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300000055

第55章 突发事件报道(4)

(3)工作装备,如笔记本电脑、海事卫星电话、铱星电话、数码相机和镜头、数字摄像机、录音机、读卡器、存储卡、读卡器、充电器等。这些器材都要有可能受损时的备用措施。此外,一定要准备一台收音机。如果当地通讯设施遭到破坏,最好携带对讲机。

(4)其他装备。最重要的是现金和人身保险。在凤凰卫视,突发新闻记者保险柜里放着5万美元,因为信用卡在很多地方实际上没办法用。除了常规保险,凤凰卫视还给记者买了SOS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SOS组织能用最安全的措施包括专机,将记者接回指定地点。还有应急装备,如钢盔、防弹衣、头灯、应急灯、荧光带、指南针、求生哨、防水袋(盒)、万用插座、简单的自救工具等。

这些装备要考虑记者实际使用,便于携带,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即使在无电源条件下也能用;防震抗颠,不易损坏。一般来说,记者背负时不要超过35斤,否则会很累。

(5)采访心理准备。突发事件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记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理智、清醒、敏锐的观察力。如果自己或家人近期遭受过类似灾祸或其他痛苦,就要考虑是否会导致自己反应失常,影响自己的判断。在采访期间,要特别注意自我“减压”、“解压”,尽可能保持健康的心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席记者刘素云在耶路撒冷工作4年多。她说,“每天面对爆炸,面对死亡,需要一个人有坚强的心理,坚强的意志。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沉,不想看报纸。打开电视或报纸,映入眼帘的或者是爆炸现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是痛不欲生的面孔,或者是已走入天国的遇难者遗像。”据她了解,同样情况在其他记者身上也有。

此外,还要设想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绝大多数的受灾者或其家属在经历了灾害和失去亲人的不幸之后,都面对着一堵“悲痛之墙”。他们不愿想过去,不愿想未来,他们只愿活在现在并承受着此刻的悲痛。然而,记者却不得不接近他们,冒犯他们忧伤的空间。这时,记者要学会体谅他们,避免在采访中激化对方的情绪。面对可能遭遇的阻碍和武力威胁,要懂得保护自己和同伴,没有任何新闻抵得上记者的生命。

(三)记者、编辑部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

新闻工作者经常面临人与记者双重角色的困惑和选择。先做人?还是先做事?在新闻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因此,突发事件报道对新闻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最大的风险是新闻媒体历经千辛万苦拿出的成果,被公众指责为“丧失道德”、“没有人性”,彻底否定新闻报道的立场。中外新闻实践中的诸多案例都说明,记者要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天则,做事是职责。这是记者和编辑部必须达成的共识。在这个前提下,记者、编辑部的角色可以这样描述:

1.战士和指挥官

在新闻大战中,现场记者要及时采访有价值的消息并迅速发回编辑部。记者的采写活动是突发事件报道的中心,其他方面的报道只有在现场消息的基础上才能放出光彩。编辑部要对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判断,指挥现场记者,提出采访要求。

有一个建议值得探讨。现在的记者大多是信息的反馈者,发现线索后向编辑部报告,接受后方的指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戴瑞尔·莫恩介绍说,美国的主流报纸会对记者进行灾难报道的日常培训,一旦发生灾难后,第一个获悉信息的记者或编辑都可以成为临时指挥官,有经验的从业者可以及早开始分派任务,直至总编辑出现。

2.紧密配合的合作者

在时效的比拼中,现场记者发稿是第一环节,编辑部发稿是第二环节。这两个环节彼此分开又紧密相连,且同等重要,对报道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通常都会派出经验丰富的记者和编辑,分别负责重要新闻的采访、编辑和签发。

3.素材收集者和成果展示者

现场记者发回大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编辑部通过精心的选择、设计和编辑,才能带给受众醒目甚至是令人震撼的效果。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战争。《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派在总编室工作的李庄三赴朝鲜战场进行采访。每次临行前,范长江都说,“稿子不嫌多,越快越好,你的稿子我来处理,随到随发”。后来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回忆:“他的诺言全部兑现了,稿件处理很及时,都安排在醒目位置。”1951年4月11日一版《朝鲜通讯》发表特约记者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四)突发事件报道注意事项

1.不要盲目猜测事发原因

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不能马上确定,对成因进行分析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好由权威部门或专家出面说明。记者的职责只是客观全面地报道灾祸事件,事发原因在不明确之前,不要在报道中贸然下结论,因为它总是和相关的责任人联系在一起的。

2.解决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

记者为了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或者增添报道的人情味,采访灾祸事件的当事人,有部分当事人可能会拒绝接受采访,他们认为记者的采访侵犯了个人隐私权或者名誉权。

