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对实践共同体的持续深入的参与。人类的思考、学习、问题解决不能被认为是仅仅内在于人类头脑的过程。他们的思考过程也包括(互相之间或与专家同事)交谈、走来走去、操作直尺、皱眉头及小声嘀咕、在高级参考书中查看一些化学定理,等等。没有技能或没有知识的人在学徒期间学会了相当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各种行业之中的学徒个体都是通过逐步地更加深入到某一实践共同体中而学习的(成为非洲的一名裁缝,成为美国海军的一名军需官,成为尤卡坦半岛的一名助产士,等等)。以某个实践共同体(比如说,在一艘出航军舰上的军需官群体)中合法但边缘的身份开始,学徒,在变得更加熟练的同时,逐渐成为他们所选择领域的特殊生活的完全参与者。”
4.讨论我们能用什么样的“伟大事件”来建立教学的和实践的共同体。
天底下没有比教育更伟大的事件。拎出伟大事件之一:推普——帮助他人提高普通话水平,就能使教师和学生站到同一条战线上,共同面对和一起承担任务。伟大事件可以将许多教师和同学连接成真正的共同体。
5.从以下文字中再次认识教学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就应教育别人,为别人的利益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有这样一条教育信念:如果一个人不教育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人,不保护也不爱护任何人,不往别人的心灵倾注自己的点滴心血,那么,他本人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而可能成为一个难以教育的人……(第一卷708页)
我们称“助人提高普通话”为伟大事件,其伟大主要在于:
在做人方面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这就是追求优秀的良好开端;在学习上将“做”放在首要位置,在做中学,使“使用”这个最为重要的学习环节得以落实,再没有比这更有效的学习;从口才培养方面看,为了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就要说有用的话、朴实的话、简单明了的话,这就是口才生长最扎实的基础。
活动三确定助人要素
步骤:
1.为帮助别人而承担责任,我: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要帮何人?将教什么?要学什么?
提示:热心;主动沟通;辅助;监督;跟进;鼓励;联系;指导;切磋。
2.将答案归纳成关键词语按照应有的逻辑关系填入下图中。
3.组内交流,选优向全班汇报。
4.看图了解“教”的诸多要素。
活动四绘制“普通话知识树”
步骤:
1.自己设计和绘制一棵“普通话知识树”。
2.与同伴交流,征求修改意见。
活动五知识点播
步骤:
1.抽签展示和简单讲解。
2.同学们相互点播知识点。
3.总结。
一般把普通话分解为知识和技能两大块。普通话知识包括:撮口、ê口、合口、咧口、哇口;边音、鼻音、前后鼻韵;平舌、翘舌、卷舌音、前后舌面音;语调、声调、轻声、“一”、“不”、“啊”和上声等系列变调等。
活动六知识变技能
步骤:
1.简单讲解普通话的技能:
普通话很讲体面,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披着语体的外衣。因此,一个普通话拥有者,不仅要懂得说话跟演讲、朗读跟朗诵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使用这些语体的基本技能,否则,普通话再好,因为语体这件外衣穿错了也会出尽洋相的。
3.分组讨论普通话技能训练的最佳策略。
4.各组向全班汇报。
为了普通话而练普通话,可能是件最费力不讨好的事。结果会南辕北辙,除了一串失败之外,什么也得不到。为了表意清晰、为了表情生动、为了更好地承担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而练习口语基本功,才会使普通话越来越标准、越来越优雅,这样练才能事半功倍。所以,让我们从今天起,有意识地开展大练口语基本功的活动,树立这个意识,通过行动强化这个意识。经常让自己口中念念有词。哪怕是一些极端的方法都值得尝试,如拿破仑的口中衔着石子练等等,在屋子里关上一个月不出门地练。路子对了,点子和方法越多,付出的越多成功越早、收获越丰。
5.七嘴八舌提出应该注意的关键环节。
(1)目标要高、要求要严。
