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800000015

第15章 美国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3)

实际上,“宣传”和“公共外交”的界限有时很难界定,美国官员和学者也曾多次试图甄别和解释二者的不同内涵。从接触受众的方式来看,“公共外交”是更柔和、更隐蔽、更广泛的宣传,更易减少受众的抵触情绪,这也成为美国之音的工作方式。从《美国之音宪章》可以看出,美国之音的节目原则是公共外交对媒体的要求。减少宣传的火药味,走公共外交趋于中性的道路,是美国之音节目产生实效的基础和保证。

2.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本土化战略

美国之音的本土化战略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针对性很强的战略。在美国之音的全球布局战略中,其针对的重点是非常突出的,重点广播对象国(地区)随着美国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对外政策的重点而调整。

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时间里是美国之音广播的重点对象。即使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多年中,苏联、东欧国家仍然是重点对象,只不过目前更注重报道这些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在俄语广播开播整60年后,美国之音于2007年结束了俄语、阿尔巴尼亚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语和印地语的广播节目。

苏联解体后,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各大国际电台相继削减对独联体各国广播规模而加强对华广播实力,出现战略进攻重点明显东移的态势。美国之音对苏联广播在苏联解体前共使用9种语言,每天广播累计28小时45分;解体后逐年减少,到1997年减为使用5种语言,每天广播8小时45分。而对华广播则从1989年的2种语言(普通话、广州话)每天广播9小时,逐步增加到1997年使用5种语言(增加藏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每天广播14小时。

从2008年10月起,美国之音取消了广东话、泰语、乌兹别克语等广播,将相关资源用于增加对中东、朝鲜和古巴的广播,这也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重心再次做出重要调整的标志。

纵观美国之音的历史,其近70年来的区域战略变化实际上是随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而变化的,可以说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晴雨表”。

以对华广播为例。在美国之音和其他西方主要国际电台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中,对中国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一直仅次于苏联。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开办于二战期间,在新中国成立后,其规模和实力大幅增强。1950年,杜鲁门宣布开展反共的所谓“宣传真理运动”,后又派军队侵略朝鲜。为了配合对中朝军民开展的心理战,美国之音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不仅恢复了二战后停办的广州话、闽南话、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规模超过二战期间。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之音继续加强对华广播的发射功率。同年,艾森豪威尔任总统,发动了以反共为目的的“自由十字军运动”,指示美国之音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利用广大的无线电广播网与共产主义作斗争”,重点是“铁幕和竹幕背后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中美建交之后,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宣传调子和手法也有所改变。例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代替“共产党中国”、“大陆中国”、“红色中国”等含有敌意的称呼,以貌似客观公正甚至比较友好的口吻取代赤裸裸的反华腔调,更加注意研究听众心理,开办吸引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的节目,着重报道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文化、科学、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但这仅仅是美国之音宣传策略的改变,其战略目标和宣传目的并无丝毫改变。

3.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全球化战略

美国之音目前用44种语言向世界广播,其广播具有广泛性,几乎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听到。这一特点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即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全球性意识形态战略。

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广播中,美国发射功率最为强大,总发射功率为51065千瓦,俄罗斯和英国分列第二和第三。美国历届总统都十分重视美国之音的基本建设,特别是发射功率的增强和发射网的部署。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实施“美国之音现代化项目”,使美国之音的发射规模迅速扩充。在冷战第二阶段(1979-1986),冷战的前景尚不明朗,美国的国际传播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在某些地区其功率被苏联盖过。1982年,里根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指示美国之音要加大对与美国利益有重要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广播。里根曾说,“如果不是多年被忽略,美国之音的作用会更加强大。因此本届政府做出承诺,加快美国之音的现代化,就像肯尼迪政府为航天业所作的部署一样”,由此出台了“美国之音现代化项目(VOA Modernization Programme)”,也被称为“广播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现代化项目”正式开始,总投资额为13亿美元,原定5年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因政府财政赤字过于庞大,计划被迫修改和压缩。项目基本内容是:增设大批500千瓦短波发射机,采用现代化新型天线,在尽量靠近广播对象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转播台,保证对象地区能够接收到强有力的广播信号。新建转播台的地点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主要有丹吉尔(摩洛哥,500千瓦短波发射机10部,其发射功率可以覆盖东欧、中东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被认为是美国之音全球发射转播网络的旗舰)、乌隆(泰国,500千瓦短波发射机7部,填补了美国之音旧有发射转播网络的空白,形成了对中国、东南亚和苏联部分地区更好的覆盖)、威尔塔赫谷(德国,500千瓦短波发射机4部)、以色列(500千瓦短波发射机6部)、博茨瓦纳(500千瓦短波发射机6部、500千瓦中波发射机2部)。另外,还有斯里兰卡、格林纳达、伯利兹、安提瓜、波多黎各、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现代化项目”使美国之音国内外发射台和转播台的数量增加到33座,发射机增加到136部。大部分较低功率的发射机先后更新为短波250千瓦、500千瓦以上,中波500千瓦、100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发射机。新建的卫星传送系统使信号更加清晰,这一系列部署大大增强了美国之音的技术实力。

