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坚持独立、公正的策划和报道原则。
半岛电视台台长Wadah Khanfar曾说:“半岛电视台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目标,没有任何一个经济目的。我们不反美也不反西方,我们只是给观众一个事实。这是过去的半岛电视台,也是现在的半岛电视台,更是将来的半岛电视台。”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全球化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环境中,媒体能够独立、公正,坚持新闻规律下拥有的最大自由,就可能实现媒介生态能量的最大化。
由于半岛电视台是一个在政治上完全独立的电视台,没有政府管控,因此,在重大新闻发生后,就能尽量把冲突各方的意见不经新闻检查、无删节地客观发布,真正满足观众而非政府的信息需求。半岛电视台既全文发表布什、沙龙、布莱尔、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的讲话,也发表本·拉登的讲话,对阿拉伯国家政府官员腐败的揭露也毫不留情。
半岛电视台的独立公正还体现在新闻报道从选题设置、采访拍摄到编辑制作全程独立完成等方面,不跟风西方媒体的议程框架设定,而是有自己统一的标准。比如在新闻语汇的运用上,其编辑政策中规定,任何针对平民的攻击一律称为“袭击”,不管是恐怖主义分子撞机世贸大厦还是美军攻击伊拉克平民。以色列武装杀害巴勒斯坦领导人穆斯塔法和巴勒斯坦人杀害以色列部长都被称为“暗杀”,而非西方媒体对二者有“杀害”和“恐怖主义暗杀”的区分。
半岛电视台的总编辑说,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偏见,关键是要尽量发表各种不同观点来减少偏见,而不是像CNN或其他西方国家的新闻出口那样只发表一边倒的声音和意见。
第四,坚持实地采访,发掘独家、一手资料。
半岛电视台地处卡塔尔,从地理面积看不过11,500多平方公里,这决定了它在新闻采访上主要凭借外部信源。在对外部信息的采集上,不限于转引别家媒体的消息,重大事件发生时,半岛电视台主张自派记者亲赴现场,通过坚韧的调查获得高度真实的新闻报道,这保证了它对媒介话语的主导权,并为它屡屡赢得声誉。在“9·11”事件发生后,半岛电视台即几乎与美国CNN同步,用阿拉伯语播放美国遭袭击事件的整个过程,并调动它在世界各地的27个记者站进行24小时跟踪报道,传播阵势丝毫不让西方媒体。在阿拉伯地区的新闻报道上,半岛电视台更是凭借主场优势,将地缘政治的生态因素与新闻规律两相结合,大赢西方主流媒体。在2001年10月7日美英对阿富汗实施空中打击开始后,塔利班政权宣布禁止各国记者进入阿境内,而半岛电视台成为唯一能够进入塔利班控制区的电视台,利用这一“地利”,半岛电视台开始在阿富汗战争的新闻报道中独领风骚:CNN拍摄到的空袭画面不过是黑暗中微弱的闪光,半岛电视台却频繁播放导弹袭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实况;世界各国记者云集阿富汗边境却只能坐等消息,半岛电视台却源源不断地播出打着“独家”标志的新闻和图像,详尽的一线消息被世界各地电视网纷纷采用,并以每分钟2万美元的高价转让给竞争对手;美国军方到处搜集本·拉登的情报而不得,半岛电视台却频频播出本·拉登的讲话录像。
第五,节目形态西方化。
因为拥有独特视角和一手资料,半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所转播。而半岛电视台的不少记者又来自BBC等西方媒体,新闻报道、新闻分析评论、人物访谈和观众热线等都直接采取了西方新闻界的主流形态,这使得它的节目很容易被西方国家接受,从而能很好地实现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2006年11月15日,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正式开播。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半岛电视台看来,新成立的英语频道是要从阿拉伯世界的角度来向西方世界的观众报道世界大事,从而颠覆现在西方主导的新闻流向。因其报道视角并不局限于一国一地,新闻立场又鲜受政治因素的束缚,半岛电视台能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内外部的媒介生态资源,释放出超常的传播能量。
与半岛电视台相比较,反观我国电视新闻媒介跨国传播的政治生态因素,可以理出适合我们的对外传播思路。华人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以汉语作为传播语言时,从受众生态上看整合难度较大,不像阿拉伯国家在地域上相对集中,所以不具备半岛电视台的那种本地化地缘优势;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介在国际传播中身负重任,要协助国家的外交工作,有政治生态因素上的既定要求,不像半岛电视台那样没有政府管控、独立自由;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经常处于国际舆论旋涡的中央,在对外传播时,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也不得不应对这一态势,而半岛电视台是没有国家主体利益背景的;从现实媒介生态来看,我们的电视机构给工作人员提供高薪和完全自由并不具备可能性,所以从其他国际媒体大量吸纳人才也是空想;对西方媒体传播形态的借鉴倒是可行的办法。作为国际政治传播中的后进力量,我国电视新闻媒介各方面的经验基础都相对薄弱。在眼下外交公关的紧迫要求下,就不得不考虑集中有限资源,围绕主要任务,吸收各种能量,以超常规思路发展壮大,与国际传播巨头尽快形成局部要害的有效制衡。
