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600000006

第6章 初试牛刀(2)

但联邦德国电视台在这次报道中对这种方法使用过多,有些采访就难免空泛,没有精彩的内容,只是为了让运动员和记者一起出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在清晨三点钟还播出二十几分钟的现场采访内容,连他们自己的记者有时都觉得太多了、过分了,常叫:“怎么又出来采访了!”一些观众在报纸上批评这种情况,“我们所以在夜里还硬睁着眼睛,是为了观看比赛的实况,而不是为了看解说员的脑袋!”这说明一种好的报道方式如果用得太多太滥,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读过我的这篇文章的人,就会了解我从1989年接手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之后的做法和节目思路的来源了。当电视技术在世界各地基本同步发展时,当电视台的经济状况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节目质量的高低全在于制作人员的水平,而水平在许多情况下是由眼界决定的。做电视的人只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就可以通过别人的电视节目看出他的制作思路和手法,并不一定非得与制作者一起。所以我总是主张做电视的人时常系统地看一看别人的节目,我指的是从头到尾地看一套节目,连广告都算上。

看上几天就会有所收获,我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这样。在国外时只要有机会,我会锁定一个频道,从下午5点30分的地方新闻看到夜里12点。而且我向我所在部门的人员提供过美国四家最大的电视台全天节目的录像,希望一些有心人可以看看。经过了这些观察,每当制定自己的报道计划之前我的脑子里总会不自觉地出现各个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否则的话,自己冥思苦想出来一个似乎很棒的主意,其实或许是别人十几年前已经玩儿过了的剩玩意儿。

现在可能有人会说:你太没有创意了!我不在意一定要独创,因为电视就是发达国家早我们几十年发明的,首先是学习,我的下一代人才该是创造者。

初试身手

1988年的奥运会中央电视台的转播权费用是25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广播联盟(简称亚广联)的份额中占4%。在那之前好久都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和韩国没有邦交,当时我们只可以用带引号的“南朝鲜”来称呼这个主办国。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从邦交产生的,在1986年亚运会开幕前的几个月时,中国还没有决定是否参加那届亚运会。顺理成章的是:如果中国不参加亚运会,当然也就不会参加1988年的奥运会。亚广联也不愿意过早地与汉城组委会签订转播协议,也是希望用这个理由迫使组委会降价。

由于中国在80年代已经显现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所以当时汉城亚运会和奥运会的组委会非常在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席,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做出保证:给予所有代表团同样的外交礼遇;保证所有记者的采访自由等等。在1986年4月份我曾经随同魏纪中先生(当时的中国奥委会秘书长,现任国际排联主席)第一次访问韩国,我们的礼遇竟然是国宾级的:外交通道,警车开路,宾馆房间外面有警卫守候。

1988年的汉城(现在叫首尔)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代表团是一个真正的检验,对于中央电视台也是一个开始。由于1984年奥运会在国内产生了没有想到的巨大效应,奥运会报道才开始在中国受到重视。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团人数上升到18人,副台长杨伟光(1992年开始成为台长)带队。

和现在不同,当时中央电视台是亚广联报道团的一个成员,和香港TVB电视台共用一个工作间,香港人唱主角。

实际上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在转播权谈判上中央电视台一直都是亚广联的一个成员,在80年代还不能算是一个主要成员,分摊的转播权费比香港低很多。制作和技术人员也缺少国际赛事的经验和语言能力,所以香港TVB的工程师吴连生先生和体育组的莫若祥先生(他后来在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担任协调制片人,并且是后来广州亚运会转播有限公司“GAB”的制作部主任)一直都是亚广联制作组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成员主要由解说员和新闻记者为主,前者将亚广联传送的信号加上中文解说,后者每天拍摄中国代表团的几分钟新闻。我当时在其中的一个摄制组里,既当摄像,又是编辑。除了公用信号之外,中央电视台每天预定了40分钟的卫星单独传送时间,专门传送中国代表团的情况,供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用。

