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22

第22章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传播发展史(2)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第一场利用现代大众传媒手段作为宣传工具的战争。不过由于当时人们对媒体宣传接触有限,因而宣传的实际效果十分有限。从一战期间的宣传来看,更多的是具有欺骗性的宣传,从而导致了许多国家对此种欺骗大众、说服力强大的传媒手段感到害怕和反感。这一时期,小册子和传单等手段成为协约国和同盟国争相利用的宣传工具。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对外宣传主要是针对德国和意大利等同盟国的。美国将大部分精力用来宣传美国的力量,一种画有一排士兵的传单在德军前线散发,传单上的士兵数量每月随着美军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传单上说,目前在法国有190万美国人,还有10倍以上的人在美国严阵以待。传单还特意强调了德军的人员伤亡和船舰损失情况。他们还通过散布走私者在一德国城市被捕的消息,暗示德国食品及原材料的匮乏。美国对意大利宣传的基调很明确,就是宣扬美国粉碎同盟国的坚定决心,这一点从其备战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公共信息委员会准备了大量新闻材料,通过意大利最大的新闻机构斯泰法尼通讯社散发出去,这些材料涉及军事准备、舰船制造、食品储备、自由贷款、红十字会和其他平民服务。一种特制的油印新闻信被寄给了有影响力的意大利人。同时,他们挑选一些意大利记者到美国游历,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住在美国的意大利人也被鼓励写信回家,宣传美国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们还诱使一些报纸与其合作,印制各种小册子,派美国人(尤其是意大利裔的)到各地演讲,并提供大量电影胶片和幻灯片。美国的照片和明信片、丝带和纽扣、海报、旗帜、音乐和展览到处可见。一队真实、活生生的美国士兵被带到了意大利,主要目的是展示而不是作战。作为美国代表团的先遣部队,他们唤起了巨大的热情。

由于收音机的缺乏,一战期间广播在宣传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在此期间,美国的广播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美国对德宣战的第二天,根据1912年的无线电法,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宣布美国政府接管全国的无线电局。1917年4月,海军部次长富兰克林·D.罗斯福为了调整产业界的利害关系,开始对极为复杂的技术专利实行统一管理,使收音机得以大批量生产。而且,联邦政府和军方担心无线电通讯技术被英国企业“美国马可尼公司”所垄断,决定对其实施国家控制。后来,经由海军的周旋,通用电气公司购买了马可尼公司的股份,并于1919年10月组成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在RCA成立之后,美国的无线电广播得到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广播产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美国电影在一战期间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公共信息委员会策划了《德国皇帝》、《柏林的野兽》等反德影片,并对卓别林的反德电影《夏尔洛从军记》和其他爱国电影的拍摄提供了帮助。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在同盟国和中立国上映的宣传影片,也提供了财政上的援助,为美国电影占有世界电影的市场份额铺平了道路。实际上,在战争期间,欧洲各国都中止了电影的制作,美国成了唯一的电影出口国。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各国上映电影的85%、美国上映电影的98%为美国电影。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对外宣传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由战前的负债国变成债权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在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推动下,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此,美国奉行了一种表面上不偏不倚的中立主义政策,实则是绥靖政策。不过,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传播的重要性和控制传播系统的必要性,整个国际传播系统实现了再整合,英国的帝国传播系统开始受到挑战,美国在这段时间着手建立和控制国际无线网络。1919年10月,美国政府强迫英国企业美国马可尼公司出售在其美国的分公司,成立了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之后,就标志着美国不再依赖英国控制的海底电缆,并且参与到了国际无线电领域中。到192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已控制了42条国际无线电线路。

美联社在战后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通讯社的条件。但是,由于合众社不受“三边四社协定”的束缚,对美联社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加之受报业同盟卡特尔的限制,其发展受到了制约。美联社内部经过广泛的讨论,决定脱离“三边四社协定”的约束,走向独立发展之路。从1930年起,美联社开始向日本提供新闻。1934年,美联社开始向全世界提供有限图片传真业务,以领先于其他通讯社两年的时间使用了这项技术。经过快速的扩展特别是战争的推动,美联社最终于1944年发展成为全球性服务机构。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对外宣传

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一种姑息纵容法西斯的中立政策,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才介入战争。在对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宣传方面,美国起步也较晚。二战期间,在“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名义下,美国政府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牢牢地控制住了新闻界:除对新闻实行严格有效的检查外,还充分利用媒介,作为对敌宣传、争取舆论、鼓舞士气的工具,美国的各种传播媒介也被纳入到战争的轨道中。

