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对以声音为传播形态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国内自主开展的系统研究项目还不多,也无成熟的文献资料和声景资料类产品。一些机构收集的声景信息也呈零散分布,难以形成共享的历史资料和社会资源。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这个方面的研究,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开展此类研究无疑具有丰富的资源,也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基于这些考虑,依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精神和北京地区社会历史研究及现实发展的需要,在北京市“十一五”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支持下,在中国传媒大学立项开展了“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作为整个文化遗产资源研究中的一部分,这个项目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商业博览、影视及广播节目制作、音乐创作及相关文化产业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个项目可能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地区声景生态分类法与标注,声景资料的储存、检索和传播方法,声景资料库的构建,以及基于声景资料库的声景生态研究等。
声音生态因其独特形态,能独立保留与视觉信息不同的历史遗存,会对研究地区的社会经济变更、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保留、历史和各种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基于声景资料库研究声景生态的历史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的意义,能够与其它角度的研究共同形成完整的历史及人类学框架,寻找地区主要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声景生态脉络,并提出声景生态学角度的地区发展传播史观。
第五节声景资料的属性与分类
在地区历史学的研究中引入声景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为史学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素材,因此声景资料也就具有了史料的特点。从史料研究的角度出发,需对声景资料进行分类,但同时声景资料本身又是一种声音资料,对其进行分类时又不能不考虑它的声音属性。不同的应用背景可能会有不同的属性分类角度。依据声景的基本元素,声景资料的属性可以分为客观属性和人文属性,而在客观属性里又可以再分类为自然属性、材质属性、人工属性、年代属性、地域属性等。客观属性与人文属性还可以相互交叠产生更细致的属性分类。
在“北京声景生态文化遗存的采集、整理及传播方法研究”课题研究中,根据实际可能采集到的声景资料和研究目的的需求,对声景资料进行分类的属性依据包括:时空属性、材质属性、文化属性、自然属性、人工属性、标志属性、时政属性等。按不同属性归类的声景资料将提供不同线索的史料研究的声音背景。
一、时空属性
声景资料的时空属性是指按时间和空间记录具有史料价值的声音,历史是在时间维度上展开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在空间维度上发生的。声景资料的时间属性记录了在纵向上随年代演变的历史,如五十年代播音员的声音与九十年代播音员的声音明显不同,在语音的基频上或音高上有明显的差异,九十年代的语音基频低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语音基频,这其实反映了不同年代的某种价值取向。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播音员的话语大多是高亢激昂的,而九十年代后相对都比较自然和松弛,音高也就自然低一些。
声景资料的空间属性记录了在横向上发生的历史及历史的差异性,这种空间属性更多地是一种地区、地域、和地点上的差异性。如同一个时间断面上,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所说的普通话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特色,称之为地方普通话或普通话中介语,中介语与标准普通话的接近程度除了与方言有关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地区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现状。一个城市的环境噪音与这个城市的工业化程度、交通水平直接相关,五十年前北京长安街上的交通声与今天长安街上的交通声完全不同。十五年前还能听到的京通路上马车的马蹄声、马夫的吆喝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等,今天都完全成为了历史和记忆。二十年前,北京的郊区和城区的环境声区别明显,而如今只从环境声中已经很难分辨出城区和郊区了。
二、材质属性
声景是由声音构成的,而声音大多是由物体所发出的,包括物体的摩擦、接触、碰撞等。因此,听声音必然能感知物体的材质属性,物体的材质属性一般是带有时代和历史的痕迹的。如古琴的音色之所以每件琴都不一样在于制作琴体的木材的材质和风干年代不一样,这是由古琴的传统制作工艺所决定的,因此古琴的声音就特别具有特色和个性,成为文人音乐的乐器。老北京市民生活中的响器有不同的材质,有金属的、木制的,竹质的、皮质的等等,这些不同材质的响器其所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含意和寓意,不可相互替代。
三、文化属性
声音当传递某种与社会活动和人文生活有关的内容时,必然具有某种文化属性。声景资料的文化属性涉及音乐、语言、介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乐语(如吆喝声等、号子声)。声景的文化属性大多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声音,自然声一般不作为文化属性的载体,由人工声景装置所模拟出的自然声,并不是真正的自然声,是具有某种文化属性的声景。
四、自然属性
声景的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发出的声音以及自然界各种生物所发出的声音。大体可以划分为动物的声音、植物的声音、气象声、地质声等。如鸡犬、牛马、飞禽走兽等的叫声和移动的声音;风吹草低的声音、林涛声等;下雨的声音、雷电的声音,飓风的声音等;山崩地裂的声音、泥石流的声音、瀑布的声音等。自然声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当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相结合时,自然环境就有了人文的因素,自然声也就具有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信息,或者人类历史文化的构成和载体中也就有了自然声。
五、人工属性
声景的人工属性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非自然的声音。人工声大多是噪声,包括交通噪声、施工机械的噪声、娱乐行业的噪声、户外公共广播的声音、人群集聚场所的喧哗声、各种工业排放噪声等。人所产生的音乐声、语言声等,虽然也是一种人工声,但是当它具有特殊和明显的文化属性时,则把它归属于文化属性,而非一般的人工属性。人工属性的声景大多具有负面的效果和含意。
六、标志属性
这和声景中的标志声相关联。在某些地区、某个重复的有序的时间点上,有一种声景是这个地区或时代所特有的,是这个地区或时代所特有的标志性声景。这种声景其属性也可能是多重特性的,具有文化的属性,也具有人工的属性,同是也表现出某种特殊的材质属性。如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所伴随的仪仗队的行进声、歌声、号令声、国歌声、以及每天来观摩升旗仪式的群众的评论声等,这已经成为了天安门,甚至是北京所特有的一种标志声。在某些军工企业每天上下班时从高音喇叭里传出的号角声,成为习惯后也就变成企业及企业所处地区的标志声了。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的晨钟暮鼓声,成为了赵县城内的一种标志声。
七、时政属性
有些时政活动会形成一种宏大的有强烈特色的声景,虽然这些声景是偶发的,不可重复的,但是它的影响很大,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很丰富,所以这种声景的属性单独作为一类。如奥运会开幕式的声景;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立体声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天安门广场所发生的各种政治历史事件的声景,如五四运动、开国大典、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四五运动、六四事件、奥运晚会等等,这些时政属性的声景鲜活、真实地记录了民族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秦佑国,声景学的范畴,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45-46页
[3]王季卿,开展声的生态学和声景研究,应用声学,1999年第2期,第10页
[4]张道永,陈剑,徐小军,声景概念的解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月,第30卷第1期,53—56页
[5]康健,杨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世界建筑,2002年(6),76-79页
[6]葛坚,赵秀敏,石坚韧,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38(8),994-999页
[7]葛坚,陆红,郭宏峰等,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40(9),1569-573页
[8]张玫,康健,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中的声景语义细分法分析的跨文化研究,声学技术,2006年,第25卷第6期
[9]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森林园声景观设计规划》,200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