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5500000043

第43章 政策引导下的体制突围(2)

二是上级或者同级党政机关直接对广电播出机构进行管理。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之后明确规定,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实行上级广播电视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双重领导制,以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为主。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不能不体现出浓厚的行政色彩和特征。实际上,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本身就是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是管理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比较欠缺,特别是法治化管理,还不很成熟。

资源配置非社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广电事业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广电传媒资源在各级政府所有、部门所有、地方所有、单位所有这样一种相互分割、相互封闭、互不开放的体制下,形成了如此的配置机制。我国广电事业规模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发展,到1996年广播电台、电视台数量已达到数千座,形成中央、省、地、县各级办广电事业,四级多层覆盖的局面。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久便显露出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人员素质跟不上、效益下降等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务院及时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方针,从数量、结构上对广电事业总体规模进行调整。广电传媒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根源在于传统的广电事业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和非经济化。我国广电事业管理体制具有行政依附性强、区域分工的特点,实行的是地方与全国的统分结构以及“条块结合”、“双重领导”的体制,这些体制特征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广电事业资源的非社会化配置受体制的影响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2.报刊出版业的管理模式

我国报业管理实行属地原则,由报社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管理,报社的上级领导单位是自己的主办、主管单位,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与报社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从属关系(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自己创办的报刊除外)。

我国的报纸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存在历史延续。在政府和报业的关系中,政府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报业少有行动的自由。在管理体制上,我国报业由新闻出版署和中宣部负责管辖,各省市分别设有相应的新闻出版及宣传管理部门,其下又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形成三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管理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总体说来,仍然是在延续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具有三重角色:一是作为传媒市场的规则制定者;二是作为一般的社会管理者和监督者;三是作为国有报业集团的所有者或者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这种管理体制一方面确保了党和政府对报业的绝对领导和绝对控制,另一方面又使报业成为一种国家垄断行业,使报业成为国内少数几个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行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对报业实行严格的管制。从报业的准入、产权、出版发行、市场划分到期数和版数、发行价格,政府都实行严格的管制。

第一是报业的准入管制。我国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不允许私人办报,同时也不允许企业办报(包括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有资格办报的单位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获得办报许可和报纸刊号。这种复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严格的刊号控制制度构筑了报业准入非常高的门槛。

第二是报业的产权管制。我国严格禁止或限制报业的产权交易,严格禁止或限制外部资本进入报业领域。规定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国有单位才能办报,每一种报纸都必须有自己所隶属的主管和主办单位。不承认报纸拥有独立的产权,不允许自由转让报纸产权,也不允许外部其他资本参与其中。

第三是报业的地域许可权管制。我国严格禁止一报多式,规定报纸不得随意出版地方版,包括地方广告版,地方报纸不得异地出版,全国性报纸出地方版均需申请新的刊号。实行这种管制的目的是严格分割市场,防止地域许可权的越权和失控。

第四是报纸的期数和版数的数量管制。凡报纸增减期、增减版均需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目前这方面的审批权已经下放,但程序上仍在执行。

第五是报纸的价格管制。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报纸的发行价格和零售价格,目的之一是保证报纸的普遍供应。

目前,报业竞争已使政府定价和限价失去了意义,虽然不少地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为了限制当地报业的不正当竞争,规范报业市场秩序,都曾出台禁止免费赠送报纸的相关规定,2007年11月27日,创刊7年的《北京娱乐信报》转型为京城独家免费地铁报,新的《北京娱乐信报》以地铁发行为主,并在其网站上宣布2008年信报不开展征订工作。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曾经的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3.中国传媒管理体制的特点

中国传媒体制总体上而言呈现出一种“双轨、分级、统一”的特点:“双轨”是指党的部门和政府部门都要参与管理。

在这种“双轨”体制中党委宣传部主要是管思想、管导向、管报纸的内容。“共产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并且是政府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者,这是中国政府决策过程的特色之一。”其合法性首先来自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中形成的核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党政二元结构事实上是由共产党对公共事务的直接介入决定的,这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政府决策模式,也引发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的党政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这可以体现在一系列官方文件、新闻宣传以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在新闻管理体制中,这种表现更为突出,党的领导人多次强调宣传舆论阵地的重要性,要“防止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就是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如此看来,我国新闻宣传报道和事业发展的总政策是以党委为核心制定的,主要反映党的意愿和要求。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梁衡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报纸不仅数量增加了,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党委机关报,发展为综合报、群体报、晚报等九大类,“这时只是由党委宣传部门的政策思想指导显然是不够了”,需要“可操作的管理”、“要把党的政策转化成具体的行政手段”。报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的制定,主要由新闻出版总署承担。当前我国报业快速发展,媒介内部机制的创新带来新闻事业构成的多样化,“而新闻事业构成的多样化,往往决定着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即自由度的某种扩大”。

