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100000041

第41章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1)

虽然人人都理解“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却让人们对此产生了困惑。据2006年1月《沈阳今报》报道,北京大学的学子武小锋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每天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武小锋的经历让人联想到他在西安长安区卖肉的师兄陆步轩。陆步轩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个长安县鸣犊镇的农家少年曾是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但毕业后因为工作失利不得不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在2000年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成了卖肉的屠夫。这个类似于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的故事再一次在人们面前上演。

2009年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就为610万,还有数百万的存量失业毕业生。教育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大事,而当知识不能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时,人们不禁对教育产生了疑问,究竟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温总理多次在正式场合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实上,2003年,我国便将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胡鞍钢、程永宏、杨韵新等著《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举措,意味着中国已经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转变为同时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局面。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传媒是否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困境?媒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舆论引导,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呢?

第一节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诸多推崇教育的思想,如“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希图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几千年来人们的共识。在现代社会,通过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成为众多学子出人头地的捷径。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顶在大学生头上的光环逐渐褪去,大学生就业难反而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界定

当前社会转型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的热点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改革开放的伴生物,它迅速反映客观世界的最新动向与最新趋势,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热点问题比较突出,使人无法回避。二是挑战性,热点、难点问题,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显露,解决这些问题有相当难度,对领导者与实际工作部门极富挑战性。三是普遍性,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

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如学校乱收费、升学骗局、大学生就业、大学生自杀、贫困生就学、校园安全等等各种教育问题不断出现。大学生就业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有关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由大学生就业现状所引发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民间悄然蔓延。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抽取样本2000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就业压力;还有41.7%的同学认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而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只占16.7%。

在本章所探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谓大学生,是指其所处阶段为大学学习即将结束,准备迈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面临着职业选择和落实工作阶段的群体。那么,所谓大学生就业问题,即指伴随着当代社会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大学生群体在即将迈入社会时面临的职业选择困扰。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动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发生于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但这一社会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国际动因,也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惯性影响,但关键因素还在于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的滞后。

(一)国际动因:教育转型引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随着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竞争的加剧,人才的竞争日益成为这种竞争的核心;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而高等教育是培养研究开发高级人才的重要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说,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然而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各国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困扰。如日本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日本社会较为平静地面对“三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失业”的现实。日本《劳动白皮书》统计,199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降到65%,后来大致维持在60%-70%。但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两省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1日,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81.6%,同比上升了2.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受相关制度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呈现出一个渐次凸显的过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统分统包阶段。1960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0年至1962年高等学校理工科毕业生分配问题的报告》,对毕业生的分配体制进行了详细安排:一是全国性重点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加上从部门、地方抽成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二是部门主管的一般高等学校毕业生,中央抽四成左右进行调剂,抽成后余下的毕业生,原则上由主管学校的部门负责分配;三是地方院校毕业生,除专科学校毕业生及专署、县办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外,中央也采取抽成分配的办法,以上分配办法一直延续到1965年。1972—1979年毕业生,是“文革”期间推荐入学的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学员”,国家对他们的就业政策基本上是“哪来哪去”,“社来社去”,国家只做少量调剂。1977年后国家恢复统一高考,但毕业生分配“统包统分”的政策却一直延续下来了。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供需见面阶段。“供需见面”其实就是指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这项政策是针对当时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分配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提出来的。1983年教育部决定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原山东海洋学院四所院校作为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的试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分配办法。”从1988年开始,在广东省属高校试点,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学生,实行收费上学,毕业后推荐就业,定向就业,择优录取的制度。”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初期——双向选择阶段。1989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在过渡阶段,实行以学校为主导向社会推荐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所以,这个方案被称为“过渡性方案”。

第四阶段:1993年后至今——自主择业阶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指出确定我国大学生就业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4年,为了这一长远目标的实现,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意见》,指出:(1)从招生开始建立收费制度;(2)对招生并轨改革前招生的学生,原则上仍由国家负责就业;(3)逐步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引导学生毕业后参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以奖学金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自主择业。1997年,全国高校实行并轨招生,免费接受高等教育在中国成为历史。2001年,我国毕业生在就业制度上全面进入毕业生“自主择业”阶段。

