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58

第58章 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4)

胡:电视传播艺术作为一个新的学术范畴和研究领域,从我本人的积累来看,主要得益于上述几个层面的电视策划实践。但这一范畴领域从内涵来说,指的是电视实践中所有“创造性的处理”,从外延来说,除了电视策划,还包括宣传、创作制作、编排播出、管理和营销推广等许多方面。因此,这一范畴领域的提炼概括不仅可以涵盖电视策划,而且可以涵盖电视生产与传播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传播艺术这种高度的概括性,使它可以不断吸纳电视实践中各环节“创造性的处理”的经验,在电视实践的动态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丰富。电视传播艺术的提出有助于对电视生产传播整体性的把握,使电视实践从自发行为进入到自觉行为,从随意性行为进入到规律性行为,从特殊、个别性行为进入到一般普遍性行为,这是它的实践意义所在。

电视传播艺术的提出,从理论价值来看,一方面可以体现“术”与“学”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特殊性理论和一般性理论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历史积淀较为短暂的新的学科领域,难免会被视为“有术无学”,即经验性的“术”相对饱满,而体系性的“学”则相对欠缺,电视传播艺术的开辟使处于两端的电视传播和电视艺术获得了相互交叉和融通的巨大的中间地段,因此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为电视学科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基础。电视传播艺术面对的是电视这一对象,提炼和概括的是电视的特质,这是它的特殊性的理论学术价值;同时由于传播艺术的普适性内涵(创造性的处理),又使得它具有沟通、辐射其他相关学科的一般性理论学术价值。

杨:您的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中国电视本土化的道路选择”,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土化,为什么必须要本土化?

胡:本土化意味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对于内容生产、电视实践而言,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家层面来看,它指的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特色,从地域层面来看,它是本地化,可以表述为地域特色。从理论学术的意义上讲,它意味着中国学者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对中国现实的各种问题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述。

当然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封闭,它同样不排斥,甚至需要全球普适性的理论和方式,也不排斥现代性的理论和方式。只是因为它面对的问题是中国本体,它的主体是中国人,载体是中国汉字,这决定了它不会简单地移植,一定会是中国特色的现实的呈现方式。强调本土化,是为了让我们的电视实践和电视理论在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和路径选择上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用我的话来说,中国电视主要还是由中国人来做,给中国人看的,中国电视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中国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这就使得本土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也只有坚定地走本土化的道路,才会使中国的电视更加贴近中国观众,让中国观众更加满意,并在世界电视格局中占据它独特的份额。同时,也会使中国的电视理论对中国电视实践产生更大的、更有效的指导作用,进而在电视理论研究的国际格局中拥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创新论:三种方法与两种思维

杨:在您的许多著作中,不论是整体的理论构架,还是具体的观点,乃至话语表达方式,经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或者说充满了鲜明的创新品质。您的理论创新最大的动力和来源在哪里?

胡:如果说我的电视研究还有一些新意,我想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充满活力的、动态的中国电视实践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尽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路径,是衡量他学术理论价值和贡献的非常重要的尺度。这不仅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是重要的,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同样是重要的。

杨:您的电视美学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电视传播艺术研究之所以取得很高的学术理论成就,我想这跟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分不开的。我感兴趣的是,您是怎样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又是怎样去解决问题的?

胡:多年来,我的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三种方法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却是常用常新的。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看,电视研究既不能是简单的实践描述,也不能是玄学式的纯理论概念。当前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格局,大概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两大类,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之间的冲突和对峙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往往执著于纯学理的规律性研究,容易排斥实务研究;而应用研究关注动态的操作,容易出现就事论事、急功近利的弊端,常常有意无意的排斥一般电视规律。我认为,两方各有其功能和价值,不能简单地用一方标准去要求、规范另一方,应当体现出学理性概括与实践性应用之间的高度结合。

从历史与逻辑的结合来看,电视研究既不能对历史作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能脱离历史作抽象的逻辑概括,恰如有学者所说,“历史是展开了的逻辑,而逻辑是浓缩了的历史”。在这一方面,中国电视研究目前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做历史的梳理和描述过程中,欠缺对规律性的逻辑演绎;在对电视理论体系的逻辑构架中又容易脱离对具体的历史发展轨迹的把握和关照。

