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由于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过分追捧,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正之风。
大力发展积极向上、健康主流的文化产品,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3)有利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由于过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忽视,许多传承几千年的优秀民俗、民族文化被经济建设的浪潮淹没。倡导文化产业的振兴,有利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云南省通过对杨丽萍的舞蹈和《云南印象》这部民族歌舞剧的宣传,增强了人们对云南民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从而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烈讨论与反思。
(4)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发展文化产业是积极防御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侵蚀、同化,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某些西方国家往往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文化商品,来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更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西方国家往往在文化产品中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影响了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
3.社会现实意义
(1)有利于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我国文化产品生产较为滞后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与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不相协调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艺术生产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弥补文化产品的不足,进而缩小文化产品供给量与居民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之间的差距。
(2)有利于扩大就业、节约资源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工业、手工业等的发展,增加对行业人员的需求量;同时,文化产业本身就有着大量的人员需求,可以直接吸纳大量劳动力。文化产业大部分为绿色环保的低碳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大量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
第三节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与联系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
1.概念
文化事业是指依靠国家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助,不进行经济核算,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的总称。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福利性的特点。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企业为市场主体、向市场提供文化商品及其服务,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社会化生产,以获得经济利润为根本目的的基本组织机构。
从两者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文化事业不进行商业经营,不以赢利为目的,在经费来源上主要是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帮助,属于公益行为;文化产业则是自负盈亏,通过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的方式获取经济回报,属于商业行为。
2.属性
文化事业的主要属性是文化属性,也就是说,文化事业通过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根本目的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文化产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担负着宣扬健康主流文化、启发公众思考、激励全民团结奋斗、展示民族精神文化的责任。
3.目的
文化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全力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这是文化企业进行市场行为的起点和归宿。缺少了对利润的追逐,文化企业便失去了经营发展的原动力和资本来源。文化产业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应通过各种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4.资本来源
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补贴、社会赞助,这种资本的来源方式决定了文化事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也就是说,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政策、财政扶持力度、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等因素。
与文化事业不同,文化产业的资本主要来自文化企业本身,文化企业具有“自负盈亏”的特征,虽然文化企业可以采用发放股票的形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但是企业承担着最大的风险和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资本需从不同经济成分中获取。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
5.调控方式
对于文化事业,国家主要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政府直接管理。
对于文化产业,国家主要采用间接的调控方式。一是法律。国家通过立法程序把文化企业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写进法律,要求企业的一切市场行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违法必究。二是税收政策引导。对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商品征收低税,而对加以限制的文化商品则实行高税。三是价格杠杆。工资、利率、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等等,都可以对企业按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调节。
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
尽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而且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容,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入
文化事业搞好了,就能促使公众对文化产生兴趣,也必然会带来文化的直接消费或相关消费,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就是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的“领航”。
2.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对文化事业产生投入的回报
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事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文化事业的投入中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了,可以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的“加油”。
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可以互相转化
有些文化事业,当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后就会发展成文化产业,如教育中就出现了产业化现象。而有的文化产业,当消费者减少时就会转成文化事业,就需要以投入的方式加以保护,例如戏曲等某些传统艺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总的来说,文化产业需要文化事业提供文化资源,文化事业也需要产业化手段来支持自我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为先进文化中共生与双赢的“并蒂莲”,分别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两大重镇。
第四节 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创意产业指的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并具有巨大的就业潜力的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
与过去传统产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价值规律不一致。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独具特色的创意,智力成果成为文化产品的核心,一个好的文化创意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2.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较强的辐射力。比如,美国好莱坞不仅带动了美国影视产业的繁荣,而且还带动了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活动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实现增值,另一个则是文化创意活动如何获得增值。为此,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一些新的企业组织进入文化创意市场,例如投融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文化产品拍卖机构。
4.文化创意产业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来自于创意人才,在这个领域,可以缺少一切,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文化企业成败的关键。
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创意人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出口、就业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是其他经济部门的两倍。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0%,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8%。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之大。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富有生机和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的特点,对于发展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文化创造力、提升民族文化品牌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财政倾斜以及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