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bèilěi)
《广韵》作落猥切,中古上声字。《韵会》的解释是:“始华也。”今天的解释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蕾”字,古今只有上声一读,别无他音。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将其审为“统读”lěi。相关汉语词还有“花蕾”、“蕾铃”、“棉蕾”、“落蕾”、“芭蕾”、“味蕾”等。上述词里的“蕾”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芭蕾(lěi)
指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路易十四推动下形成于法国,后又普及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以舞蹈为主,配以音乐,用哑剧形式表演。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女演员穿特制的舞鞋,用脚尖儿站立行走、旋转或跳跃。“芭蕾”中的“蕾”字,相当一部分人读成阳平,大概是受了“芭蕾舞”中“连上音变”规律的影响所致。
擂台(lèi)
旧时指比武用时所搭的台子。“攻擂”、“守擂”、“设擂”、“摆擂台”、“应擂”、“打擂台”等词里的“擂”字,应该按去声读,因为这些词里的“擂”字指的都是“擂台”。“擂”字,《古今韵会举要》作卢对切,指的是“击”和“擂台”的意思。《正字通》释为:“今俗谓击鼓为擂”。韦庄的《秦妇吟》诗有“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句。
在“擂鼓”、“擂钵”(研碎物品的乳钵)、“自吹自擂”、“擂了他一拳”等汉语词里,“擂”字都读作阳平音léi。
丽水(lí)
地名。后汉属松阳县地,隋析置括仓县,唐大历十四年改称丽水,以境内丽阳山得名。故地在今浙江丽水县西,元移至今治。“丽”在这里读阳平音lí,从《广韵》的吕支切,中古平声字。
另外,云南金沙江古称“丽水”,也叫“丽江”,有玉龙雪山、虎跳峡丽江壁画、丽江古城、纳西古乐等景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郁江南源也称“丽江”。这两处的“丽”字从《广韵》的郎计切,今读去声lì。
高丽(lí)
即王氏高丽,公元918年由王建创立的朝鲜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国号“高丽”,都开京(在今开城)。935年并新罗,936年灭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后期武臣跋扈,倭寇为患,国势日衰,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陆羽《茶经》中说:“茶者,……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史有记载王氏高丽历史的《高丽史》,我国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朝鲜人利用本国原料制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书画用纸“高丽纸”以及“高丽参”等。
“丽”字,在“高丽”一词里读lí。极易误读成去声。
狸猫(lí)
也叫山猫或豹猫,哺乳动物的一种,体形似猫,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斑点。食鸟、小兽和果实等。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果子狸”又叫花面狸,也是哺乳动物,大小似猫,身体比家猫长些,四肢较短,体背灰棕色。夜间活动。生活在山林中,食谷物、果实、小鸟、昆虫等。毛皮可制衣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狸猫换太子”是民间传说:宋真宗李宸妃产子,刘妃生妒,与太监郭槐定计,以死狸猫换出皇子,诬李妃产妖,贬入冷宫。十八年后,包公断明此案,为李妃平反。
“狸”字,极易误读成上声。
骊山(lí)
位于陕西临潼东南,因古郦戎居此得名。西周末年,申侯和犬戎袭击周幽王于此山下。自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宫起,骊山就成为秦、汉、唐等历代帝王游乐宝地。骊山东北麓有秦始皇陵墓,西北麓有华清宫故址,后毁于晚唐战乱。“骊山陵”通称秦始皇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骊歌”,指告别的歌,李白《灞陵行送别》诗有“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句。
“骊”字,本指纯黑色的马,极易误读成去声。
黄鹂(lí)
又叫鸧鹒或黄莺。一种黄色的鸟,体长约25厘米,自眼部至头后部呈黑色,嘴淡红色。鸣声动听婉转,常被作为观赏鸟。吃林中害虫,属森林益鸟,对农业有利。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
嫠妇(lí)
指寡妇。苏轼的《前赤壁赋》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句。
罹难(lí)
指由于意外原因而遭遇灾祸(包括灾害和疾病);不幸死亡或被害。《吕氏春秋·审己》载,“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相关汉语词还有“罹祸”、“罹病”、“罹殃”等。现多用于飞机轮船遇险失事或出车祸、因公牺牲等。
“罹”字容易与“罗”字的繁写形式“羅”相混淆,误读成luó。
黧黑(lí)
指黑里带黄的颜色,多指脸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手足胼胝(音piánzhī),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句。
蠡测(lí)
以蠡测海的略语,指用瓢来量海水,“蠡”,指用瓠瓜做的瓢,比喻以浅见揣度。“管窥蠡测”是说从管子里看天,用瓢量海,是根本不可能有效果的(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狭窄、片面。
俚语(lǐ)
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新五代史·王彦章传》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相关汉语词还有“俚俗”、“俚词”、“俚谚”、“俚歌”、“俚谣”、“俚曲”等。
范蠡(lǐ)
