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青蛙
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屏幕上不断推出诸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皇帝题材的电视剧。这些被称为历史剧的电视剧,都是大制作,很多都是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时间段里首播的。刚刚播出的《汉武大帝》不过是近十来年这类电视剧“滔滔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这条“长河”里,编创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的皇帝,甚至那个曾经被国人痛恨已久的误国误民的慈禧太后也被塑造得可以同情,具有进取心和非凡才能。但是,从制作之精、艺术感染力之强来看,《汉武大帝》压过了这条“长河”中任何一部电视剧,可称为“绵绵的山脉里的一座奇峰”。
中国曾经拥有的皇帝早就都死了,当今各国领导人们也都争着以平民化为荣,这时候中国电视剧的编创者和播出者却争着把这么多被他们打扮过、鼓吹过的伟大皇帝展示给我们。于是我想起了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
青蛙们的国王死了,它们就拜一块呆木头当国王。
这里说的青蛙,是指当时俄国的农奴。农民作为小生产者阶级,他们总是要拜一个皇帝作为伟大的政治寄托。即使造了反的农民,甚至推翻旧的皇帝的农民,还是要再立一个新的皇帝,农民起义胜利后的结果都是如此。李逵的哲学就是皇帝轮流做,“宋哥哥”也可以做皇帝。在李逵眼里,“宋哥哥”就是了不起的,什么都必须听他的,“宋哥哥”让他喝毒酒去死,他也没说二话。“宋哥哥”就是我的皇帝,一个好皇帝,我对他无限崇拜,无限顺从。
这就是亚细亚共同体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汉武大帝》最后一集里,卫青作为一个为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的主帅,老年垂死的时候去见汉武帝,已经不能走路,他沿着大殿前面高高的、无数的台阶向上爬,非常吃力,这个镜头很长,极尽渲染之能事,他爬到了汉武帝的脚下,死死地抱着汉武帝的腿,激动万分地向汉武帝诉说衷肠,此时响起了一首插曲,第一句就唱道:
“当时你给我一个微笑,让我心跳一辈子。……”
剧中的卫青几次自称他原本是一个马奴,对汉武帝对他的重用感激万分。这段戏和这首歌显然是对于卫青一生的总结和歌颂,不难看出,编创者这里把卫青渲染成一个十足的皇帝的奴才。我看不出,中国现代的《汉武大帝》编创者们,与一百年前俄罗斯的青蛙们有什么区别,与李逵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拜呆木头,而是拜一根一根作古几百年几千年皇帝的白骨;他们也没有想轮流当皇帝,而是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一个几百年前几千年前躺在坟墓里的皇帝老儿的骨头挖了出来,擦洗掉尘土,修理掉腐朽,涂上亮丽的油彩,整治得无比漂亮和伟大,然后供在电视屏幕上,供人顶礼膜拜。我想起了阿Q,他说过,你们算什么,我的祖上比你们阔气多了。所谓民族主义就是指以为自己民族什么都比别人好的主义,于是这也就可以成为最爱国的了。多年来,我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阵阵喊声,不断地从中国电视屏幕上飞了出来,我听着这些“万岁”声变成了俄罗斯的蛙声一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喊“万岁”?对于大活人天天三呼万岁的日子刚刚过去,现在却在电视屏幕上几乎天天对着死人大喊万岁。我们玩点别的好不好?表演皇帝也未必几乎天天三呼万岁。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得很,中国绝对是一个盛产皇帝的大国,可以用来创作电视剧的原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担心今后还会涌现出很多“浪花”和“奇峰”,青蛙们会更大有作为。
找回灵魂
我听说一个看了《汉武大帝》的孩子问母亲:皇帝这么好,孙中山为什么还把皇帝赶下台?我们也可以问一问《汉武大帝》的编创者们以及传播者们、吹捧者们:皇帝既然如此伟大,共产党为什么还要发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呢?
一个半世纪之前开展洋务运动的清朝大学士张之洞,主张“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张之洞的洋务运动不久就宣告失败,后来发生了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五四”运动,都是针对封建专制和专制文化的革命。但是当世界进入平民化时代的今天,中国屏幕上的“万岁”声却此起彼伏。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正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汉武大帝》的编创者们为了在观众面前无限地渲染对于伟大皇帝汉武帝的无限崇拜,竟然把他描述为一个对汉武帝阿谀奉承的小人,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歪曲。
《汉武大帝》的编创者们所宣扬的文化是霸权与霸权崇拜,以及对于曾经侵犯过我们民族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汉武大帝》等皇帝电视剧不仅不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而且与当前中国政府执政理念与外交政策背道而驰,甚至还有违于中国近代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样的电视剧居然上了中国最重要的电视频道的黄金时间段,简直难以置信,它反映出中国电视文化的严重危机。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早就发现媒体文化失去了批判能力,但是中国国情与西方不同,媒体依然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不应当完全堕落为没有灵魂的地步。《汉武大帝》现象很值得广播电视界以“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坐标认真反思,找回电视文化失缺了的灵魂。
中国经典著作《吕氏春秋》写道:“天微以成,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对这句话,东汉高秀做这样解释:“天,阳也,……地,阴也。《淮南子·天文训》写道:‘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日本有一位著名禅师释宗演大约在一百年前写过这样一首诗:
人有赤黄兼黑白,
道无南北与东西。
不信乞看天上月,
清光透彻太虚空。
这种合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有价值的精髓,在我们研究和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时候,它是一刻也不应当忘记的。不管是强调国学的无限价值还是认为传统不可改变的观点,以及皇帝崇拜的艺术追求,看起来比谁都崇尚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它们恰恰从根本上违背了传统文化的这个精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外侮与内战的历史,获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机会,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又犯了许多急躁甚至拒绝外国有益经验的错误。目前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以先进文化为引导的务实的、渐进的、内敛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深知现代化建设是极其复杂的、艰难的,我们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这条道路并不是随便找到的,是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找到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是很不容易的,很可贵的,应当十分珍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是一个大国,当小国崛起之时,别的国家一般不会特别关注,而当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崛起的时候,就会带来极大的国际影响,各种对于中国的制约和冲突会随之而来,所谓“中国威胁论”目前已经叫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需要维护民族利益,又需要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是最近十来年来,我们刚刚取得一点现代化建设的成绩,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了《汉武大帝》电视剧热播这样的现象。如果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自省,任凭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下去,改革发展就可能毁于一旦,历史就会大倒退。鉴于目前世界发展越来越快,许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的现象,这将是一个极大的灾难。
当日本与东亚“四小龙”实现了现代化的时候才涌现出所谓的亚洲价值观,目前,中国才刚刚步入初级工业化的门槛,就有人不断地发出类似于亚洲价值观的声音,这不能不让我们警惕。在一个半世纪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历史中,讨论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一直贯彻于整个过程之中,这种情况在各个发展中国家是最突出的,它可能与中国具有辉煌的历史有关,辉煌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的负担。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崇洋媚外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两个极端都有,但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比崇洋媚外更严重的威胁。我们必须区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