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52

第52章 差异与融通: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外电视艺术比较——访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1)

■受访者:苗棣

采访者:杨乘虎

本次接受采访的电视艺术理论名家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苗棣教授。电视文化是苗教授从事电视研究的第一站,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始终是苗教授艺术研究的兴奋点和支点,他以富有建设性的文字表达着他对中国电视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苗教授坚持以全球化的视野,游学考察,追踪世界电视的发展轨迹,向国内电视业界和学界系统引介国外电视在体制、交换机制、类型化、模式化生产与传播策略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最新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电视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全球化的视野与表征:广告盈利·收视率·制播分离

杨乘虎(以下简称“杨”):近几年来,一些节目的样式在我国电视屏幕上获得了成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仔细考察,几乎都可以发现其学习、引进西方的痕迹。有人说,电视就是一种舶来品;但更多的声音认为,电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就是本土化的过程。全球化浪潮已经对中国电视的生存格局和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您看来,哪些显著的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

苗棣(以下简称“苗”):电视是舶来品,中国电视一开始就是拿来主义,但是那一阶段我们的国际视野相对比较狭窄,电视从技术、体制和节目样式,包括基本的节目规律,都是外部学苏联,内部学广播。当然,广播也是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可以说,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电视的样式和内容基本上延续了苏联的模式。就世界范围来讲,当时苏联的电视技术并不落后,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在节目样式上,由于意识形态的因素,比较呆板、单调,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电视。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中国的开放,全球化进程给中国电视带来了多重影响。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商业广告开始在电视节目中出现。过去很长时期,电视台没有、也不需要赢利的概念,突出的是宣传机构性质,全部由政府来出资。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实行财政改革,广告开始被引入电视,电视台也经历了一个原来完全由国家划拨经费到现在把电视广告作为最主要的经费来源的过程。

杨:正是随着电视中广告播出量的不断增加,电视确立了现行的盈利模式,由此相应地出现了代表观众注意力的“收视率”概念。这是否意味着中西方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某种共识和共通的路径?

苗:从源头来说,广告成为电视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美国电视开始的。不同于欧洲国家,美国的电视体制一开始就确定了商业电视的模式,通过商业广告的盈利来支撑电视机构的生产、运营。为了保障广告的盈利,美国电视建立起了一整套受众评价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收视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才开始注重收视率的概念,之前我们的受众反馈评价只是来电、来信,缺乏精确的收视定量评价体系。到了90年代后期,来自欧洲的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和美国的AC尼尔森公司所提供的收视率一下子成了中国电视最受关注的收视晴雨表,对于中国建构有效的电视评价体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全球化对中国电视产生影响的又一具体反映。

杨:从1997年中国出现收视率至今,10年过去了,收视率因为日渐与节目播出效益和质量挂钩而获得一种声名狼藉的光荣。其实,收视率本身是有限的抽取量化,却被泛化为一种电视业通行的标准,这本身就是一种越位。另外,这几年来,业界关于电视体制方面的改革的关注度也很高,制播分离已经进入时间表,它对于中国电视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毋庸置疑。在这一方面,国外电视的参考价值有多大?

苗:在制度层面的借鉴,美国辛迪加市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它是一种节目的分销系统,采取类似“一稿多投”的方式制作节目,通过一档节目在几家、数十家,甚至数百家的电视台播放,获得较大的影响力和回报。长期以来,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制播一体,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出现了一些制作公司,开始向地方电视台提供节目,实施了有限范围的制播分离。当年,光线传媒准备制作《中国娱乐报道》的时候,王长田向我咨询,我给他介绍了美国辛迪加市场的理念和运作模式,后来光线传媒的发展的确就是按照辛迪加的模式运行的。这样的节目分销模式目前在中国虽然没有普遍化,但是它为中国电视制播分离提供了很重要的实证。

杨:从这几种表征来看,全球化的进程是强大的推动力,推动着中国电视在不同层面与世界电视的运行轨迹交叉、碰撞、学习和提高。现在这一过程正在加速、正在深化,中外电视艺术比较也因此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苗:如果说以前,中外电视艺术生产可比性比较小的话,如今越来越强了。从理论的视角看,这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电视的本质特征。只是研究中国电视,或者只是研究国外电视,我们对电视本质特征的把握必然是不全面的,还可能步入误区。只有把研究的视野放宽到电视媒介的整体层面,提炼出来的认识才有可能是关乎电视本质特征的,通过比较来寻找本质,这是中外电视比较的第一重意义。第二重意义就是通过比较来优化、寻找好的操作与生产方式。通过不同国情下电视体制、生产方式以及节目样式的多重比较,我们可以优化出一条适合走中国特色电视之路的制度和生产方式。前者是学理层面的,后者是操作层面的,通过比较研究都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类型的复制与创意:核心竞争力·本土化·创意机制