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来看,电视研究既不能发简单的宏大叙事式的空论,也不能经验主义地就事论事。高举高打的空论往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就事论事的经验描述、操作性描述又容易流于琐细、琐碎。我赞赏从微观的“点”切入,延伸到宏观的“面”,或从宏观的“面”入手,牵连到微观的“点”,“点”与“面”的有机结合会使电视研究充满张力。

杨:三种方法的道理并不艰深,但是如何落实到特定的研究对象,恐怕离不开特定思维方式的支撑,我发现您的电视理论研究有两种突出的思维特点,这就是辩证思维和中介思维。我想,恰恰是这两种思维的娴熟灵活的运用,使您的研究常常另辟蹊径,而且游刃有余。

胡:辩证思维和中介思维这两种方式是并行不悖的,辩证思维强调的是对一个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与分析,而中介思维强调的是在一个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中去寻找、探求兼容并包、切实可行的中间路线或现实路径。辩证思维、中介思维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和武器。

在我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辩证思维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分析,这体现在我的理论建构、具体的观点和话语方式上,比如在宏观层面涉及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以及电视与政治、市场、文化、技术的等关系;在中观层面涉及到纪实与表现、日常化与陌生化、传播与艺术等关系;在微观层面涉及到点与面、轻与重、深与浅、相关性与悬念性、可视性与必视性等关系。

中介思维是我理论创新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从理论建构来看,电视美学就是介于电视艺术和电视传播两大部类的中介学科;影视文化研究则以社会文化系统和休闲文化系统为两极,重新观照处于中间的艺术文化系统;观念研究处于学理研究和实务应用之间,传播艺术则是在传播学和艺术学两大学科之间开辟的新的学科领域。

杨:我的理解,相对于体系的创新,目前方法论的思维创新更迫切,中介论是一种方法论的创新。

胡:中国电视理论创新的主要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解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实践的战略战术问题,推动中国电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成熟。它包含了:一、对中国电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理论阐释;二、对中国电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作出理论判断和预测;三、对新的电视学科进行开掘、发现和完善;四、更新电视理念、建立新的电视学术话语规范。

杨:您的三种方法、两种思维一方面成就了您在电视理论研究方面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同时也成就了您主持了多年的《现代传播》,有专家就曾说过,《现代传播》堪称您最重要的学术著作。

胡:十年来,《现代传播》取得了许多成就,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研究的名刊,刊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但刊物的风格与特质的确与我的思路与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从1997年底开始主持《现代传播》,首先我将问题意识带入刊物,当然是广播电视学术理论性的问题,我期待《现代传播》拥有理论问题的命名权,成为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平台。在刊物的内容选择标准上,我推崇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字。同时,我把辩证思维和中介思维也带入刊物的定位和思路。刊物并不轻易挑起和卷入比较极端的争论,而倡导平和、中和的学术态度、学风文风。以定位为例,我选择的是介于业界与学界、实践应用与学理探究之间的一种角色和特色。这样就使得《现代传播》逐渐成为一个沟通学界和业界的高端理论学术平台。

杨:2004年以来,每年第一期的《现代传播》都会推出一个关于中国电视的年度对话,这在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您组织年度对话的出发点是什么?

胡:年度对话的设计与组织,一方面是刊物自身理论创新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电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梳理和回答。从2004年的《会诊中国电视》、《2005:中国电视关键词》、《2006:中国电视对话录》,到2007年的《中国电视忧思录》,每年邀请电视业界的前沿人物与我对话,就年度中国电视现实实践中面临的最受关注的问题,包括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求从中提炼概括出具有规律性意义的理念、思路与方法。几年下来,我很欣慰的是,年度对话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认可和欢迎。

结语

在以“本土化、中国特色”这两个关键词去检索胡教授20年的治学之路和学术积累的过程中,在循着“中国特色与理论创新”轨迹,去寻找一位电视学者富有创造性与独特性的理论阐释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电视本土化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电视理论建构与创新,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中国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研究需要共同面对的时代性命题。