前期,统包统分和供需见面制度有利于国家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才需求。但是分配计划带有盲目性,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合理流动,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同时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

近年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阶段则推动了高等教育各环节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两种就业制度的缺陷是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行为以金钱为导向、高校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等矛盾。

(三)国内动因:社会转型导致教育改革滞后

我国当代社会转型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并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疑虑和困惑。反映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就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人数众多、应试教育弊端重重、教育不公平、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能够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其前提就是要尽量减少失业。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应当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中国政府网2007年网上调查显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被认为是最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举措,占投票总数的29%;其次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占13%;再就是扶持高校毕业生到不发达地区和基层灵活就业,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化校企联系、完善见习实习制度,这三项投票比例各占12%。以上五项措施占投票总数的78%,被认为是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力措施。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校改革,也就是说高校的课程结构上,存在着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强化校企联系,完善见习实习制度,这亦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两项合起来占据投票总数的41%,即大部分人认为高校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措施。

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很有见地的话:“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历史的传统不能一天中断,如果中断了就会前后衔接不起来。”也就是说,随着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亦应该进行重大“改革”。

目前,我国已把发展与改革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现正在进行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大学体制改革,改革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快速发展的全球化倾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二是为了培养中国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人才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2008年教育部推出的高校改革八大举措中,排在举措第一位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高校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支持校企合作建设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其次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实践。

政策虽是解决问题的一项有力保障,但在实际生活中,政策的执行和措施的具体落实中却存在着种种困难。国内各地区之间、各学校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如有的地区思想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等,许多地区和高校都存在改革措施和就业政策不到位的情况。

同类推荐
  •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在政治与安全安正策思路上,目前日本各界精英中主张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防范中国的观点依然居多,但强调与东亚各国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平衡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的呼声日渐高涨。在经济政策思路上,日本各界精英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十分向往,同时又十分担心日本经济可能在今后与中国经济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日本的中国研究尚存在着方法落后、观念陈旧、举棋不定、犹豫观望的弊端。
  • 闹市观潮

    闹市观潮

    我之《闹市观潮》,与名家名作不同之处在于:力求鸟瞰人间,以史为鉴,究兴衰之因;力图洞幽烛微,言人未言,探人间正道;力争引领视听,促进和谐,尽匹夫之责。目的:在依托事实的基础上,就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存在问题或丑陋现象,就事论理,举一反三,寄几许担当之意,慨几分家国情怀,发几句忧患得失之词,张几条天下仁义之理,议风气,论是非,辨善恶,扬正气,树新风,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摇旗呐喊,彰显正能量,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中国是南亚国家的邻国,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中敏感和复杂的一部分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书创新地提出“超越均势”概念概括和分析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并具体从理念、政策、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对“9.11”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是对“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与成果的反映和总结,内含中央文件、领导讲话、专题辅导、典型案例、工作交流、企业实践等部分。《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活泼生动,融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各级党组织研究指导非公企业党建的工具书,又可作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原点;第二章论述了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第三章从非执政党建设角度提供了一个思想僵化、亡党失政的反面例证;第四章仅以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线索,对包含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个纲要式说明。
热门推荐
  • 【恋上妖娆】奏响魔女旋律(完结)

    【恋上妖娆】奏响魔女旋律(完结)

    (本文移坑名为‘ 恋上妖娆太妹 ’http://***.***/partlist/77465/)家世一般的千夏絮,既是超高智商的美女也是主张快准狠的杀手。扬起冷艳妖孽的27.5度标准恶魔式微笑,注定着谁是她的下一个目标人物。但是却没想到圣爵世学院的更多刺激险阻正等待她的来临。疑题重重、到底谁才是她的命定恋人?“你认为我会怕么”她魅惑的声音始终不变,寒气加重。历经黑道风雨洗礼的她岂会输?
  • 异瞳罪子

    异瞳罪子

    王者之间的抉择,谁?是真正的皇。五大氏族:炎之氏族,冥之氏族,鬼域之族·······当年发生的一切背后竟隐藏这一个阴谋。她究竟是谁,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亲情,爱情,绝望,背叛·······清冷的眸子再次睁开,她已是无心之人!樱,空,髑,被赋予了诅咒的罪子,是否就此服从命运的摆布······
  • 異世剑仙