“分级”是指报纸管理权的适当下放,分级负责,不要过分集中。

我国的国情是幅员辽阔、地区间千差万别,在传媒管理方面如果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那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所以把具体的传媒日常管理事务逐级下放,由各级主管部门按权限分级负责。各省、市的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局进行属地管理,执行上一级党委机关或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措施。当然各省、市的宣传部门会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各地党政工作,协调组织本地的传媒管理工作。

另外,由于报纸数量增多,相互之间在报道方针和服务对象上有很大差别,因此还要依靠报纸的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如侨报、侨刊更多地由各级侨办来管理,以保证报纸的政治导向和内容质量。这类报刊要接受“多头”管理,包括主管单位和党委宣传部、新闻行政管理部门等,产权、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关系比较复杂,受到的限制较多。这也造成报纸对行政部门的依赖,行政负担的增加和部门利益的自我保护,冲击了中国报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的报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减少行业报、取消政府厅局办报,促使报业走向市场。在《报纸管理规定》和《出版管理条例》中对报纸的分级管理都有明确规定。

“统一”是指统一在党的领导下和主要权力要集中在中央一级。

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双轨也好,分级也好,关键是要最终统一在党的领导下,统一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其次,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具体的权力和责任可授权给地方政府和部门,但被授权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督,并且可以撤销这些授权。”所以,一些主要的权力,如宏观传媒政策、法规的制定,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审批等就集中在中央一级。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再一次强调宣传思想领域要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在我国的传媒管理体制中强调“统一”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中国新闻媒体的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党性,即政治性。我国现行的传媒体制规定:“在所有制形式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在工作方针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结构体系上实行以党的机关报为主体的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传播体制;在工作路线上,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闻媒介的管理体制主要由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来构建,在一个特定的新闻媒介管理体制中,国家对报业的日常管理主要通过传媒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实施,我国的情况属于后者。西方国家政府对私有和公共的新闻媒介采取软控制,一般不会直接下达命令指使媒介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他们一方面通过法律规范媒介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占领新闻传播阵地,利用政策疏导和公关手段控制新闻为其内外政策服务”。这是由西方新闻媒介所有制和管理方式、管理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

对我国传媒管理体制的分析,实质上是对传媒政策的制定和运行系统的分析,这种管理体制的核心特点是“指令性”和“直接性”,势必决定了党和政府的绝对主体地位和传媒政策的“限权”取向,说到底是一种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非经济化”和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报业在层层管制下,自身的创造活力受到很多约束。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依据社会学中的“资源依赖模式”理论,“媒介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得到社会所拥有的多方面资源的支持。官方作为权力者为媒介提供的最大资源是允许”。政府的行为需要进行新的角色定位,管理体制应有所调整,政府具有一定的客体属性,发挥新闻媒介这一实践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报业集团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才能为报业提供利于其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个国家的传媒管理体制、传媒政策以及行政管理的各项措施规定了报业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这是报业的政治属性使然。”在国家的新闻制度确立的前提下,新闻体制是可以有多种选择模式的,新闻实践的发展牵动了传媒政策的调整,传媒政策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将会触及传媒管理体制的深层改革。

二、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动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变革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产业化过程,产业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由公益走向商业的过程,而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改革,这一过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整个社会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新阶段。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100多美元,文化消费能力已达到7000亿元,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已经进入了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理所当然,中国传媒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一)政治动因

国内有学者将大众传媒的属性定义为三种,一种是信息组织属性,一种是利益组织属性,第三种是控制对象的属性,并绘制出“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平衡器模型”。

在这一模式中,利益和控制各据一端,二者力量的消长和平衡,造成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三种形态:利益指向强而控制指向弱者,是典型的商业媒介;控制指向强者,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媒介,与商业活动几乎绝缘,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媒介”。在中国,无论倾向于哪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建立利益与控制之间的一种平衡,使信息、利益、控制三种属性都得到相应的显现才是媒介改革所应达到的目标,形成一种“平衡的媒介”。

