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
农户的经济行为不仅构成农业发展的逻辑基础,也是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微观基础。那么农户经济行为的逻辑基础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家庭消费最大化,抑或劳动消费均衡?农户是完全的经济理性人,还是有限理性人,抑或是制度理性人?不同的经济行为特征导致农户的生产行为、生产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农户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态度,进而对农业保险等风险转移技术、风险管理工具产生不同的需求水平。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类型的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和经济活动逻辑存在很大差别,小农与农场主或规模化农户的经济活动目标、经济行为特征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风险态度、偏好和对风险转移工具、风险保障技术手段的需求也存在差别。但是农户的行为模式总是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农业生产结构、土地制度、收入约束、政府支持政策等)相适应,农户的行为决策是“嵌入”制度结构、制度环境之中的,不同的制度环境、制度结构塑造着农户不同的行为模式,农户总能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决策,从而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农户是具有“制度理性”的。
⑥保障水平、保障责任范围、承保标的范围
保障水平、保障责任范围、承保标的范围将影响到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效用水平的高低,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目标就是规避风险、稳定产出,实现家庭消费(生产剩余)的最大化,最终都是要实现农户的福利最大化。保障水平、保障责任和承保标的范围将影响到农业保险对风险的转移程度、对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以及农户的福利水平。如果,保障水平低、保障责任少、承保标的范围小,农业保险对风险的处置、转移功能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对农户的福利水平影响不大,则农户对农业保险评价和需求就会很低,农业保险投保率(参保率)也不会很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也非常有限θ。
⑦信贷支持政策
如果将获得农业优惠信贷与参加农业保险挂钩,以参加农业保险作为获得优惠农业信贷的一个条件,则农业保险投保率θ将显著上升。
⑧农业救济等替代性制度安排
农业救济与农业保险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也可能存在互补关系,例如某些风险无法通过农业保险转移,需要救济安排来处置。但总的来说,二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由于农业救济是无偿的,而农业保险是有偿的,在受灾遇险时,农户可能会倾向于获取政府的救济,而不是购买和投保农业保险,因此,农业救济安排的存在会影响农业保险投保率(参保率)。
⑨风险管理技术服务
防灾防损、气象服务、农垦水利设施建设、动植物病害防治、巨灾风险支持等技术支持、风险管理服务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生态资源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灾害的损失程度,构成农业保险稳定运作的第一个防护网和安全阀。通过这些公共政策支持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保险的运行绩效,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θ的水平。
(四)政府——农户间交往互动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
现在假定将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演化的过程划分两个阶段:I1,I2,{I1=T,I2=T,TZ},T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般政策,可能几个月就进行调整,但重大战略决策的变动可能要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政府社会经济战略的调整、经济发展政策的修正、政府农业和农业保险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变化,经历I1和I2两个阶段。在政府政策和态度发生变化后,受政府政策变动的影响,农户的农业保险投保策略也相应发展调整和改变,保险机构(公司)根据政府所采取态度、制订的政策来决定自己所要采取的战略。令在I1阶段,政府采取的态度和政策是S1,即政府对农业保险采取放任自流、不支持的态度,对农业保险未采取扶持性政策;在I2阶段,由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或国家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政府对农业保险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即政府的策略是S2。
在I1阶段,农户进行决策面临的初始条件就是S1。在初始条件为S1的情况下,X和Y两类农户最优的战略都是选择不合作,博弈的最优结果就是(不合作,不合作)或(不投保,不投保),系统的均衡点为(0,0),即所有的农户都不投保农业保险或退出农业保险,(不投保,不投保)这个博弈均衡是满足理性人假定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NE),且是稳定的,即这是一个ESS,此时均衡得益为(μ2,ν2);而策略组合均衡(1,1)是不稳定的,它不是一个ESS。在初始条件S1下,(0,0)是主导战略,从初始状态出发,农业保险制度系统最终会收敛于均衡点(0,0)。
5.1.3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之间动态博弈与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形成
前面分别分析了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博弈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探讨了政府的政策(态度)对于保险公司、农民的行为决策和最终演化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即他们的动态博弈过程对于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影响。农业保险制度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不仅包括这两个层面的二维博弈,还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多重主体、多阶段的复杂动态博弈,政府的政策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经营行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行为又会影响农户的投保决策,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政府、保险公司、农户等三个主体之间的复杂动态博弈过程及其博弈均衡结果如何形成,即作为博弈均衡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如何形成,如何演化。
前面的分析中,笔者已把农业保险制度主体分为三个(三类):政府、保险公司、农户。政府不仅按照有关法律制度监管保险公司的经营,而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和农户的投保决策;保险机构仍然是所有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目的的保险公司(包括国有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等);农户是具有制度理性,并追求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农民。那么农业保险制度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就有政府、保险机构、农户三个参与人,博弈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在采取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和不支持农业保险发展这两种策略之间进行选择;第二阶段,保险机构在经营农业保险和不经营农业保险这两种策略之间进行选择;第三阶段,农民根据政府支持——不支持、保险公司经营——不经营的决策进行投保和不投保的选择;第四阶段,政府根据保险公司经营——不经营、农民投保——不投保的决策进行选择,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决策的动态博弈过程。
如前所叙,我们仍假设政府的策略只有两种:支持和不支持农业保险经营;保险公司的策略为经营和不经营农业保险;农户的策略为投保农业保险、不投保。假设在第一阶段,政府对农业保险采取不支持态度,获得的收益为UA1,并且保险公司采取不经营农业保险的策略,保险公司的收益为VA1,农户采取不投保的策略,其收益为WA1;第二阶段,若政府改变态度,对农业保险采取支持态度,但保险公司仍然采取不经营的决策,农户仍然采取不投保的策略,则政府的收益为UB2,保险公司收益为VB2,农户的收益为WB2;第三阶段,政府采取支持态度,保险公司采取经营农业保险的策略,而农户采取不投保的决策,则政府的收益为UC3,保险公司的收益为VC3,农户的收益为WC3;第四阶段,保险公司采取经营农业保险的决策,农户采取投保的决策,如果政府采取不支持的决策,则政府的收益为UD4,保险公司的收益为VD4,农户的收益为WD4,如果政府采取支持政策,则政府的收益为UDM,保险公司的收益为VDM,农户的收益为WDM。令p1表示保险公司采取不经营农业保险决策的概率,q1表示保险公司采取经营农业保险决策的概率,表示保险公司不经营农业保险所获得的收益,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使保险公司从不经营的决策改变为经营的决策而进行的支付(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z1代表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收益;p2表示农户采取不投保决策的概率,q2表示农户采取投保决策的概率,表示农户不投保农业保险所获得的收益,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使农户从不投保农业保险的决策改变为投保的决策而进行的支付(保费补贴等),z2代表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收益(农业产出稳定、收入和福利增加),r表示贴现因子。