美国为了制造战争借口、蒙蔽大众或鼓舞士气以赢得舆论支持,专门成立了一些新闻宣传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控制舆论导向、散布虚假信息以及管控各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其整体战略的实施。罗斯福总统于1942年6月下令建立战时新闻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OWI),战时新闻局下设新闻处。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年度预算为100万美元,有250名固定雇员。有关战争的新闻稿件(包括消息、图片等)和背景材料由此发送到国内各地的新闻媒体和海外新闻处,然后再通过海外新闻处向世界各地发送新闻。战时新闻局出版了《时事周报》、《降落伞新闻》等日文报纸,并用飞机把他们撒向日军阵地。此外,在战争报道上最有成效的报刊有《纽约日报》、《芝加哥每日新闻》以及《时代》周刊等。《纽约时报》的军事评论、战略分析文章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芝加哥每日新闻》则第一个全面报道了苏芬战争、德国入侵挪威及苏德战争的场面等。另外,战时新闻局认为电影是战时的重要产业,战时新闻局电影部制作了对外宣传片《美国新闻》。1942年底,美国侦察局组建了秘密宣传机关,后改为心理战处。该机构专门从事宣传战,包括制定具体宣传条令或指示等,并以军事情报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名义下发,用于指导媒体的宣传。

美国的广播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其独特优势。二战期间成立的美国之音电台在对外宣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42年2月,美国的海外广播宣传开始,当时以11个私人短波电台对欧洲播出名为“美国之音”的节目。同年6月,美国之音归属战时新闻局,成为美国政府战时进行信息传播和宣传的最重要部门。在战争期间,为了动员舆论,打破法西斯宣传,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一时期的美国之音,带有较明显的为战争服务的倾向。虽然节目内容上侧重报道敌人的失利,呼吁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击败德国法西斯,但在具体报道过程中,却力图据实报道,侧重播送“事实性新闻和平衡性新闻”。二战期间,美国之音获得了一定声誉。美国广播的主要力量是面向太平洋地区及拉丁美洲,一个大型发射台建立在旧金山。同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欧洲进行广播,但它从未达到英国的那种影响力,它在欧洲的收听率一直比较低。

在战争期间,美国意识到尖锐的意识形态导致传播越来越政治化,所以在将私人媒体纳入政府监管之下的同时,也开展了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国际广播业务。在这一段时期,国际传播系统逐渐变成了战争手段。

三、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宣传

1.冷战期间美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对外政策

二战之后的美国进入了所谓的全球扩张时期,这个时期它的主要对手就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不断攀升,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动摇,杜鲁门政府的对苏遏制战略逐步形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爆发。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美国凭借其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的例子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中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第二个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处于战略守势,苏联则强势扩张。这一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举超过美国,而美国由于长期陷入越战的泥潭,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制苏联的扩展。第三个阶段是从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这一时期,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苏联则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美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在外交上,他认为美国应该灵活地运用和平演变和军事遏制两手策略,以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和平和民族主义”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而苏联国内经济出现停滞,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全面采取收缩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到此结束。

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苏联战略为核心,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来遏制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

2.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宣传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削减了国际广播运作的预算。1946年,杜鲁门总统取消战时新闻局,将其仅剩的一小部分划归到国务院,其人员从战时的11000人裁减至3000人,其中包括美国之音和安排在美国使馆内的人员。美国之音对苏联的批评也尽量保持低调。

然而,国际形势在战后迅速变化。1949年的柏林危机、西欧亲共产主义政党的兴起、欧洲帝国旧势力的瓦解、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等国际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又开始加强对外宣传。杜鲁门总统在1950年4月发起了“真理运动”,呼吁所有的媒体同共产党人作斗争。1951年,还成立了心理战略委员会,给国际反共宣传提供建议。195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独立于国务院之外的美国新闻署,美国之音又开始再次活跃。

冷战期间,美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国际广播依然是对外传播的主要力量,但通讯社的作用也开始凸显;电视实现了对重大国际事件的现场直播,成为国际传播中的新力量;美国与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之争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传播特征;关于越南战争的报道是美国在宣传中的一个败笔,美国政府控制了对外传播,但是对国内媒体的管控却并不成功。

