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3400000023

第23章 中印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比较(1)

6.1中印经济改革以来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战略比较

对外经济关系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内容,又对经济结构的转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印在经济转型开始之后,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6.1.1两国都由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战略,重视自身的比较优势,但印度的对外开放度明显不如中国。

改革以前,中印两国都受到了“中心——外围”理论的影响,都采取了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这种战略总的来说属于赶超型战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进口一定的机器设备,发展自身的工业,最终替代进口工业品,这是二战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采取过的对外经济战略,但这一战略真正取得成功的是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发展中国家很少有通过这一战略取得成功的。

在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也就是实行经济转型之时,中印两国的对外经济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并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上,就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我们要促进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大力扩展对外贸易。要尽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进行建设。”印度在1991年拉奥政府开启经济转型之后,也明确提出要“努力把印度从一个管制约束的内向型的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需要的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总的来说属于比较优势战略,比较优势战略的关键是确定自身的比较优势产品,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在这方面,中印可以说都确定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中国明显具有劳动力廉价且丰富这一优势,所以确定了通过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加工贸易,最终使中国制造遍布整个世界。而印度由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比中国晚了10多年,尽管也有大量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但一方面中国已经占领了基本消费品制造业这一市场,另一方面也由于前文所讲的诸如劳工法、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素质等原因使印度在基本消费品制造业上无法和中国竞争,所以印度只好寻找另外的比较优势。由于印度有较发达的高等教育以及印度官方语言为英语这一优势,再加上从80年代拉吉夫·甘地政府开始就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所以印度确立了软件业这一比较优势,最终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尽管中印两国各自确定的比较优势不同,但总体而言都符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印两国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当然,尽管两国都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但是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高于印度。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在规模上都明显高于印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明显高于印度。另外,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立了若干经济特区,确定了大量沿海开放城市,而印度直到新世纪才建立经济特区。

6.1.2两国都强调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但中国明显偏向对外开放,而印度更注重对国内民族产业的保护。

中印对外开放本身都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能力,且都一再强调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在确立对外开放的时候就提出,“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目的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印度政府之所以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也是因为“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实现自力更生、减少对外援的过度依赖的根本出路。”但是,在对外开放和发展民族企业的关系上,两国则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来说,中国更注重对外开放,强调通过国际市场竞争的途径来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而印度则更偏重于民族企业自身的发展,强调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适当地保护民族企业的发展。

中国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尽快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较少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在关税上调整幅度非常之大,在1985年以前,中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为为52.9%,1985年下调为38%,后来又分别在1992、1993、1996、1997年连续调整,1997年调整后下降到17%,在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兑现承诺,更是几乎每年都调整税率,现在中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下降到10%以下。另外,中国也较少采用反倾销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而对于外商对华投资,则采取了超国民待遇,其平均税率只有15%左右,远低于国内企业的33%,并且还有很多税收减免的政策。相对于中国,印度则在对外开放的同时采用了大量的措施保护民族产业的发展,如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大量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国内优势产业的发展。在关税等问题上,印度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却大量使用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例外规定,减缓对外开放的速度。而且,印度还一再使用反倾销等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此外,印度对于外资企业也只是给予国民待遇,并予以适当地限制,直到新世纪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后,才对特区内企业实行了若干优惠措施。

