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400000030

第30章 理解声音(3)

所以,就心理属性来看,我们可以把声音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语言性的声音,这类声音主要是指人们说话的语言,它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评论等传达具体的信息内容;第二类是音乐性的声音,这类声音的代表是音乐,它的主要功能是营造和渲染一定的情感结构。这两种声音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也是广播声音的两大类别。

我们从音乐性的声音开始谈起。

一、何谓音乐性声音

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在论述语言层次的时候谈到人类刚刚开始运用声音的时候“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喊叫或悦耳的乐句而已”,这意味着声音一开始就和人们的情感起伏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声音直接诉诸人们的听觉,会直接给人以愉悦或不快,这就形成了声音的纯形式的感性魅力。

鲁迅曾经说过,人类最早的诗歌就是人们干活时候所喊的号子“吭哊吭哊”,这意味着,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中,一定的精神情绪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声音表达甚至发泄出来;另一方面,人类在某些生活状态之中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声音,这些伴随性的声音就会和特定生活状态中的人们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比如维科在谈到原始人的思维时曾经说到,原始人生活在神话时代,用一种“以己度物的隐喻”来揣摩建构宇宙和客观世界。比如他们不了解雷鸣电闪的真正原因,于是就按照人类生存的逻辑去揣测雷电。他们认为打雷是雷神像人一样在发怒,就像一个体力极其强大的人用咆哮来发泄他的不满和暴躁情绪。这么一来,“雷声”就和“怒”这样的人类情绪联系在了一起,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用雷声来替代“怒”这样的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电闪雷鸣的背景来衬托主人公怒不可遏的情绪。在汉语中,“雷霆之怒”之类的词语构成其实遵循的也是相同的逻辑。那么,当我们再听到雷声的时候,人会因为这种“隐喻”的暗示而感受到发怒的情绪。

可见,声音和人类的情感结构内部有一种逻辑结构的一致。从这个意义上看,声音的音调、音高等起伏的变化其实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变形和符号表达。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音乐。关于此,苏珊·朗格说得好: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音乐的样式正是用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所以,任何音乐都可以用喜怒哀乐等人类的情感来概括表达。我们能感受到一首曲子是欢快的,还是哀伤的;是忧郁的,还是宁静的,即便无法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达,它还是可以和我们内心的某一种情绪相关联。

音乐不仅仅具有这种情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音乐和人类的整体情感或者说生命的感觉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相似的逻辑结构。这样,音乐自身的旋律的起伏就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会具备一种深层次的震撼力。因为音乐“表现着作曲家情感想象而不是他自身的情感状态,表现他对于所谓‘内在生命’的理解,这些可能超越他个人的范围,因为音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符号形式,通过音乐,他可以了解并表现人类的情感概念”。这是人类自身想象的魅力。

因为真实的情绪总是和具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而音乐所表征的情绪却可以不受真实世界的约束而制造出来,也就是说:“作符号的要比被表示的更容易感觉和把握。比如声音比起情感来就更容易产生、组合、察觉和辨别。感觉形式只能产生于自然过程,而音乐的形式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和吟唱出来。”这样,人就不是自我分泌出感情,而是通过符号创作出一种感情出来,通过这样的创作而支配人自身的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看,和语言不同的是,音乐的旋律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有一个大致的“主题指向”。苏珊·朗格说:“有多少演奏者,甚至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种曲子”。其实,有多少个欣赏者,也就有多少种曲子。因为对于同一首曲子,没有任何人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这些感觉仅仅有可能相接近而已。因为一首曲子的旋律起伏是一回事,人们听到的旋律往往是另一回事。因为在“听到的”旋律中必然将加入人们自己的想象,也就是说任何旋律都是人们在想象中听到的。同样听《月光奏鸣曲》,有些人也许真的感受到月色温柔,但肯定也有另外的人感受到别的东西,比如在形式上与月光相近的白沙流水;听贝多芬的《命运》,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生活历程的不同而听出不同的内涵,联想到不同的时空和人物。

任何声音可以说都有音乐因素的存在,因为它可以直接和人的感性联系在一起,因为“声音,作为经验中纯感觉因素,可以是平静的或兴奋的,也可以是愉快的或痛苦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因素也是这样”。所以,即便是语言性的声音,它也会有旋律的起伏、音高的变化,说话者音色的品质等直接诉诸人们感性的因素存在。在声音的接受过程中,声音的“音乐性”体现在听者对某一段声音的感性联想。因此,声音不但可以借助语言指涉真实的客观世界,还可以通过自己旋律的力量建构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一种空间的想象完善人们的感情世界。

二、理解广播传播中的音乐性的声音

既然音乐性的声音诉求的是人们的感性,那么广播当中的音乐性的声音主要也是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广播中音乐性的声音主要有两类:一是音乐;二是具有音乐效果的语言和音响。

