利益的产业领域和产业形态,因而它基本上是一个产业经济学问题,因此,就必须遵循经济学法则即充分考虑需求与供给双方及其力量平衡。
观察旅游产品的供给主体即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方式,我们发现旅游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单纯地以现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条件向游客提供旅游组织等服务活动;另一种是以主动创造某种观赏对象和娱乐样式为条件招待游客开展游览和体验活动。正是这两种旅游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式,构成了旅游与文化旅游区分的基础。
从游客的角度考虑,任何一种游览活动都有文化意味,即使是单纯观赏自然风光也是某种“自然的人化”过程,即“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过程,也就是人的审美理念的确证过程。因此,单纯从旅游活动的需求主体即游客的角度出发,通过评判其活动内容是否涉及人文景观和包含人文资源来区分某种活动是否为文化旅游的思路是不正确的。
相反,应从旅游活动的两大参与主体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依据旅游经营者提供某种旅游产品的方式和游客消费某种旅游产品文化效应的不同来区分旅游和文化旅游。凡是旅游经营者只是直接利用现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从而使游客消费的文化效应淡薄的某种游览活动就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而且是旅游经营者以自己创造的某种观赏对象和娱乐样式作为旅游消费内容,营造出丰厚文化含量的学习和参与的体验方式,从而使得游客消费的文化效应强烈的游览活动就是文化旅游。
二、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全国文物大省。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的历史沉淀,是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并且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积累而成,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无法复制的区域文化特色。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甘肃特有的文化资源。甘肃省现有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从公元前开始,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通达西域诸地的交通线路。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对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千多年中,丝路中国段两头都曾多次改道,东部陕西境内有南道北道之分,西段新疆境内有南道、北道和新北道之分,唯独在甘肃境内,一千多年一直走一条线路。所以,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的遗存最多、最丰富也最珍贵,因而甘肃则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2.石窟艺术
甘肃有引为自豪的石窟艺术。石窟数目众多,类型多样,有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炳灵寺石窟、榆林石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马蹄寺石窟群、北石窟寺、南石窟寺、王姆宫石窟、水帘洞石窟群和人梯寺石窟。石窟中有壁幽、泥塑、石雕,石雕中不仅有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还有众多的圆塑、浮雕佛塔,令人叹为观止。
3.宗教文化
甘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汉文化与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长期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甘肃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高地。甘肃也是多种外来文化在中国传播扩大的先驱之地。鸠摩罗什翻译佛教经卷,吾艾斯传播伊斯兰教义,唐玄奘西天取经,藏传佛教佛学院在甘肃的设立和在世界上的影响,临夏被誉为中国小麦加等等,都证明甘肃宗教文化在传承和宗教领域中的地位。
4.伏羲文化
历史记载,甘肃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发祥地,故有“羲皇故里”之称;据《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伏羲创先人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伏羲创立龙图腾,为中华民族树起团结统一的族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