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800000050

第50章 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

■董天策

近年来,“民生新闻”不仅是国内新闻传播实践领域的一波新浪潮,而且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理论问题。民生新闻是什么?这自然是一切研究首先碰到的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对民生新闻的界定,或认为是一种“新闻类型”,如说民生新闻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一类新闻;或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如说“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或认为是一种“节目形态”,如说“‘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不难看出,不同的说法之间存在着学理上的矛盾。究其原因,都是从单一的新闻分类标准去把握民生新闻,而这些单一的分类标准之间具有排他性,肯定民生新闻是A,就意味着民生新闻非B。然而,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民生新闻与新闻学领域里传统的按照单一标准划分的样式不同,是多个标准共同生效的划分结果。”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报道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民生新闻是以关切的目光关心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也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不过,正如作者所意识到的那样,“让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一方面帮助我们从内容、表达、受众定位三个方面理解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在原有的新闻专业领域里我们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分类项。民生新闻就是这样充满悖论地存在着。”

显然,要解决如何界定民生新闻的困惑,就要解决民生新闻充满的“悖论”——既是一个重要的新闻现象,却又无法在原有的新闻专业领域里找到与其对应的分类项。如何解决这个悖论呢?应当说“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的解答已经作了有效的探索,但其结论却不免令人沮丧:“对于这样一个新的专有名词,没有必要急于给予其一个统一的界定。”因为“在民生新闻的概念认识系统内,多元观念的相互影响和讨论,客观上必然带来对民生新闻认识的逐渐清晰,甚至最终达成共识”。事实上,既然是“多个分类标准共同生效”,就意味着这些“标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如何从理论上来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我认为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理论架构或认识框架之内,需要引入科学社会学的“范式”概念及其理论模式。

1962年,托马斯·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范式理论。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的模式是由一个常规科学传统转变到另一个常规科学传统,两个传统之间的变化即是范式(paradigm)的转换。不同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le),即“两个范式之间找不到共同的基础来理性地比较高下”;而同一范式则具有共享性,即范式是一套共同的科学习惯。库恩在1969年对范式作了进一步阐释:“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整体的一个元素,即具体性谜题解答;把它们当做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作为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在库恩看来,范式的构成包括以下四种要素:(1)符号概括,科学共同体共同使用的公式;(2)共同信念,包括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或是理论模型;(3)共有价值,科学共同体培养了科学家共同的鉴赏力;(4)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库恩的“范式”概念主要是指“科学范式”。推而广之,任何“范式”都意味着由一定的概念或术语、一定的世界观(主要是信念与价值)、一定的范例所构成的实践或理论模式。从这样广义的范式概念来看,中外新闻传播显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范式。比如,源自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中国新闻界创造的典型报道、正面报道,就是不同的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的实践及其概念化,本质上是对我国当前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的理论概括。换言之,如果要问民生新闻是什么,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

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是多种独特内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闻实践模式。前引李舒、胡正荣关于民生新闻三种分类标准的论述,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生新闻范式的某些具体内涵。而这几年来对民生新闻内在规定性或“本质特征”的探讨,其实也就是对民生新闻范式具体内涵的探讨。这样的论述已经很多,本文无意提出什么新说,只是在众多说法中进行选择,从而进一步明确民生新闻传播范式的独特内涵。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的独特内涵主要包括:

(一)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何谓“民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在题材选择上,民生新闻所聚焦的正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时事政治、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只要是关乎“民生”的事件、活动与现象,都可以是民生新闻的题材。有论者说得好,“民生新闻就其内容而言,除了日常社会新闻外,可以涵盖于地方百姓最直接相关的政策服务资讯,有与时政新闻、社教新闻的交叉,还可涵盖一部分消费、经济信息”。

在题材内容的意义上,把民生新闻界定为“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是有道理的。而认为“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的观点则过于狭隘,认为民生新闻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类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观点也不够全面。当然,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以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利益与酸甜苦辣为基本特色的。但是,如果在理论上将民生新闻的题材仅仅确定为这样的“小民生”,必然限制民生新闻的提升空间,不利于“小民生”新闻走向反映具有一定“国计”内涵的“大民生”新闻。

(二)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多年来,传统的党报党刊或者电视新闻,往往过分注重自上而下的指导性,将受众看成是需要教育的对象,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在这样的背景下,平民视角不仅是指新闻报道的平民姿态,而是新闻工作者与百姓心灵相通,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在民生新闻中,记者与百姓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聚集普通人和弱势群体,更多地反映普通人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因此,平民视角意味着新闻工作者摒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意味着新闻传播过程中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意味着记者采取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报道立场来审视民生新闻题材。

(三)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如果说平民视角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那么民本意识则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宗旨。所谓民本,就是“以民为本”。在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尚书·夏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到孟子力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直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无不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民生新闻在价值取向的民本意识,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反映民众生活和民生疾苦,表达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民生新闻在价值观念最大的特点是其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以民为本”的新闻观念,包含了四层含义:一是强调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强调新闻的平民品格,三是强调服务性和人文关怀,四是鼓励百姓积极参与。

(四)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在这里,“民众话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有关民生内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收心理与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特别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多采取“说新闻”的形式,使观众产生“拉家常”的亲切感和收视愉悦。二是让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使媒体成为民众言说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较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统一,才构成民生新闻这样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范式。正如有学者所论述的那样:“尽管所谓‘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与传统新闻分类中的社会新闻十分接近,但由于‘民生新闻’并不如社会新闻那样着重于新闻报道内容上与其他新闻类别的区分。‘民生新闻’不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换言之,“虽然目前的民生新闻大多取材为城市社会新闻,但民生新闻不等于社会新闻,更不等于是社会娱乐新闻。民生新闻的本质属性是:从民生的角度、从百姓的视角、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选择民众普遍关注的新近发生(变动)或正在发生(变动)的事实。民生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又多了‘一种加工的态度’——即‘从民生的角度、从百姓的视角、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就是说,一样的世界,但不一样的观点和解释的方式,使它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