近年来,美国之音对海外转播台(点)作了部分调整,撤销4座转播台(新加坡、英国、葡萄牙、博茨瓦纳),又向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中亚若干国家和俄罗斯增加租用十多部发射机。比如,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是西方国家中租用独联体发射机最多的国家。仅美国之音一家电台就租用了17部中、短波发射机,组成了10个转播点。其中,有4个转播点指向中国和朝鲜,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转播点指向南亚各国。就传播对象而言,美国之音一直是着眼全球的,政府的巨额投资和强大的技术保障使其全球布局日趋完善。

全球化战略也体现在美国之音与全球电台的合作中。据美国之音网站资料显示,美国之音目前在全球发展了1200多家合作媒体,包括调频和中波电台、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网络,播出其针对不同地区制作的节目。节目内容在保持本地针对性的同时,也注重全球的共享。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之音在新闻和评论中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和抗议,听众数量锐减。针对这一情况,50年代后期美国新闻署对美国之音节目进行了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发展全球英语节目。管理层认为,对具体地区运用的民族语言广播易于使听众将这种广播视为美国的宣传,而如果用英语对全球进行同样的广播,可以使听众增加对它的信赖。1958年底,英语节目的广播时间增加,包括重播,每天为16小时。1959年10月,美国之音还推出了慢速英语节目(Special English),多年来成为各国英语学习者的必备教材之一。

四、经典案例解读——美国之音对苏联的心理战

1.冷战期间的美对苏宣传战

冷战期间,美国战略体系十分庞杂,但都是围绕着遏制苏联这个大战略来制订和实施的,例如名目繁多的军事战略起到一种心理威慑作用,贸易管制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经济战,而和平演变则是一种隐蔽的政治战、心理战。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和展开“心理战”是美国思想界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认为,苏联和东欧的政权是不可能用外部力量强行摧毁的,只能通过不断地培植对西方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的崇拜与信仰,来削弱东欧各国共产党的领导。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把“思想战”视为美苏对抗中最有效的竞争武器。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认为,意识形态是美苏对抗的重要战场,而这种“思想战”主要是利用媒体尤其是广播的力量。美国通过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和美国之音等广播及其他方式进行秘密宣传战和心理战,苏联问题专家常常是美国电台重要节目内容的撰稿人,在节目中极力向受众灌输“自由”、“改革”、“民主”、“私有制”等西方价值观念。这些广播煽动人们对现实政权和社会制度的不满,宣扬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传播各地反抗的信息,对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美国之音在对苏宣传中的战略

二战后美国之音前途未卜的命运因为冷战的开始而出现转机。冷战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之音的迅速发展,也形成了美国之音全球战略的长期格局。1947年2月,美国之音开始对苏联广播,每天为1小时,之后还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对各加盟共和国广播。为了满足冷战的需要,美国国会增加了对美国之音的拨款,用以改善设备,加强美国之音的对外广播活动。这个时期美国之音所用语言的种类达到40多种,超过了二战高峰期的水平。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周围,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广布阵地,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区域宣传网。自由电台是专门针对苏联的电台,用俄语和其他11种苏联少数民族语言播音,其中俄语播音每天达24小时。自由欧洲电台用6种语言,专门对东欧和苏联波罗的海的加盟共和国进行广播,每月播音时间长达627小时。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讨论的重点放在人权、民主、自由以及西方市场经济等问题上,而美国之音则重点介绍美国的政策和社会状况。

在本土化的节目设置中,美国之音特别关注苏共政治局内部争斗、领导人的健康、被隐瞒不报的意外事故和灾难等消息,并针对其主要听众青少年制作了宣传西方“民主”、“自由”、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的节目。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民众收听最多的国际广播电台是美国之音,听众达900万人,同期BBC和自由电台的听众各为400万人。苏联团中央第一书记帕斯图霍夫1982年在共青团十九大上承认,“一部分青年不加批判地收听敌台广播”,这对他们影响极大,他们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崇拜西方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向往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据苏联官方调查材料,28%的犯罪青少年“都竭力模仿西方人的行为举动和服饰”。当时对列宁格勒2000名青年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把出国访问作为人生目标的占57.5%。

在东欧剧变和独联体成立后,美国之音继续向这一地区进行新闻广播和传播其他信息。几乎所有苏联和东欧地区新成立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的影响,甚至有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希望西方帮助自己建立新的民主政治制度。美国之音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其广播节目中不断介绍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西方怎样运作和发挥作用。

2007年,美国之音决定结束俄语等几种语言的广播,这距离对苏联广播的开播整整60年。尽管重心有所转移,但美国之音的战略依然延续。例如对中东地区,美国之音的节目收听调查发现,中东地区73%的听众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美国之音迅速调整了节目内容,用在美国和阿拉伯地区都流行的音乐和娱乐新闻去影响年青一代。为了占领中东地区的舆论阵地,美国国会已拨款3000万美元,用于建立一个面向中东的广播网络计划。

