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900000050

第50章 从媒体报道看国际传播(6)

通过以上这段报道不难发现,在叙事性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用语言、文字、图片等手段再现和重构新闻事实,在叙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倾向。而受众在还原新闻内容之后,便以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因此,新闻的客观性和叙事手法中要表达的主观倾向决定了叙事性新闻报道只能在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之间博弈,并努力寻求最佳平衡点。

《纽约时报》网站注重运用叙事手法展现灾难本身以及灾民和灾民亲友的生存状态,注重表现灾难对社会、环境及人类本身的巨大影响,传达的是媒体悲天悯人的价值观。

2.细节的凸显

细节是新闻报道中的最小单元,细节的描写可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可信性和感染力。细节可以说是新闻的血肉,缺少细节就等于缺少了新闻报道的生命。细节也是新闻报道的魅力所在,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往往少不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细节一般是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环境细腻而具体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事件的真相。它在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作用莫过于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将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真实地“还原”给受众,达到了客观报道的目的。

《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细节描写非常突出。无论是消息、特稿还是评论,报道中均常见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主要针对地震中受灾的海地人民以及灾难现场的状况。下面列举一段在本研究样本中细节描写较为突出的报道:

A few miles north of the busted-down buildings in Port-au-Prince,up a hillside where cows graze,an empty hole awaits the dead.Rectangular,20 feet deep and wide,100 feet long,it is one of the newest mass graves,but there are many more.

Look and see:a torn photo of a mustached man in a silver tie;a canceled American passport for an infant born in Stamford,Conn.;and a shred of purple pantyhose never to lure a lover again....(Fleeing the Devastation,as Mass Graves Are Filled,January 19,2010)

译文:在太子港,距倒塌的房屋几英里外,往山坡上看,一个深度和宽度都是20英尺,长度是100英尺的长方形空洞在等待着尸体。

这是最新的一处大型墓地,而它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看,破旧的照片上一个打着银色领带的大胡子男人,一个被取消了美国护照的出生在斯坦福市的婴儿,一条再也不能吸引爱人的紫色连裤袜……(《海地:被填满的巨大坟墓》,2010年1月19日)

《纽约时报》网站在海地地震的报道中使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将灾难现场和灾民状况描写成“似乎可以触手可及的有形体”,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使受众对灾难事件产生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这也有助于媒体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3.引语的使用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引语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不完全直接引语,三种不同形式的引语包含了叙述者不同的叙述风格。作为常见的三种引语之一,直接引语用引号引用新闻中人物所说的话,它被看作是贮存和释放新闻信息的直接形式,成为帮助新闻记者做到真实报道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大多数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新闻界,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领域,直接引语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美国媒体中,新闻记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热衷于直接引语的使用。香港的刘其中教授甚至认为,美国的新闻记者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就写不出新闻的程度。

在《纽约时报》网站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直接引语频繁出现在报道中。

大量的直接引语使关于这次灾难的报道极富现场感,使新闻事实与受众的距离更近,更易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如下面这条:

Not long after 14-year-old Daphne Joseph escaped her collapsed house on the day of the earthquake,she boarded a crowded jitney with her uncle and crawled in traffic toward the capital.“Mama,”she said she repeated to herself.“Mama,I’m coming.”...(Haiti’s Children Adrift in World of Chaos,January 26,2010)

译文:地震那天,就在14岁的达芬妮·约瑟芙从她坍塌的房子逃脱后不久,她便和她的叔叔一起爬上了一艘拥挤的小船,这艘小船是驶向太子港的。她不断重复着对自己说,“妈妈,妈妈,我来了……”

(《海地儿童在混沌中漂泊》,2010年1月26日)

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直接引语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比新闻记者的陈述更真实有力,更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在西方新闻界,直接引语往往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法,尤其在灾难及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是一定会被使用的。直接引语使新闻报道更加可信,确保了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灾难新闻的报道中,直接引语带给受众的不仅是真实感,更是一种最直接的震撼感。《纽约时报》网站在报道海地地震时对灾难当事人的话语进行大量的直接引用,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

四、对我国新闻网站灾难报道的启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逐渐加深,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互联网正以其技术和内容上的优势逐渐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首选媒体。

通过对《纽约时报》网站海地地震报道的研究,分析其灾难新闻的报道特点,并以此摸索出美国主流新闻网站灾难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通过学习、借鉴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技巧、优势,我国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在对灾难事件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才能与国外主流新闻网站并驾齐驱,在对外传播中抢占有利地位。

