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500000003

第3章 纪念周贻白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专辑(3)

1971年3月,二哥华斌把父亲从天津军粮城坦克部队接回来,经过一年多军队生活的折腾,父亲已经十分衰弱。妈妈直到5月份父亲在家出事才被批准回来一个星期安顿父亲和我的生活。那时候,大哥依旧在苏北;小哥被分配到山西;二哥结婚了,不住家里;我和父亲相依为命。我还在读初中,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到戏剧学院留守处食堂打了饭回家和父亲一块儿吃。

5月的那个中午,我放学回家,推门即见父亲瘫坐地上,身边一片狼藉:暖瓶碎了,痰盂翻了,牙缸、毛巾、脸盆扔在地上,满地是水,父亲的衣服也没来得及扣好。他什么都不说,随我搀扶他起来、扣好衣服。原来,父亲早晨起床倒热水刷牙,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一直瘫坐到我回家。不懂事的我,以为父亲只是跌了一跤,过去也跌过,扶他起来,照常吃饭就是。不料,这次他却怎么也握不住筷子。我急着下午上学,匆匆吃过饭就走了。直到晚上回家,看到中午的饭父亲没动。这才吓得我叫回二哥,送父亲去医院。自那以后,我已记不得去了医院多少次,在隆福医院那狭窄的过道里守候观察床上的父亲多少回。只记得每次都非常紧急,每次都非常担心,每次都低声下气地乞求医生……

远在河北玉田坦克部队“改造”的妈妈,5月匆匆回来一个星期,又不得不回到玉田。直到1972年秋天戏剧学院所在的“大学营”全部返京,妈妈才回得家来。此时的父亲已经不能行走,妈妈果断地办了退休手续。从此妈妈全身心扑在父亲的照料上,这才使父亲艰难地一次次挺过来,尽管他一次比一次更虚弱。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妈妈的伟大,决不仅在于她为父亲牺牲了自己的兴趣追求,支持父亲成就了学问,也不仅在于她一边工作一边养育我们兄妹四个长大成人,妈妈的伟大,更在于她以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支撑了父亲最后几年的精神和生命。妈妈出身江南富商之家,30年代在上海接受了西式教育,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队长。高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由校长安排在上海海员工会做事。认识父亲后,妈妈成为父亲最坚强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在战乱年代与父亲共患难度过无数艰难困苦。而父亲最后的生命,在完全被抛到体制之外后那缺医少药、工资被冻结、存款被冻结的条件下,若没有妈妈的坚强努力和不屈不挠,父亲坚持不了那么久。现在回想那时候妈妈艰难的身影,我仍克制不住泪流满面。

为了给父亲治病,妈妈到处问药寻医。父亲作为知名学者和民主人士,原本有定点医院定期体检、看病的待遇,北京医院是父亲“文革”前看病的定点医院。“文革”开始后,父亲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这项医疗待遇就被剥夺了,只能在医疗条件较差的隆福医院看病,还不准医生转院。为了治父亲的病,我已记不得跟着妈妈去过多少个地下私人小诊室。只记得,冬天的寒风里,父亲穿一件中式旧棉袄,一条双膝缝了补丁的旧棉裤,坐在旧椅子改成的轮椅上,妈妈和我轮换着推那沉重的轮椅。铁轮子划过小胡同的柏油路面,发出刺耳的“吱吱”声,总引来不少路人侧目……

1975年父亲75岁。那年春天,我在街上偶然遇见阿英先生的夫人。她也还认得我,告诉我他们已被赶出棉花胡同16号,现在住在炒豆胡同9号的门房间。第二天,妈妈和我就一起推了父亲去炒豆胡同。自从1968年父亲的书被劫走之后,父亲就不大说话了。我多希望以前谈不完话的老朋友患难中相见,能叙叙旧,唤回父亲说话的愿望和能力。

