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3900000002

第2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2)

实际上,在六七年前,人民日报内部还曾为“国际新闻能不能上一版”进行过争论。而现在,我们有39个国外分社,每天的20块版面中有3块版专门报道国际内容,如“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坠崖身亡”、“民主党获得日本众院选举胜利”等国际新闻,也常常出现在“寸土寸金”的头版。《环球时报》也于2009年推出了英文版,以全面提高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

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自己的报纸”,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让许多中国人深受刺激的话。她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话虽刺耳,但说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衬衫给世界贡献多少GDP就可以的,它更需要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力量。在经济硬实力之外,我们必须铸就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体现自己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力。

在这方面,作为承担政治传播任务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责无旁贷。如果没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主动意识,没有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就很难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也很难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理应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责任。

把人民日报放在历史坐标、传播场域、国际格局这三个维度中去考察,就能知道人民日报从哪儿来,现在在哪儿,更重要的是,也能明确我们将往哪儿去。

二、人民日报的发展变革

概括地说,今天的人民日报将朝着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的方向努力。

具体是两个方面:一是打造全媒体传播的媒体战略,二是传播观念的变革创新。

1.打造全媒体传播的媒体战略

2008年“两会”结束时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我们报社的一名女记者站起来提问,自我介绍时说的是:“我是《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她问的问题,也是来自“两会关注热点”、“我有问题问总理”等网上调查的。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关系大家都很清楚,而实际上,人民日报社也一直在按照总书记“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要求,进行着“全媒体传播”的探索。这其中,有《人民日报》,中国第一大报;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宣传;有人民网,重要官方网站;有《环球时报》,民间舆论重要载体;还有《京华时报》,北京人的都市报等等。

我们报社目前有20多种报刊,形成了一个“媒体方阵”,报纸除了刚才提到的《环球时报》《京华时报》,还有《健康时报》《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等,杂志有《新闻战线》《中国经济周刊》《环球人物》《人民论坛》《大地》等,我们还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正在按照全媒体传播的媒体战略,积极整合报社的资源,形成合力。

以2009年的国庆报道为例,我们组成了由《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环球时报》《京华时报》等共同搭建的立体报道平台,报与报呼应,报与网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人民日报》推出国庆特刊,60个版,市场反响很好,在报刊亭上卖出了超出标价的价格;人民网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直播报道国庆阅兵的盛况,还有让网友留言祝福祖国的专题页面等等;《环球时报》大量报道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关注,并针对一些歪曲报道,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京华时报》在街道上、胡同里抓细节、抓故事。党报、网络、都市报等不同特质的媒体在运行上形成互动和呼应。

大家可以看到,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也就是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所说的,“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今天这个时代,人民日报社必须构筑自己的媒体阵营,在面对不同受众的对象化传播中,实现自己的传播效果。

2.传播观念的变革创新

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源于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更源于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说时代发展的场景变了,就国家而言,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治国理政的思路更清晰了,比如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成为近年来新闻界改革创新的直接思想动因。

一张背负深厚传统的报纸,如何实现传播观念的变革创新?

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上,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里(柯里在会前专程到人民日报社,我们谈了两个小时)讲过这样一个“篮球比喻”:1984年,篮球界引入“三分球”规则,使得三分线外的小个子投手和篮下三秒区中的高个子球员变得同样重要,一个小小的改变,提升了整个运动。实际上,不是只有大的改变才能带来大的变化,小的改变也可以带来真正的创新。关键是需要找到那一个点。

对于媒体传播而言,也是如此。人民日报社也在办报的实践当中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力求寻找到这样的创新点。

在传播内容上,我们找到的点,在大家看来,就是“新闻规律”。在抓新闻上突出了两条:一是新闻提速,二是新闻分析。用提速争取速度,用分析展现深度。推出“热点解读”、“人民时评”、“国际论坛”等一批栏目,对应读者的需求。

比如关于北大的新闻,“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实施方案推出第二天,11月10日,我们就刊发评论希望“实名推荐不要变成权力寻租”,在首批获得推荐资质中学名单公示第二天,即11月17日,我们的文化新闻版进行了报道,并从“社会信任缺失”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北大此举遭到质疑。18日,我们的“人民时评”又刊发评论,呼吁给北大的教育改革多一点宽容,对这件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

来北大,讲北大的事,大家感兴趣,正说明新闻“贴近性”的重要。实际上,在办报的过程中也正是如此:有效引导舆论,必须研究受众心理,满足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这些年来,中央一再强调媒体要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并形成了在突发事件上“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20字方针。正是按照这个精神,我们对群众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做了积极探索。前不久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我们除了发布好事件动态新闻,还刊发了三篇“人民时评”。又比如最近的“南京孕妇事件”、“足坛抓赌打假”、“牵尸要价事件”、“创业板泡沫”等热点新闻中,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发言,表明态度和立场。在很多人看来,《人民日报》代表了中央的声音。对这些社会热点不回避、敢直言,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