春秋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离越适齐,治产千万,受任为齐相。后又弃官散财,在山东定陶经商致富,号“陶朱公”。在范蠡身上寄托着文人墨客、江山美人的历史恩怨和文成武就的理想。中国旧时商店门面多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之批,谓财富豪门之盛兴。他的商业理论和经营技巧也被后世称作“陶朱术”。《汉书·艺文志》著有《范蠡》二篇。其言论见《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另有河北省蠡县,汉置陆成县,明朝起称蠡县。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范蠡”和“蠡县”两词中的“蠡”字读音为上声lǐ。
暴戾(lì)
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专横暴戾”、“暴戾恣睢”等。“戾”字,形容乖张、凶暴。《吕氏春秋·慎大》中有“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的记载。另有汉语词“乖戾”。
郦食其(lìyìjī)
容易误读成lìshíqí。秦汉之际策士,自幼家贫,好读书,时人谓之“狂生”。秦末农民起义时归刘邦,曾献计克陈留。前204年又说齐王田广归汉,不战而得齐地七十余城。后韩信袭齐,齐王疑他与韩信通谋,将他烹死。
另外,西汉还有吕后亲信、左丞相“审食其”。吕后死,陈平、周勃诛杀诸吕,他也被免去相位。后为淮南王刘长所杀。
瓦砾(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砾”字,指碎石、小石块。另有“沙砾”(沙和碎石块)、“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砾岩”(沉积岩的一种,由卵石、砾石等被水中沉淀出的物质胶结而成)等词。
牡蛎(mǔlì)
又叫海蛎子或蚝。软体动物,有两个不规则的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表面凹凸不平。生食烹食均可,味道鲜美,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治疗丹毒等。“蛎黄”指的是牡蛎的肉。据《本草纲目·介部二·牡蛎》记载:“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之蛎黄。”
妆奁(lián)
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也指嫁妆。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有“任宝奁尘满,日上窗钩”句。
裣衽(liǎnrèn)
同“敛衽”。敛衽,即敛袂。古人整衣襟、衣袖,表示恭敬、肃静的样子。如“裣衽而拜”。另外元代以后称妇女行礼,也作裣衽。
装殓(liàn)
过去指给死人穿上衣服装进棺材叫“殓”。《南史·任昉传》有“杂木为棺,浣衣以殓”句。相关汉语词有“入殓”、“成殓”、“殓葬”等。
楝树(liàn)
又称苦楝,落叶乔木,为速生用材树种。木质坚实,易加工。种子及树皮、树根均可供药用。
潋滟(liànyàn)
书面语中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或形容水波流动。苏东坡有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跳踉(liáng)
即“跳梁”,蹦蹦跳跳(多用来比喻跋扈,猖獗)。如柳宗元《三戒·黔之驴》文中载:那老虎经过几番戏弄船载以入的驴子,待探明了驴子的虚实和本事后,“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计量(liàng)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与一个已知的量做比较,如用尺量布,用体温计量体温。又指计算。
一般来讲,口语中作为动词或动词词素时,“量”字读阳平音liáng。如“量一下它的长度”等。“量”在这里指用尺子、容器或其他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他性质。
但是,在书面语合成词里,“量”表示的是凭视觉或感觉来估量和确定,属抽象性的动词。如在“量体裁衣”和“计量”中,“量”可以理解为用心去估计。与“量体裁衣”相类似的词还有“量入为出”、“量才录用”、“量力而行”、“量刑”等。“计量局”、“计量单位”、“计量人员”也并非只是具体地用工具去测量,而主要是对标准度量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踉跄(liàngqiàng)
也可写作“踉”。指走路不稳。韩愈《赠张籍》诗云:“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寮房(liáo)
指寺院里僧人住的小屋,也泛指小屋子。如“茶寮”、“茅寮”、“僧寮”、“寮舍”等。陆游《贫居》诗有“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句。
燎泡(liáo)
指烧伤或烫伤后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突起的水疱。另有“燎原”里的“燎”也读liáo。
了然(liǎorán)
明白、清楚。有“了然于胸”一词。“了”容易误读成阳平liáo。读liǎo音的相关汉语词还有“了解”、“了却”、“公了”、“私了”、“了得”、“了了”、“明了”、“了断”、“了账”、“了事”、“了结”、“末了”、“临了”、“终了”、“大不了”、“了不得”、“不得了”、“了不起”、“了如指掌”、“一了百了”、“不了了之”、“一目了然”等。
在朗读唱词和韵文时,作为助词的“了”字,应读作liǎo。因为在朗读或歌唱中,“了”字要占节拍或拖腔的位置,弱化了的轻声le读(唱)不出来,轻声的调值又轻又短几近失落。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唱段“穿过了,山和水,沉睡的村庄……”。同时,读“了”字为liǎo音也是“合韵”的需要,会增加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唱词:“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唱词:“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这几段唱词所押的韵脚都是“遥条辙”,“了”字如果读成轻声le,其韵味肯定不会比读liǎo音的效果更好。蓼蓝(liǎo)
蓼,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于水边,常见的还有水蓼、荭草等。全草均可入药。蓼蓝含蓝汁,可做染料。柳宗元有《田家》诗云:“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
火烧火燎(liǎo)
形容身上就像被火烧烤了一样的难受或疼痛。也比喻心里焦急。“燎”字,义为挨近火而烧焦(多用于毛发)。相关汉语词还有“燎荒”(烧掉干枯的荒草)、“燎蚊子”(烧火熏蚊子)、“燎头发”、“燎眉毛”、“燎胡子”等。
尥蹶子(liàojuězi)
指骡马等跳起来后腿朝后面踢,有时也比喻人使性子、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