阿英先生夫妇住的门房间只有大约十平方米,一张大床占去大半个房间,一张小小的两屉桌挤在床头,桌上摆满各种药瓶,床边一张方凳,再没有其他家具。我注意到,墙上挂了一幅很小的列宁素描画像,是过去在阿英先生书房见过的,也许是抄家后唯一的残留吧。阿英先生坐在床里侧的角落,靠着墙,身上围着被子,大概是因为我们去才特地坐起来的。他刚刚经历了一次中风,腿脚不便,人很瘦消而且苍老。父亲坐在唯一的方凳上,默默望着老朋友。我看到父亲微微笑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没说话。后来,这对同龄老友再没见过面,阿英先生先于父亲在同一年去世。我相信,他们是为同样的原因未能坚持到最后。

记得东城区查抄办公室通知我们“领取归还物资”,是1975年夏天。父亲的书领回来大约一半,说只有那些被文物管理处夹纸条写了名字的书,以及有父亲印章的书才能确认是父亲的,没有父亲名字的书无法归还了。我却认为,这是借口。虽然无法证明那些同样有父亲印章的书在什么地方,但很明显的是,父亲非常珍惜并一直仔细保存的那些极有价值的善本书,是有印章的,却绝没有归还。当我们去追问时,答复却是,曾经有一些大学去挑过书,也许被挑走了。当时年少的我倔犟地认为,如果认真寻找,那些书是找得回来的。可是,父亲的生命已危在旦夕,善本书又值什么呢?历尽艰辛的妈妈早已看透这一切,跟我们说:不找了。

这一年,父亲的生命即将耗尽。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虚弱的父亲还能每天坐在椅子上,看看院子里的情景。他只是不肯看书。领回来的那些书,陪伴过他大半生,是他生命赖以维系的珍爱之物,如今放到他面前,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碰一碰。书,这承载人类文明的媒体,此时也承载了学者太多的辛酸与苦难。父亲还经常无端地发脾气。每次发脾气,父亲都皱紧眉头,不说一句话,用力地拍桌子,非常非常用力,像要把桌子拍碎似的。每到这时,妈妈就默默陪在父亲身边,无语相对。妈妈知道父亲心里的痛苦,妈妈又何尝不苦?眼睁睁看着父亲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妈妈变卖一切、想尽一切办法,却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父亲的生命一点一点逝去。我们已经完全被抛到体制网络之外,完全得不到任何救助和医疗的资源。

如果说,60年代初父亲还可以自喻知识分子为“自由职业者”,他内心还存有凭自己的学术立足于社会,随便到哪儿都可以凭本事生存的希望;那么,“文革”中的父亲终于完全明白,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只剩了职业已没有了自由。没有学术的自由,也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连放弃学术的自由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地接受莫名的批判,接受生活的困窘。哀莫大于心死。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一直不认为父亲是消沉或妥协才不说话。他那时的精神状态确实低沉,但他不是王国维先生那种以死相拼的人,却也不是肯轻易低头的人。能够行走于民间又能够俯首于案头的父亲,是既能游刃于喧嚣又能甘心于寂寞的性格。父亲在战争年代被军阀抓捕拷打过,被日本宪兵关押审讯过,决不肯轻易放弃生命,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学术。父亲沉默,一方面,是他根本没有说话的空间,他因自己的学术成就而完全被体制抛弃,他的藏书被全部掠走意味着被剥夺了研究的所有权利;另一方面,不愿出卖自己的学术和学者的良心,父亲就只能选择沉默来表达自己的坚持。

1975年底,父亲终于再也不能起床,再也不能说话、不能思考了。父亲虽然每天照常睡眠、照常醒来,却只能安静地躺在床上,任由我们给他翻身换衣、洗脸洗脚、喂水喂饭。父亲失去了所有的自主能力,也失去了思维和记忆。在妈妈的呵护照料下,瘦弱得皮包骨的父亲以这种状态坚持了两年,直到1977年离开我们。