首先,从传播原则上看,强调将本国实情与国际形势相结合,讲求传播实效。具体包括:
(1)维护国家形象,澄清不良偏见。这主要是针对国际政治生态中关于中国崛起的“威胁论”和“反华”论调的。
我们以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新闻发布为例:2008年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介绍了相关情况,提及这次事件中暴徒使用手段极其残忍,有一名无辜群众被暴徒浇上汽油烧死,一名值勤武警被暴徒打晕后用刀子在臀部剜出拳头大的一块肉;公安、武警依法处置,始终保持极大克制,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整个过程,没有携带和使用任何杀伤性武器等典型事实。
对于达赖集团和西方国家一些人士把暴徒打砸抢烧暴力行为说成“和平示威”,把西藏自治区依法处置这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暴力行为说成是“镇压和平示威”,向巴平措愤慨地表示,这一说法是颠倒黑白:“试问,世界上哪个民主法制国家能容忍这种暴行?”
在第二天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就西藏的骚乱和暴力事件回答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提问时说:“我们不仅有能力维护西藏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要继续支持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保护西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个立场是不会动摇的。”
2008年3月25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应邀出席中国银行伦敦中国城分行装修竣工庆典时,批评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不实和歪曲报道,提及“部分西方媒体,不仅未能全面报道骚乱实情,客观反映骚乱的严重暴力性质和无辜平民的伤亡情况,甚至不顾新闻道德和准则,刻意剪辑和加工原始图片,隐去暴徒施暴的画面,将救护车说成军车、救人说成抓捕,制造事态严重的假象,令人怀疑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这些不实报道极大地误导了西方公众,也影响一些政要做出政治误判,伤害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还可能刺激‘藏独’分子继续制造事端。”
3月27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就近期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部分西方媒体歪曲、虚假报道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有境外记者问:“你可能知道民间现在有一个针对CNN的网站叫ANTI-CNN.COM,专门批评CNN等一些外国媒体在西藏问题上的不实报道,你对这个网站是否表示赞赏或者支持?
中国政府是否向这个网站提供资金或物力支持?”秦刚回答:“你提到的这个事情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值得在座的媒体进行反思和思考。
你问是不是有政府的成分在里面,你们应该看一看有的西方媒体的报道,这种现象难道还用中国政府去煽动吗?这完全是中国各界群众对这种不负责任,违反职业道德的缺德报道予以自发的谴责和批判。拉萨事件过去了,我们的国家会更好,西藏会更好。但是拉萨事件留给中国广大民众一个遗产。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上有些人的真实面目。它也是一部教材,一部反面教材,教育了中国民众,有些西方媒体标榜的所谓公正、客观到底是什么?拉萨事件是一件坏事,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如果说它能够变成一件好事的话,这是其中之一。”
就同一新闻事件,多种身份的人在各种场合、从多方位积极、主动地表态,形成立体声场,将事件真相公开化、明朗化,这种做法既适合电视新闻直观、拟人际的传播特点,也符合国际传播惯例,可以通过占据信源制高点获得舆论优势,减少误解,从而增大舆论的正效应,减少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