    異世剑仙

    一個名為无情既孤兒,突然被一道天雷打中穿越異世,在異世成為嬰兒,長大后12歲既无情被發然是廢物,无法修綀,心灰意冷既无情,走着走着无意中發現神秘既傳承洞府,發現適合他修綀既職業魔武剑仙,看他如何用魔武剑仙這個職業,打造屬於他王者之路。
  • 蓝涧集

    蓝涧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姐妹争帝夫

    倾城姐妹争帝夫

    这是一部属于仙侠、校园和后宫的混合剧,以仙侠开始,校园为辅,后宫为主的作品。她们是仙界公主,而且还是黑户的……她们是双生姐妹花,却因为一个梦爱上同一个男人。黑研:露儿,从小你想要的我都给,这次可以不和我争吗?白露:她,仙界中的八仙女,虽然是黑户……她,工作中的败笔,嘟米也许想再说什么,最后还是沮丧的离开,白露就是她一生事业的最大败笔……她,学院中的菜鸟学生,教授:我再不想看到这个学生——被作为“资优生”换学院了!她,有一天迷糊的穿越了……妍儿,我不该存有私心跟你争灵帝的。言倾城:无论是白露还是妍儿她从来没有动过杀机,她甚至开始依赖这种依赖感,她总是真真假假的以白露或者妍儿其中任何一个身份陪伴在她们其中一个身边,那种感觉让她心安。妍儿亦或一样,她费尽心机的把露儿从灵翔身边踢走,只是宫斗的时候可以安心的想不是露儿罢了。
  • 我名禽兽

    我名禽兽

    本是世界第一杀手的灵杀,因为亵渎了教廷的圣女惨遭追杀,最后与裁判所同归于尽。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灵杀的灵魂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个古怪的世界,有异能有机甲,还有地球上所谓的神明。虽然与地球某些方面相似,但终究不太一样。看本是鬼修的杀手如何在这个世界掀起各种腥风血雨,恩怨情仇处处皆是。我本想做个普通人,快快乐乐过一生,你们干嘛要逼我。既然做不了好人,那我就做禽兽。——秦寿。
  • EXO之夏日之恋

    EXO之夏日之恋

    “你等等我啊!”小狼们对跑远的少女们喊道“就不,追到我就嫁给你!”十一位少女对自己的小狼喊道。在他们后面,少女边跑边哭,鹿晗在后面追。鹿晗在后面边跑边喊;“世雅,我错了,回来好不好?”。。。。。。。。。。。。
  • 神秘总裁的心尖宠

    神秘总裁的心尖宠

    被迫逼嫁,闪婚给了全市最有权势的男人,然而初见,这个男人看她的眼神就无比的炙热和火辣……这是为何?婚后本想安安分分,但却没想到新婚第三天,夏晴天就发现了她的新婚丈夫不为人知的秘密……
  • 都市之网文时代

    都市之网文时代

    网络三流写手尹川,一觉醒来,世界大变。华夏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华夏,这里文道昌盛,人人都在向成为作家努力着。成为作家,代表着将拥有财富,地位,权势,女人......还有力量!这里,文可载道,文可通神,文可长生!作者一星寒暑不侵,作者二星病痛不入,三星思如泉涌,四星力能扛鼎,五星刀剑难伤。书生,学者,文人,文豪,文宗,大文宗,儒者,他们更是有种种玄妙。ps:作品中涉及的名字及昵称属作者杜撰,如有雷同,切勿对号入座。
  • 皇后离朝:本宫是只小小鸟

    皇后离朝:本宫是只小小鸟

    重度躁郁症患者遇上欢脱的太子,没有擦出天雷地火,没有惊动天下,人人歌颂的爱情故事。理所当然的心动,他为她挡住所有勾心斗角的伤害,逗她开心,希望她别再焦虑茫然。水到渠成的相识,她冷漠相对,却依然被惊艳到。渐渐的熟悉,她为他解忧,淡淡的温柔细心全部给他。缠绵不休,丝丝入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最后,谢绝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