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300000035

第35章 从黑格尔美学看艺术创造的实践性

祝建如

对于黑格尔美学,国内学界研究颇多,但对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感性实践因素,却认识不够。其实,黑格尔在许多美学问题上,特别是在对艺术创造的论述中,把感性的社会生活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论述是完全符合艺术创造的规律的。

一、天才与灵感——出自感性实践的过程

关于艺术创造的天才与灵感,前人已有所论述。但有不少美学家把这种能力的特殊性夸大了,使它成为一种神秘的东西。柏拉图鼓吹神灵凭附说,把艺术家的天才与灵感归之于子虚乌有的神灵;康德虽不主张神灵凭附说,但宣扬天才论,认为“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天才就是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把艺术看成是天才的产物,其实质与柏拉图是一致的。黑格尔既反对柏拉图的神灵凭附说,也不同意康德的天才论,在他对天才与灵感的论述中,非常重视艺术创作的实践性。

首先,他批评了把艺术“看做完全是资禀特异的心灵的创作”的天才灵感论,认为这是过分强调“天才的自然方面”,而否定了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

黑格尔的看法是比较辩证的,他并不否认艺术天才与灵感的存在,也承认艺术创作中的“自然因素”的存在。但是,他认识到艺术创造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要“靠实际创作中的练习和熟练技巧”。因为“艺术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艺术外表的工作”,“这纯然是技巧的方面”,“熟练技巧不是从灵感来的,它完全靠思索、勤勉和练习”。由此可见,黑格尔把艺术天才看成是先天资禀与后天学习、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为艺术创作一方面有先天自然因素,更离不开后天的感性实践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见地的看法,其中的感性倾向不言而喻。

其次,针对创作中的“灵感”状态这一神秘现象,黑格尔也对之作了自己独到的解释。他分析了其中的来源,从而拨开了“灵感”状态这一神秘的面纱,表现出明显的感性倾向。他说:“灵感就是这样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情况本身”,“它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绝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这一描述把灵感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来了,丝毫不让人感到神秘。对于灵感材料的来源,黑格尔认为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活动,“他自己的快乐就是创作的动力,这种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东西本身就可以成为作品的材料和内容”;另一种是“应外在的机缘而创造出来的”。不管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还是外在的机缘,都是以感性的方式去把握,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天生性与直接性的因素”。

当然,他又说“创作的动力可以完全是外来的,唯一重要的要求是: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之下,天才的灵感就会不招自来了”。很显然,在这里黑格尔强调的仍然是艺术家的感性实践,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以寻找完美的感性形象。

二、艺术创造的起点——从感性的现实生活出发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创造的起点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强调艺术创造应从现实生活出发;一是强调艺术是主观心灵的产物。前者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模仿,主张艺术应该按照生活的可然律或必然律去反映生活。贺拉斯则明确指出作家要“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歌德也认为艺术创作应从客观现实生活出发。

与前者相反,后者否认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把艺术看成是纯粹的主观心灵的抒发。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灵感的产物,认为艺术的源泉是神灵。康德也认为艺术是天才的产物,说“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产品才是可能的”。

黑格尔与柏拉图、康德相似的是,在总论艺术美的概念时,把理念作为艺术创造的出发点。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在具体分析艺术创造的过程时,却又很快否定了这一出发点,而把感性的现实生活作为艺术真正的起点。黑格尔明确指出:“在艺术和诗里,从‘理想’开始总是很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他还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终于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艺术的材料是从现实生活中搜来的”。这样,黑格尔把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从理念“偷偷”地换成了感性的现实生活了。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他还把哲学与艺术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在艺术里不像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

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而且记得多”。黑格尔用最清楚、明白的语言,表明艺术创造的起点不是理念,而是现实,肯定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是要把哲学排除在外的。

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的起点问题上,黑格尔是有意把感性的社会生活提到首要地位的。正如朱立元先生所说:“黑格尔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命题,而且对这一命题的解释和发挥也完全是现实主义的,显示出他奉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自觉的、坚定的。”

三、艺术创造的客观性——尊重感性的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即艺术创造必须具有真实性与典型性。而黑格尔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真正的客观性”指的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的真实性与典型性,其中所包含的感性因素显而易见。

首先,黑格尔批评了用“主观的表现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的片面性,否定了艺术创造的主观性,主张艺术创造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应当具有“真正的客观性”。他批评采用这种主观的表现方式的艺术家“不仅不按照对象本有的客观性去描写它,而且还把它写成相反的形象,只令人觉得荒诞可笑”。据此,他明确表示“艺术所应该做的不是把它的内容创平磨光,成为这种平滑的概括化的东西,而是把它的内容加以具体化,成为有生命个性的东西”。因此,对于那些主观化、现代化的剧作,因为它们违背了艺术描写对象本有的客观性,黑格尔对之是深恶痛绝的。