1.音乐在广播中的作用

(1)构成纯粹的音乐节目

音乐在广播诞生一开始就被作为重要的节目资源而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第一次播音都有音乐节目的参与。迄今为止,音乐节目已经成为广播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节目类型。我国广播音乐节目形式多样,有类似美国“Top40”的流行音乐排行榜节目,也有典型的音乐欣赏节目,还有以音乐传播为主的广播专题节目。

(2)作为配乐的音乐

音乐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节目中,尤其是作为情绪渲染的工具,使得它成为任何节目都不可或缺的节目因素。新闻节目的开始曲需要音乐作为节目的标志;谈话节目需要音乐在谈话过程中活跃气氛;专题节目需要音乐渲染情调;在广播剧制作过程中,作为配乐的音乐更是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广播编辑,在自己的头脑中应当有一个音乐库,他非常清楚这个音乐库的分类——哪些音乐适合于渲染哪些情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将其调出来使用。

(3)作为节目穿插的音乐

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是音乐在广播传播中不可替代的功能。用音乐来衔接不同的节目,其方式是多元的。有的时候是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比如一个说笑话的节目,节目计划要说10个笑话,每个笑话耗时1分钟,那么这个节目的时长一般会安排为11分30秒,即在两个笑话之间穿插15秒的音乐,这15秒让听众回味笑话,放声大笑,同时调整情绪迎接下一个笑话的到来。如果10个笑话连在一起说,听众势必会忽略其中的某些内容,而且人的情绪也很难始终保持在开怀大笑的状态,此时,用音乐作为隔断就非常重要了。

有的时候是为了适应广播传播特性的需要。我们知道,听众收听广播的状态是三心二意的,为了适应这种节目收听心态,广播节目也日趋“零散化”,即所谓“零敲碎打”的广播。音乐旋律是最容易“零散化”的音响信息,听众听到哪怕仅仅是很短的一段音乐也不会觉得刺耳和突兀,于是,节目进程中不断穿插音乐,一方面让听众觉得悦耳,另一方面把完整的节目割碎以适应听众们三心二意的收听状态。

有的时候是为了适应广播时间安排的需要。比如,由于节目编排不到位,有些节目的时长比预想的要短,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广播直播节目进程中。为了填补空白的时间段,音乐也是最佳的素材。

2.语言、音响在广播中音乐性的作用

语言之所以具有音乐性的效果,是因为语言通过发声技巧等因素可以蕴含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性力量。《洪深文集》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波兰一位著名的悲剧女演员到了英国,英国的仕女们请她吃饭,要她表演一段悲剧。她推辞不过,只得站立起来,以诚挚沉痛的声调说起来。在座的英国人都不懂波兰语,但都被感动了,有的竟然流了泪,独有她的丈夫放声大笑。众人很诧异,不知道他笑什么,他说:“你们知道我夫人刚才念的是什么吗?是我们今天吃饭桌上放的菜单啊!”在这里,我们看到,语言的意义毫无作用,而语气、腔调等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段语言的朗诵因为其形式的因素,其效果不亚于一首令人哀伤的音乐。宗白华也谈到过语言的音乐性的效果:我和一些朋友在那时常常喜欢朗诵黄仲苏译的泰戈尔《园丁集》诗,他那声调苍凉幽咽,一往情深,引起我一股宇宙的遥远的相思的哀愁。注意,是“声调”而非内容带给了宗白华情绪上的巨大震动,这足以说明语言本身也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的效果的。

总结起来,语言的音乐性的作用主要是由说话的语气和节奏来完成的。

(1)语气

语气是“思想情感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情感,一方面是具体的声音形式”。简单地说,语气所描绘的就是“人在什么样的情绪下说什么样的话”。

我们知道,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每一种情绪导致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人在发怒的时候语调高,语速快,一种激愤情感被表达出来;人在喜悦的时候音调轻柔,语速相对舒缓。那么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当主持人(或广播剧的演员)要表达愤怒的情绪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说话的语速放快、语调提高,甚至加一些颤音(气得发抖),我们通过这样的语气就可以读解出“愤怒”的情绪,进而构想这一情绪背后的形象是什么。表达喜悦的语言形象,在语气控制方面也是一样的。

每一种情绪都有相应的语气表达,哀的语气应当语音轻、音调低沉、语速慢并时断时续;乐的语气应当语调高、语音响亮等。一般来说,主持人会根据节目的要求自然调整自己的语气,比如在晚间情感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会以较为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表达一种温情、哀婉或者惆怅的情绪;在早间信息服务类节目中,主持人会以高语调、快语速表达一种高亢、振奋的情绪,以适应听众在早间的心情。