6.1.3中国更强调对外开放的层次性,在经济特区等试点地区的对外开放比印度取得了更大的效果。

在经济转型时,中国实行了大量的双轨制政策,在对外经济关系领域也一样。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时,一方面是由于对国际竞争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持整个中国经济的平稳,并没有采取全面开放的政策,而是采取了部分地区先行的有差别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首先是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在特区内实行和其他地区不同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并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到特区投资。这些特殊政策包括:国家对特区各类企业的自用货物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对于国外进口的商品,实行减半征收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特区自产的商品在区内销售,也减半征收工商统一税等等。然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又先后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以及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区,在这些沿海开放城市实行和经济特区类似的某些优惠政策。1988年又兴办了海南经济特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开放了边境地区、由重庆到上海的沿长江地区、沿欧亚大陆桥地区以及大部分的内地省会城市。这些地区在开放时间上有先后,政策上也有区别,总的来说,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最多,沿海开放城市次之,其他开放地区优惠政策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开放具有层次性。这样一来,最终使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局面。这些经济开放地区特别是早期设立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不仅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据统计,最早确立的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工业产值只有55亿元,到1990年就达到495亿元,5年增长了8倍多,平均每年增长50%左右。14个沿海城市在“七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已投产的“三资”企业2000多家。沿海的12个省、区、市1990年的外贸出口额近400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3。这些地区的高速发展为全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同时也为90年代后整个中国全面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是中国能够在经济转型期取得如此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印度尽管是最早认识到特殊的经济开放地区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出口的作用的亚洲国家之一,并于1965年就设立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坎德拉(Kandia)出口加工区。后来又先后设立了桑特克鲁兹(Santacruz)电子出口加工区、法尔他(Falta)出口加工区、马德拉斯(Madras)出口加工区、科钦(Cochin)出口加工区、诺依达(Noida)出口加工区和维萨喀克哈帕纳姆(Visakhapatnam)出口加工区等,在这些地区也采取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应该说这些地区对于减少印度的商品贸易和国际收支逆差、缓和货币贬值的巨大压力以及促进印度产品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整个印度经济的内向型,所以并没有对整个印度的经济发展起到太大的作用。在1991年拉奥政府全面的经济改革并实行融入全球化的战略的时候,印度却并没有如中国一样设立新的特殊的经济开放区,也没有将原来的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经济特区,所以整个印度的开放并不像中国一样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直到2000年,受到中国经济特区的启发,才正式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印度首先是将坎德拉、桑特克鲁兹、科钦等出口加工区改为经济特区,后来又建立了很多新的经济特区。在这些经济特区也实行了一些类似中国早期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如对于特区内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比例可达到100%,投资总额不封顶;第一个五年内免除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的全部所得税,第二个五年免除50%;免除中央政府的销售税;用专门窗口办理中央和各邦的各类许可证;国外产品进入特区也免征关税等等。实行这些优惠政策以后,印度的经济特区也有过类似中国经济特区早期的表现,如2002-2003年度印度经济特区出口额超过1000亿卢比约合22.75亿美元;2003-2004年度,以美元来计算的特区经济增长率达到46%,经济特区出口总额达30.38亿美元,2004-2005年度,印度经济特区出口达40亿美元,占印度总出口的5%。另外,经济特区内外资引进额度倍增。2004-2005年度,印度经济特区吸引外资达到了50亿卢比(约1.16亿美元),另据印度商工部估计2005——2008年,经济特区将吸引2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与跨国公司纷纷落户印度的这些经济特区。但是印度的经济特区和中国深圳等经济特区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首先是印度经济特区本身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特区早期的发展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其次是印度的经济特区虽然多,现在已达200多个,但面积太小,一般都只有几平方公里,而中国当时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特区就达300多平方公里。过于零散的经济特区不可能有太大的经济实力来带动整个印度的经济发展。再次,印度并没有如中国一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边、沿江、沿路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城市那样的层次结构,所以想像中国那样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形势很难。另外,印度国内苛刻的劳工法对于外资企业在印度经济特区的投资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为根据印度劳工法,需雇佣超过100名员工的公司必须获得政府批准后才能雇佣员工;如果公司雇佣员工的时间过3个月,就必须与他们签订合同,即提供永久雇佣待遇。雇工在100人以上的公司如解雇工人,也需得到所在邦政府的批准,而由于印度工会实力强大,实际上邦政府也不敢随意批准解雇工人。劳工法对于经济特区一样对待。这使得外商对印度经济特区的投资比较谨慎。此外,印度国内对于经济特区的反对声音也比较大,如前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就反对因兴建经济特区而导致的大量耕地被政府低价收购,2007年3月印度还出现了因反对建经济特区而发生的流血冲突。所以,印度经济特区现在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很难取得像中国经济特区当年那样的奇迹。

6.2中印对外贸易比较

6.2.1中印外贸体制改革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开始对外贸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

(1)下放外贸权。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首先改革了原来那种只能由12家国家级外贸公司经营外贸的统制外贸政策,向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下放了大量的外贸经营自主权。包括让地方政府拥有外贸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权、对设立外贸企业的审批权等等。同时规定,除了少数大宗的、有关国计民生和战略意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出口商品必须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总公司经营外,其余商品可由地方各外贸企业自主经营。后来又先后授予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生产企业的自营外贸权。另外,为了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还实行了一些特定的有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如对用于加工贸易活动的进口品实行保税监管政策,同时除少数敏感品外,取消加工贸易进口的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

同类推荐
  • 与私募共赢:总经理PE融资读本

    与私募共赢:总经理PE融资读本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于此,融资问题豁然开朗。
  •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下篇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内容包括: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感言、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四国演义

    四国演义

    美国经济的起飞并非历史的偶然。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洛克菲勒、杰伊·古尔德和摩根四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商界人物引导美国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惊人的生产力,并成为全世界的统领者。他们是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站在幕后的大亨,而正是这一时期使美国在日后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富有、最具创造力、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这四位巨人既充满魅力又各有缺点,通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描述,作者莫里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怎样把美国这个新兴而又渴望财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强国。
  •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甘肃是研究转型经济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好样本。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甘肃经济其现代部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体制变迁中,这些部门都经历了内部的产权制度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它们的成长与起伏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次,市场化进程中的甘肃传统部门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成长模式,急待总结;最后,甘肃在西北经济中的区域地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等,对于研究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代表性。
热门推荐
  • 史上第一暴君:冷皇的废后