在父亲最后无思无忆的那两年,看到妈妈那么艰辛地坚持悉心照料父亲,我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这种坚持的意义是什么?长大后我逐渐明白,那绝不仅仅是在等一个公正的结论,也不仅仅是妈妈对父亲的夫妻情意,那里面饱含着妈妈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妈妈是在帮着父亲坚持作为学者的尊严和尊严背后独立的人格。在已全无空间表达自己自由意志的处境下,坚持生命,就是最后的抗争。妈妈在生命和独立人格面前坚强不屈。到今天,和92岁高龄的妈妈在一起,我一直都无比地敬佩。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父亲从出版第一本著作《中国剧场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到他最后一本著作《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版),短短27年,留给后人七种专著,数百万字。从1966年到1977年,11年里父亲被剥夺了研究和写作的权利,他没有屈服。他既没有修改或放弃自己的学术观点出卖学术,也没有屈从权力出卖学者的良心。他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以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他内心对独立和自由的坚持。这正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urdieu)所定义的那类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要配得上知识分子的称号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方面,他必须属于一个知识分子自治的领域,独立于宗教、政治、经济和其他权力,他们必须尊重此领域专门法则。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在政治之外的实际的知识学科发挥自己特有的专长和权威,他们必须保持全职的文化生产者身份,而不能成为一个政治家。

我想,父亲所代表的正是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有的情怀。那一代人,崇尚自由意志,以思想独立和学术自由为他们最深层的精神支柱,他们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坚持“自由职业者”和“无党派人士”的身份。他们可以受雇于某个机构,但是他们的思想和创造,与职业工作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将学术旨趣放在人类的和社会的终极价值,决不局限于职业机构的范围。一旦他们的价值遭遇干涉,他们会以书生意气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不愿意也没必要妥协投降。那一代学者,相对于今天,可以认为是中国近现代传统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古代儒学意义上的传统知识分子。他们在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接受西方启蒙思想,虽经战乱与革命,大多命运坎坷,却始终抱持自己的信念:为天地立心,为自由立言。王国维先生、陈寅恪先生都是那一代学者中最高的典范。

21世纪的中国,一方面,正在经历迅速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现代科技带来无限多样而便捷的物质条件,通讯、交通、国际互联网把中国与世界连在一起;与此同时,工具化风气正在控制人们看待学术活动的视角。对知识和学术的看法不再取决于其内在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用于其他目的的作用。知识和学术成为工具,积极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改造等实用目的。市场价值,成为衡量学术水平和学者能力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革命的遗产以新的形式传承下来。学术活动不仅成为体制的组成部分,而且,知识分子工作的制度化,即学者的职业化,深深影响了思想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单位制和户籍制,曾把学者牢牢固定在一种行政关系中,没有改变也没有迁徙的自由。这种状况反而强化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抗争意识,所以陈寅恪先生才固执地坚持“为学术争自由”(陆键东,1995)。如今,独立感的追求让位给了要求获得机构的肯定和承认,而且那不是外在工具化的结果,而是知识分子自我工具化的选择。他们在知识实用主义价值观下自愿追逐知识与商业、知识与权力的结盟,并且积极推进着以市场和权力为标准的专业化制度。无论是革命的逆反效果还是现代技术影响的力量,知识分子的抱负不再关心人类的终极价值,学者的权威也不再建立在追求真理的能力上,而是建立在捍卫特定利益群体或自己的专业身份的能力上。知识分子不再属于人类的知识和学术,而是属于他们从业的机构,并情愿与社会大众保持距离。

那么,传统知识分子赖以支撑自己生命和学术的自由精神,是否正在衰落为一种历史的怀念呢?那么,或许正因为这样,今天重提学术之独立、精神之自由,才更有独特的意义?作为上一代学者的后人,我相信,只要学术还在、知识还在,人类就需要独立的学者以及诚实的研究,就需要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那就有理由相信,独立自由的思想能与天地同在。或许,这就是我们纪念上一代学者和他们的精神之意义所在吧。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100083)

同类推荐
  •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连环画探源、连环画中的图画、连环画的图文并茂、古代连环画赏析、近代连环画的发展等共六章内容。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系列两册以香港牛津同名4册为蓝本,经作者挑选,择精华编为两本,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飞乐鸟所有色铅笔中颜色最多的高级手绘,与国际通用的颜色接轨,并由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亲手创作。初高级画手一定要看噢!这本《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比一般中国人画画只用到24种颜色色足足增加了24种,与国际顶尖的画手所用到的颜色保持一致。只要这48种颜色在手,就可以画出任何一种颜色的物体。其次,本书仍然是从最初级的画线开始,一步一步教会你画好成熟的素描画,以及从入门到成熟的上色步骤,对于初高级画手或者业余画画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掌握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给你瞬间就成为用色高手和色铅笔画画高手。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热门推荐
  • 寻之极

