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09

第9章 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1)

·王永恩

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由于它的口岸地位,上海无论是在人员构成、生活方式还是审美口味上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化上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派文化。京剧南下上海后,在和上海本地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和京朝派大异其趣的“海派”京剧。在海派京剧的确立过程中,上海的新式舞台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海派”于清代末年在上海形成,主要是指在上海演出和创作的京剧。海派京剧除了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外,还有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表演火爆,注重情节,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倾向的特征。它和讲究规范、程式严格的京朝派有较大的差别。

在海派京剧形成的过程中,上海的舞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京剧初到上海之际,仅从和北京不大一样的舞台及其设施来看,就会发现在上海演出的京剧注定不可能是京派京剧的延续和翻版。

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演出,由此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一个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的剧种在北京形成。1867年,英籍华人罗逸卿仿照北京戏园的格局,在上海建造了戏园“满庭芳”。为了表明正规,罗逸卿专门派人北上置办行头道具,并请来了天津的京班艺人前来演出。京班首次进入上海献艺,“满庭芳”也是近代上海租界内第一座中国戏院。同年冬天,由富商刘维忠投资建成的“丹桂茶园”开张,它是近代上海开办时间最长、名气最大的京班戏园。“丹桂”开张后邀请在北京享有盛誉的“三庆”、“四喜”班的名角来沪演出,这是北京京班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引起轰动,一时间甚至出现了“沪人初见,趋之若鹜”的盛况。把看戏当做重要娱乐休闲方式的上海人发现,皮黄戏要比以前听的昆曲、徽调及梆子戏等都更好听。虽然是北方的剧种,但没有语言障碍,容易听懂,也满足了爱求新的上海人的审美需求。《沪北竹枝词》写道:“自有京班百不如,昆班杂剧概删除。”这正是京剧横扫沪上诸剧种的真实写照。京剧当时只是被叫做“皮黄戏”,说来有趣,“京剧”这个名字是在1876年由上海人取的,最早见于《申报》。由于京剧在上海大受欢迎,紧接着,“升平轩”、“金桂轩”、“久乐戏园”、“山凤园”、“同桂轩”、“攀桂轩”、“鹤鸣茶园”等大大小小的戏园也随即建成;最鼎盛时,光是宝善街到四马路一带就有将近五十家茶园,其中的“丹桂”、“金桂”、“大观”、“天仙”号称清末上海四大京班茶园。有人形容当时的情况说是“大小戏园开满路,笙歌夜夜似元宵”;“丹桂园兼金桂轩,笙歌从不间朝昏。灯红酒绿花枝艳,任是无情也断魂”。上海的火爆行情吸引了大批的京津名角如孙菊仙、汪桂芬、杨月楼、谭鑫培、夏奎章等来沪献艺,一时“京津伶界之杰出者,多乘时南下”。孙菊仙甚至自己开了茶园,当上了老板,夏奎章干脆就定居在上海了。

上海的茶园在结构上大致和北京的戏园相同,但是在经营手段上却灵活得多。上海的戏园既有“地方之宽广,座位之疏朗,晚间地火电灯照明如白昼,则京都所逊谢不遑”的高级茶园,也有仅以市屋平地为台,无厅楼,规模较小的低级茶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上海的戏园在票价上也作了细分。以丹桂园为例,楼上和楼下的佳座是八角,包厢是六角,余下的散座价格更廉。这样的票价尽可能地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观众的需求,也为京剧在上海争取了更多的观众。而同时期北京却一直采用的是单一票价,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档次各异的票价,算来已比上海晚了30年。不仅如此,戏园还尽可能地向观众提供看戏的便利,观众既可按已经排定的戏码看戏,还可以在开演前几天预定自己要看的剧目。其目的虽然是为了招徕生意,但观众至上的理念还是值得肯定的。

南下的京剧到沪不久就开始了海化的进程。北京的京剧充满了皇城特色,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它所追求的是雍容华贵的做派和精雕细刻的唱腔。在平日的演出中,折子戏的演出最为常见,观众对于故事情节早已烂熟于心,他们更多的是欣赏演员的唱,故而北京人常把“看戏”叫做“听戏”,除了武戏不能不看外,观众对文戏的身段表情都不十分在意。而这样的演出在上海却行不通。上海没有北京那样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海的主流文化是市民文化,在审美口味上更倾向于新奇刺激,显然,一板一眼、以唱为主的传统演法是无法满足上海观众的欣赏期待的,于是海派京剧应运而生。

