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700000069

第69章 幸福家教(14)

考大学

每年的7月7日、8日、9日三天,都是全体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们最重视的日子。(从2002年起,高考提前了一个月,改为六月上旬了。)

在儿子升入高中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末尾,丈夫的单位里分房子,我们搬到了很远的地方。所谓“很远”,是指距离儿子的学校很远,距离市中心也很远。距离市中心远我无所谓,因为我很少上街,除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外,从不出门。手里总有做不完的事,教书,写作,家务,教育孩子,等等,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哪里还有时间去逛街?

可是距离儿子的学校远,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本来,为了儿子上学方便,我们准备放弃搬家。然而,一家三口讨论的结果是,也不能轻言放弃。因为这时候,丈夫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他做了大半辈子的学问,却连一个书房都没有,哪怕是一间小小的书房,我们家的书,堆得到处都是,床头,桌角,柜子顶上。我也就要到达知天命之年了。儿子也已经长大,他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也没有。单位里发下话来,如果这次放弃了,也许以后就没有别的机会了。所以,我们才下了决心。

这次行动儿子也是同意的。事前,我们三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也充分地征求了儿子的意见。他的确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

但是,坐着公共汽车上学,单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每天都有将近三个小时浪费在路上。现在已经进入了高考倒记时阶段,时间浪费不起。冬天又是昼短夜长,拂晓就要出发,天黑了才能回来,两边见不着太阳。孩子的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

儿子倒是不大在乎,每天早出晚归,过着很有规律的日子。而且因为是自从上学以来,第一次来回跑这么远的路,反而锻炼了他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经历了一个寒假之后,时光走到了最关键的高三第二学期。

我想,虽然儿子没有向我提出任何要求,但是做母亲的,应该在各个方面,包括种种细节,多站在儿子的角度,为儿子想想。所以,高中三年级的第二学期一开始,我就设法为儿子解决交通和住宿的问题。

那时候不像现在,现在我经常看见中年家长开着自己的汽车去学校接送孩子。他们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学校再远也不怕。

那时候我们没有汽车(当然现在也没有),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们为孩子包车(比如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包出租车),我们只能让孩子坐公共汽车,让他接受生活的锻炼。

无论如何,在七月上旬的那关键性的三天里,我绝对不能让儿子跑这么远的路。万一遇上交通堵塞,或者遇到什么难以预料的其他突发情况,后悔可就晚了。(写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实例:我的一位同事,他的儿子考大学时,因为路远,也因为心情过于紧张,骑车撞到了树上,好不容易爬起来,赶到考场,少参加了一门考试,结果落榜。这位同事本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受了这个刺激后,不久逝世。当然,这是极为特别的例子)

话说回来。儿子上了高三第二学期后,我就开始想办法。限于我们当时的条件,我不可能像现在的某些家长那样,在高级宾馆或旅馆里给孩子租房间。我只能想些平民百姓式的办法,为孩子找一个能够住宿的安全地方,不用他再天天跑路,节约他的宝贵时间;同时又能保证,在进入高考的那三天关键时间里,他能够既省时又顺利地抵达考场。

真是老天助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那是我儿子的一个同学的家。在幼儿园时代,他们俩就是同学了,后来上了同一所小学。初中时虽然分开了三年,高中时又在同一个班里重逢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以用“源远流长”四个字来形容。

不仅如此,这位同学的母亲,既是我的中学同学,又是我的大学同学。

他们的家,就住在学校附近。而且因为是北京的老家庭,家里的房间很多。如果儿子去了,不会给人家造成拥挤。

我和儿子商量,是否可以在这位同学家里住一段时间。当然我们要付一切费用,不能给人家增加任何负担,只需占用一个睡觉的床位,为的是免去他的来往奔波。

儿子表示同意。

知道儿子不反对,我心里便有了底。

于是专门去拜访我的老同学。老同学夫妇表示热烈欢迎。那位男士说:“我特别欢迎小明来我家,和我儿子一起住。小明学习踏实,我儿子坐不住,老想玩儿,这下好了,有个踏实的朋友在旁边,他就能够好好复习了。”

为了儿子能够熟悉和适应环境,不在他的心理上造成冲击,在征得了儿子的同意和我老同学一家的同意之后,距离高考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儿子就住到了这位同学的家里。每逢周末,儿子回家;每逢星期一的早晨,儿子去学校,当晚再住进同学的家。周而复始,直到高考结束。

