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600000042

第42章 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2)

3.合作缺乏常规机制

省级地面频道的合作并不缺少案例,但这种合作缺乏常规机制的支撑,合作只是偶然为之,多为某次大型的新闻事件而进行策划与组合,但在常规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中没有经常性、固定性的合作机制。常规机制缺乏,导致合作质量低下,在2011年7月的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中,一些外地都市频道很难拿到画面质量高的视频,本地频道仅将质量高的画面供本地节目使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信息垄断带来的合作断裂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现有的合作平台更多体现的是节目交换,对节目产制进程中如何进行合作则没有涉及。

4.合作过程缺乏资源整合

在现有的合作平台,成员台通过上传下载可以共享新闻资源,但这种过程往往是新闻汇集或是新闻摘要式的利用,缺乏整合、集成的观念。在立足新闻策划的前提下,应有目的地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与组合,从而实现现有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三、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既有媒介基于市场考量的内在推动力,又有外在的社会发展因素的要求。跨区域合作乃至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省级地面频道的“非竞争性”奠定合作基础

目前,我国省级地面频道的合作主要是横向合作。横向跨区域合作主要指跨越省级行政区划而实现的电视台之间的合作。由于地面频道覆盖和传播限制在特定区域内,对合作体内其他成员台不会形成竞争关系,只会最大限度地整合成员台资源,节省竞争成本,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的非竞争性是合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社会发展因素是省级地面频道合作的驱动力

社会发展因素是省级地面频道合作的驱动力。媒介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媒介运营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市场的成熟与发展模糊了现有的行政区划,区域之间的经济、资源、人员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市场关系使地域联系日益加强,这就对媒介的新闻资讯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地化新闻”对于地面频道而言既是竞争的利器,同时也是发展的桎梏。从社会发展的脉络来看,固守行政区划的传播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口的流动性和区域经济的崛起更是改变现有传播结构的关键因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人口的流动趋势也将会对媒介结构产生影响:首先,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左右。其次,从人口流动的方向来看,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最后,从流动的目的来看,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从人口流动的规模、方向及目的来看,公众对于大众传媒的传播结构与传播内容的需求“本地化”、“娱乐化”不再是压倒性的功能,通过使用媒介,获取使用资讯、捕捉发展机会乃至融入异地城市文化,是大众传媒不能回避的功能。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改变电视传播格局的另一动因。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时至今日,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中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视意义深远,它标志着中国经济由“单极增长”进入更加强调互动协调发展的“多轮驱动”,中国区域经济从此进入协同发展的新时期。

贵州电视台台长李新民在2002年就提出了“区域化发展是大多数省级卫视的可行性选择,区域化将逐步成为中国省级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的论断。安徽电视台副台长邹晓利同样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区域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有适合区域经济时代的媒介形式产生。”邹晓利分析,对于那些期望走国际路线、计划向国际市场发展的企业来说,他们选择大一统的策略,无论是渠道市场还是媒介选择,但这样的企业不到中国企业数量的10%;而80%以上的中国企业主要是在区域经济内发展,区域市场是其所关注的重点,这同样也给省级地面频道在未来提出新的挑战。在区域经济区内,省级地面频道如何进行跨省合作?在区域经济区内,有着鲜明行政区域属性的地面频道如何进行跨地区的资讯传播?在区域经济区内,地面频道如何与区域发展展开更为紧密和具有实效的互动?这都是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省级地面频道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时省级地面频道新的增长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蕴涵其中。

(三)新闻的传播趋势提供合作需求

我国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属地管理原则”,各地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于属地媒体有管理权。但从新闻传播的方式来看,新闻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没有地域的属性,从一定角度来看,所有的本地新闻都是全球化传播,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同样可以进行本地化传播。在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背景之下,新闻的传播路径与方式必然会超越行政区划的范畴,地方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从中观层次来看,新闻的跨区域发展要求省级地面频道进行横向、常规性的联动。首先这是适应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变革,近年来发生的若干公共事件都是涉及诸多省份甚至全国,单一从属地的角度难以反映事件全貌。举一个小例子:猪肉涨价是涉及公众的民生问题,但仅仅从“本地猪肉涨价”的角度来报道新闻,显然不够全面。猪肉的产地、猪肉销售地、猪饲料的产地、运输企业,猪肉生产的各个链条必然涉及若干省份,如果各省级地面频道进行新闻联动,显然对于事件的全景以及问题症结会作出更为清晰的呈现。