1.规范报道框架体现媒体责任

灾难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发人类对生命及生存状态更深入的思考,会引发全社会的共同的情感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新闻网站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同样需要担负起引导舆论、创建良好舆论环境的责任。因此,报道框架的规范可以使新闻网站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对自身的责任更加明确,使报道目的更加清晰,报道更具针对性,传播效果更好。

《纽约时报》网站对此次地震灾难的报道在内容上是有所侧重的。从报道角度来看,《纽约时报》网站更关注灾难中直接受害的灾民。从新闻图片的使用上看,以灾民为主题的图片占大多数,并且灾民特写较多,其中使人产生悲痛、同情和怜悯之情的特写较多。报道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的人类,以人类的弱小无力展现灾难的破坏性后果。在“生的本能”的驱使下,人类对灾难既畏惧又充满好奇。灾难事件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媒介向大众传达着其对人类本身造成的威胁,而这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正是报道那些正亲历灾难的灾民。

《纽约时报》网站对灾民的关注背后隐藏着西方媒体对人类本身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的关注。这正是西方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价值观的体现。在《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灾民的报道中,几乎没有出现血淋淋的描述和惨不忍睹的新闻图片,报道基本上遵从真实、客观的原则,做到了对人的尊重。

与此同时,在对灾民的报道中,新闻体裁多以特写和新闻故事的形式出现,其中叙事手法的运用和大量突出的细节描写为报道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使其对灾民的报道人情味更浓。以此框架构建出的灾难新闻报道,字里行间渗透着媒体悲天悯人的情感符号,充满感染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传播效果。

2.扩展消息来源平衡报道偏见

灾难事件关乎人类共同的利益,是任何个体、组织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当灾难事件发生时,新闻网站以其“即时”、“全时”的报道为受众提供最快捷、最丰富的信息。但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中,由于追求效率造成的信息重复和来源单一影响了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众对灾难事实认识的偏差。

灾难新闻的报道在西方媒体中被给予极高的重视。在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依靠其实力雄厚的母公司对这场灾难投入了较大的报道力度,报道大多采用《纽约时报》公司记者的自采新闻,及时客观。其报道内容以对灾民状况和救援行动的报道为主,且在有关灾民的报道中多使用叙事性的写作手法,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同时大量采用直接引语,形成了对灾民报道人情味浓厚的风格。报道所选用的新闻图片也主要是灾民特写,并多带有引发悲痛情绪和怜悯之情的感情色彩。

基于灾难事件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破坏,人类出于原始的“生的本能”,在生存欲望的驱使下,对灾难事件的关注度极高,从而使灾难新闻的报道也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灾难新闻的报道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动态过程,新闻媒体肩负着及时传递灾难信息的职业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其作为社会预警系统的社会责任。在灾难面前,媒体尽可能地满足受众对灾难事实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的强烈需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灾难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在报道中媒体也不遗余力地传达着自身的价值观,以求实现其社会价值。

因此,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我国新闻网站应该注重扩展消息来源,提高信息综合的能力。试图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提供来自多种渠道的声音。

这有利于在灾难发生时缓和受众的心态、安抚受众心情,有利于避免由于报道偏见造成的对灾难事件的误解甚至曲解,有利于在危急时刻营造更健康的舆论环境。

3.注重观点深度提高报道质量

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西方主流新闻网站的报道均体现出速度与质量并重的优势。而在我国新闻网站的灾难事件报道中,对灾难事实的简短陈述往往占有较大比例,并且在这些简讯式的报道中内容重复的现象屡见不鲜。灾难事件的报道往往被看作媒体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因此,我国新闻网站的目标不仅仅是突破技术和语言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深度,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贡献更多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体现更多的思考和判断,以凸显自身素质、彰显我国网络媒体的综合实力。

在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几乎在灾难报道发生的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充分体现了其作为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在危机发生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满足这种需求是媒体的职责之所在。《纽约时报》网站在即时发布信息的同时,多以长篇报道深入对灾难事件进展的探究。同时,报道中也大量使用直接引语,以新闻当事人的陈述将灾难现场尽量真实地还原在受众面前,体现了其报道遵循的客观原则。