为了保证两个孩子在高考的三天里,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我本人也于7月6日住进了这位老同学的家里。我们这两个做母亲的人,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好好地给考生做饭。一共三天,九顿饭,我们设计了不雷同的花样,为的是让孩子们吃得高兴,体力好,精神也好。三天高考,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所以在我们的食谱里,补脑子的各种鱼和虾等海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

除了做饭之外,我们的任务还有对孩子进行精神安慰和鼓励。每天中午和下午考试回来,我们都分别帮助自己的儿子放松,讲几句笑话,让他们倾诉倾诉内心的感受,把当天的紧张情绪宣泄出来,以便迎接明天的“战斗”。

就这样,我和老同学一家,团结协作,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四天。高考的最后一门科目考试完结后,当天下午,我和儿子就与老同学一家告别,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自己组装音响

高考顺利通过,儿子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高考之前我们就已经与儿子商定,他考上大学后,我们要奖励他,根据他的要求,奖给他一套音响。

儿子像爸爸,非常喜欢音乐。他们俩人都是音乐“发烧友”。爸爸虽然酷爱听音乐,我们家里却只有一个很普通的收录机。对儿子不能失信,即使经济实力有限,答应了他的事,也必须兑现。

我们问他:“你喜欢什么牌子的音响?”

他大概早已经胸有成竹,毫不犹豫地说:

“先锋2000。”

现在的“发烧友”们一定觉得这种牌子太落伍了,可是在当时,那是很先进的,似乎是刚刚从国外进口不久。反正是如我一样的“老土”,若不是儿子说了,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做“先锋2000”的。

我和丈夫只好认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用行动为儿子作出榜样来。

“好,就是先锋2000。”我说。

我们取出了储蓄,这是丈夫和我积蓄起来的稿费,都是我们俩人“爬格子”爬出来的。为了兑现向儿子的承诺,我们决定把它变成音响。

我们三个人去了一趟商店,那是友谊宾馆开设的家用电器专卖店。那台“先锋2000”赫然地站在那里。我没有想到它的体积如此之大,它有两个巨大的音箱,还有一个很大的主机。我们三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搬不回去的。

一天,我们的一个好朋友找来了一辆汽车,这样,我们才把这个“先锋2000”搬回了家。

打开包装,我们发现,它的线路图非常复杂。我和丈夫都对付不了。

儿子把机器搬到自己的小房间里,这台音响占据了他的很大空间,他却一点儿也不嫌烦。

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声不响,耐心地钻研着线路图。一边看图,一边安装。我和丈夫打开他的房门,向内张望,他也不理睬我们,只顾专注地忙他自己的。我们不便打扰他,听便他一心一意地对付音响。

儿子埋头在他自己的小房间里干了多半天,之后,忽然从他的房间里,传出了优美的乐声。一会儿,儿子也笑眯眯地走出来了。我和丈夫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儿子从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进入文科班了,两年来,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课,但是他对复杂的线路图却理解得这样准确,这件事令我和丈夫都非常惊讶。怪不得他的理科老师们要动员他进理科班呢。

这件事也让我们对儿子的聪明、踏实、钻研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觉得,他的智慧,已经超过了父母。

在一次晚饭后闲谈时,丈夫提出,用民主表决的方式,选举我们三个人中,谁是最聪明的人。我和儿子都表示赞成。

丈夫说:“赞成肖凤的请举手。”

儿子举起了手。一票。

我说:“赞成林非的请举手。”

儿子又举起了手。一票。

我和丈夫几乎是同时说:“赞成明明的请举手。”

说完之后,我们俩就同时把各自的右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2比1,儿子以压倒优势当选。

我们三个人,一边鼓掌,一边哈哈大笑起来。

母与子谈文学和语言

儿子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读的是英语系。

现在,大学里的专业分得很细,应该说,也很窄。

我觉得,一个学习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必须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和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了如指掌了,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别国的语言和文化,做到对所学专业的融会贯通。

当然,儿子就读的大学里,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不过,对待英语系的学生,绝对不会像对待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那样,设立那么精细和那么多样化的课程。所以,作为母亲,同时又是一个在大学里任教的老师,我愿意为儿子提供知识方面的更多营养。

