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100000026

第26章 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鑫教授(1)

■受访者:高鑫

采访者:杨乘虎

本次接受采访的电视艺术理论名家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鑫教授。从电视剧、纪录片的实证研究,到电视艺术学、电视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高鑫先生见证和亲历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发展的20年历程,他不仅较早地回答了电视到底有没有艺术的元问题,而且率先提出了电视艺术研究的一系列方法论,是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的积极创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学理路径

杨乘虎(以下简称“杨”):2004年11月底,在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您所做的“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主题发言,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赞同者鼓掌叫好,否定者也当面提出质疑。我们今天的访谈不妨就由这个话题切入,您的论断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

高鑫(以下简称“高”):任何一门新学科的建立,不可能凭空出现,必然有其历史的、学术的、发展的背景。想把电视艺术学提升到哲学的层面,从美学的高度进行探索,首先取决于理论前提是否具备。回顾两千多年美学史的发展脉络,我发现,目前整个传统美学的研究,已经为电视艺术美学的自由言说提供了很坚实的历史条件。

传统美学的理论大厦,是从寻求“美的本质”开始建构的,然而20世纪中叶,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的否定却使得传统美学完全失去理论核心而土崩瓦解。传统美学被解构,这样,诸多美学流派就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美学空间无限开放,跨学科美学获得了生存的空间,美学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进入到一个可以依照自己的性质,自由地言说自己的美学时代。这些条件就给包括电视艺术美学在内的新的美学形态得以诞生和研究,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条件和机遇。所以我说现在电视艺术美学进入一个敢于,也有条件自由言说自己的时代。

杨:这是历史条件赋予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的话语权。然而让人感慨地是,20年来,不断有人论说电视无学,电视不是艺术,这同样也是电视艺术发展历史进程中需要不断面对的声音。

高:面对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作为研究者,第一,你敢不敢去正视它,承认它,再进一步去研究它的规律、特点,这需要理论勇气。第二,在这个过程里是否具有敢于排除一切歧见的气魄。学界曾经有人指责我,说我“迫不及待地给电视打上艺术的胎记”。在这种情形下,敢于排除歧见,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前进,这也需要一种理论的信念。

当然,作为电视艺术研究者,我还有一个潜在的对象——电影。电影艺术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可是最初它不也是被人视为丑小鸭和杂耍?如今大家不也都承认它是艺术了吗?而且是人类发展中很重要的艺术样式。既然如此,那电视为什么不可以呢?何况电视已经创造出了那么多的艺术形态,当然应该纳入艺术的范畴去研究它。

杨:光有这种勇气的支撑可能还是不够的,毕竟这是在确立一门学科。依照电影学的思路也还是一种理论上的对比和推论,电视是不是艺术,这个电视艺术学的元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科学的回答。

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从电视节目系统考察,为观众提供审美经验的电视艺术作品,是电视节目形态的客观存在,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从电视传播的形态考察,我们同样不能否定的是,追求审美思维的表现形态决定了电视艺术本身的存在。从电视的传播功能考察,对社会生活予以审美把握的艺术表现功能,也在决定着电视艺术的客观存在。还有从电视传播的表现手段考察,感情性的表现手段也决定了电视艺术存在的客观现实。从这些方面所具备的审美思维、表现形态、艺术表现、感情性,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电视艺术是电视荧屏上的客观存在,是被电视所传播的“艺术形态”。

杨:显然,我们对电视艺术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技能研究,比如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最早的一套18本教材,虽然基本上是一个从业人员的操作手册,但毕竟是中国电视理论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高:对电视而言,偏重于技能方面的研究那是最初始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阶段。1981年我刚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的时候,就有人善意地提醒说,电视系最没学问可做,他们就会扛摄像机拍片子,这就是最初阶段我们不重视理论给人造成的印象。后来,我在系里主管教学工作,很强烈地感觉到,电视不能只停留在技能的、低层次的研究,还需要给予电视宏观的、整体的把握,进行涵盖技能之上的更深层次的学理研究。只有在学理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建立整个电视艺术理论的体系,从“概论”到“艺术学”,再到“美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研究的链条和体系。所以我就提出要开一门电视艺术概论课程,经过几年的讲义就成了1992年的《电视艺术概论》。