其次,黑格尔进一步对“真正的客观性”与“外在的客观性”作了明确的界定,从这个界定中也可看出他非常尊重感性的现实。他首先就肯定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是“明确掌握现实世界中现实形象的资禀和兴趣,再加上牢牢记住所观察的事物”。但是他又认为艺术不能停留在这种“纯然外在的客观性”阶段,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要在内容和表现两方面都把日常的琐屑的东西抛开。通过心灵的活动,把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从内在世界揭发出来,使它得到真实的外在形象”。在这里,黑格尔所说的从“外在的客观性”到“真实的外在形象”的过程,很明显已经接触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性与典型性问题,只不过他没有深入下去。

从黑格尔对“主观的表现方式”的批评以及对“真正的客观性”与“外在的客观性”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出黑格尔对艺术客观性的要求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要求大体上的正确”,但不要求绝对地“妙肖自然”,因为艺术需要对客观世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与改造,这就必然造成艺术形象在某些细节上可能与描写对象不完全相同,但却可以展示对象内在的真实与神韵。这种“大体上的正确”才是艺术的真实。可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创造的客观性也就是对艺术真实的深刻概括。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绘画美学所追求的“传神写照”、“遗貌取神”、“离形得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及“意境”等最高境界有内在的相通之处。中国绘画往往不求“形似”,而讲求“神似”。“形”已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能与现实世界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神”却得到深化。可见,黑格尔对艺术客观性的概括,是完全符合艺术创造的特殊规律的。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艺术创作论非常重视艺术的感性实践性,这点对于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很有启发性。艺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要让学生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才能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

同类推荐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兽血腾飞

    兽血腾飞

    兽血突然腾飞,是什么使得它慢慢“觉醒”?主角一声咆哮:“我偏偏就喜欢狂妄,你又能奈我何?”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世大秘,他几乎接近了疯狂,既是那漫天神魔,也难阻挡!他带着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在一次次地生死边沿中成长。他是人?是魔?最终的种种,顿时让人恍然大悟……
  • 三国伏魔曲

    三国伏魔曲

    这是一个类似中国历史上汉朝的时代,不同的,这是妖魔鬼怪的并存的时代。这片大陆,名为九州大陆:九州大陆,分为九州二十八郡一百零八府,城市不计其数。一郡之地浩瀚无垠,一郡三十二国,而天下诸国皆归大汉皇朝统治。一个传言,引起一番腥风血雨。一个少年,创造一段历史传奇。
  • 道落苍生

    道落苍生

    盘古开天,圣母造人,天帝执序,众神归位。自洪荒汇聚的历史长河静静流淌,一场天地浩劫骤然降临,众神陨落,一则天帝预言闪烁于天柱之巅,道落苍生,八万年依旧闪耀。八万年后,一位青葱少年降临这片土地,他能否扛起重担,成就自己的封神大道。
  • 回到小渔村

    回到小渔村

    一个绝世高手都是从零开始的,一般的故事却又都发生在村落这种温馨却与世无争的地方,回到起点,从头开始,武侠世界又充斥着校园会是什么情景呢。
  • 沐沐含情之暖冬

    沐沐含情之暖冬

    父亲早年的一段风流史,便有了和家人貌合神离的易奥。特殊的身份和童年的经历,让他早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他和同父异母的大哥矛盾重重,互相防备,并莫名卷入一场凶杀案。他冷漠、隐忍,曾经二十几年里,都在大哥和名义上的母亲的刁难里步步退让,默默承受,直到,他遇见江小左……
  • 火影之穿越的卡卡西

    火影之穿越的卡卡西

    一次意外的大战,木叶村的忍者卡卡西穿越到地球。
  • TFBOYS之在一起的约定

    TFBOYS之在一起的约定

    在一次偶遇,让三个女孩遇到了自己的偶像TFBOYS.这三个男生看着眼前这三个女孩,脸突然不自觉的红了起来》三个男生和三个女生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纯属虚构)
  • 孟天绝传

    孟天绝传

    本是一个厨子,却无缘无故卷入江湖之中,面对正邪之争
  • 穿越之驭音血帝

    穿越之驭音血帝

    她是血族比王还要高上一筹的血帝,她腹黑狡诈,又行侠仗义,钟爱于萧;随随便便来到了一万年前的世界,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不用自己那血族的神秘力量,而是用自己最喜欢的萧,竟可以修炼这个世界的内力,且看孤傲的血帝如何闯荡天下,再看孤傲血帝又是被谁收服~
  • 恶魔校草!你站住

    恶魔校草!你站住

    喂,我身材怎么了?像我这样中等身材你想找还没得找呢!而且,我看你这种畸形眼睛应该要到医院里检查了!“你觉得我找不到女朋友么?”他双手环胸,居高临下的看我,突然把头压下来,气若柳丝的拂过我耳际,“听你的语气,我可以理解为,你觉得我找不到女朋友?还是故意说,其实你想当我女朋友?“猪才想当你女朋友,混一一蛋,去死把你°”他深深的吻住我,好像要把我融入他的身体,为什么我看着他宝蓝色的眼睛我会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我为什么要喜欢这样一个人,我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