上了大学以后,儿子就住校了。每个周末,他都回家。

星期日,成了我和儿子进行“课堂讨论”的日子。主要是我讲课,儿子听课。但是这种一对一的上课方式,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随意对话。我为儿子准备的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中国作家作品分析,外国文学史,外国名家名著选讲,如何使用中文工具书,等等。以上内容,儿子有的已经通过读书知道了,有的还不太熟悉。我们俩人一边聊天,一边切磋,就把儿子已经掌握的知识串成了“系统”。

老师有的时候也要甘当学生。从与儿子的不断对话和讨论中,我也了解了平时他都爱看哪些书。比如,他在课外读了不少西方古典哲学名著,他对这些哲学家的学说自有独到的见解,这方面是需要我好好向他学习的。

比如,他当时正热衷于阅读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他在叔本华的原作旁边,写了许多精彩的眉批。我看了这些眉批之后,对儿子很是佩服。我认识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见解的青年知识分子了。

举个例子。他读了叔本华的《关于思考》一文后,在眉批中写道:

“思考要做分析、分类,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建立一个体系。”

“思考建立的体系,并非排列组合,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自然地联结起来,就像是一个活人,而不是一座大楼。”

“叔本华强调自己思考,不主张开卷有益。”

他对《关于思考》一文的总体评价是:“有文采,比喻极好,想法独特。”在“比喻”两个字的下面,他还点上了两个黑点,以示强调。

再举个例子。他读了叔本华的《读书与书籍》一文后,又做了如下的眉批:

“要读原著。”

他读了《关于噪音》一文后,在眉批中写道:

“对思维的破坏。”又补充道:

“楼上的脚步声,拍打声。”

在读了《生存空虚说》一文后,他评论道:

“按照叔本华的理论,人生并不是痛苦的,因为现在的痛苦在转瞬间成为曾经的痛苦,痛苦不复存在。人生只是空虚。”

……

儿子刚满二十岁,为什么就能读懂这么艰涩的哲学著作,并且对这些理论做出如此理智的评论呢?回想自己刚满二十岁的时候,还很缺乏哲学思辨的能力。儿子的才能,让我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儿子虽然还只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而我已是一名大学教师,但是事实告诉我,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向他学习。

由于儿子对我的启发,使我认识到,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自己的学生们也应该如此。自己的学生们像儿子一样,也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也是充满了锐气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一定也有值得我向他们学习的长处。教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只有这样做,才能共同提高。

星期日和儿子的对话讨论,使我很开窍。

父与子谈音乐

前面说过,我的儿子和我的丈夫都是音乐“发烧友”。

他们常常一块儿聊天,谈论的话题,大都是关于音乐的。

他们引经据典,讨论什么叫艺术。他们都很赞成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为“艺术”二字所下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

他们常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一边陶醉着,一边评论着。

这时候,知识分子们的待遇,有了一点儿提高。我们家里的收入,除了维持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之外,全部买了磁带。这是父子二人的至爱。

他们只要一有闲暇,就打开“先锋2000”音响。我们的房间里,就会响起美妙的乐声。

他们谈论列那尔、约翰·施特劳斯、雷哈尔的乐曲,认为它们是优雅、柔美与和谐的。

他们认为,门德尔松的《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怨如诉,充满了温馨的怀念和对青春的渴望。而肖邦的几首《夜曲》,晶莹明澈,静谧幽丽,像清风,像月光,像潺潺的小溪,像森林中长满了青苔的小径,像和知己倾吐衷心的话语。

他们觉得,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悲壮激越,鼓舞人们与命运搏战。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则凄楚哀惋,抚慰人们去憧憬光明。

他们还讨论帕格尼尼的华美;讨论萨拉萨蒂的凄怆伤痛与粗狂豪放;讨论德彪西的轻盈与柔美;讨论拉威尔的神秘朦胧和清澈明亮。

等等,等等。

关于音乐,他们似乎总有谈不完的话题。

每次他们俩人讨论音乐,我都兴趣盎然地旁听。我在旁听他们谈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音乐修养,也成了半个“发烧友”。

可是等到儿子大学毕业以后,他更加成熟了,他对音乐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他很坦率地告诉他的爸爸说,他对古典音乐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痴迷,他已经不再同意几年前他们父子共同讨论的观点。他说他已经懂得了现代音乐的创作意图,是要宣泄痛苦,等等。

