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61

第61章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纵横谈(4)

第三,广播剧结构的研究突破了旧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于卓的《谈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一文着重分析了深受中国听众欢迎的德国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特点。文章指出,此剧的结构特点是几种方式的交叉运用,其中包含着思考式结构、多人物多层次结构和情绪结构。所谓思考式结构,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和回忆倒叙方法,但其间又有区别。多人物多层次结构,使全剧构思变得奇中出奇。作品让听众感到,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一代接一代的探索,一代接一代的重复,这是一个永恒的事实。至于情绪结构,作者主要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从整体看,每个人物在毕业作文中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洋溢着勃勃朝气,可是他们(每一个人)后来的经历中都笼罩着惨淡的气息。这种结构方式对我国广播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刘雨岚、朱宝贺的《广播剧结构形式发展初探》和朱宝贺的《突破旧模式,开拓新结构》,两篇文章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雪梅的《心灵的展现———从〈大地震〉谈广播剧的艺术特质》指出,南京台的《大地震》把故事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空间,展现了特殊的人物心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物压缩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60多个小时的相伴,60多个小时的交流倾诉,60多个小时的感化,60多个小时的思索,使一个十恶不赦的逃犯道出了一句话:“谢谢你真诚的陪伴,其实你已经拯救了我的灵魂。”人物性格的延伸及其多侧面性展现了广播剧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突破了原有结构模式的结果。

第四,厘清我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王雪梅撰写的《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作者把中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播剧发展的初期,即直播时期,时间从1933年至1952年;第二阶段,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即录播时期,时间为1952年至1966年;第三阶段,广播剧的繁荣兴旺阶段,时间为1976年至今。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作品成绩、艺术发展概况;二是事业发展情况;三是理论成果或者说是认识的进展,为今后对广播剧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五,对广播剧的观念、艺术样式、表现手法展开了比较活跃的研究。对于许多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剧目,理论评论界都给予了注意。刘雨岚的《关于广播剧美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我们除去要着重塑造人物,展示人的命运,以人物命运紧紧吸引听众之外,还应当在艺术表现技巧上下工夫”,“要千方百计地制作出吸引听众激发想象的意境”。同时作者进一步指出:“广播剧要制造意境,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可以产生意境的情节,二是采取可以产生意境的处理手法。”

此时期对同一问题作出研究的还有陆群的《非剧化———广播剧发展的一种趋势》等。

第六,对广播剧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技巧手法问题,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配乐艺术、音响艺术等均有所涉猎,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宋家玲的《怎样写广播剧》,王瑞棠主编的《广播编辑学》,张凤铸、王雪梅主编的《中国广播文艺学》等书,均在其广播剧部分阐述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质,同时探索了广播剧对传统结构的突破:突破之一———结构的“散文化”;突破之二———结构的“心理化”。这在广播剧理论的探索中,又前进了一步。《漫谈广播连续剧创作》是郦子柏的研究文章。作者认为,“目前广播连续剧的创作,要把审美视角放在大众化、普及性及通俗化的基点上,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着重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境遇,描写平民百姓的心态,并通过新奇曲折、巧妙动听的故事情节,刻画出具有真实性格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广播连续剧创作中一直受关注的议题。除此以外,广播剧理论方面的著作还有祖文忠的《广播剧、电视剧概论》、朱宝贺的《广播剧编剧艺术》和穆罕默德·阿里·冯富宽的《消失在声音里的青春》等。这些著述的共同特点是以具体作品为实例,各自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广播剧的本体特性、艺术构架以及它的语言、音响和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是宋铁铮几十年实践的积累,在广播界有一定的权威性。《广播剧的空间表现———音乐效果的地位、作用》是周传基1985年在全国广播剧音响效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课题目,他以中外作品中典型的音响事例阐释了其审美价值,在广播界有一定的影响。《论广播剧的制作艺术》是戎雪芬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制作艺术是广播剧的一种特性,一种质的规定性。制作的基本要求不是对听觉诸元素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有机的融合。在制作过程中要稳住声音画面,并把其处理得富有动势,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这是广播剧这种听觉艺术的要求。同时,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声音画面的衔接和转换要有真实感和新鲜感,并注意把握其节奏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审美效果。叶咏梅的《用无声的手托起有声的世界———评复制合成广播剧的艺术魅力》,从节目的制作中总结了广播剧录制艺术的美学所在。

杨树华的《试论广播剧音响效果的艺术特性及作用》阐述了音响效果有着描绘客观环境,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的行为动作,激发听众的情感,表现景物的运动状态,反映时间的变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音响效果还有参与承担剧作结构的功能。该文的写作特点是,作者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是从作品的典型实例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很具有说服力。张贻力的《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的特殊效应———浅析广播剧从〈世纪之声〉到〈中华之声〉的音响艺术》,作者从自己的积累中,梳理了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特有的艺术魅力。《广播剧音响创作思维》是房大文的作品,文中较全面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宋铁铮、胡妙德的《广播剧的配乐艺术》一文,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广播剧的配乐按发音体的声源及在广播剧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可分为描绘性音乐、表情性音乐、情节性音乐三大类别。这些阐述对广播剧中的配乐艺术,无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撰文《喜听广播剧〈陈妙常〉》,发表了他关于广播剧的重要见解,提出了广播剧的美学特征,谈到了三层意思:其一,广播剧更像“诗”,更有诗的感情;其二,广播剧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想得更多,把人的感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其三,它仅靠声音渗入人的灵魂,让人回味,这是关于广播剧美学特征的很深刻的见解,引起了我国广播界的重视。