杨:那是中国第一部将电视作为一门艺术进行学理研究的专著,如果说它留下了当时学术思维最初的足迹,那么电视理论第一次以“学”的形象登上学术舞台,就是1993年《中国应用电视学》出版,它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学理路径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高:一旦以“学”的形象出现,电视界就增长了信心,很多地方电视台人手一册,它在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理论提升。对理论界更是一个鼓励,电影界也感到很震惊,其实没什么好震惊的,既然电影有电影学,电视为什么不能有电视学呢?我想,任何一个美学体系不会一蹴而就,总要有人先做起来,再求完善和发展,尽管我的一些观点还非常粗糙,甚至不够科学,但是我先做,我先说,我来做这“探头的椽子”和“出头的鸟”,立起靶子让大家来论证、研究,不怕批驳和争议,只要对电视艺术理论的丰富发展有促进作用就好。

杨:不可否认,那时候学界对电视艺术的关注目光实际上是多元的,不论是社会学、文化学等大范畴,还是从电影、文学、戏剧的等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研究范式出发,学者在各自不同的学术基础出发解读、阐释电视艺术。在最初阶段,这种方法论的多元,其实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

高:就从我个人来说,我对电视的研究是从文艺学入手的,我一开始写的电视艺术评论,也几乎都是文学评论,你看标题《是诗、是歌、是画》,都是文学的语言。1986年,我把我的第一本著作《电视剧创作概论》送给我的教研室主任叶家铮先生,他看完后,很诚恳地对我说,你这本书讲的全是文学,没有讲电视。的确,我是用文学的理论功底去观照电视剧,像题材、情节、人物塑造等等,明眼人一看就说你这是文学。那也是自然的,因为属于电视艺术本体研究的独特方法论还没有形成。

杨:我们最终要走自己的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照视角的多元化和理论工具的多样化,替代不了适应电视艺术独特创作规律和研究特点的方法论,这确实是立身之本的大问题。

高:社会学、文化学、电影学只能是种参照,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去研究电视艺术思维、电视艺术语言等本体理论,这个方向当时理论界是有着共识的。否则我提倡电视理论研究要“三多三少”,就不会得到了人们的响应。第一就是多谈电视,少谈电影。虽然电影理论是电视理论建立的重要参照系,但是作为电视理论的研究者,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执著于电视本体。第二个就是多谈现在,少谈过去。电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的,自身的更迭有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在产生,要跟踪时代的脚步,关注当前电视艺术的发展。第三就是多谈国内,少谈国外。外国理论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论武器,然而那毕竟是建立在异域的文化背景和学术基础上的理论主张,中国的电视艺术理论最终还要立足于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根基上。

杨:可以说,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美学时空赋予了电视艺术美学自由言说自己的历史语境,在学科的自身体系内,电视艺术学理路径的逐步确立,体现了话语权。

理念嬗变·学院派

杨:伴随着学理路径的逐步确立的进程,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轨迹也日渐清晰,努力从微观层面节目形态流变的文本研究,向中观层面创作理念嬗变的探讨转化,这对电视艺术本体理论建构和美学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转接和推动作用。

高:不同时期有主导创作思潮和创作走向的主要理念,而且这些理念的变化是受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和国家意志决定的。所以,电视艺术创作理念的嬗变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文化背景下审视。我们可以以电视纪实艺术为例来看电视艺术的理念流变。最早20世纪50到80年代,我们的创作理念是指导与教化,思想的指导,行为的教化。

杨:那是“形象化的政论”的延续,文以载道,作为意识形态工具所必然具备的宣传功能将电视艺术定义为如何揭示思想,宣传观念的技巧和策略,电视艺术内在的审美精神被掩藏和单向度化了。

高:这一理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纪实艺术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客观和再现成为最重要的创作理念。原因就是当时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型、转轨,拒绝虚假,渴盼真实,成为一种文化思潮。在这样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种艺术形态都相应地出现转向,虚构的小说已经不再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纪实的报告文学走红,平民生活剧在荧屏热播,西方纪录片开始进入,巴赞、克拉考尔的理论浮出水面,强调客观、真实。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电视纪录片出现了一批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的片子,《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龙脊》、《最后的山神》。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潮是客观真实美学。

杨:这一阶段,纪录片持续升温,促成了关于“纪实和真实”的论争,它深化了我们对电视艺术的传播功能和艺术本体的观念辨析和理解。

高: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张以庆获得国际大奖的《英与白》揭开了“主观与表现”创作理念的序幕。格里尔逊的观点构成了它的理论基础,“纪录片是对真实的创造性的诠释”,纪录片的观念又一次被刷新,“客观?再现”的理念被“主观?表现”所取代。作为艺术的创作主体得到较大的张扬,主体渗透美学处于上升时期,意象表现艺术呈现出独特的美学观念。

