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700000011

第11章 现实主义电影的建构(7)

四、建构完成后的隐忧:一元化初露端倪

总体来说,1930到194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动荡的时代、纷繁的社会文化、尖锐对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制片企业艰难的商业生存交织争夺的复杂语境下,保持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十分丰富的面貌和形态。除了我们所关注的现实主义电影、“软性电影”,还有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商业电影。现实主义电影自身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它的建构并始终呈现开放多元的风貌。即便在1936年5月提出“国防电影”口号后进行的创作方法讨论中也明确地强调了除了要在题材和内容上应强调反帝的任务外,在创作方法创作风格上要坚持现实主义与多种艺术方法并存,主张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要求创作者深入现实生活,避免创作的表面化和口号化。在艰难时世里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峰。但在这高峰背后,却已经潜藏着在不久之后便将中国电影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的致命因素。

这一因素,便是政治意识形态对文艺、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

这一端倪,首先出现在1920年代末期“四·一二”事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分裂并走向武装对抗的时候。文化上的“围剿”与对抗的深入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社会的“政治化”,宣告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时期的结束。对此后的中国文艺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革命文学论争”就发生在此时。

这场发生在鲁迅、茅盾等人和部分创造社、太阳社成员之间的新文学阵营内部的论争涉及了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的认识和估价,以及革命文学的建设等内容。尤其是在文学观念上,双方对题材、世界观与创作、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政治等重大文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这场论争虽然以双方都摒弃意气用事的分歧而共同走向左翼文艺运动而结束。但在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一方所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对文学要更好适应无产阶级单独领导革命的时代的要求,以及他们忽视艺术技巧,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它只是宣传阶级意识的武器等观点却并未因论争的平息而退场,反而在此后的左翼文艺运动中进一步走向了极端化。在1932年,身为共产党文艺领导者的瞿秋白在他的《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中,更是竭力强调了文艺的阶级性和党派性,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甚至认为“文艺……都是煽动和宣传”,“永远的,到处是政治的‘留声机’”。

在极为特殊的历史和社会政治背景下发生的左翼文艺运动形成了坚持作家与战士的统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革命政党的组织领导,以及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和革命事业服务的自觉性的战斗传统。它将文艺的社会政治功能,将它的工具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开始了中国政治对文艺的强力介入。

作为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分支,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都遵从于左翼文艺的指引。所以在它来说,“精神”和“功能”仍然是它的主要目标,而艺术和其他因素,如果与这一目标发生冲突,都是必须加以批判和抛弃的。发生在1930年代的对“软性电影论”的斗争就是如此。

这场批判多过讨论的“斗争”涉及了电影的服务对象、题材选择、形式与内容、艺术与政治、艺术的倾向性等若干理论和创作问题。因为认定当时的中国电影“走错了路径”,认定“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决不是微弱新生的中国影业所能单独打倒消灭的”;不满于中国电影因“被利用”而“走入了一条新的歧途”,“放着纯正的艺术不理,而去采用什么主义,什么化,什么派”,“好端端的银幕,无端给这么多主义盘踞着,大家互相占取宣传的地方”;认为“影艺是沿着兴味而艺术,由艺术而技巧的途径走的”,刘呐鸥、黄嘉谟、穆时英等提出了“美的观照论”、“艺术快感论”、“形式内容统一论”、“纯粹电影题材论”等“软性”电影观点。客观地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下,他们的这种反对将电影当做政治工具,强调电影的艺术性,认定电影就应当是“软片”,“是给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的主张是十分的“不合时宜”。所以甫一露头便遭到左翼电影人的迎头痛击。但痛击过后,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刘呐鸥他们的主张中的合理内容。他们对电影的艺术性的思考和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也成了被和着脏水一起倒掉的婴儿。

在左翼的“革命现实主义”文艺中虽然强调文艺要在革命政党的组织领导下,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但真正将这一点完全做到的,要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和文艺整风后的“延安文艺模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都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文艺整风运动。运动中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不符合革命要求的现象都进行了批判和清算。经过整风,“工农兵文艺”成为解放区文艺的主流甚至是唯一形态。

“延安文艺模式”下的解放区文艺有着完全不同于“五四”以来的各种文艺运动的鲜明历史特征。在这里,文艺作为整个革命运动的直接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政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创作的。“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和“革命战争”终于在实际中完全结合起来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都已是不容置辩的事实。