(四)电视产业化需要省级地面频道合作的有利支撑

电视产业化的进程中有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其一,必然有一个整合式的产业平台;其二,这个平台必然是开放的。美国的电视产业可供借鉴,电视台除了制作一些本地新闻和天气预报节目之外,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获得节目:一是靠联播台的身份获得电视网的节目,一是靠电视节目辛迪加公司。通常电视网向附属台提供全部节目的75%的内容,但在75%中只有25%是电视网自己制作的,主要是新闻节目和与新闻有关的时事节目、体育节目等。其余戏剧与娱乐节目则由好莱坞大约25家制片公司完成。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一个整合的、全面的、开放式的电视节目交换平台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视产业化发展必然要求电视资源的集约化。现有的电视产业更多体现的是分割的属性,更多的节目仅仅是一次售卖,无法实现二次甚至多次获益。现有的平台缺乏真正的商业激励,以会展的形式进行电视节目交易,难以对接电视新闻对于时效性的需求。省级电视互动的平台只有凸显商业属性,才能明晰权益,才能真正实现电视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实现产业化。此外,省级地面频道合作平台建设必然是开放性的,在制播分离的背景之下,专业化的媒介制作公司也应该被吸纳进平台,这样有利于奠定产业化的基础。

同类推荐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捕捉妖孽一只

    捕捉妖孽一只

    “哦,那你很有本事嘛!”“当然,也不看看我宋小临是什么人,不就是秦晰,我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拿下?!你确定。”“这还用说。。。”宋小临得意洋洋地说着,突然发现有什么不对劲,扭过头一看,秦晰正微笑着看着她。“呃,我刚才说了什么,我什么也没说,你什么也没听到。”“哦,是吗?”
  • 转世修

    转世修

    无双,在一次正反派斗争中,爱人惨遭自己人毒手,后此发誓要报仇雪恨,改修魔道,堕入魔道,因一次斗法,身死魂未灭,靠师傅帮助下得以转世,重新修炼····
  • 霸道校草之梨花不忧伤

    霸道校草之梨花不忧伤

    他,是学校的恶魔,唯有对她不同;她,是霸道小公主,却对他情有独钟;凌蓝伸手揽住叶可欣的腰,帅气的脸模糊中放大,温暖的气息一下子裹紧了她,陌生而熟悉叶可欣挣扎着,大喊:”滚!“凌蓝笑了笑,不要脸的说道:”是你滚,还是我滚,还是......我们一起’滚‘?"
  • 七杀楼

    七杀楼

    江湖,一把剑,一个人,一杯酒,一颗心,刀光剑影,血洗残阳。心中有一个天下,便是一世的江湖。七杀楼,执武林之耳,杀伐独断,一枚诛杀令,澄清武林之事,自洛水大战之后,邪教被迫与七杀楼定下城下之盟,使九十多年来的中原武林未起波澜。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场猎杀,又将这平衡已久的江湖卷进了一场腥风血雨!江湖,从此又成了江湖!
  • 在修士的世界里奋勇前行

    在修士的世界里奋勇前行

    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修炼的世界。在这里,成为修士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成为一名强大的修士才是困难的事情修炼分为炼气和炼体两个方向,相应的,修士也分为术士和力士两种类型,当然,总有一部分人与众不同,术力双修普通人一生也就在炼气和淬体这样最低的修炼境界打滚,唯有筑基,或者练就铜皮铁骨,才算得上走上真正的修炼道路在修炼的很长一段路途里,外力的存在一直都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术士力士皆是如此修士亦是人,有七情六欲,各人修炼的目的皆有不同,最虚无飘渺的追求莫过于长生修炼除了可以增强个人实力,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还可以延长寿命
  • 月光见证拥抱你

    月光见证拥抱你

    “生活大概就是,偶尔充满希望,经常感到绝望;偶尔斗志高昂,经常懒在床上。”简单小故事记录生活-莫萧仪篇
  • 都市之鬼眼

    都市之鬼眼

    这是一个关于能肉眼见鬼的少年故事。。。。。。。。占书名
  • 王俊凯:我的绯闻女友

    王俊凯:我的绯闻女友

    其实不光是丑小鸭变白天鹅请别忘了白天鹅也可以变回丑小鸭—陆子安我知道配不上你可是我依然那么爱你—陆子安我祝福你—陆子安再见了—我们缘尽了。
  • 所有的秘密都是深爱

    所有的秘密都是深爱

    四年前,齐小雨在外公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陈秋末时,爱情的种子在她的心中悄然埋下。他是她外公的得意门生,是纳税大户OM集团的CEO,是商界新贵,他们的距离遥远得令她心痛。但从遇到他的那一天起,她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大学生活也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齐小雨坚守的纯真爱情,经历漫长的等待,终于开花结果。本书描写现代灰姑娘与豪门公子的爱情故事,包含有浪漫的大学生活、英俊的豪门公子、新奇的商界风云等现代元素。
  • 一瞬间的永恒

    一瞬间的永恒

    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因为上帝的一个失误死亡,为了弥补,上帝实现了她六个愿望,那么,她的愿望又是什么呢?(玛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