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庄稼地里有几个稻草人,但是庄稼还是被鹅喉羚啃食得不成样子。
解说:“得知这一情况后,记者决定帮助当地农民拍摄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希望政府和动物保护协会能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鹅喉羚破坏庄稼的问题。”
画面:大清早,记者带着摄像机来到庄稼地,找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架起摄像机等待时机,希望能捕获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
同期:记者:“一连3天,我们从大清早一直到太阳落山,都见不到鹅喉羚的踪迹,好像知道我们要拍它们吃庄稼的证据一样,故意藏了起来。第4天我们都很疲惫了,这里温差大,中午太阳直射气温很高,晚上又很冷,我们都有点身体不适,到了中午就回到了营地休息。可是到了第五天,又听见村民说,鹅喉羚又把庄稼吃了。”
画面:村民望着被啃食过的庄稼,满脸的哀怨和无奈。
同期:村民B:“实在不行,我们就要下药毒死‘黄羊’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人重要还是动物重要?”
解说:“记者劝说村民最好不要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时也狠下决心一定要捕捉到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
画面:妇女抱着孩子,望着庄稼地的方向,家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米缸都快见底了,男人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抽烟,若有所思。
解说:“记者分头行动,分布在庄稼还未被严重啃食的区域,一旦发现鹅喉羚的踪迹便使用手机相互通知。”
画面:终于,鹅喉羚出现了,几只鹅喉羚接二连三地来到庄稼地周围,并没有马上吃庄稼,而是四处张望着,记者们都屏住呼吸,生怕被鹅喉羚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几分钟后鹅喉羚似乎并没有发现记者的存在,开始啃食庄稼,一直啃食了20分钟后才离开,记者也终于拍摄到了鹅喉羚的“犯罪”证据。
同期:当地农民A:“这下可好了,希望记者们能帮我们说说话,让政府帮助我们。”
解说:“记者把录影带拿到当地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协会当即决定在村民居住的地方以及种植庄稼的地区建立起了防护网,网高2米,由几道防护栏组成,这下子鹅喉羚总该不会再继续啃食庄稼了,村民们也可以放心了。”
画面:看着防护网建成,村民久未放晴的脸上又重新出现了笑容。
解说:“就在记者和村民们告别,准备结束这次采访时,又有新问题出现了。”
同期:当地农民B:“还是不行,我们这个星期刚种上的新庄稼,今天我过去一看又被‘黄羊’吃了。建了防护网也没用,‘黄羊’狡猾得很,只能毒死它们了。”
画面:在一段防护网不太高,防护栏也不太密集的地方,发现了鹅喉羚的羊毛挂在防护栏上,上面甚至还有些血迹。居民从镇上购买了毒药,准备下毒毒杀鹅喉羚。
解说:“记者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对防护网进行查看,果然,鹅喉羚找到了防护栏的缝隙,从防护网栏中间强行穿越。可是当地村民已经下定决心毒杀鹅喉羚,记者劝说也没用,几天后,已经有一小批鹅喉羚被当地村民毒杀了。”
解说:“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野生动物重要还是人重要?这句话发人深省。我们真心希望鹅喉羚能继续存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但是又不希望看到村民们的辛勤劳动成果被践踏。那么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感谢收看今天的生态聚焦,我们明天再见。”
第九节 人物专访片的特点与构思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人物专访这种节目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当时我们是一个什么都一元化的社会,思想观念、立场、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是一元化的,甚至连人们的说话用词、衣着的颜色款式都是雷同的,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哪有什么各具特色的人物可让你专访,加上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世界各国的情况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方方面面的人物有所了解需要专访。
