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行市场
意大利发行机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意大利分公司,其中Fox公司、Universal公司、Warner公司、Sony公司和Disney公司这五大美国公司占据了发行市场份额的主体,平均达50%以上;二是意大利本地发行机构(注册的上百家,但实际业务较活跃的仅十余家),包括意大利电影发行两大巨头Rai-Medusa公司和Filmauro公司,三联盟公司“Mikado-LuckyRed-Bim”,还有其他一些小公司,如Agle Pictures公司、Moviemax公司、Istituto Luce公司、Teodora公司和LadyFilm公司等。
一般来说,意大利的发行机构都在罗马设立总部,并在全国12个中心地区设有一系列分支机构。我们通过下表可以了解这些发行机构在意大利电影市场的份额比例:
我们从上表中不难看到,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意大利分公司占据意大利电影发行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方面是因为美片符合大众口味,具有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好莱坞公司在意大利积极推行“垂直联合战略”,垄断意大利电影市场。所谓“垂直联合战略”指的是美国公司意大利分公司(如华纳兄弟-意大利、环球电影等)充分利用当地译制产业资源,采用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战略”。当然,好莱坞的成功还离不开对“译制片”质量的管理。美国电影公司会专派“译制监督”跟踪整个译制环节。
(3)译制机构
意大利的译制公司一般是家族企业,还有的由电影从业人员直接创立。
家族型的公司,如SEDIF译制公司。这家公司由意大利著名配音演员雷纳多·图利(Renato Turi)于1974年建立,至今仍由图利(Turi)家族管理。
另一类如CINEDOPPIAGGI公司和SEFIT公司,是由著名配音演员如比诺·罗基(PinoLocchi)、费鲁齐奥·阿曼垛拉(Ferruccio Amendola)、艾玛努诶拉·罗西(Emanuela Rossi)等合资创立的。
译制公司往往通过优惠的价格来获得“影片”业务资源。在尽量保证片源的情况下,各家公司纷纷打出“战略品牌”来维持收支平衡。这其中,有的搞“亲美”战略,比如SEFIT公司以译制好莱坞大片为主打,而PUMAISDUE公司则以译制美剧为主打;有的开拓“多元化”战略,如MERAKFILM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除了译制电影外,还为国外电视剧、文艺片、专题片及教学视频制作意大利语版本,并以“儿童电视节目译制”为主打品牌。该公司与国内多家私营电视台以及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RAI合作,完成了一系列意大利语动画片、电视剧和儿童电视节目,而且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从经营状况看,意大利的译制公司效益不好,产业趋于饱和状态。由于同行竞争激烈,一般公司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公司不断降价,结果大大影响了译制片的质量。SEFIT公司董事长毛里兹奥·安其多尼(Maurizio Ancidoni)指出:“许多译制公司勉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不断降低演员的酬劳。不少译制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发行商关心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这使得译制片的总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此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大量自由职业者加入译制的队伍,从而使问题更加恶化。”
(4)译制协会
在意大利文化部电影司和广播电视传媒部门的共同推动下,1976年成立了意大利影视翻译家协会(Associazione Italiana Dialoghistie Adattori Cinetelevisivi)。协会的宗旨是发展译制产业、保证译制片的质量和从业人员的报酬。入会成员占全国影视译制人员的50%。协会为非党派、非盈利行会,连同国家工会和政府机构共同制定译制集体合同,规定译制专业水准。协会组织译制片会议和论坛,发表译制研究丛书。
协会内部管理人员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设有主席、副主席、委员会成员和财务秘书,任期两年。为确保入会成员的专业性,保证译制作品质量,维护原影片演员、发行商、观众和从业人员的利益,协会于1999年制定了协会章程。章程包括严格的职业条例,章程还规定了入会条件:申请人需通过由5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组织的专业水平测试。具体测试包括一段用意大利语为影视作品进行的现场配音(长度为3~5分钟)。会员需严格遵照译制集体合同从业,而且会员资格实行非终身制,若一年内专业作品的配音质量受到艺术总监三次批评,则会失去会员身份。
总之,意大利译制产业以美国公司为主体,而本地公司业务量还不及一半,而且经营状况普遍不景气。
二、译制生产
译制生产主要涉及译制的整个流程,包括一部外国作品从引进到上映所要经过的流通环节和译制环节。流通是个大环节,译制是其中的子环节,其中会涉及译制从业人员的分工和费用等细节问题。
1.流通环节
在外来片引进流程中,意大利本地发行机构(独立发行公司或制片与发行为一体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意大利分公司)从制片商或国际发行公司购买外来片版权,然后发行机构委托译制公司负责制作译制片和影片拷贝,最后同放映商协商向各大影院提供影片胶片。