关于海派京剧的起源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在1900年前后,以《湘军平逆传》和《左公平西传》的出现为标志。张乙庐在《老副末谈剧》中说:“平曲(即京剧)初无京海之分……自潘月樵创《湘军平逆传》,夏月润之《左公平西传》继之,争奇斗胜,延江湖卖解之流,授以刀剑刺击之术,名之曰特别武打,而上海派之名乃渐闻于耳。”其实在这两个剧目出现前,京剧就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如连台本戏的风靡,时装新戏和灯彩戏的大量涌现等。当时上海演出的京剧最受争议的是表演,上海舞台上演员的演出以真刀真枪、火爆刺激著称,这种特点的形成自然是和观众趋时好异的消费心理有着直接的关联,但不可忽略的是,这和上海的戏园也有莫大的关系。上海的戏园建成以后,牟利成为戏园的最终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要更多地容纳观众,因此有些剧场建筑面积较大,把观众席分为了上、中、下三层,观众的数量多了;为了照顾距离远的观众也能够看好戏,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声音高亢洪亮,而且表演也需适度夸张,那种只注重唱而缺少肢体动作的刻板表演已不能适应上海的舞台了。因此,上海的京剧变成了重扮相、重做工,追求舞台景观的新奇华丽,满足赏心悦目的感官刺激的演出,已与以正宗自居的京朝派有了不小的差异。

可以说,在京剧海化的过程中,上海的茶园(舞台)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它的重要性如果和后来的新式舞台相比,就显得逊色了。1908年以后出现的新式舞台为海派京剧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上海的茶园建筑和北京的茶园大体相同,从总体上看是一座方形全封闭的结构,戏台靠一面墙而建,高出地面数尺,戏台的前面立有两根或四根柱子。戏台三面设有低矮的雕花栏杆,戏台的后壁柱间是木板墙,两边设有上下场门,通向后面的戏房。戏台之外的地方放八仙桌,观众围坐在桌边欣赏演出,观众席的安排无一定之规,观众可以三面看戏,甚至四面看戏。

进20世纪以后,京剧在上海的演出场所发生了新的变化。早在1874年,上海就出现了中国第一个欧式剧场——兰心戏院。这座剧院虽是专为外国人看话剧而建的,但它那与传统中国剧场迥然不同的建筑,给了有志革新戏曲舞台的改革者以许多启发。在此之后,一批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开明绅士与商人沈缦云、姚伯欣联合京剧界的夏月珊、夏月润和潘月樵等,合股集资建造新式剧场。

1908年,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等人在上海南市十六铺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先进舞台设备的新式剧场——“新舞台”。夏氏兄弟以日本新富座为楷模,仿欧洲的剧院建筑及兰心戏院,舞台从旧式茶园的带柱方台变成了半月形的镜框式舞台,取消了台柱,使得观众的视野没有了障碍;舞台设有新式转台,可以同时搭设两台布景,布景用的也是西式的绘景,有很强的写实意味;剧场的照明也用电灯代替了煤气灯;表演场地也不像过去那样逼仄,大大地被拓宽了,甚至可以在上面骑马、开汽车,能够同时容纳几十个演员演出,尤其是武戏开打时能够大显身手。观众席不再是桌椅并用,而是全部排座,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布局,后排视线就不会被前排挡住。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化剧场,自此以后,以“茶园”命名的旧式戏园逐渐被淘汰。

舞台装置和演出形式的变革,成为了海派京剧的一个重要标志。梅兰芳曾经这样评价新舞台的贡献:“辛亥革命前夕,夏、潘等在十六铺经营新舞台,由于受了王钟声等在上海演出白话新戏宣传爱国思想的影响,开始排演新戏。夏月润还亲自到日本,通过歌舞伎名演员市川左团次的介绍,约请日本布景师和木匠同回上海,布置新式布景。当时上海搞美术的张聿光就曾向他们学习,以后张聿光一派的舞台美术,成为主要流派,对电影事业也有贡献。上海从茶园式的带柱方台演变到半月形的舞台,并且采用了布景转台,是新舞台开其端的。”

新舞台建成以后,一批新式剧场也相继落成,如文明大舞台、新新舞台、天蟾舞台、迎仙凤舞台、共和舞台、丹桂第一台、共舞台、亦舞台等等,截至1919年共有20余家开业。与此相伴的是旧式舞台的急剧衰落,从1908年上海第一家新式舞台的建成到1917年最后一家老式茶园“贵仙茶园”的关张,前后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新式舞台硬件设施的变化,随之带来了京剧演出的一系列变化,首先带来的是观演关系的改变:

其一,剧场的功能单一化了。以前的茶园承担了多种功能,不仅是看戏的地方,也是社交的场所,许多的交际应酬都是在茶园进行的,观众进园,通常付的是茶资而不是看戏的钱。新舞台建立后,废除了案目制,实行了售票制,观众买戏票进场。观众进入剧场的唯一目的是看戏,其他的活动都不能进行。

其二,强调舞台演出的严肃性。以前在茶园演出时,常常是舞台上演得锣鼓喧天,台下也是热闹非凡,喝茶的、聊天的、谈生意的,甚至吸大烟的,无所不有。还有场内的服务人员抛手巾的、泡茶的和小贩四处推销生意的,这些都极大地干扰了演员的演出,也暗含了对演员的不尊重。新舞台开业之初,即规定观众在开演之后不许吃零食,不许说话,不得随意进退场,更不准许小贩在场内穿梭,其目的在于为演出提供一个良好的观剧氛围,使观众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舞台上去。

