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比较。该部分主要从对外经济战略和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比较两国对外经济战略、外贸和外资政策的演变,通过比较基本政策的差异分析两国对外经济成就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差异对于两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
影响中印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比较。该部分分析的是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通过这些非经济因素的比较进一步思考两国经济起飞路径和成就的差异。
中印经济发展的绩效、潜力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该部分首先通过统计数据全面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并总结两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模式,然后再回到一般的经济发展理论探讨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和潜力,最后由此分析中印经济起飞阶段的转型与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
1.3.2研究方法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辅之以必要的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1.4主要观点、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观点:中印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济发展的过程总体上是一个经济起飞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对外经济关系政策的转变。在这三个过程中印两国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虽然两国都把建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作为转型的目标,且都采取了渐进式转型的方式,但是中国的转型是主动探索的过程,而印度却受到了一定的国际压力;中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印度却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公有制的制高点地位;中国采取了大量的带有过渡性特征的“双轨制”政策,而印度却并没有这样的政策。另外。在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所有制改革上,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中国的公有制改革更为成功,而印度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放松更为彻底。
在经济结构的转化上,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国对于这种转化的拉力明显大于以软件业为主导产业的印度,但在这种转化的推力上,中印两国都存在问题。中国由于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个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两难;印度则由于基础教育的之后,使很大一部分人口并不具备进入现代部门的基本素质。所以两国的推力实际上都不足。不过,中国总体的转化效果明显好于印度。
在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上,中国不仅全方位开放的时间更早,而且对外开放更为彻底。从而使中国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引进外资在规模上都远远高于印度。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经济起飞初期资金和市场双缺乏的问题,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外需的过度依赖也使中国经济长期面临一个内需不足的问题,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过多的优惠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印度对外开放中始终注重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外资的引进并没有影响国内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另外,印度对外贸易虽然规模上远不及中国,但质量上高于中国。总的来说,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较好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为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中,本文认为,中国政府的效率明显高于印度,所以中国政府在起飞时期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强于印度,但印度的司法更为独立,这更有利于在经济达到成熟水平后维护良好、公正的经济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更为积极,当前已经基本上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但印度传统文化相对消极,特别是其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至今仍对印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而在国际环境方面,两国各有千秋,但印度所处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好于中国。
在近二十多年来的经济起飞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明显好于印度,但对两种经济模式的优劣则不能简单下结论。既不能因为中国前面三十来年的成就明显高于印度就认为中国模式明显优于印度,也不能因为某些学者所认为的印度软环境好于中国就认为印度比中国更具潜力。两种模式其实各有千秋,但对于处于起飞阶段的经济体来说,中国模式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在经济转型中,印度在放松私营经济的管制上更为彻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基本上扫除了私营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而中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存在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公有制改革比印度更为成功,中国基本上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但印度并没有做到,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更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2、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中,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存在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两难,而印度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印度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成就上不如中国不是制度原因,而是因为主导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农村的人口素质。
3、中国的外贸和外商投资在解决就业以及扩大有效需求上远强于印度,而印度的外贸和外资在解决资金以及提高技术上相对强于中国。
4、在两国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上,中印各有千秋。相对而言,中国的制度更具效率,印度则更重视公正。如现有制度环境不变,中国的制度在赶超期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印度的制度在进入成熟期后能更好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中印经济的比较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可能在一篇博士论文中全部研究清楚,做完这一研究之后,仍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有:
1、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两国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它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到底有何不同?本文的后期写作中虽然也思考了这一问题,但一方面由于本文大部分内容成文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另一方面是现在还得不到太多相关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印度2008——2009年度的经济统计数据,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很不深入。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待两国近期的统计数据完全出台后,完全可以专门研究。
2、有关两国的一些具体的经济制度,如金融体制、财税制度、分配体制等问题的比较。由于本文主要是从中印经济起飞阶段的三个基本过程出发进行比较,而对于其具体的经济制度,包括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虽也有一定的涉及,但并不深入,如从全面比较两国经济模式出发,这些方面也完全可以作为比较的重要内容。故而这些问题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