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600000001

第1章 序言: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困境与机遇

在我国的地方电视市场结构中,每个省级电视台都开办多套节目,第一套节目被称为省级卫视频道,第二套节目不管叫做都市频道、城市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其他地域特色鲜明的名称,通常都是每个省的地面强势频道。

强势体现在新闻节目强。“第二套节目”坚持新闻立台,在多年的发展中,作为中央媒体和省级卫视新闻报道的补充和延伸,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党和政府的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同时借助天然的地缘优势和心理接近性,为全省都市和乡村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产品和服务。这些频道都拥有一个民生新闻节目集群,以“民生”为新闻生产的出发点,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节目资讯丰富、形式活泼。这些频道都拥有一支年轻、新锐、充满职业激情的快速反应团队,活跃在社区、乡村新闻报道的第一线。这些频道还拥有一个灵活多变的节目创新机制,不断适应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来完善节目内容,调整节目编排,转变节目样式,丰富表达手段。

强势体现在市场表现强。省级地面强势频道的整体收视份额长期在省网和市网排名第一,拥有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优秀栏目和明星记者、主持人,由新闻节目带动的品牌价值和广告收益仅次于省级卫视频道。

强势还体现在社会影响力强。省级地面强势频道与受众共享相同的经济环境、文化土壤、语言风格和心理特征,与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曾在城市和乡村的变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社会公众报道新闻、解读政策、出谋划策、调解纠纷,在本地居民心目中拥有诚信、亲和的频道形象。

在中国本地化电视媒体市场结构中,省级地面电视频道位于省级卫视与城市电视台之间,彼此在市场和受众群体上有一定的差异性。长期以来,省级地面电视频道借助省级电视台的影响力、覆盖面及由此带来的人才优势,辅以本地化的地缘和心理接近性的优势,在本地市场竞争中地位强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城市电视台的崛起,省级地面频道的优势地位遭遇挑战。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信息充裕甚至过剩的媒介空间,依托互联网出现的社会性媒体:商业网站、个人博客(播客)、网络论坛、微博等不断分流公众的注意力。比如,目前在省级地面频道运作的市场空间中,几乎所有的本地媒体都开辟了微博战场,受众的注意力被迅速稀释。另一方面,城市电视台加快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引进人才,不断学习和跟随省级地面频道的节目制作特色及编排方式。为了争夺都市电视受众,常常集一个城市电视台所有频道之力对抗省级地面强势频道。除此以外,一些以娱乐节目、电视剧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卫视频道加入到与省级地面频道的竞争中来,开始改变本地观众的收视习惯。常态化的直播新闻报道原本是省级地面频道的强势内容,但中央电视台依靠在直播设备和调度上的优势,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直播上分流了省级地面频道的一部分观众。

在我们的调研中,许多省级地面强势频道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这样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快要摸着天花板了”,却不知从何突破。

媒介融合时代为省级地面频道提供了突破的可能性。有关媒介融合(convergence)的定义很多,在国际上被引用比较多的是戴雷(Dailey)和戈登(Gordon)的定义。戴雷认为新闻机构的媒介融合呈现为一种连续性,起初表现为联动,接着是克隆、合作和内容共享,最后才是真正的融合;戈登则认为媒介融合体现在产权、策略、结构、信息收集和叙事五个层面上。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而且涉及新闻生产和流通的宏观、微观各个层面。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了全新的传播平台,在此之上,所有传统媒体的特征融合于一体,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技术的融合为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将传播效果最大化、拓展受众群体、寻求全新赢利模式等方面,电视媒体有了更大的运作空间。

当然,新的媒介环境也对电视新闻生产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变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电视新闻节目为了适应多渠道、多平台的播出,满足融合时代受众的需求,必须改造传统的生产模式,重塑信息采集和新闻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及播出平台关系的重构。如何与其他传统媒体合作,共享内容,在新媒体播出平台上竞合共赢?如何将新闻资源最大化,探索全新赢利模式?如何与新媒体播出平台共享用户,拓展受众市场?基于新媒体技术,不同地域的电视媒体之间如何协作、共同发展?在这两个变革的背后,还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理念、生产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的变革。

基于现实的困境与机遇,云南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共同策划了“融合时代的新闻创新”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省级地面电视媒体在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领域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省级地面频道电视新闻的创新路径。

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对我国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现状、困境和创新的整体研究。我们对全国七个在新闻节目的研发与生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省级地面频道进行了个案分析。困境都是相同的,创新却各有各的不同。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对新闻生产流程和管理体制的再造,陕西电视台青春都市频道的“点分钟考核机制”和电视、广播媒体融合生产,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新闻云生产,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依靠新闻节目“三驾马车”对新闻立台目标的实践,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对在线生产的构想,等等,各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经验相信能为其他省级频道和从业者提供启发。

其次我们考察了四个世界范围内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着重研究这些国家的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生产。尽管这些国家在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制度层面与我国有所不同,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的创新路径”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借鉴,我们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省级地面频道未来自我发展和跨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南。从新闻生产的理念创新,到生产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再造、价值链的重构、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打造,涵盖了与媒介融合相关的形态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跨媒介融合、跨地域融合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