汉城奥运会也是国内其他电视台开始转播奥运会的开始。在那个时候,其实现在也没有太大变化,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权都是中央电视台购买,地方电视台几乎无偿转播。这个过程里面有合作、有竞争,也有不择手段。在1988年时就有一个插曲:

我记得是在报道团出发前一个月,当时体育部的一个负责人告诉我,杨伟光副台长已经同意让广东台用粤语同时在广东地区直播奥运会开幕式及节目。但是在开幕式播出的当天,我们在汉城的工作间里面接到了台长王枫的电话,他对杨伟光大发雷霆。我在旁边看着杨伟光拿着听筒,一个劲地“是,是”,脸色越来越暗。放下电话他就走回了酒店,当天晚上嘴里就起了水泡,连续三天都是喝粥。本来赛事结束后全团人员经过香港回京,说好在港停留两天休息,结果外事处长陪着他改了机票,没出机场就赶回了北京。问题就出在广东台的转播上。

开幕式那天出了两个事情,一个是政治上的,另一个是经济上的。由于1988年时中韩之间没有正常邦交,所以上面规定在国内转播时不允许出现韩国总统宣布开幕的镜头,因此中央电视台是延时60分钟录像播出的,以便将那十几秒钟的画面删掉。但是广东电视台接收的却是直播的卫星信号,因此韩国总统的画面没有删除。

就在同一时间,柯达公司向中央电视台提出书面抗议,因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部向他们讲的是中国大陆独家播出,所以同意支付比平时价格高的广告费用。但是他们又收到了广东电视台的广告征订材料,因此拒绝支付另外应付的60万美元,当时这可是一笔大钱!所以台长王枫震怒,也所以杨伟光在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再愿意与地方台合作。

体育新闻诞生

在1989年2月接手体育部之前,我当了一年的体育部新闻组组长。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原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一旦哪个事情该我管,我一定尽力。

在当组长之前的三年时间里,我过的是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中央电视台在那个时候还是以录像为主,几乎所有的节目都是提前几个月制作好的,因此周期很长。事实上现在我们可以记住的中央台的一些纪录片例如《话说长江》《丝绸之路》等都是那个时期制作并播出的。那个时候观众对于电视机的要求还是“家中的奢侈品”,所以并没有一定要求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但是,体育赛事转播除外。

自从我担任了这个“组长”起,我就开始思索:体育部除了每周15分钟的《体育之窗》(国内内容)和50分钟的《体坛纵横》(国际内容)之外,新闻似乎也应该有一块田地,否则新闻组长不知道哪些新闻可以上《新闻联播》(1990年之前那是中央台唯一的综合新闻),可以上多长时间?那还怎么提高手下人员的积极性?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于300年前英国的“圈地运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可能的时候尽管放马而去,先有了地盘才可以耕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地盘”都是由权力获得的。我很在乎组长这么个“芝麻官”,因为我始终认为中国电视体育报道就像是一块处女地,有志者在这里可以有开垦的自由,但是开垦的深度和广度则除了作者的创造力之外还需要权力的附加因素,要充分运用这个权力来获得更大些的创作平台。

同类推荐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热门推荐
  • 趣味生活小史

    趣味生活小史

    栗月静创作的《趣味生活小史》分衣食住行四类,选取有代表性的角度,做了有趣的博物考察和普及介绍,《趣味生活小史》主题如粉色服装、波尔卡圆点、婚纱、厨房、赏花、观云等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篇幅精悍,信息充分,配有相关的精美图片,展现了极具趣味的生活史,对有志于探究生活趣味的读者有相当的助益。
  • 逆天狂修

    逆天狂修

    这逆境磨灭不了我的灵魂,这苍天阻止不了我的脚步!用生命铸就最终的辉煌,用力量,逆这不公的老天!看似平庸的少年能否在这四面皆敌的世界里一步步走上巅峰?颠覆传统的境界划分,集修真玄幻于一体!叶风,带你走进不一样精彩的世界!
  • 天使锁心

