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900000031

第31章 消除媒介恐慌与失语的媒介安全模型(4)

(三)虚假的反恐恐慌

美国最大的媒介恐慌是关于恐怖主义和反恐战争的。反恐战争本身就是媒介恐慌的产物。布什政府无法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却是媒介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制造的最大的恐慌内容。整个反恐战争都是媒介框架构建的,反映的并不是真实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现实,而是美国政府建构的现实,并以此使欧洲一同加入其中(Paul Todd,Jonathan Bloch&;Patrick Fitzgerald,2009)。在电视上长篇累牍的“反恐战争”新闻是对于政府与军方政策和议程设置的媒介包装与再现。

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对美国大众传媒通过反恐战争制造媒介恐慌的原因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看法,他运用后现代理论,作了深层次的诠释。2001年的反恐战争是解决“意义危机”的尝试,是美国的新保守势力取代冷战的长期替代品。哈蒙德(Philip Hammond)运用鲍德里亚的观点,认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续篇,当时通过大众传媒强调了伊拉克的化学武器、装甲部队等,将一场“非战争”描述为血腥的世界大战(Baudrillard,Jean,1995)。而事实上萨达姆的军队自1991年以来早就萎靡不振。强调伊拉克并不存在的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为了制造恐慌,维持公众的恐惧,达到通过战争来战胜这种恐慌的目的(Philip Hammond,2007)。

广告制造媒介恐慌的手段也被运用在反恐战争中。相关利益人运用媒介恐慌进行对公众的心理恐吓,使公众通过电视等媒体获知恐怖信息并产生恐怖袭击事件就发生在身边的错觉,而且觉得自身的安全遭到莫大威胁,从而使布什政府“贩卖战争”的企图得以实现(Laura Miller,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2004)。

在反恐战争的新闻中,小布什总统一再将恐怖主义和美国的民主对立起来,认为恐怖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摧毁美国的民主与自由。他在演讲中一再强调,美国民众的恐慌都是恐怖分子制造的,原因是恐怖分子恐惧美国民主制度,恐怖分子因此屠杀无辜的美国妇女和儿童。而大众传媒则不加修饰和批判地就把总统的讲话作为重要新闻,没有怀疑也没有争议地照搬、传递给公众,造成“自由与恐怖”对立的媒介虚拟现实,使反恐战争披上了维护自由、为民主而战的外衣(Susan D.Moeller,2009)。事实上,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很多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抗,虽然手段是错误而恶劣的,但根源绝不是仇视美国自由民主这么简单。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大量学者认为美国在反恐战争上撒了谎,而大众传媒是最大的帮凶,为政府的战争谎言推波助澜,媒介恐慌就是美国政府和大众传媒合谋实现侵略战争的重要手段(乔姆斯基,2006)。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手段之一,也参与到揭露虚假反恐警报的行列之中。

获得2004年金棕榈奖的美国电影《华氏“9·11”》由迈克尔·摩尔编写、导演和制作,该片以纪实手法回顾了从小布什当选总统到“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这不同寻常的四年。关于美国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目标的原因,摩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影片甚至惊人地揭露了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和“9·11”事件的幕后交易。摩尔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雇用了很多自由摄影师和记者,采访了大量政府官员、美国和伊拉克民众以及参加伊战的美国大兵(何镇飚,2004)。而为了使影片更吸引观众,他以自己的方式给影片加入了许多讽刺和幽默元素。“拍摄这部影片,我的动机很单纯,就是要告诉人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此次,布什是喜剧演员,借他之口,我让人民知道了许多他们从不曾知晓的事情。影片一定好看,因为其中承载太多东西,有愚蠢、有恐怖、有真相。”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摩尔认为,《华氏“9·11”》展现了大众的恐惧。“解放伊拉克人民?给他们自由?世界是危险的,一直都是。我们要使它变得安全,但采取的方法不能是强制,我认为这是影片的要义。”(Michael Moore,2004)

2003年,一本名为《被内容植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书在加拿大出版了,对于该书,连乔姆斯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书中大量的篇幅不是作者的观点或原创,而是将在伊拉克战争前所有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纸新闻进行汇总,并根据时间和内容程度梳理出线索,进而分析为什么这个不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了美国士兵付出生命、美国国民付出劳动和金钱的战争理由。作者丹尼·施科特得出结论,是美国五角大楼利用大众传媒制造了全国性的对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慌,从而成功使议会通过了战争决议(Danny Schechter,2003)。

和火星人入侵地球一样,在伊拉克无法找到、事实也基本在战后被认定不存在的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映出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R是几乎为零的,而媒体却就此进行大肆报道,△M非常可观。因而再一次造成了图9.5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媒介恐慌模型S=△M/△R几乎无穷大的状况,媒介安全系数S>;1,不仅是媒介恐慌,而且呈现非常不安全的状态。果然,不久之后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因此陷入长期的国际危机之中。