这一模式下的解放区文艺创作也有着不同于“国统区”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特色。在主题和题材内容上,“国统区”革命现实主义几乎都以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和挣扎为主。而解放区则以“主要写光明”的歌颂为主,出现了一大批表现工农兵的革命斗争和翻身做主的新生活,歌颂现实的伟大变革的“颂歌”型作品。在人物形象上,不同于“国统区”革命现实主义对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的塑造,解放区文艺中大都是带着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工农兵英雄人物和革命干部。在文艺的大众化道路上,解放区文艺也走得更远,更深。工农兵群众直接参与了文艺创作,在改造旧的民间形式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文艺形式不断涌现。在文艺评价标准和方式上,解放区明确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方式和在整风运动中已时有发生的用政治批判和政治运动代替文艺批评的作风也与“国统区”大有区别。

但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影响的扩大和共产党在进步文艺运动中的控制力的逐步增强,“延安文艺模式”也开始对“国统区”文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典型例证便是对胡风的批判。

19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得把“延安文艺模式”在全国范围推行的愿景逐步变成可行的现实。随着何其芳、刘白羽等人被中共中央派至重庆介绍与贯彻文艺座谈会及《讲话》的精神,随着延安文艺思想逐步成为左翼文艺人士分析文艺界形势、确立行动方向及安排工作步骤和方法的基准,左翼文艺界此时也意识到,在“长期抗日文艺统一战线运动中,我们忽略了对于两条路线斗争的坚持”,“不自觉地削弱了我们自己的阶级立场”,“多少松懈了领导思想前进的责任,表现了软弱与无能”;现在,我们“再不应回避或缄默”,要“从思想问题出发”,来“澄清一切混乱的状态”。而在1949年之前,除了外部斗争,左翼文艺内部的话语分歧,主要便是以胡风为代表的一系列文艺观念,与以周扬为代表的“正统”的文艺思想间的冲突。在《讲话》成为左翼文艺界在国统区的行动纲领之后,彻底清除胡风派文艺思想这一“理论杂质”的内部影响,成了左翼文艺界建设“文艺新方向”的必然之举。

于是,对胡风关于“民族形式”的问题以及后来出现的“主观战斗精神”等问题的文艺论争开始演变为“延安式”的政治批判。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文艺工作领导者们专门召开座谈会对他进行批判,将问题定性为对毛泽东的文艺方向的抗拒。胡风本人更被周恩来提出两个“忠告”:“一是,理论问题只有毛主席的教导才是正确的;二是,要改变对党的态度”。而在1948年《大众文艺丛刊》上对胡风的批判中更是第一次出现了日后人们耳熟能详的“胡风小集团”的说法。虽然由于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批判暂告一段落。但在这次批判中出现的政治运动式的文艺批判方式却清楚地标明了文艺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下,文艺,包括电影都将必然会走向“一元化”的封闭结局。

同类推荐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一杯子两世缘

    一杯子两世缘

    魏笑笑二十二世纪密警,首席女密警不看什么任务只看多少报酬,从不带枪出任务缺每次都可以全身而退,按照魏笑笑所言,枪妨碍行动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子弹速度就是蜗牛速度。魏笑笑此生什么没遇见过,穿越都碰上了,在二十二世纪接了个任务,“取回”一个青铜酒杯,祸不单行穿越到某王朝,为了回到这个科技发达的世纪,想方设法偷皇帝手上的酒杯,跨越千年的爱恋,是缘分还是孽缘,是命中注定还是阴差阳错。
  • 岁月那时

    岁月那时

    岁月静好,流年似水。就让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中,回头细品以前所受的苦难,轰轰烈烈的爱情终究要回归细水长流。
  • 做你的地下恋人

    做你的地下恋人

    徐可师与肖以纯初相识,里面有很多废话,然后非非又重新改了一下,但也没有改很多。
  •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科学健身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美艳冥妻

    美艳冥妻

    堂哥结婚,新娘子很漂亮,我和几个堂兄弟闹洞房的时候头脑发热做出了荒唐事,以至于喜事变成了丧事……
  •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时空边源

    时空边源

    在思考中,寻找自己的意义。除了自由与真实,还有什么?
  • 寄淮上柳十三

    寄淮上柳十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是杯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调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如果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感动,去发现感动。如果生命中失去了感动,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激情与梦想,唯有感动,才会触发人的灵感,唯有感动,才会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读者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