    天使锁心

    天使锁心,谁锁谁的心。【本文是关于一个有着先天性脑瘫女孩的爱情故事。】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王子,却因小时候一次意外,而变得像是一个掉了翅膀的飞鹰!从此,他用孤僻、冰冷、无情的外表来伪装自己,直到,他和他梦中精灵不期而遇……她、是一个善良无比的天使,但谁能看穿她,笑颜如花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莫可奈何的伤痛!只因,她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所以她孤僻、冷情、自闭,不爱说话……但、灵巧聪慧如她、倔强骄傲如她、浑身是刺如她。却在一次巧合中与她有着彼岸之约的人相遇……叹前事之因,构后事之果,听宿世纠葛;梦谁是谁的因,问谁又是谁的果……两情一世一世错过,所以我许愿今生,然而重逢又陷入命运的漩涡……当如今命运的齿轮再一次转起,她和他又会面对怎样的迷局?从来都只有两个人才会上演的对手戏,几个人的谜题,谁才是应该离开继续观戏的那个?我的腾讯微博:http://www.*****.com/?gupeihe520我的新浪微博:http://www.*****.com/?u/2164952832我的QQ书友群:①群、74144932。②群、42705061空闲。顾培禾:女主~~人物诗:天使鎖心顾培禾,空灵傲骨似幽兰;浅笑若风君惊鸿,身虽残疾志比天。影玄赫:男主~~人物诗:商界霸主影玄赫,三岁意祸转性情;至此梦中佳人伴,细雨相遇早注定。
  •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四目相对,那一瞬间,他夺走了我的心。他娶我为妻,但却在我凤冠霞帔进入洞房之时,遭到百般凌辱。而翌日迎来的却是一纸休书,从高高在上的王妃,沦落为低下的侍妾。他——那个深得我心的男人。他用情至深,但他的深情却不属于我,而只是从我娇媚的容貌和言行举止之下,看到了她的影子。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但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心,还因他霸道的爱却害死了她。然而同样在身上看到她的影子的他,却一心的想要将我占为己有。王府深院——女人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一步步的将我逼上绝路。爱恨纠缠,从前单纯的爱早已经不复存在,复仇将成为了我最终的目的。
  • 无限与真实

    无限与真实

    问:你喜欢无限恐怖的世界吗?答:那不是我的世界!……全球进入无限恐怖……
  • 摩诃止观义例随释

    摩诃止观义例随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魔兽之伊利丹

    异界魔兽之伊利丹

    主角是现代的天才大学生,在2008年的地震中穿越到了被霜之哀伤冻结灵魂的伊利丹的身上从而到达了魔兽的世界中之后开始了与亡灵天灾的对抗。开头以魔兽史诗为背景之后就是我自己想象中的魔兽了将会和原版不。本作品内容大部分源于魔兽争霸魔兽世界和dotaallstary
  • 城知缘浅莫念晴深

    城知缘浅莫念晴深

    曾经彷徨过,也单纯过。记忆里那几张盈盈的笑脸,勾勒成了某种不会褪色的青春。有人说过,数年漫长的风雪,只为等一个人的春暖花开。可时间太快,总是来不及让人彷徨等待。有些路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幸好,流年里最最澄澈的那抹浅笑,在蝴蝶飞过的时光里,一如最初那般模样。
  • 達紀

    達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密会三部曲

    密会三部曲

    周婷,因他的而欢乐,因他的痛苦所以痛苦。昨天他们友谊万岁,今天他们共赴殿堂。他曾经喜欢一个女生,从未和她提起自己对她的爱!也许她不知道自己对她的爱,哪怕只是远远的守候都满足。上帝是公平的,真心会换回她的反馈,眼泪终将会变成蜜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