3.服从警方和救援人员的指挥

如果有保安人员阻止采访,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配合,或者联系他的老板、直接上级。避免硬闯硬拍,发生不必要的肢体冲突,更不能故意把与保安的冲突当成新闻报道的焦点。

4.注意记者的心理压力

见证死亡对人的心理会造成累积伤害,有些人的问题可能立即显现,有些人需要经年累月才可能表现出症状。一般情况下,现场记者工作一个星期就要轮班,回来后暂时不要做同类报道。如果出现睡眠不好、噩梦不断、情绪低落、忽然间很容易哭等,要向专业的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二、掌握政策,有所取舍

对于突发事件,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规定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一些新闻协会和新闻媒体制定了突发事件报道的规范,如中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要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报道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这些规定对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具有约束力和参考价值。

(一)正确引导舆论,化解因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

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传播特点是,公众信息需求急速膨胀,各类小道消息满天飞,极易扩散。国外有一句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权威、准确信息的缺失,会导致人心惶惶和社会秩序混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应急处置措施失灵。

最典型的是2002年发生的“非典”事件。由于中国媒体没有对首发病例及时报道,社会上开始出现肺炎流行、鼠疫爆发、生物性武器攻击、打个照面就死人、某某医院被部队戒严等谣言,部分地区出现白醋、板蓝根、口罩等物品的抢购和短缺现象,导致物价暴涨,社会恐慌。

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区市都有震感,有些地区震感非常强烈。北京盛传当晚将会有2~6级地震,上海谣传沪浙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重庆网上传言晚上会有余震。由于国家地震局通过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使公众很快了解了事件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

这就说明,强震固然可怕,但震后造成的举国恐慌更可怕。社会恐慌的真正根源来自于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平衡。汶川地震中虽然伤亡惨重,但社会上没有多少谣言传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其中新闻传播收到了良好效果。

正确引导舆论,一要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能反应多快就要多快,不迟到、不瞒报、不掩饰、不夸大,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监测,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及时进行细致的新闻调查,获取准确情况,掌握舆论动向,积极解疑释惑,防止谣传、误传引发不稳定因素;三要重视媒体联动,特别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交叉传播和整合互动,形成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引导合力。

(二)注重人文关怀,减少灾难伤害和损失高于新闻报道

对突发事件报道必须以降低事件对社会和公众的危害为第一准则。任何时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尤其高于记者从事的新闻报道本身。人的安危、人的情感、人的尊严,比收集新闻更重要。

要采取克制性采访态度,避免过度采访。首先是选择采访的时机。对方明确拒绝时不要进行采访。如果可能影响救援工作,或给对方造成不适甚至伤害,记者应主动停止采访。其次,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再次,要注意报道的文字描述、图片画面等。

菲律宾人质事件发生后,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救援服务总统筹刘家祖医生说,许多灾难事件的经历人事后都会对我们心理学家说,当时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被媒体追问。

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说,当年“9·11”新闻中看到的是楼塌,这次看到的是乱枪扫射和伤亡者的血淋淋场面,在港人的心理上会造成重大灾难创伤,严重程度会超过“9·11”。

通过电视直播,无数港人直接成为事件的目击者,也是间接受害人,他们所受到的震撼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人无比悲愤,为死难者泪流满面,甚至连续几晚都睡不好觉,一闭上眼睛,脑中就会回放事件发生的电视画面。

通过新闻传播,受影响的学生范围非常广。有些孩子对于事件难以理解,不愿意上学;有些认识当事人的孩子,由于伤心,开始变得沉默,不愿与人接触;年纪小些的孩子由于受了惊吓,甚至会行为倒退,出现尿床和过度依赖的现象……

在新闻实践中,那些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确实对公众造成了“二次伤害”。不论是采访还是报道,都要恪守最小伤害原则。如对于灾难、罪案现场,对于现场的死伤情况、罪犯的残忍程度,最好是概述、模糊而不宜描写、特写。文字、图片的表现都应当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限。这既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准则,也是新闻从业者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伦理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的职业追求和新闻伦理之间最容易发生矛盾和碰撞。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站在第一线,都希望获取独家新闻,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都没错。可是,记者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明确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伦理的五点建议:

1.不用违背新闻伦理的方法和渠道进行采访报道

丹麦报道摄影师马可·韦尔纳斯基受到普利策中心危机报道项目赞助,拍摄《乌干达献祭儿童》专题,获得荷赛一等奖,结果在网络上饱受质疑。其中一张,为了拍照的需要将已经下葬的女孩重新挖出来,之后付给孩子家人70美元。最终普利策中心相关负责人道歉,并撤下了有争议的两张照片。

2.不违背提供重要线索和信息者的意愿,向外界透露其有关秘密

例如,《华盛顿邮报》曝光“水门事件”后,一直拒绝透露被称为“深喉”的匿名消息源,直到2005年他主动现身,人们才知道他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当然,对于这类匿名信息要格外注意核实。