同类推荐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热门推荐
  • 终结星爵

    终结星爵

    一名普普通通的二流大学生,意外得到了一枚超至极强者扶摇宏的宏之脉传承无极珠,加上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出了种种强大的武器,当他称霸地球时,一艘银色的飞碟降落在了地球,从此踏上了宇宙争霸之路,他名:黄言,号:终结星爵!
  • 焚诀

    焚诀

    一笑之间山河碎,血溅万里为红颜。火神天域以火为尊,在这里只有焚天灭地的火焰。这里万火共生,有净化万物的灵火,有吞噬天地的魔火,有狂暴杀戮的异火,有只存在传说中的神火……不论哪一种火焰在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之中都有着一席之位。为众生而战,炎帝浩天以一己之力激战十大魔火帝君。那一战,毁天灭地,山河崩碎,生灵涂炭,万里之内无任何生机,最终浩天寡不敌众,在重伤十大魔火帝君的情况下,一代天骄就此陨落。转世之下,附身于下位面一个没落皇族的皇子身上,得神秘焚诀,融合灵火,魔火,异火三大火焰,新仇旧恨,看我浩天如何再次杀回火神天域,再登炎帝之尊。
  • 王者绝非偶然

    王者绝非偶然

    少年啊,沙巴克城下的豪言你是否还记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沙城终不回。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在玛法大地上演,一段崭新的虚拟VR传奇在你我面前翻开。
  • 末世之吃货独行

    末世之吃货独行

    一颗陨石降的降落不仅让地球的磁场发生了变化,而且还携带了一种不知名的病毒,这种病毒让大部分人都变成了丧尸,小部分人成为了英雄!当然这里面不包括萧微,对于萧微来说,不管是末世前还是末世后,只要能让她吃饱什么都可以,可是事实往往不如人意。变异的丧尸,沦陷的人心,还有背离的亲人和爱人……萧微觉得生存都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尤其是,她还好死不死的是个吃货
  • 道法圣

    道法圣

    剑法、阵法、术法……万法皆可为道。人道、鬼道、神道……道道均能成圣!这是一方道法显圣的世界,记载一个永恒不灭的传说——游戏高手剑十三意外流落荒古大陆,发现此地飞剑遍地却没有真正的剑仙,法术纵横却背道而驰,天地无常人道崩坏,吾欲弑天重立乾坤!
  • 暗黑彼岸

    暗黑彼岸

    你有你的使命,我有我的柔情爱你的热血年少,恨你的年少无知蓦然间往事血雨腥风我,司马白麟在此发誓就算被千夫所指我也甘愿为你牺牲一切
  • 梦与剑道

    梦与剑道

    世俗的新旧交替,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梦想,这些都是挡不住的。只要人继续朝着梦想前进,一切的一切都会悄然而变。“我有个野心就是成为绝世剑豪”看少年慕辰如何独走剑道,迈入人生的梦想。。。
  • 狂欢游戏

    狂欢游戏

    量劫来临,姬命成为了一名救世主,在水麒麟的帮助下姬命努力修炼。姬命:“终于顶级了,水麒麟我是不是可以成圣了。”水麒麟:“对战等级几级了?”姬命:“青铜一段。”“啪!”水麒麟一掌拍在墙上,“你过来保证不打死你!”水麒麟对着姬命怒吼道:“你是猪吗!还不快给老子去和别人进行卡牌对战,还想不想成圣了!不到王者级别给老子回来!!!!”“切,身为神兽居然敢凶主人,等我成圣了要你好看。”姬命暗自想到。“磨磨蹭蹭的干什么,还不快去!!”水麒麟的怒吼再次响起。
  • 玄天神帝王

    玄天神帝王

    战神尊,灭神帝,罗玄一出,谁与争锋!!!
  • 一世倾鹿

    一世倾鹿

    从行星饭蜕变成芦苇真的很痛苦。不过那已是过去。我只想要唯十二。难道这都不可以吗?十年之约,你们失约了,为什么。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这本文文都是写勋鹿的故事的,都由不同的长篇小说组成,什么类型都有哦~绝对满足你,且都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