冷战时期,美国逐步发展了多元化的政治宣传和信息服务:国际广播网包括美国之音和马蒂电台等,还有各种国际组织活动、使馆所从事的公共事务活动、外资的新闻出版业、慈善业与发展援助项目等。同时,美国也使用了地下电台,如CIA资助的针对古巴的“天鹅电台(Radio Swan)”和被秘密资助达20年之久的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

美国政府有效利用美国之音来获取自身政治利益,在冷战时期达到了顶峰。1988年,美国之音欧洲台开始在慕尼黑采用中波播出。另外,全世界共有103个国家的电视台或电台播出美国之音的节目。美国之音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心理战”的主要进攻对象。它通过大量播送带有西方观点的新闻、音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节目,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人民进行思想上的渗透,继而挑动当地人民对本国政府的不满,以便“对付日益扩大的共产主义威胁”(前美国总统杜鲁门语)。

由美国之音协助的马蒂电台(Radio Marti)于1985年5月开播。这家电台效仿自由欧洲之声电台的模式建立,用以向古巴播送时事新闻与评论,每天通过设在华盛顿的播音室和设在佛罗里达州基斯(Keys)的一台功率达5万瓦的调幅发射器,用西班牙语进行14个半小时的新闻、娱乐和体育节目广播。

除利用自己的宣传工具外,美国还与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结盟,不仅使其对美国提供的新闻信息不加阻拦地使用、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而且使这些国家对外广播的播出内容同样带有政治宣传色彩,强化对其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

除了广播,通讯社、报纸以及电视网在冷战期间也同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的对外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冥王到【K】里面去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捏。。。。。。。。。。。。。推荐票神马滴,酷爱砸来唷。咳咳,由于作者吃饭一不小心卡住了,所以,连同文一起卡住了。嗯,不过不用担心,待作者集齐七个龙珠时就可以召唤文文了(☆_☆)/~~(什么鬼)
  • 天才御医

    天才御医

    会玩飞刀!会打国术!做一个正气侠义之人。会作书法!会辩字画!做一个喜文弄墨高雅之人。会医术——你还会医术?是的,其实我就是一名中医。中医是艺术,是国粹,是不朽的传承。陆平安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御医,踏上了大医医国之路,开启多姿多彩的天才人生。
  • TFBOYS我愿陪你一生一世

    TFBOYS我愿陪你一生一世

    关于TFBOYS和三位女主角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历经困难重重的她们是否能走在一起呢?
  • 飞鱼与老虎

    飞鱼与老虎

    喧闹的城市是否让你的内心也时刻变的躁动不安,复杂冷漠的人心是否让你觉得这世间已无任何值得去留恋?那么如果你突然间拥有了异于常人的力量,你会怎么做?
  • 逆转乾坤之乱世奇葩

    逆转乾坤之乱世奇葩

    冷寒枫看着破门而入的某人"你来干什么?”“来睡觉啊,还是你这里凉快,连蚊子都没有,不会都被你冻跑了吧?”“出去”“别啊,好歹我也还是第一次,跟我睡真的不吃亏”第二天.....“那丫头昨晚跟你睡了?”某人僵硬点头“你没把她扔出去?”某只师兄好奇“扔了,她又跑进来了”“你脸色不是很好,她把你怎么了”冷寒枫一脸僵硬,他绝对不说。......在某地牢里“你说你叫陌辰忻?那我以后叫你小心儿好不好?”“不好”“小心儿”“不许这么叫”“好啊,小心儿”“......”“小心儿,你怎么不理我啊”“......”“小心儿,小心儿......”“......“”小心儿~“"你够了,不准真么叫我,我是男的又不会女的”
  • 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本书告诉了中老年人如何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 狐王大人太凶,娇妻hold不住

    狐王大人太凶,娇妻hold不住

    江梦然不过买了一只小狐狸回家,谁告诉她,为什么第二天小狐狸竟化成小正太,她几次准备丢掉他,竟被人当作小正太的妈妈。算了,这个儿子她认了。可是谁能告诉她,身娇体弱易推倒的小正太为什么变成了腹黑霸道大总裁!某日,她咬这床头,眼泪汪汪,不由在心底大喊,狐王太凶猛了,她hold不住呀!
  • 不言倾城恋

    不言倾城恋

    子书言和夜宇轩的倾城恋,无关历史,无关他人,只要我们永远在一起便好。
  • 六十种曲龙膏记

    六十种曲龙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