3.不传播虚假、不实的信息

如果是非权威或非可靠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在无法核实时,不要用“据说”、“可能”等不确定性词语进行报道。

4.不传播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信息

获得第4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的《印度妇女哀悼海啸中死难的亲属》,画面描述的是2004年12月28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的一个场景,一位妇女在为海啸中遇难的亲人哀悼。摄影者阿尔科·达塔只把悼念者和死者的一只胳膊摄入了镜头,以一种含蓄、深沉、神圣的方式,让人们在震惊中感受到海啸的危害和人类的无奈。

5.不干扰和影响正常的救援、医疗工作,尽量减少记者造成的负担

在汶川地震现场采访的成都电视台记者柏翮发现,不少记者轻装上阵,占用灾民的救援物资,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甚至专门成立了“记者救助站”。有记者明知灾区电力紧张,还争着用指挥部的卫星电话。有记者要挟现场指挥的战士让自己先上救援灾民的船只。采访中问及伤亡情况,对方答曰:有被震死的,有被砸死的,有被饿死的,有被渴死的,还有被记者问死的。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热门推荐
  • 终极神锻师

    终极神锻师

    他是天仙转世,却没有了前世的记忆,但一步步重拾当年的辉煌。依旧是经典的玄幻背景,却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但在这个世界里,主角奇遇不断,踩人不断,有阴谋、有情杀、有背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 修真之掠夺

    修真之掠夺

    何为修仙?和修者夺法宝,和天地夺气运,和大道夺天机......所谓修真,就是一场盛大的掠夺盛宴!
  • 一个个小故事正在袭来

    一个个小故事正在袭来

    这本是我练手的,这本书如书名一样,是有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但又不是快穿文。。至于这里一共有什么故事,我不告诉你!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若时光回流百年

    若时光回流百年

    时光在那一个刹那逆转了一百年,于是波澜不兴的湖面被投进了一颗石子,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外扩散了开来...
  •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拜金皇后:皇上,给点钱来花

    “皇上,我这一生就只爱钱,求求你休了我,让我回去赚钱吧。”自从被这个狡猾的皇上给拐进了皇宫,无端的就被封了个很派头的位置,皇后,那之后,钱不够每天都想逃跑,却屡屡给抓了回来。终于,她爆发了,揪着这个把自己从好不容易挖的逃跑路线,狗洞拉了出来的皇上,钱不够苦着脸说着。“皇后,你现在爱的是钱,但朕能保证,一定能让你爱我胜过爱钱的,所以我不会让你离开的。”看着眼前这个只爱钱的皇后,石傲武真的觉得自己真够悲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居然要跟冷冰冰的钱争宠。但有什么办法,他自己一个人留在皇宫里面太无聊,一定要拐个能天天让他想抱抱,想亲亲的钱不够在身边,所以,他一定不会让他的皇后离开的。
  • 古道云传

    古道云传

    古有九州四海,其内有生灵万千,道法三千,佛法无边,鬼气森然,魔焰滔天。九州之外有地府、仙界,佛土,魔域,诸强并立,杀伐不断,据闻九州有一古道,其名为混沌,谣传能走完这条路就可以真正的超脱岁月,无数修者为了超脱,埋下一路枯骨,即使如此,无数强者在这条路上依然是前仆后继,从古至今,这条路见证了无数故事,或是悲凉,或是可歌可泣,又或是一朝踏尽岁月,终得超脱,又或还是一朝皆空?古云从九州而来,身负家仇,懵懂走上修道之路,一世身,几份情,为友情可性命相交,为亲情可戮尽天下,为爱情可舍身成魔,让我们陪伴小云儿一起征战这大千世界,看古云终究是超脱还是成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战凌玄天之天下无双

    战凌玄天之天下无双

    玄天大陆,近万年以来,从来没有人能够横跨东西、纵横南北。交替纵横的山川;广阔的陆地、遥无边边际的海洋,孕育了各种生灵,繁育了无数种族。不知从何起,大陆纷争不断,刀光剑影,为生存?为至亲?为种族利益?还是为了个人私欲?当东方玉辰踏入大陆,步入巅峰,成为万年以来第一人,一切迷惑才揭开面纱。东方玉辰,东方家庶子,当他十七岁时,心爱之人被玄月宗无情带走,而后,他东方玉辰,也遭玄月宗灭口,被打落悬崖。随后得到惊天奇遇,强势归来,改名换姓,隐忍数年,带着无敌大军攻破玄月宗,救出心爱之人。看东方玉辰在整片大陆之上怎样激起一片腥风血雨,斗宗门,战兽人,激战无数种族,神挡杀神,佛挡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