    史上第一暴君:冷皇的废后

    一场意外,让贺兰飘穿越到了……青楼正寻欢!……天啊,为什么会有这样混乱的局面?我为什么会被人捉奸在床,而他们还喊我“皇后”?难道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逛青楼找男人而被捉奸在床的皇后?苍天啊,我真是“遇尸不淑”!皇上,你竟然指着我鼻子骂我是贱货?我就是喜欢给你戴绿帽子的贱后,那又怎样!可是你到底为什么不休了我这个早就不贞的皇后?是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还是你……爱上了那么下贱的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炼药师

    大炼药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个衣食无忧的少年,因为家传心法而惨遭灭门。在不断的逃亡中成长,征服。神秘的预言师,恐怖的诅咒师,高贵的炼药师。以替天行道为己任的大梵天,传承古老的落霞宫背后隐藏着什么?当修炼到最高层次又会是什么?一场惊天大阴谋正在上演筑基--问道--凝神--聚气--结丹--成婴--化神--生死化境--化无--窥天--涅槃
  • 穿越西元3000年后

    穿越西元3000年后

    《穿越西元3000后》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在西元2011年的少女叶冰瑶(女主)在一次学校露营时,好友小桔发现一个山洞中好像闪出丝丝绿光便准备去看看,但在找不到男生陪同前去时,瑶瑶毅然决定两人前去。在到了山洞后,发现有什么转动起来了,瑶瑶在小桔的尖叫中失去了意识。醒来时发现自己...
  • 大玩三界

    大玩三界

    春心荡漾的小修士孟凡,在一次生死危机后,意外激活了神秘玉佩。可看着神奇的玉佩却帮助有限,还缺点多多。小修士只得靠自己的努力来增强的战力,一步步地走上修士的巅峰。来历神秘的温婉少女张小巧,却有着常人三倍大的体重。一心一意地想与孟凡做朋友。自称来自唐古拉山的古怪少女李玲玲,经常称火打劫孟凡,一心一意想找到回家的路。拥有古修记忆的冷艳女子赵雪儿,一直看不起孟凡,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人能配得上她。
  •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江郎才尽”的故事启示我们学无止境,“孟母断织”中的孟母让我们由衷敬佩,“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使我们惊叹智慧与才气的魅力……这些历史经典故事向你静静地诉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带你品味智慧与愚昧、生与死、盛与衰……本书精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经典故事,叙述忠于史实,并说明每个故事的出处,揭示其具有的启示意义,图文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让读者轻轻松松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 盛世倾宠:杠上小爷

    盛世倾宠:杠上小爷

    人走霉运还真不是盖的,遇上奇葩包租婆,再遇上奇葩加二的包租婆儿子,什么?你是史平陵?看多了吧你?不对,还真是的,老天还真是待她不薄啊,真是垂怜她幻想的太可怜,直接将人送到了她身边!可是为什么穿越后遇上的第一个人不是史平陵啊,老天你是不是搞错啦!有这么倒霉的吗?带着武功秘籍走天下,就是找不到心上人,人家女主都是过来享福的,而她直接过来是找人,她这是做了什么得罪老天爷的事,让她到这么大的血霉,最后人事找到了,但是为什么他忘记了自己?
  • 待我一统江湖

    待我一统江湖

    当小乞丐想要成为武林盟主,合并整个武林时,你在想什么?所以当某只小乞丐阴错阳差被某个阴晴不定的教主上完之后,还一本正经的说:待我一统江湖,我必娶你为妻。然后呢?某只小乞丐光明正大的在教主不在的时候离开。丐帮?好,如果不把人交出啦,他不介意让丐帮消失于整个江湖。好吧,丐帮是真的交不出人,因为那个人,现在在。。。。就不告诉你们,想知道就自己看吧!
  • 乱世浮生:冷血王爷特工妃

    乱世浮生:冷血王爷特工妃

    身为特工,就应该要铁血刚强,可是她只是个连敌人都没杀过的小特工啊!怎么就出事穿越了呢!异界固然好,可惜没点儿金手指,要想获得内力,还要精打细算,玩权弄股。于是墨烟筱表示,还好她在异界有个好哥哥好朋友呢!透露一下,那朋友也是穿越的娃。她会遇到什么呢?断经脉,烧喉哑口,乱七八糟的事情,传说的神兽也来参一脚。拜托你是神兽要不要这么弱?!诶?你是?哇塞王爷!内力深不可测,腹黑嗜血,冷血霸气。遇到她就直接归为自己的玩具,细心栽培归为手下,乱世之中舍弃其为棋子,深深情种根种,亲手推开的朦胧爱意,翻然悔悟原来是今生挚爱?说好的霸道王爷爱上我呢?遍体鳞伤求得一安,最终以血祭祀只求善终!
  • 你有一心时光伤

    你有一心时光伤

    记得那天我的脚步越来越远,一直想走到的地方始终没走到终点,时间像是一道砖头砌成的厚厚的墙,记忆透过点点的光,每个瞬间都是戳中泪点的伤,多么平凡却一直没有再遇见。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

    李继勇主编的《时文选粹》系列丛书包含有浪漫的诗歌、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散文、父爱母爱故事、真情故事、励志故事等,入选的每一个故事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美丽的文字折射出文学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