作为“电视理论名家系列访谈”的最后一站,对胡教授的访谈标志着自2005年1月启动的学术之旅顺利抵达了目的地。当然,这远不是终点。回望来时路,在中国电视的本土化道路上,几代电视学人贡献出了他们的智慧。十五位理论名家以其蕴藉丰厚的理论建树,宽阔多维的研究视角,丰富、充实着年轻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推动着充满活力的中国电视迈向更理性的发展道路。这一切的努力,积聚成坚实的理论根基,支撑着中国电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锻造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同类推荐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强的男人

    世界最强的男人

    当年无限风光...如今只能在修车场里给人打下手...但他心未死...一直想找到一个机会..这次回到那个充满尊严的舞台.....
  • 没有你,我要这个世界做什么

    没有你,我要这个世界做什么

    一场误会,一对恋人分开五年。当沈希站在自己的咖啡店里的时候却再次看见了本不应该看见的他。“啧啧,原来你离开了我也可以过得很好。”当沈希为了弟弟沈晨不惜冒险去找他时。“帮忙?可以,当我一个月的女仆吧。”“……”
  • 夙怨之破阵道

    夙怨之破阵道

    曾经显赫耀眼的天才,在家族的阴谋中沦落为牺牲品。艰难、小心翼翼的活着。且看他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在阴谋里轮转,一步一步走出深渊。让这天地,再也不能阻碍;让所有阴谋,都在睿智里消散;让曾经冷漠的人,俯首称臣!
  • 傲娇腹黑神:娘子要亲亲

    傲娇腹黑神:娘子要亲亲

    她亦是最年轻获奖的国际影帝,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工,代号“黑暗”。一朝试炼,一朝回归,她会亲手铲除那些伤害过她在乎的人的人。他是神之子,她是宇宙之女。当腹黑遇上高冷,他们将让人颤抖。片段一:月佳颐:“喂,你给我滚开”宿帝天:“娘子,我不叫喂,不过我可以带你一起滚的”月佳颐:“滚!?”片段二:宿傲愿:“娘亲,那个负心汉出去勾搭别人。”月佳颐:“真的?”宿傲愿:“恩恩,真的真的!”月佳颐:“那我们走吧!”“娘子,你要去哪里啊?”月佳颐一惊,赶紧回道:“我哪里都不去,真的,你要相信我”“恩,我相信娘子,我们去喝喝茶聊聊人生吧”“我不去”“娘子,你真的不去?”“......”
  • 传统杨氏太极剑

    传统杨氏太极剑

    太极剑是在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上,结合剑术的基本方法创编而成的,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器械运动,在医疗康复、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当今,随着生活、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需要一种节奏较舒缓的健身方式,来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太极剑运动在这方面显示出了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 掌门很忙

    掌门很忙

    文艺版:为了生存,她成为一名驱魔人,从此断阴阳,判冤祸,逐邪佞,渡众生。玛丽苏版:她人见人爱,鬼见鬼附身,但除了他,谁也别想上她的身!鬼畜版:“学妹,赏脸吃个饭?”“没空。”“闺蜜,陪我逛个街!”“没空。”“掌门,求送下地狱!”“稍等,就快到你了。”
  • 经络考

    经络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花之老公御卫

    校花之老公御卫

    我叫极度,我是一个孤儿在我六岁时我的父母就都死。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父母的脸…雇佣兵…保镖…爱情……………
  • 清清黎梦,夜微凉

    清清黎梦,夜微凉

    夏黎沫因为不小心把北澈高中的男神给惹了,北澈的男神是谁,那可是女生见了疯狂,校长见了都点头哈腰的人,而且还是叱咤风云的会长大人,家财万贯的苏家少爷。夏黎沫:什么禁欲系男神,明明是个流氓,说好的要做个高冷男神呢?
  • 明初放逐

    明初放逐

    沈越火场救人,却被命运放逐到大明初年。神秘宝物现世,引发腥风血雨,而这与希腊传说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之间又有怎样的秘密?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我大明江山;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悲呼,我铁血同胞。恨生不逢时,愿寄心陋书,放逐于明初荒年,为我大明志气万世延绵,挺直民族之脊梁!大丈夫不当五鼎食,便当五鼎烹,看沈越在明初掀起怎样的滔天骇浪!(本书交流群:43341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