杨:技术的发展使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特性越来越彰显,电视的复制性、模式化、标准化,以及对传播的要求都前所未有的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与复制构成一对地位不对等的矛盾。于是,“创意的复制”和“复制的创意”成为电视的生产与传播中两条相互佐证的路径,各有其指向性。

苗:应该说,电视节目生产的类型化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电视的一条必由之路,商业电视体制发达的美国已经成为向全世界输出各种标准化类型模式的最大输出国。世纪之交,我国电视开始密切关注西方最新的节目样式。

这种关注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大家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同时卫星电视技术和网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平台,使得中国电视对于国外电视节目的了解,可以说接近于同步了。以前我们的确存在着较大的时间差,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我和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说起国外的一些节目,他们就像听天书一样,闻所未闻。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常常反过来要问你,国外新推出了一档什么样的节目,你看了没有?国际电视节目的快速传播为中国电视的生产者、研究者了解全球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方式提供了便利,从而具备了对国外节目进行大规模类型复制、模式借鉴的可能。

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1998年10月,在央视开播的《幸运52》就是以英国的《GOBINGO》为样本的一档节目;这之后,2000年央视又以美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为蓝本推出《开心辞典》节目,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本身也刚刚出现不到一年,由此可以看出,节目复制的速度已经加快了。中国电视对欧美热门电视节目进行翻版与复制首先在一些游戏类节目中得到较大的展现,这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类型复制的浪潮。

杨:应该说,中国电视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一开始,中国电视引进的是完整而独立的成型节目内容,就是直接引进单个的或系列的节目,我们现在称之为“版权购买”行为。把他们或者自成一个系列安排播出,或者分割成更小的节目单元组织到我们自创的一些综合性栏目中。这个阶段以后才是情景喜剧、游戏竞猜、真人秀等以节目类型的方式在我国渐次登陆。

苗:说到类型的引进,情景喜剧可以算得上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并且在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类型。它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然后传到欧洲。英达在美国看到了,1993年学成回国后他就把这种类型几乎原封不动地引入进来,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当然,表现内容是中国化的,幽默方式也带有强烈的中国色彩,迎合了当时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大众娱乐趣味。现场观众、罐装笑声等一些重要因素对中国电视观众都是非常新鲜的。在此之前,我们能看到的美国情景喜剧,可能就是一部《成长的烦恼》。虽然情景喜剧在中国没有发展成晚间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类型,但是已经成为了我国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炊事班的故事》、《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这样的类型引进,要比单纯的节目直接引进意义更重要,因为只有在对类型的理解、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深入理解国外电视多年积淀的成熟理念,并且找到中国观众所感兴趣的那些点位。

杨:从早期的情景喜剧、娱乐类节目,到后来的益智类节目、故事化纪录片、真人秀,这些类型先后作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型或理念被引进中国,掀起了大大小小的不同程度的热潮,引发了生产理念、节目形态,甚至是制作模式的变更。但是因为中西方生产方式、生产内容的不同,不同的类型/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落地开花,繁盛一时;有的却没有得到现实的生长可能性。

苗:当我们看到一种节目形态在国外成长得很好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分析,明确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果它的核心竞争力和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适应,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想借鉴它的类型和模版,就要改变它的核心竞争力,这很难,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对日间肥皂剧的移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日间肥皂剧是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最赚钱的节目类型之一,是维持收支平衡、回收高额利润的命脉,我想也正是这一点令国内电视人动心。2000年,亚环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一家英国公司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肥皂剧《幸福街》,这部戏请来了它的母版——英国著名肥皂剧《加冕街》的制作人佛格森·福金全力打造,可是播出后反响平淡。2004年,电影导演李少红和一家香港公司也创作了一部长达360集的肥皂剧《天地真情》,播了若干期后以失败告终。

杨:为什么仿制会不成功?按说中国艺术品有像长篇评书、章回体小说这样的连续体的艺术构成形式和审美接受心理,也有日益上升的大众休闲文化需求,还有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所增加的电视日间收视行为,这些都应该是肥皂剧合理引入的社会基础和受众基础。