追求太阳只得月亮;追求月亮只得星星;追求星星则什么好的也得不到,就好像追求及格结果总是不及格一样。
(2)结成团队,一起努力,互相帮助,彼此提醒,共同探索。
(3)关于纠错的问题,个人阅读以下文字,提出不同意见。
纠错的必要性:
提高普通话水平,出错和纠错是必由之路。绕不开,躲不过。
纠错的态度和方略:
主动迎接错误——我喜欢你,我多处找你,我和你做输赢游戏。语气:“哎!”↗
被动承受错误——老师指正了,并且给我任务了,我不得不改。语气:“哎!”↘
纠错的时机:
当刚刚开始增加说普通话的次数时不要纠错。
当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时一定要纠错,而且要及时。
人前有可能损伤他人面子时千万不要纠错;两人相对时一定要纠错。
练习时要纠错,表现中不要纠错。
这方面的情景很多,自己要灵活地对待。原则性和灵活性协调统一,以遵守总原则。
纠错的方法:
一句赞美一个鼓励搭配着一个指正一个具体建议。(配餐式)
赞美要合理;鼓励要真诚;指正要具体;建议要可行。
纠错的任务:
每天多一些;要求严一些;方式活一些。
单元五语感培养
单元目标
1.明白端正姿态是口语学习的首要任务。
2.懂得语感在口语训练中的特殊作用。
3.认识好语感的一些具体表现。
4.了解培养语感的途径。
活动总目
回顾→调整姿态→语感描述→美感导引下的语感提升→想象练习→阅读与思考。
实施过程
活动一回顾
步骤:
1.询问:在过去的一周里共同体实施情况如何?
2.回应。
活动二调整姿态
步骤:
1.解说姿态。
姿态是一种语言,是口语的终身“助手”和挥之不去的“同伴”。一个人的姿态关系到人们对他的评价。因为姿态最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综合能力和情感状态。另外,姿态对于口语的用气发声也有直接影响,好姿态才会出好声音。
2.发问:
发音时人的坐姿应该是怎样的,与其他时候有没有不同?
在影剧院看电影时;一个人在家休息时;听激动的演讲时;在茶馆闲聊时。总之,坐姿要跟目标一致。
3.坐姿调整。
活动三语感描述
步骤:
1.组建小组。
2.讨论问题:
什么是口语的语感?它与书面语的文感是什么关系?包括哪些要素?
3.抽问回答,同时板书。
4.教师点评: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综合感觉,这种感觉汇集了相关的全部知识和经验,成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反应和快速判断能力。
语感的作用:语感是潜藏于人的内心的、伴人一生的“私人教练”,是它在指挥和控制着人们的口语实践。如果自己的这位“私人教练”不优秀,口语不可能好。语感不好就是指不完全、不细致、不完善、不准确等。口语语感好的人语言会有博学、智慧、浪漫、细致、激情、诗意等诸多优点。
活动四美感导引下的语感升华
步骤:
1.个人阅读短文,从中感悟美感与语感的关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同龄人杨咏梅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做的点评,立即就被“粘”住了。点评课堂教学就像作精彩演说,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体态语,都“演”得恰如其分,很“抓”人。然而,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点评内容——我不得不佩服的、颇为先进的、有专业深度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而给出的针对性很强的实质性指导,使点评具有了形质俱美、相得益彰的口语艺术的高水准,由此发散出来的魅力使我开始追踪她的身影。当我因为听得不过瘾而向她索要文稿时,她连夜赶出回忆稿交给我。看过之后我居然很失望,因为从文稿中再也看不出那曾经的精彩。一般而论,精彩的演讲大多是有演讲稿的,而且演讲稿作为精彩的凭证往往也是经得起再三阅读和品评的。我不由地纳闷,问过几个熟悉她的人后,才敢确定这是真的。在今天,形象的影响力大于口才这很常见,但口才大于文采,甚至于快于思维、覆盖思想这是我初次见识的。