可以说,外来片从引进到制作再到全国上映整个流程并不复杂。自1945年10月废除法西斯专政制度以后,对于外国影片或译制片,国家给予很大的自由,如今,专设的审查、评估机构更多的起到的是监督的作用。据意大利影视翻译家协会(AIDAC)副主席马里奥·保林内利(MarioPaolinelli)介绍:“在意大利,译制片的核心是它的商业价值。在自由市场体制下,发行商在购买外来片时主要考虑的是它成为译制片后所带来的经济利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意大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私有电视的普及,电视网也成了电影播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家庭影院和多种付费电视和高清电视(A)发行的新渠道也广受意大利民众喜爱。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高清电影(包括译制片)须在影院首映两年以后才允许通过电视播放,付费电视的影片须在首映的12个月后。
电影发行是全国范围的。通常情况下,发行商(B)在取得国内发行版权后,着手负责电影的译制工作。
根据1996年欧洲电影视听研究中心MediaSalle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89~1995年,意大利的发行机构中,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意大利分公司占据市场的龙头,意大利发行公司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意大利,译制产业是讲究经济效益的,所以,发行商对于一部电影译制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意大利著名财经报纸《24小时太阳报》报道的数据显示,意大利本国影院票房总收入需除去21%税(包括9%增值税、10%演出税和2%的音乐版税)后才是影院影片的净值收入,这个收入一般以下模式进行分配:
20%制片商——30%发行商——50%放映商
2.译制环节
译制工作是整个电影译制产业的核心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程序,包括翻译、配音、录制等不同工序,需要不同的专业技能。
(1)译制流程
首先,一部外来影片进入意大利后,发行商或是译制公司需要根据影片特点选择译制导演和剧本翻译人员。助理导演会对影片复本音道的音响和特效、环境特效进行核查,并将电影复本和原版对话材料交给剧本翻译人员进行对话内容的翻译。同时,译制导演根据配音演员的特征和角色的要求来挑选配音演员(有时还要试音)。译制脚本确定后,译制导演将影片分集,确定每一集的长度和工作进程,安排配音演员的录制顺序。
在录制过程中,配音演员、译制导演和助理导演都要进入录音棚。录音室一般由双面水晶玻璃隔开,一面是录音师和译制导演,另一面是配音演员和助理导演。配音演员面前有意大利语剧本、话筒和一个播放原影片的屏幕,在真正录音之前,要反复看片,反复听原音,并根据画面的进度进行模拟配音演习。录制好的意大利语配音,还要通过同步机进行口型校对。当原影片出现多名演员同时对话时,需要对每个声道单独录音。最后一道工序是混合录音。
(2)译制专业人员
意大利的译制从业人员从整体上看有数量大、工作不稳定等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私营电视开始普及,电视译制逐步兴起,从而带动了对译制从业人员的需求。一时之间,全国九百余家电视机构面向社会招聘了大量剧本翻译。专业配音演员的数量也从电视普及前的35~40名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三百余人,并逐年增长,截止到2001年专业配音演员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余人。
从技术角度来看,多数译制公司都具备尖端的技术支持,一般使用的配音设备是MOD,这种装置保证了数字化声音的质量,也能节省人力,但是,技术上对速度和准确度的保证,并不能完全保证译制的质量,因为配音演员的专业素质和剧本翻译的质量才是决定一部译制片是否优秀的核心。
在私有电视兴起后,译制产业竞争越演越烈。由于市场的不景气,大部分配音演员的专业性不如从前,不再像“译制黄金期(1935~1938年)”老一辈艺术家们那样主要来自剧院,受过专门的训练,而是更多地凭借偶然性选择了配音行业。从专业技术含量来看,配音演员较剧本翻译人员更容易走进市场,其竞争也更为激烈。同其他译制从业人员一样,面对来自译制公司降低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的压力,配音演员的工作质量无法得到百分百的保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严格遵守停顿、语句长短、口型吻合等技术要求。一方面,发行商希望译制片的质量尽量达到原影片的水平,这就要求脚本台词的翻译对词句多加斟酌,以增强译文的连贯性、流畅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要求配音演员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但另一方面,对于译制公司而言,这样的标准会提高制作成本,所以,这两者之间便存在着矛盾。另外,较大的电影发行商往往采取全球同步发行大片的做法,这样译制公司的制作时间被缩短,配音演员的工作强度加大(平均日工作量为8~14小时)。然而,译制的报酬却没有增加,甚至得不到保证,而且,配音演员的工作稳定性低,每年都面临相当长时间的待业期。配音演员的酬金不高,一般以配音的“句数”而非“集数”来计费。连意大利国内著名的配音艺术家,薪酬才刚刚达到《国家译制集体协议》(CCNL)规定的数额。由于工作压力增强而报酬较低,结果出现配音演员罢工游行事件(1998年8月和2004年2月)。
“剧本翻译”是影响译制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剧本翻译者不仅需要了解影片中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同时需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语言能力和意大利语语言能力,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文化转化的技术和艺术修养。总之,一部优秀译制片需要一位高水平的剧本翻译。然而,剧本翻译的工作同配音演员一样也极具不稳定性。译制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不断加大工作强度并缩短工作周期。据相关数据显示,一部长为100分钟的外国影片,剧本翻译最后提交的文本平均是120页(25行×60单词),一般需要10~15天(动画片3天)的时间(译制公司给的期限往往还要短一些),而按照《国家译制集体协议》(CCNL)的规定,剧本翻译日平均工作量不得超过5页。剧本翻译同样面临工作强度加大、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