    寻之极

    :混沌之初本源现,开天辟地纳生灵,我为域主定万法;本源破域化虚无,虚无之境凝虚界,虚界化灵星系始,浩瀚无穷破生死。。。。。极,真的是指至上的力量吗?也许另有其他吧,因为有个人,他一直都在寻找着。。。
  • 古剑奇谭之灵珠碎片

    古剑奇谭之灵珠碎片

    多年以后,晴雪终于寻到了屠苏散落在大地的灵,并以五碎片之一的水之碎片救了他……
  •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要懂心理学

    婚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恋爱结婚是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关心的大事。而婚恋问题不仅与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问题有关,还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等问题有关。婚恋心理学涉及恋爱、结婚、性行为、夫妻关系、与父母子女的关系、家庭幸福的条件以及离婚等等的心理、生理问题。研究与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每一位成年人(尤其是青年男女)身心的健康,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幸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妃你莫属:王爷,我们不约

    妃你莫属:王爷,我们不约

    论倒霉,这世界上没几个人能比得过莫七七,逛商场遭遇传说中的恐怖分子,然后一枪到了另一个世界。不受宠的公主,爹不疼娘失踪,订个婚还被人家嫌弃到差点兵戈相见!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无耻公主要上吊自杀的时候,莫七七正无耻地感慨着穿过来的36D好身体。听说邻国有个貌美的摄政王,居然是个龙阳君,莫七七带着自己对这种敢于挑战世俗的人物“崇高”的敬意,在各国齐聚的联姻会上死盯了这位爷半个时辰,于是……薄唇轻启,雷翻全场,“联姻……她怎么样?”
  • 101次蜜宠:老婆乖乖躺好

    101次蜜宠:老婆乖乖躺好

    订婚之夜,一不小心睡了豪门恶霸。一个转身。什么?他竟成了自己未婚夫的侄子?“我有颜有钱会做饭,体力活还棒,你嫁不嫁我?”“……不嫁。”她扶着酸痛腰的怒道。“我车,房,存款都归你,你归我……这笔交易是做还是做?”“……”她有选择吗?Ps:求助,被未婚夫的侄子缠上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星光下的我

    星光下的我

    我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我叫默然紫恋,我生活在一个,名为华夏大地的地方,我是一个孤儿,从小被第一家族的首领默然飞收养,他待我如亲生女儿,今天是我上学的日子,爸爸把我送出国,并和我断绝了关系,我伤心死了,后来我知道他一切都是为我好。
  • 让我轻轻的走开你

    让我轻轻的走开你

    一个山清水秀的上清小镇上走出来的欧阳林峰,性格好强,总想以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学到大学,直至再读研究生,遇到了生命中三个难以抹去的女人,欧阳林峰与这三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情感纠葛?走出苦闷,才是幸福的开始。谨以此书献给历经考研磨砺和即将投身考研的人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异能蜜恋:校草的专属保镖

    异能蜜恋:校草的专属保镖

    纳尼?贝筱筱在被一群小混混袭击后意外地获得了异能体质?这是什么东西?居然还阴差阳错不知怎么的做了E市安氏集团第一恶少安冉轩的贴身专属保镖,“什么是贴身保镖?”“就是要时时刻刻贴着身!”这个集团恶少很蛮横,光明正大霸道地当众索吻,捏起下巴,薄唇一贴“唔唔唔……原来你是这样的安冉轩!”安冉轩霸道地索吻引起了全学院女生的不服,“凭什么你随随便便地就抢吻我家的安少!”,成了全民公敌。“怎么会这样!这个雇主我有点受不了”,安冉轩好像还玩不够,“怎么,这就受不了了?那要不要玩玩更加受不了的……”【各式美男各出奇招,高冷,腹黑,暖男,总有一款适合你!欢迎入坑!】
  • 网游之战掠天下

    网游之战掠天下

    当一款被人玩腻的策略型城防建筑网游被改制为全息真人投影后它的玩法会产生多大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