观剧条件的改善和剧场的新规定不仅使观众感到新奇和舒适,也使演员感到兴奋,这不仅是因为改善了演出的环境,同时也使演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其重要性得到了凸显。梅兰芳曾回忆道:“跟那种照例有两根柱子挡住观众视线的旧式四方形的戏台一比,新的是光明舒畅,好的条件太多了,旧的又哪里能跟它相提并论呢?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无限的愉快和兴奋。”从中可以看出,新舞台出现以后,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正在逐渐得以建立。

老式茶园由于台下人声喧哗,台上的演员为了让台下的观众能够听清楚,必须使用高音量,方才能镇得住。同时还因为观众在观剧时没有约束,可以随意聊天、自由走动,因此难免有许多情节被遗漏:针对这种情况,演员在舞台上就要经常性地重复过去的情节,不断地自报家门,以确保观众即使没有认真看戏也能大致明白剧情。而新式剧场却已经不需要这些了。相反,以前在茶园演戏时无关紧要的东西现在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身段、表情、做功等。

同类推荐
  •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文物之美与工艺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南辛赏柴

    南辛赏柴

    本书作者研究柴窑多年,结合史料、实物,对自己和同好的一些瓷器藏品做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对柴窑的新认识。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本书精选了徐先生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学术论文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徐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学术贡献。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热门推荐
  • 玩转爱恋ABC

    玩转爱恋ABC

    她遇上了邪魅花心的他,既然是自己先动的心,那就不要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将这棵帅草揽入怀中。帅哥,你是喜欢A计划还是B计划,实在不喜欢,咱们还有C计划!
  • 时空军师

    时空军师

    意识流无限文,主角武力值为0,非常规套路。在此致敬无限流鼻祖zhttty大,祝他新书《侠行天下》一统江湖。
  • 炮灰的腹黑重生

    炮灰的腹黑重生

    皇甫芊芊,漂亮多金学霸,是皇甫家唯一的继承人,她本是天之骄女,可以说把女生该有的光环全部都占全了。但是自从那个私生女出现以后,先是母亲早亡父亲背叛,再接下来是自己倍受欺凌,直到末世降临,她惨死在那个私生女的手里,她还知道了一个秘密,那就是那个女人根本不是……重生回来的她决定要改变一切,她不会再让那个女人得逞了,同样也不会让父母受骗上当,而且她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过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除掉那个私生女的基础上……但是剧本为什么变了,这个洛少是谁?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就霸道地宣言自己是他的女人?还强行介入自己的生活,这是闹哪般?
  • 千雪魔侣

    千雪魔侣

    末日天下,群雄争霸。九天九州.八阵星移。神墓遍布,魔鬼乱世。攻墓不盗,破享攻成。在这个神魔大陆,有这一对魔侣,看他/她们如何君临天下!魔又如何?妖又如何?神挡杀人,佛挡杀佛!——千雪凌峰
  • 傲世战皇

    傲世战皇

    (新书:弑星盟》,速来支持!)他和别人一样,拥有亲情的爱。在他被所有人背叛时,他决心复仇。九天星神,试练神帝,幻天龙封,他,要全世界人记住他的名字。傲世战皇,希辰!
  • Hello,国民校草

    Hello,国民校草

    江辰逸盯着顾颜染认真的说“我警告你不准勾引我兄弟!”顾颜染不满“我哪有呀!明明就是你刚开始把我送给你兄弟的!”“反正从现在开始你不准勾引我兄弟”顾颜染点点头说道“好,不勾引不勾引,那我去勾引别的男人,哼!”可气坏江辰逸了吼道“顾颜染!你敢!看我不教训你”说完准确的对准顾颜染的唇......
  •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分上下篇分别介绍了我们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它们。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元素趣谈;太空中元素的合成;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第一号元素——氢;火焰空气——氧等。
  • 编剧大人,请入翁

    编剧大人,请入翁

    一个是娱乐圈众所皆知的丑闻花瓶女,一个是鼎鼎有名的金牌编剧,阴差阳错之下她偶然得知编剧大人的秘密!灭口不成,竟被他拉来做挡箭牌?岂料假戏真做,吵闹中情愫暗生……不想,昔日金主强势来袭,总裁vs编剧到底谁能胜出!
  •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讲述的是发生在1220-1234年的故事。它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于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小说通过对这批来自中亚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他们不幸遭遇的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理解了这个民族激情澎湃、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精神的真正源泉。
  • 不离之恋人不退货

    不离之恋人不退货

    小时候的随父母出国,到渐渐地回归,回到最初的起点,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种不同的性格,随着时间迁移,是否还能重回当初的初心,是否还能记起曾经的自己,是否还能寻回曾经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