如今不同了,社会生活多元化了,又与国际接轨了,我们已融入世界大家庭或者说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了,于是人们都渴望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种思想观念、各种价值取向的种种人生轨迹。所以现在电视台里的人物专访类节目非常多,形式也丰富多彩,很受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因为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人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
人物专访节目的类型大体上有这么几种:
(1)国内外的高层访谈。像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里水均益对世界各国人物的访谈,崔永元的栏目里对我国省、部级高官的访谈,还有香港凤凰卫视台《风云对话》栏目里阮次山对世界各国领袖、政界人物及外交官们的访谈,《问答神州》栏目里吴小莉对我国省、部级乃至市长等人物的访谈。
(2)对各行各业普通人物或代表人物访谈。像中央台崔永元原先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香港凤凰卫视台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栏目。
(3)对商业成功人士的访谈。像中央台经济频道新近开播的《咏乐汇》栏目里主持人李咏对商业奇才们的访谈,香港凤凰卫视台《财富人生》或《财经点对点》栏目里对商界成功人物的访谈。
(4)对名人们的访谈。像中央台《艺术人生》栏目里朱军主持的对文艺界著名人物的访谈,香港凤凰卫视台《名人面对面》栏目里许戈辉主持的对社会各界名人们的访谈,《国家大剧院零距离》栏目对国内外演艺界名人的访谈。
(5)对婚姻家庭中夫妻的访谈。像北京电视台《夫妻剧场》栏目里英达主持的对各种夫妻们的访谈。
(6)对见证历史事件的老人们的访谈。像香港凤凰卫视台原先的《口述历史》如今改称《中国记忆》栏目里对老人们的访谈。
(7)对各种案例评说的专业人士访谈。像中央台的《社会与法》频道和《人与社会》栏目里请专业人士评说的访谈。
(8)对弱势群体人物进行人文关怀的访谈。像香港凤凰卫视台陈晓南主持的《冷暖人生》栏目和曾子墨主持的《社会能见度》栏目都属此类。
其实,各类人物专访节目显然还不止我所归纳的这八种,因为这几年在广东教书,业余时间主要看中央台和香港凤凰卫视台的节目,所以了解颇多。
至于各省、市电视台几乎就没怎么看了,因此很难举例子,你们都来自全国各地,还可以自行补充开阔视野。
各种类型的人物专访节目,内容上都各有自己的定位,有宏观纵横谈式的议论国家大事、国际关系的,也有微观扫描式的议论人生的挫折与成功、失败与教训的。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严肃问答式、有带观众座谈式和不带观众的亲切交谈式、有互相探讨与辩论式、有人文关怀的聆听倾诉式,也有新近创办的《咏乐汇》栏目里李咏与被访者边吃边喝耍嘴皮子的风趣幽默式。总而言之,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本来,影视的最大优势就是用画面叙事,推拉摇移、俯拍、仰拍、跟拍、抓拍,近景、中景、特写、全景、远景的镜头所构成的绚丽多姿的画面当然是最吸引人的。然而,以听觉为主的人物专访节目为什么这么多又这么受欢迎呢?
它的画面是很单调很呆板的呀,它就是靠讲、靠对话,包括像不是人物专访类节目的《百家讲坛》、《讲述》等栏目的节目。我以为,关键就在于它们的内容,在于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就是它们最大的特色。它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生、婚姻、家庭、伦理道德、人文关怀等,被专访的人物也都是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社会精英、名人名家、弱势群体等人,他们所讲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材实料,亲身经历、亲自感受,见解与视角也很独特,各种信息量又十分丰富,观众自然也就很感兴趣,不管是出于本能的好奇与开阔视野,还是出于求知的欲望与学习借鉴的目的,他们都爱看、爱听。不像我们常见的官员们开会作报告,他们也是讲,但讲的尽是假话、空话、大话、官话、套话、屁话,所以听者讨厌反感,要么逃会、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别的书刊、要么装作倾听而思想开小差。
如同我们老师讲课,为什么有的课你们爱听有的课你们不爱听?当然,这有个客观原因,专业基础课你们重视,即便不爱听也因十分重视而强迫自己专心听,而公共课你们从思想上因不重视就不想听、不愿听。但更主要的还在于老师讲得如何,他专业基础课讲得不好,你们也只是强迫自己专心听,其实并不是爱听嘛。而公共课我听说有的老师讲得很好、很生动有趣,你们不也是很爱听吗?