对于这样专业的音乐理论问题,我就无力发表意见了。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时间关节点,不仅本身绚丽多姿,而且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甚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贡举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关节点。如果说有宋三百年以科举得人最盛,那么嘉祐二年(1057)的贡举则尤为突出。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 韩愈文集1

    韩愈文集1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热门推荐
  • 猎魔的世界

    猎魔的世界

    朝廷要犯逃到了一个偏远小城,然而这个小城迎来的不仅仅是逃犯。
  • 重生之傲世云清

    重生之傲世云清

    【爽文+一对一+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云清,修真界云家年轻一代第一人,偶得符术传承被家族觊觎,惨遭囚禁而亡,重生为真灵大陆看似平凡的神秘女子。什么?身世太复杂,要低调;天赋太妖孽,要隐藏,好吧!从此扮猪吃老虎,渣男白莲送做堆,天赋在手,天下我有,“不,你还缺个男人”看着面前这位深情款款的帝君大人,云清……,说好的狂拽狠辣霸气男主呢!
  • 十八拍

    十八拍

    他是穿越者的外甥,她是疯婆子的妹妹。他是北荒旧皇的亲子,她是五仙圣教的弃徒。他是上古门派的传承者,她是封古时代的幸存者。他是江湖上最忌讳的存在,她是七大派有史以来最危险的叛徒。他是她的弟子,他们是九州大陆最可怕邪仙的死敌。若叫江湖上论出三个智商最低的人,石小吏榜上有名。若让九州评选三个最阴险狡诈的人,尘绝音当仁不让。一个无脑少年,一个不良萝莉,围绕一本曲谱,在浩瀚的九州世界上演一段啼笑皆非的恩怨情仇。
  • 乐乐,你在哪儿

    乐乐,你在哪儿

    一只小小杂种贵宾狗,它叫乐乐,它那么的调皮,那么的可爱,时时陪伴着我,但小时候的我对它也会有不满,到最后我不能再离开它。但是,每个生命都有离开的那一刻,乐乐也是……这本书是为我爱的乐乐而写的,是对它的思念……
  • 古董街12号

    古董街12号

    神秘的占卜术,早已在世界上失传。然而在古董街,却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古董街12号,永远穿着红衣的一个女人,经营着一家塔罗占卜馆。不管天下哪里来的人,绝不能问关于她的任何事情。她身边从来没有一个人,但却有一种很稀有的生物—鬼。
  • 国民校草宠上瘾

    国民校草宠上瘾

    她不小心“强吻“了他两次,第一次他冲了两遍冷水澡,第二次他狠狠踢了床沿却对醉酒的她无计可施。她被欺负,他解围:“世上敢欺负她的人,一种还没出生,一种已经死了,你要当哪种?”她被告白,他找到那男生:“你被开除了!”她告白:“时城,我喜欢你。”时城故作正经:“刚刚风太大,你再说一遍。”
  • 古田县回忆录

    古田县回忆录

    一个霸道刁蛮的千金小姐,一个身怀异术的灵异青年。俩人相遇会怎样呢?一件关乎着爱人家族的阴谋,一个自己必须接受的家族使命因为爱你,所以无法离开你。也因为爱你,所以无所畏惧!
  • 卿本纨绔:坐拥江山美男

    卿本纨绔:坐拥江山美男

    爷爷逼婚,她非常明智的在婚礼当天抛下从小穿着一条裤子的未婚夫,自个儿远走高飞。还没来的及闯荡江湖,打遍天下无敌手。某女就很憋屈的穿越了。她是北国侯爷之女,纨绔好色。当她附身到她身上,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
  • 风中的雪

    风中的雪

    贵为公主的她,从小母亲去世,受尽哥哥们的欺负,连父王也对她有时冷漠,在没有遇见她的时候,她和她的好姐妹一起相依为命,这次想要离开皇宫的她,命运又会如何呢……
  • 再见,再见!

    再见,再见!

    很好看的啦……我是以自己的经历来写的,但有很多又不是我本人的故事,但是,很贴近生活就是了,好看的,文章的第一章依旧是序,会给大家介绍,好了,我就不啰嗦了,像个老婆婆似的,读者们,一起加油,越过青春的疼,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