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300000055

第55章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7)

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幅度空前加大,文化间吸收与排斥比文化交往的平面化时期更为复杂。全球化的概念反映了世界交流和世界市场的巨大扩展,但不像早期现代阶段那样容易直接感知。詹姆逊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双重过程:普遍性的特殊化,特殊性的普遍化。在普遍化过程中,某些全球标准取代国家间差异的特殊性,造成某种程度的同质化;同时,民族国家又在全球化浪潮中坚持自己的特色和民族性,并将全球化的标准融入民族性之中。全球化既不是绝对的全球标准化,也不是绝对的异质性。在特殊化和普遍化、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两极之间的对抗和张力,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在这种对抗和张力之间寻求最佳协调模式的过程。全球化限定为一种无法整体化的整体性,强化它的各部分之间的二元关系。所谓全球化的各部分,主要指民族国家,当然也包括地区和群体,全球文化的标准化或美国化是盲目的,摆脱盲目性的批判性反思,就是要以民族国家身份的模式来表现自己。

詹姆逊强调,西方强势国家在对外文化扩张中所滋生出来的快餐文化、流行文化,正疯狂侵蚀着世界文化躯体,它不仅消弭了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甚至改变着民族文化的身份。这些后现代文化的流行,似乎正在印证着所谓全球化本质上就是西方文明的世界化判断,其后果是可怕的。一旦好莱坞电影渗入到保留原有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文化体系之中,就会对传统文化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在《论作为哲学问题的全球化》中,他说:“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的暴力和好莱坞电影电视的侵入就在于对那些传统文化进行帝国主义式的破坏。”而传统文化体系一旦破坏,就无法得到恢复。这种对于民族文化的真正威胁每天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着。“只要想想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在观看北美输出的电视节目,我们就足以认识到这种文化入侵远比早期的殖民化、帝国主义或是单纯的旅游观光要深入得多。”他认为,必须在全球化和民族文化对抗和张力之间,寻找一种更为可靠的文化政治策略,既能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又不被西方文化所取代。因而,如何在世界一体化的条件下,保持民族个性,提升民族自尊,让文化得到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强有力支撑,真正获得与外来文化平等对话的地位,抵御强势文化的侵蚀,已成为当务之急。

民族文化面临着世界性与现代性的双重挑战。世界性一维连接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标志着民族文化的空间指向,是考量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能力、地位与作用的核心指数;而现代性一维则连接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时间指向,是考量民族文化现代转型能力、地位与作用的核心指数。两者既有时空上的不同指向,又有所交叉,并可以互相促进和转化,共同成为衡量文化生机活力的标准。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创造空前的世界整体观和崭新的人类文明史,塑造一种超越文化差异的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尖锐的现代性矛盾,即对传统的拒斥导致历史和文化的非连续性,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追认自身历史的困难。“随之而来的危险是让自己被封闭在‘国际的’围墙中,好像有些人在传播网络的另一端时可能被禁锢在孤立状态中。

屈服于这种状态,我们有可能同意一种决定论的或国际的概念并转化为强制。站在相反的一面也完全一样,退向地方区域的排他性立场对相对主义来说是最轻而易举的。……而所有这些现实的层次即国际的、地方的、地区的和国家的意义只存在于我们把它们之间进行连接,强调其间的互动作用,拒绝建立两难推理和二元对立,以便研究发生在不同维度之间的交流、调解和协商,而不要忽视在它们之间真实存在的力量关系。”沃勒斯坦认为,自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后,就一直存在着创造一种世界文化和抵制文化同化的民族化的矛盾。那些政治上和经济上强大的核心国家和地区不断地创造市场,大力推行他们认同的文化价值观,企图使自己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而那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弱小国家则通过国家力量的干预来进行文化的抵制,以避免同化,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因而,定义一种文化实际上定义一种界限,从本质上讲,这种界限是压迫的政治界限以及反抗压迫的政治界限。如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存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突就不会消失。