我比较了这么些正负面例子,目的就是强调你们要重视内容,然后就是要会讲。这个会不会讲,在人物专访节目里主要看主持人,主动权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如同我们上学期讲授采访要素时所说的一样,采访者必须主动。它们之间的不同只在于采访是我们编导为了收集和积累素材,而人物专访是要作为节目播出的,因此要求更高。主持人心里事先必须准备好“腹案”,它可能是主持人自己准备的,也可能是我们编导事先“构思”给予他们的,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双方共同商量好的。然后是耐心等待、主动热情、善抓机遇、反应快速、思维敏捷、礼貌周到,总而言之是智商、情商全得调动起来。
我看过一个报道,印象很深。当年中央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水均益知道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住在北京的凯宾斯基酒店,就决定访问他,但根本没法事先预约呀,于是和编导一起临时做好了“腹案”,再和编导与摄像一行人就奔酒店去了。在大堂里等了整整一下午,当基辛格一行人终于回来了的时候,他抓起话筒就冲到基辛格面前,立马就被保安一把抓住,他连忙说自己是中央台的要对基辛格进行专访,并转用流利的英语向基辛格介绍自己,要专访他的节目是多么的重要,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因为中央电视台有好几亿观众呢!基辛格望着他,一是被他的热情执著所感染,二是也确实想利用专访的机会扩大影响。于是指了指跟自己身边助手谈这件事便匆忙走向电梯,他觉得有希望便也跟着挤进电梯与基辛格的助手盯紧落实,那助手同意安排了,但只限定了五分钟的专访时间,他于是高兴地心想,只要坐下来谈上了就无论如何不能让基辛格只谈五分钟。他打听到,过几天便是基辛格的生日,就特地准备了一束鲜花在现场对基辛格预祝生日快乐。基辛格自然很高兴,结果专访了25分钟。
你们看,这就是智商加情商出来的专访效果。我举这个例子当然是很有顶级难度的,不要说专访国际政要,就是国内政要,难度都是很大的。即便是一般的专访,那些被访的人物也都是些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士,他们或是没时间、或是不想张扬、或是高高在上不屑一谈。哪怕是你想真心实意地要去进行人文关怀的弱势群体人士专访,他们因为自己的命运坎坷,挫折与打击,苦难与悲伤,或是自卑、或是隐私、或是家丑不想外扬,往往也是不会轻言接受你专访。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必须主动,不管是采访还是专访,你必须掌控好主动权。
坦率地说,虽然作为职业学院,培养的是实践型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但你们既然选择了编导专业,就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就要比一般人有思想、有见解,有开拓、有探索的精神。这样才能设想好和把握好人物专访的定位与内容,才能独自“构思”好提供给主持人还是与主持人共同商量好“腹稿”,才能人家只给你5分钟的专访时间你却灵活反应才思敏捷地延长至25分钟。这当中有个该谈、该提哪些问题的充分准备和及时了解被专访者的背景材料过程,也有哪怕是“万金油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问题,否则当被专访者谈出他的内容与见解时,你将无从反应。所以虽然你们还年轻,丰富的人生阅历还远远谈不上,但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要大量阅读书籍报刊,进行知识储备。
好了,这学期的课讲到这里又告一个段落了,暑假期间有条件的话,希望你们都走走看看,或远或近地旅游观光一番。不是说了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能扩大知识视野,也能扩大生活视野,用你们的DV、照相机、笔记本该拍的拍、该记的记,会有很多收获的。千万千万别整个暑假都待在家里当“宅男”、“宅女”!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电视新闻片、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三者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解说词在各种样式的节目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你认为撰写解说词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3.观摩电视片:《布达拉宫》、《德拉姆》、《话说长江》、《下山》、《胡永乐与他的秧歌队》、《秋颂》、《邓小平》等及有关广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