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话剧开场戏对电视连续剧开场戏的影响
话剧开场戏对电视连续剧开场戏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与我国电视剧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58年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文革’前近八年时间里,全国总共播出电视剧210部。这些电视剧不论是常规的小戏还是报道剧,全部都是直播电视剧。”但是由于是“一次过”的表演,他们的感觉与话剧表演相同。同时也要求导演、摄像师、美术、电视技术人员各个部门密切协作,不能中断,一气呵成,确保演出成功。由于电视剧是直播的,即播出与收看是同步的,而且电视剧的排练和播出,只能在演播室内进行。这就决定了电视剧本的创作方法,是学习和借鉴话剧的创作方法:“全剧不能太长,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尽量简单,人物不可能太多……后来经过一段创作实践之后,编导们把如何写直播电视剧本的经验加以总结概括,编成一个顺口溜:‘一条主线,两三个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六十分钟之内,二百来个镜头。’”对于这样的创作方式,当时如何认定电视剧的艺术特性,理论界产生了不同理解,形成了“四大流派”:“一派是电影派,这派认为电视片与电影故事片一样,只不过电视剧用摄像机和磁带,电影用摄影机和胶片;另一派是戏剧派,这派认为电视剧就是荧屏上的戏剧,他们的电视剧运用很多戏剧手法;再一派叫广播派,这派重视电视片的语言效果,主张在电视剧中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还有一种‘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派,这派认为电视剧既不是电影,又不是戏剧,它是它自己。”
我国电视剧创作初期的历程,实际上受到了国内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革”的干扰破坏,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话剧对我国电视剧的创作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话剧的开场戏对于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运用多种方式介绍时代背景。话剧在开幕前向观众散发的剧情预告册,是用书面形式介绍话剧的剧情,如前面文字所述。通过预告册可介绍剧情梗概,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介绍剧中人物等等。有的电视剧的开端,就用大量的字幕说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电视连续剧《垂直打击》,第一集开端,就用字幕说明故事的时代背景:“二十一世初,中原大地,一支英雄的空降部队,牢记使命,居安思危,以空降、反空降为背景,展开了实战条件下的军事演习。”使观众了解电视剧反映的是当代解放军空降兵部队的故事。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的开端,采用画外音解释说:“1913年的中国,正是清王朝覆灭,民国刚刚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旧的一切尚未打破,新思想、新文化在蓬勃发展,也悄然孕育着在灾难中那微薄但终将照亮前途的阳光。”使得这部以毛泽东年青时候就读于湖南师范学校为题材的电视剧发生的时代背景,非常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当然,电视连续剧的开端对于字幕的运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话剧,论者在后面的章节里还要加以论述。
第二,在开场戏里介绍主要角色。在第一幕里面将主要角色介绍完是话剧开场戏的重要的内容。如前文所述,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五幕话剧,在第一幕里面,主要的剧中角色就登场完毕。类似的开场戏的话剧很多,如《雷雨》、《屈原》等等。这种开场方式对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第一集里面,把杨廷鹤一家人介绍完毕,其中杨立仁、杨立华、杨立青三兄妹都是在极具戏剧性的场景中登场;在第二集里面,就把瞿恩、瞿母和瞿霞等主要角色介绍完毕。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在第一集里面,将杨昌济、孔昭绶、毛泽东、杨开慧、陶斯咏、萧子升、萧三等主要角色介绍完毕。该剧在介绍人物时,是在特定的戏剧情景中进行介绍的,如毛泽东来到“观止轩书店”,认真读杨昌济先生的著作《达化斋读书录》,而陶斯咏也来到书店要买这本书。由于只剩最后一本书了,书店的伙计要毛泽东别再看书了,他要把书卖给陶斯咏。毛泽东不服气,说要买这本书,但是一掏口袋,钱不够,只好悻悻离去。陶斯咏买了这本书后,走出书店将书送给了毛泽东。电视连续剧中的主角人物比话剧要多得多,因此,与话剧相比,二者在人物出场方面有着重要区别,这就构成了电视连续剧的特殊性。
第三,运用戏剧冲突的方法加强开场戏的可看性。设置戏剧冲突,彰显戏剧性元素是话剧成功的关键。这些方法对于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影响巨大,成为电视剧开场戏是否精彩的重要内容。在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一集里面,通过设置三个戏剧冲突使剧情充满悬念,如杨立华与军阀董其昌未婚怀孕,回到家里打胎,不敢声张,只能悄悄告诉杨立青。作为毛头小伙子的杨立青如何帮助姐姐渡过难关,成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最具悬念的故事情节是大哥杨立仁与革命党预谋刺杀三省巡阅使,革命党给了他子弹,他准备使用父亲杨廷鹤藏在箱子里的手枪进行刺杀,没想到弟弟杨立青偷偷玩弄手枪,走火伤了人,枪声招来了警察,致使刺杀行动失败。这些情节给电视剧增添了许多看点。再比如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在第一集里,钱小样为了到北京找外婆,悄悄离开家,搭乘方宇开的奔驰汽车从银川到北京。方宇是钱小样偶然相识的,在途中住旅馆时,由于钱小样没有钱开房,只好非常不情愿地与方宇共住一间房子。晚上,当方宇想占钱小样的便宜时,钱小样却施展出自己的拳脚功夫,把方宇捆了起来。这个情节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看后不禁使人眼光一亮。该剧虽然属于弱情节叙事的电视剧,主要表现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经历,但是,也尽量会在每一集都设置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包括思想冲突、感情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类似这样的编织故事情节的方法,是深受话剧编剧技巧影响的表现。
第四,运用生动、鲜活的台词对话是电视剧的重要特点。话剧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话剧的语言又分为独白、旁白和对话三类。我国早期的电视剧都是室内直播剧,运用演员之间的对话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之后,单本电视剧的出现,多受到电影的影响,以镜头画面叙事为主,台词对白比较简洁。近年来,随着长篇电视连续剧成为电视剧的主流,台词对话又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写好电视连续剧的对话,成为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可以说与话剧的特点相同。好的台词对话可以推进剧情,介绍剧情背景,塑造人物性格。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第一集的结尾,毛泽东与萧子升、萧三的对话:
毛泽东:我的天,150!剁了我这身肉,不晓得卖得150块钱不?
萧子升:我现在也是天天愁钱。……其实说起来,你比我们强多了。
毛泽东:我比你们强?我穷得都快饿饭了!
萧子升:好歹你家里并不穷嘛,真要想办法,这个钱未必拿不出来。
萧三:是啊,润之哥,你就跟你爸说说好话嘛,你要去北大,肯定能考取,这么好机会,错过就可惜了。
毛泽东: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可惜我们家老倌子,哎呀……
萧子升:你没试过怎么知道他一定不答应你?以前你读书,他不是也供过你吗?你跟他说清楚,全中国就一个北大,最好的大学。父望子成龙嘛,他也盼着你前途无量。
毛泽东听完,默默不语,略有心动。接着在第二集就是毛泽东回韶山说服父亲给钱报考北大的故事情节。类似这样的对话,往往对电视剧的情节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话剧对于电视连续剧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