在寻找创新点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只要我们能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群众诉求,把握时代脉搏,就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推动时代前进,赢得读者,获得尊重,产生影响。

三、人民日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社会责任,有职业精神,有专业素养,有开阔视野。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是要有一份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的,有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怀。新闻这个职业,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没有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是不行的。说到专业素养,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媒体记者。新闻发生时,能够及时赶到现场,用手机短信给人民网传回短消息,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场照片,用DV拍下现场视频,用笔记本写下现场报道,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或无线网络传回。开阔的视野是与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相适应的。新闻报道时,要能够打开思路、打开视野,用鲜活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

当然,我们也需要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人才。总之,我们需要年轻人,尤其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年轻人。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走过了100多年,依然因为有在座的各位而青春洋溢。走过60年的《人民日报》,同样希望因为你们的加入激荡起青春的热情。

作为一个在人民日报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民日报人”,我无法像学者一样,不带感情色彩、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价人民日报。我对人民日报的感情,也并不是因为我处在人民日报社社长的位置,它更源于我作为人民日报一员对人民日报社文化的深切认同。这种文化是一代一代“人民日报人”共同铸就的。

从燕园到金台园,你们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样的青春活力和创新热情,一样的学习机会和娱乐生活,甚至一样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你们这些学兄学姐们选择了人民日报——他们深知,将自己的未来与这张报纸联系在一起,将能够见证并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无论这种变革多么艰辛多么漫长多么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它会有美好的前景,坚信它会在我们的参与中一天天接近。

(张研农:人民日报社社长)

同类推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六指妖夫:弃妇惹桃花

    穿啥不好,偏偏穿成孕母,娘家不能回,夫家不知谁,家徒四壁,薄田半亩,自此谷幽兰走上了悲催的奶娘之路。什么?失贞投河?姐会游泳,不怕!什么?娃要喝奶?娘没嫁人,没有!什么?娘舅寻亲?路人甲,不见!什么?排队提亲?姐不缺爱,不送!什…什么?孩儿他爹?矮油喂,关门……,放狗!!(且看女学霸如何绝地逢生,独手闯天下,简介无能,欢脱种田文,不喜慎入)
  • 最强伍长

    最强伍长

    戚威,一介马夫之子,家族内受尽屈辱。一朝异变,打通体内元脉,修为一日千里。为了不再寄人篱下,参与伍长选拔,从此再也无人敢小觑小小的伍长!为了生存,他一步步踏上最高峰!要么拼命,要么任人宰割!
  • 自点鸳鸯谱

    自点鸳鸯谱

    她身死穿越未知王朝,成为朝廷命官之女。为了逃避政治婚姻,她决定自主选夫。无意中却发现了十几年前的隐秘,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索性就闹它个天翻地覆吧!美男不少,能吃下肚的却太少。当繁华落去,才无奈地发现有些人相爱却不能相守,有些人相守了却无法相爱。究竟谁才是那个他?
  • 补汉兵志

    补汉兵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染指流年

    染指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很喜欢遥远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他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美好,一切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初见,他在她耳边轻轻说,“我叫卫庄,你记住这个名字,我们以后还会见面的”。两年若有似无,若即若离的情意,一朝成为夫妻,她说,我不会离开你。却匆匆诀别,三年重逢,她终于省得,他曾经许她的终生。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人心在时间中常常经不起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到故事的开头,却料不到最后的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的手。
  • 转世游戏

    转世游戏

    十月国庆的钟声敲响了.....中国建国一百年了.....虽然喜庆,却拉开了一个恐怖的游戏开端......
  • 你不是公主

    你不是公主

    她,一出生便注定是不平凡的人生,宛如公主般高贵,但在她遇见他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颠倒了,他和她真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吗?她真的是身份尊贵的公主吗?她二十四岁那年,在爱情和身份之间该如何选择?她会不会接受自己的身世和他一起如童话故事般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武破千秋

    武破千秋

    心中一直有一个蒸汽朋克的幻想,不爱英俊小生,偏爱肌肉虬结的糙汉子。(这本小说是练笔之作,喜欢它的人可以给我提意见,我会努力修改,构建出一个符合大家幻想中的蒸汽朋克世界,更新暂定是周更。)
  • 微世纪之魔族剑神

    微世纪之魔族剑神

    此书是一本基情满满的简谱修真。他身世悲惨,他身世高贵,而主角,两者介占,他们三个就这样相遇了,发生了什么……
  • 一世九歌

    一世九歌

    传说,九歌一曲动天地。而今,九歌现世千音门,门内人的背叛,屹立了数百年的千音门一日之间,竟然是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本应该身死魂灭,却不想被人强行转入世间。重活在数十年之后,面对退隐的千音门他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