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归根结底表现为民族文化同中求异的过程。简单求同虽然显得轻松与简捷,但却在失去文化认同的同时失去了民族的自我。而缺乏连续的历史文化认同,就使人们难以对某种经济共同体进行确认和认同,从而导致现代人对个人自我人格的认同和表现失去了必需的文化中介。这也势必导致人们对于文化传统怀有极强的失落感,伴随着失落感产生的是对文化传统的悲观主义的追忆情绪。释解现代人的“乡愁”的可行办法,(有哲人说乡愁是最高贵的情感)无论是对世界性还是现代性的向往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多元并存的基础之上的。文化的多样性应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罗伯森认为,全球化包含着对世界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预设,这种预设本身对全球化的发展轨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预设既包括相对居主导地位的预设,也包括可供选择的预设。即使是寻求可供选择的预设,也不限于对唯一“正确的”一系列预设的求索。这是因为,人们能否证明单一序列的预设一直支撑着不断扩大的全球场的实际运行,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问题。全球化作为一个整体意义上的体系,它会通过某些方式对社会发展形成制约,以便遵循“可接受的”路线的国家参与到该体系中去。而考察现代全球状况促使社会全球情景定义大量扩散的可能性,许多情况无不表明,为了使一个国家担负起内部管理事务,必须具备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离开了民族文化的创造,现代国家的独立性就大打折扣。全球场上的多元主义就是以文化的多样性为基本特征的。因而,他特别强调:“充分发展的多元主义,将不得不以实现文化多样性这种价值观在全球的普遍化为轴心……而且,多元主义还包含着某种共同的全球文化的种种要素,通过这些要素,各种实体的多元性之间能够进行最低限度的沟通。”

全球化时代人们钟情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寄托文学情思和诗意感受,但无限发展的意识形态却对之冷峻无情地冲击着;古典主义情怀的文化选择是以往昔的传统价值、风范和人生准则为依归的,但文化的现实又势必击碎这样的诗意情怀,悖论构成历史语境,人在其中挣扎着,发生着精神位移,也就在书写着历史。“世界丰富多彩,文化也应各具特色。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民族特性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延续的条件,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它不应也不可能囿于一国范围而不飞越国界、产生国际影响。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孤立存在。各国民族文化的长期共存、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是顺乎潮流、合乎民心、适从规律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冯骥才认为:“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走向就越应本土化。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理应捍卫文化大国的气度和尊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强化我们的文化主体,保护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加强我们的文化竞争力。越是有民族本土文化做支撑,我们越敢于用开放心态面对各种文化。”

全球化文化多元发展的格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环境等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价值长期共存的结果。发达国家可能丧失比较优势走向衰落,落后国家也可能借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模式强加给一切民族。应该尊重民族的个性和政治文化选择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扩大共同点,在扩大文化价值共识和政治经济合作领域的同时,又容许发展形式的特殊性。这应成为同际社会处理双边多边关系时共同遵循的准则。让·巴詹在《普遍化族裔研究》中指出:“文化的多元性已成为一种原则,可能是唯一超出其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即一种跨文化‘真实’”。“‘文化是民族志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包括行为(风俗)、表征和物体。即使这些文化特征没有一个是所论民族所特有的,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民族特点了,记录的特征越多,该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之间的区别也就越明显。”“每一种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不论对其自身多么确定无疑,还是对其他对等文化和对抗文化多么蔑视和不容忍,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世界上众多当代文化的一种。所以,每种文化现在都在不愉快地认识到自己的相对性的同时继续发挥作用。”

这就涉及到全球范围内普遍主义供给与特殊主义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经验的普遍性和日益增多的对特殊性的预期;另一方面,是普遍性的经验和日益增多的对普遍性的预期。通过“普遍性的特殊化”和“特殊性的普遍化”的双向推动,某种全球化的认知理念和文化价值理念就会呈现出独特个性。与之相对应,只要各民族群体或本土群体放弃各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本质主义,开放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或者不再固执于对于某种族群性文化或地方性知识权力的过度吁求,其族群文化或地方性知识同样可以获得全球化的普遍意义。其基本内容,就其历时性上看,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即传承与创新;从共时性看,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即冲突与融合。罗伯森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全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个在冲突中走向整合的渐进过程,是一个以个性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人类文化日益丰富的过程。非