诚如《南京零距离》栏目制片人张建赓所言:“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就是说,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在电视新闻采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并正在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电视新闻的全新实践。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观念的全面冲击。”尽管作者认为“用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来概括”民生新闻“不那么重要”,但作者的这段论述恰好表明:民生新闻是不同于既往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概念中的“新闻”并非新闻文本意义上的news,而是新闻传播活动意义上的journalism。在英语中,“news”是指新闻、新消息(facts that are reported about a resent event or events),或者新闻报道(the news:a regular report of resents broadcast on radio and television);“journalism”是指新闻业、新闻工作(work of collecting,writing,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terial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or on television and radio)。两者的关联在于:journalism所包括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都是围绕news这个轴心而展开的。大体上,news是名词,对应于汉语的新闻、消息;journalism是动名词,对应于汉语的新闻业、新闻工作,也即新闻传播活动。假如将民生新闻翻译成英文,准确的表述不是“new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而是“journalism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

写到这里,可以肯定地指出:从新闻传播范式来看,民生新闻不仅是可以成立的科学概念,而且是带有鲜明创新色彩的新闻实践。检视那种认为民生新闻概念不科学的观点,是很难成立的。比如,有论者认为,“从学术角度看,民生新闻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具有独立内涵的新闻学概念。”其理由是:“广义地说,所有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因此,应该都是民生新闻。”这个理由如果不是对“民生新闻”概念内涵的随意曲解,就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民生新闻”的特定内涵。至于有论者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类型,它实际上也还是传统的‘社会新闻’的花样翻新,这有点类似于家电业的概念游戏,只是为了听着更新鲜更招人耳目罢了。”这样的看法也仅仅是从民生新闻的题材内容(或者说报道内容)着眼来看问题,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民生新闻同时还体现着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立场、价值取向、报道方式上的独特性,特别是这种独特性与传统社会新闻的报道题材以及更广泛的报道题材的有机结合,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因而完全是皮毛之论。

同类推荐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以文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南北文化之差异,用思想的方式探触当下人群内心之秘境。一个新疆人向南方的生活转变及再扎根的现实遭际,一个诗人离别空旷边疆进入喧嚣沿海的精神疼痛史。本书系作家丁燕汇聚两年南方生活经历,倾情写作而成的一部真实鲜活的非虚构佳作。
热门推荐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刀皇剑仙

    刀皇剑仙

    一代刀皇剑仙叶云,封刀埋剑想过平静的生活。但是刀皇剑仙的宿命不可改,他只能再一次亮出刀剑封魔杀神
  • 混沌之经

    混沌之经

    自己为何会穿越,是偶然还是必然?携手混沌灵珠,共创异界奇迹!他还能回到原本的故乡吗?一切的始末原由,他能探索到最终的巅峰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帝尊盛宠:倾世逆天妃

    帝尊盛宠:倾世逆天妃

    她,21世纪,全球‘顶级特工’,为争夺一枚天外飞石,粉身碎骨。一朝魂穿,成为了宁相府人人得以欺负的小小姐,父不详,母失踪,小野种是她的代名词。当再次睁眼,却幸得神瞳相随,看破一切天地虚妄。天外飞石,融入灵魂,打造天灵体。从此,一切天翻地覆--,虐渣男,打贱女,信手拈来---。她:“我很惜命,王爷请向后转,起步走,从此甩脱一切小花、小绿----!”他:“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小花小绿挥手击飞即可!”----------分割线----------(本文女强+男强,宠文,欢迎大家入坑)
  • 奈何时光总凉薄

    奈何时光总凉薄

    我的丈夫出轨闺蜜一年。为了维护他在人前好丈夫的形象,一直坚决不肯离婚。晚上我却还要看着他们的厮磨。狼狈的逃离了他。为了能离婚,我勾上了殷离。他说:“我帮你离婚,你帮我挡婚。”本以为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谁知我是逃出了狼窝,进了虎穴。
  • 淡定王爷傲娇妃

    淡定王爷傲娇妃

    一个反复纠缠着她的梦;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前世:他为了心爱的女人而死;她许下千年也要找到他再续前缘的宏愿;今生:他一次一次的在梦里深情的呼唤;而她转世为人,却忘记了这段欠下的情债;一场车祸,她穿越到了一个被架空的年代,变成了大将军的女儿,更是未来的八王妃。而她的夫君竟是她梦中的男子!!!话说,许下的承诺,欠下的债,他们能否再续千年情缘?且看俏皮王妃如何降服冷酷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贼王S的通缉令

    海贼王S的通缉令

    海贼王的同人小说男主角是wuli索隆sama!女主角的话,山治?
  • 华夏大宗师

    华夏大宗师

    败家富二代,失踪三百年后,重回都市,却发现距自己离开的时间,只过了三个月,学霸未婚妻、刁蛮凶器女警,超级女特工,黑暗教廷的女恶魔,绝代风霜的女剑仙,究竟谁才是他的真爱。
  • 婚后三十六个月

    婚后三十六个月

    这是金灿灿,江一朵,杜娟儿三个八零后女孩步入了婚姻的第三十六个月,这过去的三年里,她们从一个不谙世事、懵懂的小女孩演变成妻子、儿媳妇、妈妈,在这过程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尝试,不断的适应,虽然每一个新身份都让她们不知所措,但她们始终相信爱情,她们在婚姻中共同成长,不管是和丈夫的相处,还是娇魔化的婆媳关系,还是养不起的孩子,她们都坚信,心中存有爱,就一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