第二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1980年6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全新闻频道开播,主要通过卫星有线传送系统向世界各国用户播出节目,标志着商业性国际电视广播的崛起。商业国际传播媒体的出现,大大减弱了国际传播中的“火药味”,使国际传播体系变得多元化。对商业媒体而言,国际传播领域不再是战场,而是有利可图的市场。他们追求的首先不是意识形态上的胜利,而是传播的效果和收视率的稳定,因此传播内容较政府国际传播媒体更易使人接受。

CNN一度曾叱咤风云以至于美国国会曾提出“CNN效应”一说,认为媒体的政治影响力超出了传播的简单范畴。虽然CNN在本土已被福克斯新闻网超过,退居美国第二大新闻频道,但其超前的理念、创新的实践和成功的运作依然是国际传播领域的经典案例。

同类推荐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热门推荐
  • 逆天狂后:皇上请下榻

    逆天狂后:皇上请下榻

    绝然跳下悬崖,她知道,泪以尽……当重生归来,渣爹渣母渣姐?哼,虐死他,逆袭之路漫漫,不知谁能打开她冰封的心……片段:“月儿,为我生个孩子吧。”男人说完这话,翻身压上。女子咬牙切齿,“君墨寒,你够了!”“不够不够,对于宠月儿这件事情来说永远不够。”“你这个魂淡,整天压榨我……唔……”事毕,女子扶着酸痛的腰,咆哮:“君墨寒,你一个月都别想再碰我了!”“娘子,为夫错了还不行吗,为夫这就去跪榴莲……”PS: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有宠有虐,偶尔搞笑,欢迎入坑。
  • 印堂神座

    印堂神座

    没有绚丽的斗气,没有花哨的魔法,一切的修炼源自印堂!等级制度:1-10级印堂者10-20级印堂师30-40级印堂大师40-50级印魂50-60级究极印魂60-70级地魂70-80级天魂80-90级极限天魂90-95级称号级天魂95-100级圣贤史诗
  • 奇缘梦

    奇缘梦

    “我已错过,便不会再错。”“我答应你,只是,如果你负了我,我定会让你万劫不复。”
  • 栲栳山人诗集

    栲栳山人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清嫡女

    大清嫡女

    她是穿越呢,穿越呢,还是穿越呢?恭喜你,答对了,她是真的穿越了。天可怜见的,她不过是搞笑的对个流星许个愿,怎么就被哪个路过的大神好心实现了?什么?穿越到了大清年间?而且还是钮钴禄氏家的庶女?封建社会,嫡庶分明,主仆分明,等级分明,拥有二十一世纪世界观的佳宜感觉寸步难行。神秘的玉牌,带来颠覆性的实力,从此,扶摇直上不再是问题。
  • 三朝帝妃

    三朝帝妃

    他是翻云覆雨、阴鸷隐忍的北汉王爷她是青楼出身、才绝后宫的蜀主宠妃一朝亡国,俘虏北上夺位之争,步步惊心看他们如何掀起诡谲风云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ps:女主原型为后蜀孟昶之妃花蕊夫人男主原型为宋太宗赵光义
  • 浮生夜游记

    浮生夜游记

    常世如梦,举世皆空。人生于世如暗夜行游,前路已是茫然莫辨,更有环伺于周的危机不刻而至,一朝行差踏错便万劫无尽。所能倚仗者,唯有心头一丝明焰,持之而行,神鬼辟易。一手红莲业火,斩邪;一手净世清焰,诛恶。身驻于方寸之地,魂游常世幻梦之间,及至目中再无一人,不由迫问苍穹。这方天地,到底是谁在做梦?
  • 落夜归尘

    落夜归尘

    她抱着他的尸体,笑得妩媚灿烂。再站起来时,笑容已化为寒冬。为了这天下,你舍弃了我,那么就请你看好,我是怎么为了你,覆了这个天下。
  • 凰龙天下

    凰龙天下

    在这个世界里面,有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它并不是需要吟唱咒语来施展的魔法,也不是需要一件兵器来攻击的武术。它是星器。每一个人的体内都会有一个星器,只是看你可不可以觉醒它了。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很多的生物,比如凶残的凶兽,还有可爱善良的精灵。他们都很强大,但是,还有一种生物叫做人类。他们很渺小,但是却发现了星器!他们凭着星器来不断修炼,慢慢的将自己变得强大。有一天,在混世大陆的万兽森林发出了一声惨叫声,一只火祥天凰陨落了,但是,他却感动了地狱黑龙王,他们一起陨落,可是在一千年后,代表着他们的新生婴儿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是敌?还是,友?
  • 青春路之大学江湖

    青春路之大学江湖

    这是一段关于青春的故事,更是一部大学百科全书。主人公是一位典型的双鱼座80后文科男青年,爱幻想、有文采,具有忧国忧民情怀,却无半分实干精神。大学期间经历了恋爱、失恋、三角虐恋、转专业、基层实习、留级、考研、家道中落等一系列变故,但他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坚信终有一天,苦难的人生终将迎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