同类推荐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热门推荐
  • 妃你不可:病太子偏宠煞妃

    妃你不可:病太子偏宠煞妃

    她是煞星,出生便克死生母,众人避之唯恐不及,却坐上太子妃之位,且无人嫉妒。他是病种,三岁便浑身毒疮,无人想要靠近一步,却坐上了太子宝座,且无人争夺。可为啥米,洞房之夜两人同罩大红盖头,咦,盖头下竟是绝色啊!原来丑蛋成妖孽!
  • 天帝主宰

    天帝主宰

    重生少年时代,苏羽发誓这一世,要做最强的男人!功法要最好的,不是神级功法看不上眼!装备要最犀利的,不是神级装备统统扔垃圾!美女要最美的,不是天下第一美人统统滚蛋!修炼要第一,让所谓的天才统统绝望!......重生少年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练最好的功法,用最好的装备,上最美的女人,成为史上最强的男人!
  • 网游之无耻奶爸

    网游之无耻奶爸

    他是盛羽集团的少爷,因为父亲的命令不得不玩他最讨厌的网游:唯一性的双职业?诶,好像不太对。隐藏剧情不断,他竟然意外成了三个孩子的爹,他是个大男人啊,怎么能既当爹又当妈的照顾小孩?既然不得不玩这个游戏,那他至少也要当个威风凛凛的剑客吧?虽然,他是个运气很背的烂好人,不过,系统这次戏弄的,也太过份了吧?啊,那位美女,求你帮个忙,帮我照顾这三个娃吧,看他们的眼神多可怜,你不会不帮的对吧?快,蛋蛋,露个可怜的表情给姐姐看看...不对啊,这是可爱,不是可怜啊!烂好人步步成长路,且看无耻奶爸究竟如何成就。
  • 神偷:摘水七月

    神偷:摘水七月

    一代神偷诞生,背后有着什么神秘组织?有着什么目的?她们又将怎么不完成任务而又瞒天过海。
  •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不是消失,只是迟到了,只不过这样的末世跟人们猜测的并不太一样,好像还透着股‘脉脉温情’?林南从十天后重生回来,回到了末世当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让前一世选错了职业而死去的兄弟重蹈覆辙,这一刻,数据化的末世展现了它的狰狞。
  • 男色祸人:假面太子倾城

    男色祸人:假面太子倾城

    无意间穿越了,这没有关系!身份是太子,女变男也没有关系!重点为什么她会这么胖!想自杀的心都有了!原来还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太子,噗!容她去吐会血,表示宫廷不安全,她可否不当太子,直接出宫?春眠不觉晓处处被骚扰夜来红鸾帐日日被扑到
  • 沉沦爱

    沉沦爱

    孩提时因阴谋而聚,七年里他对她的宠溺多到无以复加,七年后他因父亲的威胁不辞而别。之后分离五年,当他们再次相聚时,他是否还爱着她,而她会再次接受沉沦他们的爱吗?一场场阴谋,一次次沉沦,虐与宠的交会,夜与昼的交缠,爱与恨的交织,他们的爱会让你也沉沦至此……
  • 亲爱的前任

    亲爱的前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她与萧雨珅的开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她与林朗的开始。一首诗,两段故事,三个人。以为开始不会结束,谁料结束才是新的开始。
  • 兄弟难当

    兄弟难当

    一声兄弟一杯酒,一生相携一起走;喝最烈的酒,走最烂的路,交最铁的兄弟,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直在路上……
  • 挣扎修仙路

    挣扎修仙路

    滚滚红尘,悠悠乱世,我本平凡一小民,却被这喧嚣的世道所袭扰,被迫卷入这光怪陆离的修仙世界,冷眼旁观一次次的搏杀,一次次的暗箭,以平庸的资质在这冷酷的世界中拼命挣扎,活出自己的一片天。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