苗:关键在于没有把握核心竞争力。美国的日间肥皂剧专门面向白天在家的家庭妇女等低端观众群,短周期、低成本制作,长篇连续,主要讲述“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一方面,肥皂剧以“真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原则,从表演到场景、服装、道具都显得非常的真实自然,以细节的逼真和浅层次的社会表现为观众制造出一个“现实世界”的幻象。另一方面,肥皂剧又时刻牵引着戏剧性走向,平凡人物总有着不太平常的经历,他们总是被婚变、事故、疾病和刑事案件困扰着,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肥皂剧的男主角可能结过七次婚,可能有很多非婚生子女,剧中充斥着阴谋陷害的变态生活,犯罪和性构成了肥皂剧的核心要素。这些内容显然与我国传统的伦理准则和社会结构是冲突的,中国的播出审查制度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而且,从生产模式看,美国的肥皂剧从来都是一边写一边播,从创作到播出,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它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对剧情进行调整,可以随时地添加社会大事件。但是我们现行的电视剧审查制度是一剧一审,不可能一集一审,这也是个问题。那么,把肥皂剧移植到中国,我们用什么来替代它的核心竞争力?以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保持它对生活的伴随和连续?如果只学习外部形态,抽离了肥皂剧“非常态”的内容,就意味着失去了肥皂剧最具魅力的叙事动力,要想在中国获得生长空间,当然难度很大。

杨:审美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美关注的内容和民族文化的传统心理,外在的环境、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外在的演变与跟进并不能代表内在精神需求的同一化,共性与差异的结合往往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从这一点分析,早期谈话类节目的成功转换和近期电视选秀造星的突出表现,并不是一种偶然。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最狂仙少

    最狂仙少

    一本不知来路的圣典,一团被镇压的元神,打开了乔慕宇的修仙之路!从此,他的人生桃运不断,麻烦不断!为爱人红颜,他大杀四方;为自己,他与神佛斗,与天斗!脚踩纨绔仇敌,手掌大道乾坤,就是圣人,也动他不得,他就是最狂仙少——乔慕宇!
  • 彼岸花开,情缘三世

    彼岸花开,情缘三世

    自编一世情缘:樱花树下,彼岸花开。你是道休,我乃花妖。人妖殊途,哪怕相恋,却无法相厮。(第一世也讲了玄幻的,召唤师,药剂师之类的)二世情缘:绝情崖顶,彼岸花上,君执于琴。抚琴轻奏,幽声飘逸,心系家人。(第二世开启师徒虐恋)三世情缘:深街小巷,陌问路人。遥想当年,你我誓言。一生一世,相依相厮。问如今你在哪里。(第三世豪门大少与身份不明美女子之恋)
  • 鬼还阳之追爱行动

    鬼还阳之追爱行动

    她:一直以为他已经在天堂了或者投胎转世了,却没想到他一直在我身边!!!他:很想告诉她,我一直在她身边,可是告诉了她,我就会真的灰飞烟灭了!!!我一直在,你感受到了吗?
  • 甜蜜恋人:我的完美老公

    甜蜜恋人:我的完美老公

    分手6年,他带着成功重新出现在她的世界中。她带着满腔热血站在他的面前:“阿念,我想再追你一次。”他用冷言冷语地告诉她:“你认为我会吃回头草?”当一切水落石出,他西装革履,手捧99朵玫瑰对着她单膝下跪:“丁恋小姐,可否给在下一次机会。”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傲娇,凭什么。”他却从身上拿出两本通红的结婚证:“凭我这个傲娇已经是你的人了。”
  • 引驾行

    引驾行

    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离开,只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待我有朝一日,踏彩云,为你逆天夺命...
  • 道士说

    道士说

    妖魔鬼怪那么多,你真的没有见到过么?世界真的是你看到那个样子么?思想也可以化为有形之物么?一个无良老爸留下的铺子,接踵而来的诡异事件。
  • 血刀破苍穹

    血刀破苍穹

    在人类、怪兽、僵尸共存的世界当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觉醒者,在被奸人所害之后,却意外得到僵尸之血,从此踏上不平凡的一生。他要复仇,他要强大,他要让自己的亲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所有生灵在他眼中都不值一提,唯有亲人尔。“没错,我就是人比狗贱,命比纸薄!”“你们,可以把我当作狗,当作畜生,但是!千万别动我的家人,否则,疯狗终会变成疯狮!”
  • tfboys之十年我们约

    tfboys之十年我们约

    五年后,她们带着四个可爱的萌宝回来,华丽丽的开始了复仇大计,同情?对于伤害过我的人,我从不会付出可笑的同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