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婉婉
共和国六十华诞举国同庆、万民同欢,也成为报业大展拳脚、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全国各地报纸都投入大量人力和版面推进相关报道,形成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国庆新闻报道热潮。在这次报道潮流中,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本文将聚焦《人民日报》国庆60周年图片新闻的报道情况,研究其图片报道的特点和不足。在实际的操作中,截取2009年6月至2009年10月这五个月间的《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其间符合要求的图片共有163张。
一、特点
1.图片新闻报道具有渐进性
6月3日至9月3日,《人民日报》共有14张关于国庆的图片见报,多是反映各地机构组织以及普通百姓的纪念活动、景观布置及其准备活动等。9月4日至9月30日的图片新闻多是关于阅兵和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国庆彩车等内容。10月1日至10月2日的报纸以大量的图片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尤其以2日的报纸为代表。当天的报纸有阅兵和游行方阵、普通百姓庆祝、各国华人庆贺的照片,表达出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10月3日至10月12日则是收尾阶段。这一时期图片报道的内容包括天安门广场及全国各地庆贺情况。在12日随着一篇《国庆彩车告别天安门》的刊发,《人民日报》关于国庆的图片报道落下帷幕。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关于国庆的图片新闻报道体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从6月到10月,《人民日报》向我们展示了国庆报道的一个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且随着国庆的临近,报道密度越来越大,所占版面愈加显著,节庆气氛也更加彰显出来。
2.图片新闻贴近性增强
《人民日报》刊登纪念国庆60周年的图片共有163张,与此相对的,刊登纪念国庆50周年新闻图片有120张。
在1999年国庆报道中的图片新闻反映最多的是“其他”类标题,具体来说就是纯景观照片或者以图表体现的建国50周年各方面的成就。其次是以集体形式举行的各地庆祝活动,和集体活动所占比例基本持平的是阅兵游行活动,最后才是群众的国庆纪念活动。
而在2009年的国庆图片新闻报道中,群众活动提升到了第二的位置,仅次于阅兵游行活动。以集体形式举行的庆祝活动所占比例相比较1999年没有太大变化。对于领导人活动报道所占比例也大致与1999年持平。
从横向上来说,报道群众生活的图片新闻比报道领导人活动的图片多,说明《人民日报》的信息服务功能和读者服务意识较强。从纵向上比较,2009年的国庆图片新闻报道群众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也充分说明了《人民日报》越来越注意贴近普通读者,更加关注普通人的普通事,从这些身边小事中表现宏观主题。
3.图片新闻系列化
在国庆60周年图片报道中最能体现系列化的是《隆重喜庆节俭祥和全国各地喜迎新中国60华诞》这组稿件。
从时间上来看,《隆重喜庆节俭祥和全国各地喜迎新中国60华诞》这组稿件自2009年9月16日刊登以来,9月17日、9月18日、9月20日、9月27日也都以同样题目类似编排手法刊发,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连续性。从形式上来看,这组稿件的标题统一为红底黄字,并且字体、字号完全一致,旁边配的文字数目也大致相等。所配图片也统一为三张:一张大图,两张小图。从内容上看,这组稿件表现的都是各地热烈欢庆国庆的场面以及国庆阅兵的准备情况。
《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系列以专题或系列组合等形式进行大信息量的报道,突破了“一事一图”的局限,可以进行跨时空、跨行业的组合,实现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作整体纵向报道也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4.喜庆气氛中蕴涵文化品位
国庆60周年图片新闻报道以红色为主,辅以金色,表达一种欢欣愉悦的心情。国庆图片新闻报道不仅是边框多以红色、黄色点缀,图片内容也体现了这两种颜色的融合。国庆特刊每一期的第一版上,报头的字体用大红色来彰显一种喜庆,左上角是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右上角是金色的天安门标志。红色与黄色的搭配,喜庆的气氛尤为浓重。而国庆当天更是大量地运用到红色和金色。版序用红色和金色交替使用,图片以红色鲜花为主,部分标题也用红色吸引眼球,整个版面突出了喜庆的场面,诠释了本次报道的主题。
文化品位主要体现在2010年国庆60周年特刊中设置的《图片报道》专栏中。专栏里有少量的绘画图片,像《李岚清篆刻》和《书法》这两幅图片提升了特刊的文化品位,给特刊增添了副刊的韵味。这样的图片报道在人民喜迎国庆的热烈气氛中有一种空谷幽兰的气质。
二、不足和建议
1.图片的版面分布不合理版面
《人民日报》关于国庆60周年报道的新闻图片在四版要闻版分布最多,其次是一版要闻版,再次是第九版“视点”版。而第十五版、十六版、十七版、二十版,即体育、民生周刊、国际周刊、综合、文艺批评、党建周刊、财经周刊等周刊均未涉及。
国庆图片新闻在四版与一版大量刊发,在体育、民生、国际、综合、文艺、党建、财经等版面没有涉及,形成一种前重后轻的格局,版面分布显得不够合理,这在传播效果上呈现出一种弱效果。因此,对于这些节庆图片报道,在版面安排上,我们要尽量多照顾一些版面,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交叉的模式进行节庆的宣传,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2.图片的新闻性似应加强
长期以来,在报纸上,图片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往往只能作为文字的一种补充。新闻图片内容肤浅,重美感而忽视内容成为很多报纸新闻图片的不足之处。这次《人民日报》国庆60周年的新闻图片也有与此相关的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反映景观布置的图片美轮美奂,但是深度挖掘不够,图片新闻性不强。
党中央机关报同都市报如《北京晚报》是不可比的。但是,后者在图片上的长处,前者是否可借鉴呢?比方《北京晚报》在反映国庆阅兵主题的照片中,有的抓住士兵训练时晒与不晒的地方形成明显黑白对比这一有趣现象,侧面反映他们训练的辛苦。这一点就可借鉴。
随着报纸的发展,图片自身也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图片新闻也大量地运用于各种题材的报道中,尤其在节庆报道中,图片更是以直观、形象、感染力强成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要增强自身新闻意识,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点挖掘有深度、有新闻性的内容,将一丝一毫的新变化、新现象摄入镜头。
3.图片报道面似应加宽
上海都市报《新民晚报》的国庆新闻图片中有一张拍摄的是奥地利品牌施华洛世奇以我国国庆60周年为灵感来源打造的水晶吊坠,包括有四颗小的一颗大的五角星形水晶吊坠,象征60周年金色的“6”和“0”数字吊坠,还有一颗寓意爱国的火红心形水晶吊坠。这样的新闻图片既具有新闻性,又与时尚相结合,同时还反映了国庆不仅为我国广大民众所瞩目,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新民晚报》的国庆图片新闻取材,也值得《人民日报》等党报借鉴。节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现实影响力。在实际生活中,能表现节庆特征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节庆报道中,图片新闻应从大局考虑,照片反映的内容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涉及范围也应该是全国的,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进行立体宣传,烘托出热烈的节庆氛围。
三、结语
根据施拉姆受众选择信息公式:报偿的程度÷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来看,图片因其获取容易成为一种较适宜传播的形态。从审美效果来说,读图是为了快速获取信息、审美愉悦,图片独特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方式可以适应、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和感官需要。从受众获取信息的角度层面考虑,具有视觉冲击力、亲和力以及思想性、趣味性的新闻照片比较容易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国庆60周年图片报道反映了全国各地人民欢庆国庆60周年的场景,起到了介绍国庆情况、鼓舞人心的作用。不过,为了更好地承担报道宣传的任务,《人民日报》依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其更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谢婉婉: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