本研究是云南电视台2011年的重点研究项目,得到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云南电视台为此特别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整理研究素材,商讨调研提纲,联络访谈单位。本研究的具体实施由胡正荣教授领衔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团队和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共同承担。

本书框架由云南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共同拟定,全书由胡正荣、周亭、李汝松、顾斌统稿。

具体写作任务如下:

序言: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困境与机遇(编者)

第一编:省级地面频道新闻生产的现状与创新(统筹:李汝松)

[第一章]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周亭、徐帆)

[第二章]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个案研究(范洁)

[第三章]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个案研究(李继东、李森)

[第四章]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个案研究(王嘉)

[第五章]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个案研究(徐帆)

[第六章]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个案研究(滕朋)

[第七章]湖北广电总台经济频道个案研究(罗霆)

第二编:发达国家电视新闻生产的现状与创新(统筹:顾斌)

[第八章]融合时代美国电视新闻生产的创新(龙耘)

[第九章]媒介融合与英国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张磊)

[第十章]媒介融合与加拿大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姬德强)

[第十一章]媒介融合时代日本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研究(宋晓阳)

第三编: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地面频道新闻创新路径研究(统筹:周亭)

[第十二章]电视新闻生产理念创新(李继东)

[第十三章]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创新(周亭)

[第十四章]电视新闻生产管理创新(罗霆)

[第十五章]电视新闻价值链创新(唐晓芬)

[第十六章]省级地面频道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柯妍)

在研究工作中,云南电视台为调研的实施提供了资料和人员上的便利,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湖北经济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和新闻从业人员在百忙之中接受课题组的访谈并提供资料,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亦为本书的出版贡献良多,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张,书中难免错漏。内容不足之处,由研究者负责。囿于篇幅,还有许多国内同行的优秀经验未能收录,不免遗珠之憾。若有任何批评,请致信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邮编:650031)或中国传媒大学38号信箱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邮编:100024),编者在此预先致谢!

同类推荐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热门推荐
  • 彻世长相守

    彻世长相守

    生死之间,她穿越成为萧太后萧绰。她不想依照历史来活,活过明争暗斗的一生。此生不愿掌权,只求得一君,浪迹天涯。他玄衣如墨,一身举止甚是儒雅。花泪诉怨也好,红藕香残也罢,他守她安稳,永生永世不离不弃。“我自知自己比不上闭月羞花,比不上沉鱼落雁。可是哪人,又比得上我爱你如此至深。”
  • 无间冥府空间

    无间冥府空间

    作为一个卧底我一直有一句话想说,我就是一个反派,你来打我呀!
  • 盛夏初冬

    盛夏初冬

    上一世,你是盛夏,我是初冬。这一世,换我来做盛夏,温暖你的冬,可好?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悲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异世重生:医妃倾天下

    异世重生:医妃倾天下

    她,隐藏身世在师门,高贵地位,绝色容颜。无一不让人羡艳。哪知身边那所谓的‘好闺蜜’是白莲花,竟招那‘好闺蜜’嫉妒下毒致死。被随身携带的项链重生在另一大陆。神秘项链,神秘身世,一个个谜团接连而来。这一次,她不再隐藏,迎刃而上。他,飘渺如仙,身姿俊逸,世人在他眼中皆蝼蚁,唯她,一眼万年,一见倾心,为她,他愿倾尽一切。她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唯卿不负。他说:为你,倾尽天下又何妨。看他与她如何在这异世荣冠天下。共谱一世一双人的传奇。
  • 贴身高手

    贴身高手

    他是保镖界的翘楚,身手无敌,从不失手。土土豪大亨的不二选择。他也是保镖界的异类,不求财,不求名,只求雇主貌美如花。他就是杨冬,他是最好的,也是最危险的……
  • 倾你一世

    倾你一世

    她,冷傲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认人欺凌?废材草包?翩然醒转,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面如花,她比谁都狠毒无情。倾城流世,风淡云轻,她只守护她所在乎的。强者为尊,她誓与天齐,搅乱一池风云.........
  • 倾世药师:邪魅魔女要复仇

    倾世药师:邪魅魔女要复仇

    她十六,他二十二。他嫌弃地看了她一眼:“就你这干扁豆样的身材,有什么便宜可让我占的?”她怒。她十七,他二十三。他点了她的穴,揽着她的腰,笑眯眯地看着情敌:“我和她就是睡一起的关系!”她大怒。她十八,他二十四。她终于想嫁人了,却发现身边除了某只让她恨得牙痒痒的妖孽连只公的都找不到。她怒极,指着他鼻子:“死妖孽!你掐死我这么多桃花害我嫁不出去,你就得为我负责!我要让你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他悠悠一笑,十分干脆:“好!”
  • 斗罗大陆之冰雪双胞胎

    斗罗大陆之冰雪双胞胎

    斗罗大陆上三宗隐退,冰雪宗,月阳宗和九宝宗接手上三宗,冰雪宗双胞胎姐妹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