早在1981年,曹禺先生曾为《广播剧选》作序。他称广播剧为“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耐人回味”。并说“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曹禺先生还明确指出:“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诗,魅惑人,广播剧也魅惑人。”

第七,展现广播剧的风格。雷国芬的《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一文在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上谈得较为透彻。文章以《嫁给公家人》、《拂晓》和《汽车人》等剧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修改剧本;2.确定语言的表现方式,这其中包含人物对话和解说:3.确定音乐方案;4.对音响提出具体的要求:(1)找准人物的语言动作;(2)注重生活气息的渲染,注意立体感和层次感;(3)落实到实处,一丝不苟;(4)抓住机会充分表现时代背景;(5)运用真实素材,增加纪实性。饶津发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简析广播剧的地域特色与剧本编辑工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八,儿童广播剧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所以任何媒体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儿童广播剧在广播剧领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谓儿童广播剧必须具有儿童的特点。王锐的《童趣,儿童广播剧的灵魂———浅谈导演在儿童广播剧中的独特视角》,作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1.心中有对象———儿童,并把儿童分出三个收听层面: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不同年龄的儿童,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欣赏需求。2.童趣的内涵,要表现儿童天真、甜美、纯朴、稚嫩的自然流露。3.童趣在儿童剧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导演要善于把演员、音乐、效果、录音合成置于营造童趣的构思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王雪梅的《儿童广播剧审美初探》,从儿童的审美情趣较全面地阐述了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好。

第九,广播剧的走向与时俱进。王雪梅的新作《新观念、新视角、新追求———近期广播剧走向演绎》,以较翔实的资料阐述了这一问题:媒体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普通百姓,尤其是广播,它的覆盖面绝对优势于电视和平面媒体。用寻常百姓的视角去揣摸当今社会无疑符合他们的接受心理要求。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安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欺诈,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愉快的感觉。不少优秀作品走出了自己的新路。以善教人、以善魅人是广播剧走向的另一特点。善,永远是艺术的主题,人性的最终追求。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的幸福所在。

随着人们承受各种压力的高度运转,准时收听广播连续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于是,短剧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短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滴水蓝天”的表现力。听众可以在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获得审美愉悦,甚至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高坦的《短剧之美———浅谈广播剧中的短剧》,作者简明地阐述了短剧的戏、短剧的情、短剧的意、短剧的语言和短剧中的人物塑造。

同类推荐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热门推荐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全书共分为七篇,从日常生括、生产经营、生存竞争、投资理财、国计民生、宏观政策、对外交往等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从而更快地走向成功。
  • 我的这个时代

    我的这个时代

    这本小说记录的是我的个人经历,有开心有心酸,但其实挺好的,有时间大家来支持我的说说呀,虽然很烂,我小说里面最近在修改,可以重新看,谢谢
  • 鸿光劫

    鸿光劫

    梦泽大陆的金陵边镇宁城苏家的小少爷苏晨,因青年文武比斗大会上取得不错成绩被烟雨楼选中去参加金陵学院应学,而他从小认识的白家兄妹决定三人要一起出人头地,哥哥白羽尘一身枯木逢春,肉白骨的本领加上看着漂漂亮亮的晴沙妹妹实则是个实打实的剑术高手,和他苏晨文武双全的本事三人最终能闯出怎样的世界呢!
  • 浮华若白

    浮华若白

    星火燎原,狼烟四起,帝国崩塌,时代变迁;一朝帝王子,落入百姓家;复国与守护,相爱与相恨,悠悠一生远,如何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刀光剑影,智计无双,天下大事纷扰繁杂,士族大夫,武林门派,江湖险恶,又如何能独善其身,落得逍遥。
  • 我的明星师傅

    我的明星师傅

    我啊,有几个师傅,大师傅武功盖世,二师傅精通各种热武器,三师傅医术超群,四师傅无所不通,五师傅那叫一个美啊。虽然他们都很厉害,到没有我厉害。因为我是天才啊。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五个师傅,都是大明星。
  • 今生有你才长情

    今生有你才长情

    乔若离从大学时代就看上了校草林沐风,却从来不敢靠近。校庆之时跟林沐风发生了关系,当想要告白之时,却发现他已有所爱之人。她黯然离开,五年之后回国,一个长得软萌的小包子出现了,而她刚跟林子渊结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雅的撒旦微笑

    安雅的撒旦微笑

    豪门千金复仇记:安雅的撒旦微笑三年前,苏安雅带着一身心的疲惫和誓言离开,此后无人知道她在干什么。三年后,依旧是那个风轻云淡,淡漠的女人却布满棋局,看着棋子一步步的走向自己布置好的结局,当在婚礼上新娘对她喊出姐姐的那一刻,所有的游戏悄然启动,然而突发事件还能否让她曾今的誓言成真?当再次动心的苏安雅看着眼前的男人求婚时,为何又拒绝,这份理由又是什么?序幕拉开时她在他的耳边说:“游戏才开始,我邀请你免费看场精彩的表演,如何?”阳光下,那微微一笑波动了谁的心,又会走出什么的结局。看两个能力不相上下的女人如何争斗,看她与他之间的路又将怎么前行。
  • 知梦难醒

    知梦难醒

    在梦中发现自己是在做梦,那么接下来的梦会不会变得更有意思了呢?某读者:“麻蛋,作者你骗我,哪里有意思了?看完这个故事我都吓尿了!”我:“……”
  • 直播昏君日常

    直播昏君日常

    小主播穿越成了大昏君!亚娜鲁瓦!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昏君?哥哥我没经验啊,怎么办?直播还在呢,热心的网友随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