第三节媒介失语:大众传媒在危机中的话语权丧失

一、媒介失语的定义

所谓“媒体失语”,就是大众传媒在面对新闻事实、尤其是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迫于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庄猛,2011)。媒介失语是对话语权主动或被动的放弃。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王治河,1999)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

话语蕴涵、显现并行使着权力,话语权即讲话的权力,是由其权势和某一领域的权威所决定的。话语的拥有意味着对权力的拥有。在媒介话语权的背后是受众的知情权。国内较早由庹继光和李缨提出“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庹继光,李缨,2005)。

青年学者邵鹏在《媒介失声论:探索媒介雷达与预警功能的病理》一文中,比较详细深入地论述了媒介失声(Media Aphonia)现象,并分析了这一现象的特点、危害及其防范(邵培仁等,2009)。

邵鹏将美国和全球媒介集体失声的深层原因分为四种,分别为“国家和政府控制下的媒介障碍性失声”、“经济势力和利益群体控制下的媒介痉挛性失声”、“过度公司化和高度专业化导致的媒介过用性失声”以及“基于某种病理和自我保护机制的媒介麻痹性失声”(邵培仁等,2009)。

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特别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有偿不闻”第一次出现在了自律准则中,意为大众传媒为了经济利益而“失声”(属于邵鹏分类中的“经济势力和利益群体控制下的媒介痉挛性失声”),主动放弃了话语权。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准则》新加入这个条款也为防止有偿性的“媒介失语”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类推荐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我爱大学

    我爱大学

    大学的生活令人怀恋啊!我要把她一点一点的写下来。
  • 幻剑录

    幻剑录

    这是一群英雄的赞歌这是一个梦想的旅程这是一段热血的故事这是一部华丽的史诗一切尽在幻剑录
  • 仙剑传说之解封泪

    仙剑传说之解封泪

    仙侠之间的生死绝恋,解封妖皇的竟是她的一滴泪。他以为他们的爱情坚不可催,可是因为一个女子的介入逼走了储曦月,被解封的妖皇苍魇深深爱上了她。她决心要忘记他,可是还是在最后一刻救了他,宁愿自己灰飞烟灭,也不想让他受伤。她说:我讨厌冬天,可是我好喜欢雪,它,好美!
  • 怎么活着

    怎么活着

    内容简介:本书是重生文,但不会有横财出现,也没有众多MM伴随。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单亲的工程师回到过去,利用自己多了别人几年经验改变了自己的家和村里的一切。重活一生的主角曹鑫一直为了把活着和怎么活着当成一生的目标。本书以趋向真实为蓝本,没有浮华的文字渲染感情,只有字里行间流淌着失去的亲情,友情,爱情。(本文以发展农村为主线,其中穿插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本书将以第一人称贯穿全文。其中有我的经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遇见蓝色的你

    遇见蓝色的你

    他叫南正赫,是一个篮球狂热爱好分子,时而腹黑,时而孩子气,时而成熟,阳光帅气的得到了不少女生的倾慕,但他唯独对她倾心。她叫丁芮,是个钟爱蓝色女生,她喜欢用蓝色来形容一切她认为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她喜欢独自一人时发呆。因为她善良真诚的内心,让她算不上美若天仙的外貌也能令人为之倾心,包括他。虽然他和她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是他和她的爱却是如此纯真,没有所谓金钱利益的牵绊。但因为他和她要共同守护某样东西,让他们的爱变得更加经得起考验,让他们的爱多了一份微妙的元素。但最后会发现,原来爱情可以这样。因为这是蓝域处女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也因为这是根据蓝域自己的故事改编的,所以蓝域会更用心创作。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 青春在线不言后悔

    青春在线不言后悔

    我们容易被小事打扰我们容易为心事烦恼也许我们有些在别人眼里我们是上帝的宠儿,可我们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被上帝用情感隔离的孤儿!我们想成为自己眼中的天使,所以我们选择努力好好为自己活一次也许我们有些狂躁也许我们有些疯狂可你们不会发现我们内心的渴望,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灿烂时光我们要绽放不一样的光芒,就算黑夜太慢长,风景全被遮挡--只要抬头就有一片星光……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必须疯狂!
  • 呆萌千金遇上腹黑校草

    呆萌千金遇上腹黑校草

    当呆萌可爱的千金遇上腹黑冰山的校草是,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面对校草次次的刁难,面对情敌的次次阻拦,呆萌千金加上好闺蜜层层攻破,会有怎么样的爆笑剧情呢?
  • 绝色轻狂五小姐

    绝色轻狂五小姐

    31世纪强大得只能让人仰望的她,仍然在追求着强大的力量!当她意外穿越到一个以灵力为主,以强为尊的世界时,是否能在强者之路上,也能收获一份前世她没有得到过的爱情呢?又有谁,能将她的冰冷的心融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