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戏剧戏曲基础知识
【戏剧】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表情、造型各种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分别是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戏剧一般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戏剧,除话剧、舞剧、歌剧、芭蕾剧等形式,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能乐,印度的梵剧等等也可算在戏剧内。
狭义的戏剧,专指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悲剧】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喜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悲喜剧】
悲喜剧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从悲剧与喜剧中改革出来的资产阶级的“近代戏”,故又称“启蒙戏剧”。它是“介乎英雄悲剧和轻快喜剧之间的严肃戏剧”。博马舍第一个把这种戏剧称之为“正剧”。它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成分,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正剧中主人公的选择,不再像过去的悲剧或喜剧那样受限制,它可以是崇高伟大的英雄,也可是卑鄙龌龊的小人。正剧的题材既可以是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或伦理道德问题,也可以是接近于市民生活的凡人小事,剧情中既有令人感伤流泪或不完美结局的悲剧因素,又有批判现实的不合理性、正义获得胜利的喜剧色彩。主人公也像悲剧人物那样追求着历史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这种要求在悲剧中不可能实现,而在正剧中则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在喜剧中,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被当作现实的目的而被追求着,而在正剧中,不合乎历史潮流的要求则被否定掉。
【历史剧】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它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戏剧性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历史剧所表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环境、风俗等都要遵从历史真实。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田汉的《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等都是著名的历史剧。
【萨提洛斯剧】
萨提洛斯剧是在悲剧三部曲后附加的第四部曲,在悲剧后加上的这些小闹剧对戏剧的审美过程而言并非无用或仅仅是吸引观众,出色的闹剧是在情感的持续低调之后一种必不可少的转换和调剂,它可以令人稍稍轻松,整理精神,以更好地观看接续的悲剧。
【戏曲】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舞台艺术。戏曲的三个特点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戏曲综合性】
戏曲既是一门时间艺术,又是一门空间艺术,它以唱、念、做、打为表演中心,涵盖文学、音乐、演唱、舞蹈、杂技、武术、绘画、工艺等多门类艺术因素,因此说戏曲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戏曲虚拟性】
戏曲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有限的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首先,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戏曲中人物虽然手中没有针线,但可以通过假扮做缕线、挽绊、穿针、引线、刺绣的动作,观众就知道她是在穿针引线地刺绣。
其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具有虚拟性,戏曲舞台大多不用布景,常常只用很少的几件道具。传统的戏曲舞台常常只设简单的一桌二椅,在不同的剧情中,通过演员不同的表演动作,可以展示出不同的环境,可以表现剧中官员升堂、宾主宴会、接待宾朋、家庭闲叙等不同场面,还可以当作门、床、山楼等布景。戏曲舞台采用虚拟性的道具布景,一方面为演员留出了更多的舞台空间,很适合戏曲艺术歌舞性较强的表演方式,使演员的表演艺术得以充分展现;另一方面,戏曲这种虚拟性的舞台美术环境,能够更加激发观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观众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出,从而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
再次,戏曲舞台的时空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和话剧舞台时空一般要求情节、时间、地点三方面保持完整一致,即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法则不一样,戏曲舞台时空所表现的往往不是真实世界中的客观时空,只是通过演员的唱腔、念白和动作,以虚拟的手法来表现空间和时间,具有一种高度灵活自由的主观性。例如,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讲述了萧何星夜兼程跋涉追回韩信的故事,演员在舞台上跑几个圆场就表示赶了几十里路程。这种虚拟性给剧作家和演员以极大的艺术表现自由,拓宽了戏剧表现生活的领域,在有限舞台上,运用高超的演技可以把观众带入江流险峰、军营山寨、行舟坐轿、登楼探海等多种多样的生活联想中去,在观众的想象中共同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
【戏曲程式性】
戏曲程式性,是戏曲的角色行当、表演身段、剧本结构、音乐唱腔、服装打扮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首先,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戏曲一般都划分为生、旦、净、丑等四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还可分出更加细致的角色。“生”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旦”可以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净”可以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丑”又可以分为文丑、武丑等。不同的角色在化妆、服装,以及表演(动作、唱腔和念白)上,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其次,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戏曲的程式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规范化动作,它是戏曲表演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所谓程式,就是指不同角色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常用的程式性动作甚至还有固定的名称。以“起霸”这个表演程式为例,为了表现古代将军出征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必须要分别完成“提甲”“抬腿”“跨马”“理袖”“整冠”“紧甲”等动作,没有这些动作则不能成为“起霸”。
再次,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各种器乐曲牌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分别用于不同场合,彼此不能混淆或替换。例如[万年欢]曲牌用于摆宴、迎亲等场合,[哭皇天]曲牌用于祭奠、扫墓等场合,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戏曲中的锣鼓点子也都有一整套固定的规则。显然,戏曲唱腔和伴奏中的这些程式,既使戏曲具有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使戏曲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形式美,培养了观众对于戏曲特殊的审美习惯,体现出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
【四大声腔】
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京剧】
中国戏曲曲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京剧擅长于表现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历史题材,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有生、旦、净、丑四大行。由于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堪称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代表人物有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经典曲目有《霸王别姬》《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等。
【皮黄腔】
皮黄腔,是以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合成的声腔系统。
【越剧】
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在海外也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人物有“越剧十姐妹”:袁雪芬、范瑞娟、尹桂芳、筱丹桂、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代表曲目有《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红楼梦》《沙漠王子》。
【黄梅戏】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因其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所以能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代表人物有严凤英、马兰、吴琼、袁玫、韩再芬等人。代表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
【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豫剧六大名旦”,代表曲目有《花木兰》《白蛇传》《红娘》等。
【川剧】
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沪剧】
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的戏曲剧种。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经典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昆曲】
昆曲是我国戏曲剧种之一,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因此得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韵白和京白为主。经过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婉转细腻,擅长抒情,故有“水磨调”之称,成为盛极一时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时曲”。代表剧目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体验派表演艺术】
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英国演员欧文、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
欧文主张演员应主动地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应只冷静地表现,他们反对演员只对别人的感情进行观察,主张演员把自己的情感化成艺术的一部分,把人物的感染力量与艺术手段的运用结合起来,欧文称此为演员的“双重意识”。
萨尔维尼认为演员的特殊标志是感受的能力,演员要听命于自己的感受。演员表演时,不仅要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这个角色时,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他提出“双重生活”论,认为演员必须有百事无动于衷的本领,只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一面勤于感受,一面像骑师驾驭烈马似的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感受,以使观众也有所感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的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他称此为体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