《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即时而客观的报道展现了其在危机报道中的策略,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客观的角度为受众提供最可信、信息量最大的报道,以此满足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缓解人们的不确定情绪和恐慌心理,同时减轻灾难事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在海地地震中,《纽约时报》网站有关美国政府反应和救援行动等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主要是美国政府。政府利用媒体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取得了主动权,有助于在公众面前树立其良好的政府形象。同时,《纽约时报》网站登载了有关对美国政府反应和救援行动评价新闻报道,发挥其“政府监督者”的作用,在报道中构建了自身对政府行为的审视和评判。这些“评价”虽然来自媒体与政府之外,《纽约时报》网站也试图通过多方观点的并立体现其报道的客观性,但在“选择”与“凸显”的过程之后,媒体的观点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新闻报道中。在关注灾民的同时,关于美国政府灾难应对和救援行动的报道占有较高的比例,与此同时,有关对美国政府行为评价的报道也占有相当比例,体现了媒体作用与功能的呼应。

综上所述,在有关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凸显了其危机报道策略、人文关怀和政府功能,并以此建构其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传达自身观点,表明自身立场,发挥其在灾难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打破传统的民族国家的界限,也开辟了新的身份认同,这种新的身份政治学是指在国际、国家和本土权威控制之外,为具有相同身份及利益的人们建立全球网络。”总体来看,《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作用是积极的,并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媒体自身的地位和形象也得以加固。

同类推荐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太初龙王印

    太初龙王印

    这是一个修炼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奇迹!路是自己选的就算是错的也得错下去
  • 花与叶,初心

    花与叶,初心

    没有阳光的温暖,没有雨水的滋润,这里是人间的地狱,却是花的世界,世人都在感叹天堂的美丽辱骂地狱的污秽,却不知天堂就是地狱。她是地狱的天花,从未有人见过她,只知道她很美,美的令人窒息,她也要进入轮回,不为别的只为了见他一面……
  • 贵女明珠

    贵女明珠

    满京城谁不羡慕顾七实在是投胎技术好。母为华安长公主,其父为第一世家顾家的家主,论容貌,顾七十二岁的时候就被称为周国明珠,论才,她能书善画,一笔丹青,万金难求。她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贵女。想着招婿上门,连人选都挑好了,没想到啊!竟然黄雀在后!哼,若是等本小姐不好,本小姐照样休夫!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本书以玄武门之变为线展开隋末唐初生动的历史画卷,分为五篇。前奏篇介绍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讲述隋末乱世中李氏父子逐渐起家的过程,为之后兄弟争位埋下伏笔;开端篇描述秦王党和太子党的形成,从此双方壁垒分明;发展篇描述双方的矛盾如何随着一个个“小事件”——“刘黑闼事件”、“杨文干事件”而激化,最终演变成针锋相对;高潮篇是本书的核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后的结局篇点出宫变之后两党参与者们最后的归宿与命运。
  • 高达狂想曲

    高达狂想曲

    一群在校高中生,一群青春洋溢,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向往的年轻人,踏入高达类的机甲网游后所发生的各种猥琐,各种小白,各种搞怪。好吧我承认,我只会写高达,希望这本书不要像之前的那么悲情。
  •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

    全书由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城市社区法制建设和城市社区立法研究三个部分组成。作者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着手,深入探讨了社会结构转型与城市社区体制重组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法制建设研究的现状、思路和方法,阐述了加快城市社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城市社区法制建设体系构建等设想。
  •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本书作者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后赴灾区支教的小学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在两个多月的支教经历中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歌可颂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坚强不屈,重建家园的精神。
  • 邪魅校草和腹黑校花

    邪魅校草和腹黑校花

    惜妤三人在酒吧不小心碰见了恋樱学院三大校草,但当惜妤三人转到恋樱学院的时候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校花的报复,草痴的围攻,男友的不信任………他(她)们之间何去何从,最后能否原谅对方?敬请期待。。。。
  • 拯救大侠萧峰

    拯救大侠萧峰

    本书的主人公郝帅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虚拟的天龙八部武侠世界,他唯有拯救萧峰才有机会回到现实世界,他若完不成,天龙八部故事完结之日,也就是他本人完蛋之时。在这个刀光剑影的江湖中,他修习武艺,与人PK,他与段誉结队友,他认萧峰为大哥。他窥伺王语嫣的貌美如花,他喜欢阿朱的善解人意(可都是兄弟媳妇,这个畜生,好在没有非份越礼)。江湖凶险,生存不易,他能否完成这个看似完不成的任务,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