主持人等广播工作者在语气方面表达失误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他对某种情感体会不深,自然无法表达合适的语气。比如年轻的主持人可能不太理解“悲”的含义,于是在叙述一些悲惨故事的时候,“悲”的情绪就表达不出来,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语气的表达显然不真挚。所以,一个合格的广播语言工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其业务素养的一部分。二是发声技巧的问题,即无法把握语气的“形”——语势。所谓语势,就是语言声音的形式,包含着“气息、声音、口腔状态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和多重组合,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没有受过训练的广播语言的工作者,语势就难免有缺陷,比如,如下的语势就是很糟糕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语势单一,多呈“拱桥状”,即句头低起,句腰一拱,句尾落到最低点,且不管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也不管语句间是何种逻辑关系,但凡有标点或需补充气息的地方语势全部下落,语流沉闷,令人昏昏欲睡,自己也越说越没情绪。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把自己的工作变成流水线上熟练工的状态,对语言表现出一种机械的反应,于是出现了种种为受众十分反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腔调”:三字一停、五字一顿的“保险调”;无缘由的格式化的高低起伏的“唱调”;四平八稳、不动声色的“念调”;快速叨叨“套词”、貌似热情的“主持人调”。可见,在广播传播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技巧是完全能够训练的,也是必须训练的。一方面,语言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和广播剧配音演员等)要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体验人世间种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内涵;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将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表达结合起来,在语言艺术方面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醉花窗医案

    醉花窗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亡演奏曲:女王陛下的宣判

    死亡演奏曲:女王陛下的宣判

    组织的女王,最隐秘的王牌,原本是绝爱无情的人,却在无意之间,产生情愫。
  •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此书是一本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责任比黄金更重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鬼域冥帝的混血魔妃

    鬼域冥帝的混血魔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全能杀手,却因一枚戒指和敌人同归于尽,穿越到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废材又如何,混血又如何,当废材逆袭,身有异凤天戒,又为若明家‘凤主’,当知道真相的家主爷爷追悔莫及,狠毒养姐嫉妒恨;废材如她,有表哥皇帝王爷当靠山,有美男周身围绕,一次意外让他们俩相遇,当冷漠的她遇上冰山的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前世他们意外陨落,今生他们的结局又将如何?天下传言,‘异瞳现,定天下’这将会是事实吗?冥帝,魔妃看他们如何定天下……
  • 灵魂破坏者

    灵魂破坏者

    这个故事是讲述主角伊修,来自神秘古老家族的最后一代传人,一个人一把长枪还有一个不拘的灵魂.
  • 独步凰朝

    独步凰朝

    "从纯真曼妙的少女,成长为只手遮天的皇后,褚姌终于步步惊心的走进了这座深宫牢笼。勾心斗角的深宅内院,人畜无害的异母妹妹,她最想保护的人却成了背后捅到的刽子手。一场意外,截断与她心中挚爱的缘分,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危险的临近。错嫁风波,从一个漩涡迫使她卷进另一场争斗,却不知前路曲折。要如怎么反败为胜揭开伪善的真面目?又能否在刀光剑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且看她如何翻转手腕,凰权在握执掌深宫!"
  • 莲姬归来

    莲姬归来

    她嗜钱如命贪生怕死,是灵力弱爆的阴阳师,在现代被爱情背叛被亲人疏离。似乎生来她就是炮灰女配命,穿越时空落成为俊美大boss的助手负责引渡魂魄。烧的了好菜捉得了小鬼,上得了魔王吓得了蟑螂。可是她没想到有一天栽倒在一只美艳的“鬼”的手里……家族的危机,穿越时空的相遇,莫名被封印的神力,一切巧合邂逅是千年姻缘还是步步阴谋?帝姬归来,当尘埃落定谜团解开,真真假假背后谁是过客谁是归人?风华绝世的红衣少年凤眸低垂微嗔道:“你这小小术士,想要做我的太子妃你可不配!。”那人月白衣衫眸含深情启唇说“:阿萝,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我总会寻到你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惜她为浮萍既不是沧海也不是巫云……
  • 快穿之男配也是穿越者

    快穿之男配也是穿越者

    ↓↓有CP,良心保证一对一HE,不喜慎入。↓↓一个头秃得一毛不剩的神,一脚把废柴女主踹到了不同的时空,她穿成了杀手、留学生、心脏病公主、杂毛猫、混血鼓手等等角色,应有尽有!但是她遇到了同一个男配,因为他也是穿来的。从此一个废柴在智障小白的掳走男配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这是一篇废柴女主带着傻逼男配一起穿越时空打怪升级的狗血天雷文。女主虽然废柴,但是她绝壁一片丹心深爱男配,大家可以放心!★目前的男配有:★魔教教主的“女儿”(妖孽)打着手语的足球员(异国金发正太)能歌善舞的楼兰王子(质子)爱琴海的人鱼画家韩国的神秘血族少年、黑暗精灵……作者脑洞能吞万物,各种奇葩男配没有你想不到,只有我写不出(胡说八道!
  • 醉残阳2

    醉残阳2

    她是现实底层的一名普通老年妇女。她是中国农村的一名普通空巢老人。从小讨饭被卖到凤凰塬的她,在夕阳之际,却相继失去儿子,失去男人,眼见着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一根,又倒一根,面对生活,她何去何从?……这是一部农村独守老人的历史写实,它渗透出浓浓的乡愁,它更烛照现实,映衬历史,直达读者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