总揽电视纪实美学,在它鲜明的脉络中,也贯穿着理念的学术论争,主要有过两次焦点,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争论的焦点是写实还是写意,主要针对的是刘郎的创作。第二次是21世纪初,争论的焦点是客观还是主观,主要针对的是张以庆的创作。这些论争对电视艺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话语空间,我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提倡多样化,坚持辩证法,尊重创作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地繁荣电视屏幕。

杨:我想这些创作理念的嬗变,以及随之激发的一些论争,在更宏观的层面,可以看到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电视艺术在媒介属性和艺术本体之间寻找结合点的动态过程。其显著的结果就是学院派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逐渐形成一支理论团队。

同类推荐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热门推荐
  • 和黑面上司的恋爱

    和黑面上司的恋爱

    许芯雅是一个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进入了跨国公司——JP地产。再给企划部第三组的组长王骁峰做秘书期间,忍受了他的严厉管教,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可是,办公室的恋情,不是那么容易。而万人迷一般的年轻总裁,竟然是她初中时关系要好的学长!职场的争斗加上纠结的爱情,结局究竟会是如何呢?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剑世武尊

    剑世武尊

    剑乃兵中之王,邪剑出世意味剑帝回归,百朝一日,开启体内神秘卷轴,修炼无上心诀,领悟邪剑之威,破其百灵大阵,突破一尘武尊,明白天地规则,掌握生死命运!撼动天地!剑世出窍!天上天下!唯吾剑尊!
  • 逆天废材:腹黑邪王心尖宠

    逆天废材:腹黑邪王心尖宠

    天生废材没有灵力?笑话,本小姐乃是绝顶天才。炼药师少见?本小姐轻轻松松就混到了神级。神器,神兽珍贵?随随便便都可以捡到一大堆上古神物,神器还带好基友投靠啊!踩渣男,灭贱女,本小姐信手拈来。不过这一不小心就掉入了某个邪魅男人的怀中,谁来告诉她怎么逃?某男扬起红唇:“想逃?掉入本王怀,上了本王床,还想要往哪里逃?嗯?”
  • 恶魔哥哥,请接招

    恶魔哥哥,请接招

    “慕先生,你还没给钱。”“我缺太太,不缺钱。”“那么很遗憾——”她吐词清晰:“我卖的和慕先生想买的商品不是一样,无法交易。”“嫁给我很委屈?”他的脸上挂着一抹危险的笑。“委屈。”她吐词清晰:“你心有所属,不但冷酷无情,私生活还不干净,嫁给你没有最委屈,只有更委屈。”本文小虐,但结局完美。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助攻上位记

    助攻上位记

    一朝穿越,友情、爱情、亲情让她混得风生水起,却未曾想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命在旦夕,被迫亡命天涯。过去的幸福转化为无边的怒火,点燃她的复仇之魂。待看笑笑能否在这暗潮汹涌之中笑看人生?!
  • 重生之商门娇女

    重生之商门娇女

    谢燕娘上辈子为了争一口气,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最后被折磨致死。重生回来,她绝不会重蹈覆辙。收复忠仆,寻找靠山,报复渣男,跟家中两个姐姐周旋。慢慢来,这辈子她有足够的时间让前夫尝尽苦楚,求而不得。嫡母想要把她送到渣男手里?做梦!大姐想要渣男?赶紧收了去。二姐想要把自己当踏脚板,好攀上高枝?门都没有!卷起袖子,一个个都收拾了。等等,靠山大人怎么步步逼近……
  • 我说过我喜欢你

    我说过我喜欢你

    钟离梓姝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神医,她也不例外。在那之前,原本的幸福家庭,却惨遭奸人陷害,在一夜之间变得家破人亡,剩她孤身一人。在边泽靳(特工)出现之后,从冤家到苦恋,”喂!我不会喜欢你的“”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喜欢我吗...“边泽靳紧张回答道,”答应我你不能死,要好好地活着----我、喜欢你......”
  • 绝对神域之剑指天下

    绝对神域之剑指天下

    本人热血,开朗,阳光,奋斗,努力,守诚信的良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