我禁不住地想,在口语实践中,双方由于面对面,体态语、副语言(指夹杂于语音之中不是语音的声音)、空间距离语、服饰等实物语、时间与场景等,作为口语的“亲朋好友”会纷纷登场,争相协助口语表情达意。这样一来,口语也便随意轻松起来,即使是表达得很不完整,有失误与赘语颇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毛病,也并无大碍,不会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正因为口语有诸多资源可以利用,便时常“偷懒”,缺少精进的动力,难有大的长进。跟书面语比,口语明显用词量小,句子短而简单,表达方式也很少,在水平上很难与书面语较量。像朗诵、演讲、播音与配音等已经成为艺术的口语门类,则无一样不是靠书面语艺术精品的托举,经过再度创作才攀上艺术高峰的。可见“说”不必借助于“写”的托举而远远超过写的水准,这可真是有违常识。正是这一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路查询下来,便有了这篇纪实性的作品。
“说”超过了“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这是杨咏梅语言艺术的一大特点。她的点评或报告会,几乎都无讲稿,但却场场精彩、绝不雷同。为什么没有书面语帮助的口语也会这般理想、这么出彩?其实,你只要稍一了解就会知道,杨咏梅是个非常忙碌的人。工作中的她以能干著称,一人常当几人用,精力之旺、劲头之大,就连比她年轻的人都自愧不如。她又总是将高效率和高质量捆绑在一起。为了尽快带好一支团队,为了做好树立教育培训品牌的种种工作,她需要不停地说,变化丰富地说,内容翻新地说,概念更换地说……为此要时时以读书补充养分,满足超常的精神需求,又哪来的时间为这么多“说”而准备讲稿。口语实践的超量、丰富、扎实,节节提升着口语的水平,使之快速上升到艺术层面,久而久之,自然与书面语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杨咏梅身为资深的语文教师和成熟的教育培训师,曾对我谈起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特点,那是言简意赅和耐人寻味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博学、诗意、激情、细致、浪漫、智慧。”我以为,只有当教师入此胜境,才会出如此妙论。老实说,目前的我还不具有她的高度,因而尚不能设身处地理解和灵动地把握这六个词语所凝结的丰富涵义和所浓缩的全部经验,但我也能比较局部和肤浅地联想到,像杨咏梅这样的口语艺术家,特别是做教育培训的口语艺术家,除了博学、激情、智慧这些人人知道的演说家必备的特点外,一定有自己更为独到的东西,那一定就是诗意、细致、浪漫等她的整体经验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很不容易,得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文学修养,还要能将这两者有机结合。那么,要出一个好的即兴点评和专业演讲不是就更不易吗?除了前面提到的,还得有高超的声音技巧和适度的身体语言相配合,这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能够做到的人,用美学大师黑格尔的话说是天才,“一般来说有这种才能的人一遇到心中有什么观念,有什么在感发他,鼓动他,他就会马上把它化为一个形象,一幅素描,一曲乐调或一首诗。”杨校长正是这样地善于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化作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比如她跟我聊天聊到优秀教师的授课特点时脱口而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舞动’学生,三维的,像一条条腾飞的龙。不仅仅是知识,而且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怀。”又如“云托月的关系说明课堂活动并不单调。教学产出后,要发现最有价值的珠子,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串成一个项链。好的点评就好比是将珍珠串成了项链,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精彩的点评以反馈与评价的原因,要人们记住需要甄别的东西……把足够的云铺设好了,月就显出来了”等等。在杨校长的身旁,你会时不时地听到这样一些精彩的口语片断,那是她思维的火花、思想的结晶、智慧的闪现、灵感的喷涌……你心里那个痒痒,别提有多么难忍了,就好像身处宝库却一样也拾不起来似的。每逢这时,我心里想:中国不缺教育思想家,却奇缺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